《向小萱的幸福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向小萱的幸福重生生活-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油锅里炸这种炸鱼,而是用雷/管炸/药去河里炸鱼。这是个危险的事情,稍不注意就会出大事,大人们一般是不准这些半大的孩子玩儿这个的,要是大人知道他们偷偷去炸鱼,估计会挨打吧,所以他们连围观都只能偷偷摸摸的。

向小萱跟着他们几个来到河边,岸边已经有几个十七八岁的男生了,看他们的准备还是很足的,还借了艘打渔船。沿路听向鸿他们说,提议的是同村另外的几个,原料也是他们提供,实际操作的也是他们,向鸿几个只负责做“炸/弹”。

向阳和向辉拉着小萱和向鸿几个堂兄弟站在离他们比较远的地方,看热闹是一回事,把自己搭进去又是另外一回事。看向鸿他们来了,早先就到的几个中有人对向鸿招手,示意他过去,向鸿这才走过去,由于离得比较远,现场又有点吵,向小萱只隐约的听到分啊,下次啊几个字就看到向鸿走了回来。

“怎么回事啊?去年我们不就说好不再给他们做了?”向阳低声的问,那边几个小子家里面都有点关系,他们彼此间又是亲戚,行事比较狠,家里爸妈在外面打拼,爷爷奶奶则比较溺爱,闯祸了也有家里的老人出面解决,村子里的其他孩子基本都不怎么和他们往来。

向鸿苦笑,“这次我也是被坑了!”

向阳忙拉着他到一边追问详情,那边的准备工作估计做完了,就见一个比较高大的男孩子拿起一个“瓶子炸/弹”,点燃后快速的用力往河中间扔,那瓶子里面估计装了铅块之类的重物,一下就沉到了河里,没一会儿就听到一声闷响,然后河中就冒起个几米高的水花。等河面平静了,就见陆陆续续的有鱼冒了起来,不知道是都被震晕了还是直接死了,飘在河面上一动不动的,刚才和向鸿说话的那个男孩跳上船,往有鱼的地方划去,看到鱼,就用网兜捞起来,扔到船舱里,直到河面上没鱼了才把船划回来。

待他上岸,刚才扔“炸/弹”的那人换了个地方又点了个扔了出去,这次好像是个哑/弹,过了好久都没反应,等了一会儿索性一次就扔了两个下去,这次的威力明显比刚才那的威力大多了,因为飞起的两朵水花云足足有十来米高,这次的鱼也明显比头一次多,有的鱼身上还有比较明显的血迹,估计是被炸的。

又陆续扔了几个,捞了半船的鱼,估计是“炸/弹”没了,他们才停下来,把船上的鱼挪到他们带来的框子中,就招呼向鸿过去,他们要分鱼了。说是按照他们早前说好的,准备分两层给向鸿,不过向鸿没有接受,也没有推掉,他不想继续和他们这几人扯上关系,现在他年纪也大了,懂事了,这种土炸/弹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稍不注意就会惹上祸事,这次是他不小心被坑了,但也没有下次。

不过这次的酬劳还是要的,招呼向小萱他们几人过去,让他们每人挑一条,大大的两个框子装了七八分满,大的有十几斤,小的就只有几两重,向小萱指了条两三斤重的不知道名字的鱼,让向阳帮忙捉起来,向阳从河岸边划拉了几根长长的草,几下搓成了根绳子,掰开鱼鳃,把草从鱼鳃处穿进从鱼嘴拉出,打个结,递给小萱,让她自己提着。

草的承重不大,他不得不重新搓了两根,把自己选的和向辉选的分别串起来,他们都选了两三斤重的,这种河鱼肉嫩,还肥实,最是好吃,而且,看向鸿的样子,一副不想占便宜,也不想再有交集的模样,他们也不好选太大的。本来向鸿也准备挑一条两三斤的,但对方看他们这五人都只选了这种不大的,逮了条足足有十来斤的鱼硬塞给他。

一行人也算满载而归,不过,等着他们的却不是那么美好,堂伯听说河边有人炸鱼,又见自家的崽子们都不在家,跑到向大伯家,几个孩子也不在,这下炸毛了。他们以前也是看过别人炸鱼的,觉得危险性太高才没参与,也听说了有人炸鱼把手炸掉了,还有人命都没了,没想到家里的孩子们胆大了,还敢背着他们自己去,正要冲去河边收拾他们,他们却回来了。

“胆子大了啊,居然还敢去炸鱼了!”看他们几人的造型,就知道这件事是向鸿带的头,大堂伯一声吆喝,拿起一根竹片就往向鸿身上打去,一边打还一边骂,“活够了哇?看你还敢不敢再去!”

向小萱傻眼,这是现场版?以前堂伯还从来没在几个孩子面前打过向鸿,估计这次是气狠了。向鸿挨了几下就开始求饶,堂伯看几个孩子都瞪大眼看着,想想向鸿都快二十了,决定还是给他留点面子,拉着他回家,招呼还想赖着不走的向泽和向海,不要以为赖着不走就不被收拾了!

向大伯看两个堂哥带着孩子走了,这才准备收拾向阳和向辉,这两个也该收拾了,自己去不说,还带着小萱!向阳看自家老爸的脸色不善,知道事情不好,怕他们两个也要被收拾,忙解释,本来他们就是去凑热闹的,离的也远,不具备任何危险性。

向大伯听了他们的解释,点点头,正在向阳觉得可能会逃掉处罚,他亲妈,也就是张翠花女士说了句,“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接下来几天的活计你们两就包了吧!”

向阳和向辉同时哀嚎,接下来几天也好多事情啊,不要以为他们没看到厨房的大桶里泡了满满两大桶的米。——少年们,你们要是觉得只有这两桶的话就太天真了,还有没泡的准备做豆腐的黄豆,还有好多事情呢。

至于向小萱,她欢快的把手中的鱼放下,跑到放下好多活的大伯母面前小小的撒了个娇,让大伯母晚上把自己带回来的河鱼煮了,得到满意的答案就欢快的跑去地里拔葱,这种野生的河鱼最美味了,而且,大伯母的手艺不是盖的,至于向阳和向辉两个苦命的,他们是谁,向小萱表示,现在不认识他们!

☆、第七十七章 年前(六)

腊月二十九,清江镇95年的最后一个赶集日,清江镇是逢三六九赶集,也就是当地人说的“赶大场”,平时清江镇也是有集的,只是规模比较小,也就是“小场”。大场汇集了四面八方好几个镇的人,一般人都比较多,何况是年前最后一个大场,简直就是人山人海。

向家人起的很早,早上四五点就起来了,为了节省时间,早上就煮了点面吃,虽说是吃面,但该有的配置完全不少,张翠花趁大锅烧水的时候就煎了好几个鸡蛋,鸡油炒的臊子,自家调的油酥辣椒,加上点猪油,配面吃再好吃不过了。

吃完早饭,家里除了向奶奶留守外,其余众人都是要去赶集的,他们今天要把家里剩下的鸡鸭全带到镇上卖掉。今天这种时候,估计再多也卖的完,价钱也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要早点去,占位子。

清江镇的农贸市场有两个部分,政府出资修建的一个露天市场,这里一般是固定的商贩交钱租的摊位。农民自己的东西挑去卖,只能去露天市场的边缘,或是挨着市场的一条街道两旁,所以一定要早点去才能占个好位子,不然要是位子远了,别人都懒得走那么远,在市场口就买了,东西就卖不出去。

一家人到清江镇的时候还不到七点,冬天的七点天都还没亮,还是灰蒙蒙的,但市场里面已经有很多人,就是市场口的路边,也有好些人在摆摊了,幸好也不算迟,向大伯赶紧挨着前面一个卖菜的摊位把鸡鸭放下来。

向大伯摆好鸡鸭放,再小心的把张翠花背着的鸡蛋放下来,就背着向辉背来的空背篓走了,他今天也有很多东西要买,去迟了,好的都被挑光了。向阳和向辉也跟着走了,说是好久都没见同学,准备顺便带向辉去以前的学校看看,向小萱觉得他们只是不想在这里干呆着,看今天怎么多人;找个借口出去逛逛,凑凑热闹罢了。

张翠花看他们都走了,就让向小萱也去逛逛,清江镇每年就最后这个大集和正月十五的闹龙灯是最热闹的,其他的时候即使是大集都比不上这两个日子。向小萱见大伯母一个人要看鸡鸭又要看鸡蛋的,就没有去玩儿,都走了,大伯母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天色渐渐明亮,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向小萱觉得好像回到了以前摆地摊的时候,他们现在也的确是在摆地摊。没一会儿就陆续有人过来,但大多数人都是过来买鸡蛋的,这个时候鸡蛋不是按重量收钱,是照个数,三四块钱十个,鸡蛋有大小,很多人喜欢挑大的,但鸡蛋又是易碎品,向小萱必须看着来买鸡蛋的人,让他们不要碰碎了。

没一会儿,向小萱就觉得不对了,满满的一大背篼的鸡蛋都快卖完了,他们带来的鸡鸭却一只都没卖出去,难道今年大家都不吃鸡了?

向小萱看了下不远处同样是卖鸡鸭的,但人家的生意就好的很,为什么自家的鸡鸭问都没人问一下呢?

再仔细看看,发现人家的鸡鸭好像特别有精神,自家的好像有点萎靡不振?

向小萱觉得自己找到他们生意不好的原因了,过年的鸡鸭都不会买病兮兮的,自家的鸡鸭昨天就没喂粮食,这不就焉兮兮的,带点病态,给大伯母说了自己的发现,张翠花也正觉得奇怪呢,别人家的都卖的很好。

于是张翠花决定大声吆喝,“快来买快来看啊,自家养的粮食鸡!”这个年代,大部分的鸡鸭都是放养的,要说喂粮食的别人才会觉得肥实,“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饿的粮食鸡!”人家没吃东西,当然没得精神,不是生病的!

经过一番吆喝,终于有人开了先河,买了一只鸡,看到有人买,其他人也就跟着来了,原先他们没来是觉得鸡不健康,现在看有人买了,而且卖家还说是饿的,他们就跟着来看看。今天的公鸡都卖到十四五块了,只要喂饱至少可以重三两,还不要说有的硬灌了粮食的,那就更多了。

其实只要开张了,以大伯母喂牲口的品质,他们的鸡鸭不愁卖不出去,就是鹅有点难卖,一只鹅有十好几斤重,自家吃一顿肯定是吃不完的,而且,他们这边有种说法,说鹅是“发物”,有些人不适合吃,好不容易卖出去两只,还是人家准备大年初二请客的,怕到时候买不到,同时还买了好几只鸡和鸭,几乎包圆他们剩下的鸡鸭。

向小萱看着趴在地上的大白鹅觉得有点愁,卖不出去难道还要带回去?大伯母他们是不是知道鹅不好卖,所以才只带了几只的,明明家里就养了十几只的。

张翠花看着小萱一脸纠结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小萱啊,不要担心,我们再待一会儿,要是真卖不出去就带回去自己吃,你不是挺喜欢凉拌鹅肉嘛,再有,红烧莴笋也不错啊。”

大约是今天的战果还不错,带来的鸡蛋早就卖完,鸡鸭都卖完,就剩下本来就觉得可能会剩下的鹅,张翠花好心情的安慰起小萱来了。

“还不如卖出去呢,带回去又重又麻烦!”向小萱决定还是再吆喝几下,要是还卖不出去也没法,这毕竟不是主流商品。

向大伯回来的时候带去的背篓都装满了,手里还提着一大捆的纸钱,他们这边过年和清明节都是要祭祖的,还要给死去的先辈烧纸钱,让他们在底下也可以有钱花,后辈孝顺与否,看他逢年过节的记不记得给先辈烧纸也是一个衡量标准。

“看来今天卖的还不错嘛,这么快就卖完了!”向大伯把手里的东西放到“罗兜”里,对张翠花说“我在何鱼头那里买了两条鱼,刚才拿不了,就放他那里了,等会儿走的时候记得去拿。”这个何鱼头是指一个姓何的卖鱼的人,他们家从祖上就开始在清江里捕鱼,他那里的鱼都是自己从河里捞起来的,生意一直都好得很,像今天这种日子,你不早点去根本连鱼都看不到。

张翠花点点头表示知道,看看表,发现已经十一点过了,“还有啥要买的没有,要是没有的话我们就回去吧,剩下这几只鹅不卖了,这么久都没卖出去,看来今天是卖不出去了!”

向大伯也同意,鹅本来就不好卖,其余的鸡鸭卖出去就好了,而且,在寒风里站了几个小时,他们俩估计会冷,“向阳他们两个还没回来吗,一放出来就跑的不见人影!”

张翠花决定先回去,反正向辉他们自己找得到回家的路,收拾好带来的东西,就招呼向小萱回去。路过一家做米花糖的铺子,浓郁的米香夹杂着猪油和花生核桃的果香扑鼻而来,张翠花见围着买的人多,而且闻起来有觉得会好吃,就决定也买一点回去。

估计是生意太好,老板一家六七口人都在帮忙,存货急剧减少的同时,另一边还在炒,油酥过的阴米加入炒酥的花生仁或核桃仁,在糖浆里炒匀,倒在撒了炒熟黑芝麻的一尺见方的正方模具里,再用一个木制的滚轮用力碾压成型,趁热切成几条,稍凉后再切成适宜的薄片。

一般用干净的白纸将米花糖一条一条的包一起,叫一封,卖的时候直接一封一封的卖,像他们这种做熟了的,每一封的重量都差不多。花生的和核桃的各买了五封,大伯母直接拆了封核桃的掰了三块递给小萱,再把剩下的重新封好,放到罗兜里。

这是被当成小孩子了?向小萱拿着米花糖哭笑不得,还是把分到的米花糖分成三块,一人一块,这才咬了口,酥脆可口,用料也足,米被炒的油亮油亮的,每一口都可以咬到满满的核桃仁,就是有点太甜,吃完一块就不想再吃了,再吃估计就会有点腻。不过这就是人家老板的追求,这个时候的人就喜欢这一口,要是不甜,估计不会有那么多人去买了。

“小萱,你看那是不是你爸和向阳他们?”

拿了鱼,他们就准备坐船回去,离码头还有段距离,向小萱也看不清楚,不过隐约好像还有个人往他们这边跑过来,看衣服的颜色,好像是早上向辉穿的,“好像是吧!”

没一会儿,那人到他们面前,果然是向辉,“大伯,大伯母,我爸他们到了,我们还说把东西放下就去找你们呢!”

几人快走了几步,来到码头,向爸也正朝他们走过来,准备接过向大伯背上的背篓,却被挡了开,“你们怎么这么迟才回来,生意很好?”

向爸和张翠花打了招呼才点点头,“越临近过年,来拿货的人越多,我们以前拿的那些货根本不够,还让陈海捎了些货过来才够,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