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绒花-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着中国维和部队的驻地大门,杨的内心波澜起伏,忐忑不安。驻地驻扎的是成都军区快速反应部队的一个轻型装甲旅和作为城市和特种作战支援用的军区特种作战大队的三个中队。当年的同僚们不知道还有多少还呆在老部队里,自己又该怎样去面对这些昔日一同金戈铁马的弟兄呢?按理说,经过这些年的生生死死,自己应该已经看得很淡了。感情这种东西,投入的越多,伤害也就越深。
  自己从事的这种职业,实在是不适于有私人情感存在。可是为什么早以为成了死水的心会跳动的那么厉害。难不成还是怕当年的老上司,中国驻巴勒斯坦地区维和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何志远少将。
  前来带路的上尉以一种极其诧异的目光呆呆的看着身着法国陆军中校军服的杨,一时忘了该说些什么。杨苦笑着看着眼前的这个似乎有些面熟的人,低声的提醒他:“何少将正在等我。”
  如梦初醒的上尉赶紧补了一个军礼,朗声说:“请跟我来。”
  杨笔挺的坐着,目不转睛的看着仰在行军椅上的何志远少将。沉默了很久,何志远突然坐直了身子,瞪着牛眼盯着杨:“你给老子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说不清楚,老子何志远了不起不要这顶乌纱了,立马就毙了你个叛徒“。
  杨摘下帽子,开始慢慢的叙述这些年的经历,末了,加了一句:“我的合同明年可以到期,如果国家还需要我,还可以接受我,我愿意回国效劳,从一个士兵重新开始。”
  良久,何志远才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从桌子底下捞出两个杯子和一瓶五粮液,满上后,一口饮尽。“其实,你说的这些我大都也已经知道了。来,先喝了这杯,很多年没有喝到这样够劲的好酒了吧?……不是国家不需要你了,而是制度上已经没有可能了。杨光这个人已经不再存在于中国的大地上了,也从来没有在中国军队出现过。我没有能力改变制度去接受一个名叫”EdelweissYang “的法籍华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不会不知道,如果你以杨光的名义出现的话,等待你的会是什么?你难道愿意你的下半辈子的生活是审查、审查、再审查;然后是长时间的关押;更长时间的监视居住;还有永远的歧视。你这样做,不但对自己没有半点好处,还会给军队,给国家造成无数的麻烦。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一旦出了错,就只有永远的错下去,不会再有挽回的机会了。你是我最好的部下,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对此也无能为力。我知道你热爱军队,我也知道你离开了军队就会不知所措,所以我不管你参加的是什么军队,我对你的要求只有两个,一个是当个最称职的职业军人,另一个就是不要忘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刚才说你前些日子回了一趟国是吧?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把你当逃兵和叛徒来抓你吗?那是因为你是一个名叫”EdelweissYang “法国人!明天起,我的联络官就会和你开始正式的合作,记得每次来这里都要来看看我,这对你收集情报很重要。这瓶五粮液就送给你喝了,还有你最喜欢的两条中华。是软壳的,老子出国特供的,便宜你小子了。现在捞上东西滚蛋。不要哭丧着脸,别人还以为我欺负了你呢!外面有人等你。”
  杨揉了揉脸,戴上了帽子,敬了一个中式的军礼,转身走了出来。外面是一群神色复杂的昔日的同僚,默默的看着杨。杨面对着他们,缓缓的举起了颤抖的手敬了最后的一个中式军礼。然后,大踏步的离去了。
  他的吉普车旁,伫立着一个身材修长的东方女子。
  “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为什么不会在这里,你是军人,我也是军人;你可以来维和,我也可以维和;你会玩失踪,我也会玩突然出现啊。哼……” 
 
 
 
  
 第三节 异样的宁静
 
  多年以前,当杨还是一个城市青年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假期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去到遥远的雪山,在灿烂的星空下、在清冷的空气里享受难得的宁静。
  这种习惯直到杨成为了一个特种山地狙击手,才慢慢的改变。对于一个特种山地兵来说,宁静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反到是城市的喧嚣和多彩,更能成为一种放松。
  这一年的巴勒斯坦地区,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宁静。没有了抬着担架游行的激进份子,也没有了隆隆开过梅卡瓦坦克。来自世界各国的军人们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死死的把两个不共戴天的仇敌隔离开来。以色列也开始有限的开放边境,让一些巴勒斯坦劳工能够进入以色列境内打工。联合国和海湾国家的援助资金慢慢的注入,巴勒斯坦的清理和重建也在一步步的实施着。但让杨不能享受这些宁静的是,这样的状况却没有给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带来应有的活力,整个地区都没有呈现出热火朝天改变生活的情景。宁静之下酝酿的是什么呢?杨充满忧虑的报告并没有引起上层足够的重视,所有的联合国维和国家都陶醉在这种多年未见的和平景象之中,有些国家甚至开始减少常驻应急突击部队的数量。无人理睬的杨只好每天上午穿梭在各国情报官之间,每天下午在大街小巷体会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
  不过,对方含之来说,这样的宁静简直是多少年来上苍赐予的最好礼物了。
  她很乐意在不值班的下午陪着杨在耶路撒冷在西岸那些充满了古老历史的地区闲逛,听杨讲述发生在遥远的过去的故事,或者看着他和街边形形色色的阿拉伯人闲聊。在遇到杨以前,方含之是个喜欢热闹,喜欢被众人围绕的人。但是,她遇到了杨以后,她也开始慢慢变得沉静,变得可以坐在某个破败的台阶上,静静的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山去。她知道,因为身边的这个男人,自己已经长大了。
  多年以前,她怎么也不可能象现在一样把对杨的疑问放在心里,不去问个究竟,而是耐心的等着杨想说的时候,自己说出来。杨虽然从来不和她说感情方面的事,但方含之依然觉得幸福。杨不喜欢说话,却是个非常细心和体贴的人,总是把身边的女伴照顾得无微不至,很多事情,不用你说出来,他就会感觉到,一早按照你的意图去作好了。所以,他们就这样结伴走遍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彼此慢慢成了一种习惯。
  刚开始的时候,杨对方含之是有些感冒的,他非常不愿意每天面对着一个这样美丽的女子的痴情。一想到故去的KITTY ,他的心里就会告诫自己,再不能将厄运带给任何一个无辜的女子了。但慢慢的,他也就习惯了方含之的陪伴。尤其是当他发现,每次方含之在的时候,不论是那些认识自己的以色列军人还是满街上随便聊上的巴勒斯坦人都会变得非常亲近和多话,这对他的工作无疑是大大的有利的。他于是只有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朵美丽的花,也小心翼翼的对她保持着距离,生怕走得太近的话,当有一天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使自己成为她的伤痛。而且,他也知道,这种美丽的宁静绝对不会太久,自己终究还是要投入到残酷的战斗中去的。
  这年的下半年,在洛桑举行的巴、以、美、俄、中、法等多边会议上,巴勒斯坦谈判代表突然提出了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使会议陷入了一片尴尬中。第二天,巴勒斯坦方面宣布退出会议,紧急召回此代表团,代表团所有的成员在到达的当天就被隔离审查。圣诞的前夜,继阿拉法特后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的温和派领袖库尔兰,鹿特丹协议的缔造者之一,被汽车炸弹炸死在拉马安拉街头,没有任何国家和组织宣布为这次暗杀事件负责。当天,在巴勒斯坦销声匿迹很久的大小武装组织都纷纷发出宣言,发誓要向刺杀库尔兰的以色列军阀讨回血债。
  12月25日,数十万巴勒斯坦人走上了街头,要求联合国找出刺杀库尔兰的凶手,游行中,突然出现了“归还圣地耶路撒冷”、“外国佬滚出去”、“圣战到底”
  等激进的口号。还没有等各国维和部队作出反应,游行已经演变成暴力冲突。
  无数的石块、燃烧瓶飞向了外军的军营和外军控制的路障,一些来不及寻求庇护的西方人在摄影记者的镜头前被活活砸死在街头。美、英、法、中等几个国家的军队迅速出动,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驱散人群,在一些抵抗激烈的地区甚至发生了枪战。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口通过卫星电视看到了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杨在看到库尔兰被暗杀的电视新闻后,嘴里嘟哝了一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看到这里的和平的。”之后,紧急约见了法国维和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要求进入最高级的警戒状态。这个建议使法国维和部队避免了最初的慌乱,在随后处理危机中占得了先机,并保住了法军驻扎的杰宁及周边地区所有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生命。
  12月26日,在拉马安拉举行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的联席会议上,杨在驻巴勒斯坦美军的情报小组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随即他的嘴触碰到了一个温暖而又湿润的东西,“我亲爱的东方情人,你好吗?”。杨搂着娜塔莎柔软的身躯,恍若隔世。从他个人角度来说,这是个甜蜜的重逢;但他的直觉告诉他,在这个时候,在这种场合看到一个来自中亚地区的美国人,这绝对是个不详之兆。 
 
 
 
  
 第四节 街头艺术家
 
  驻巴勒斯坦地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各国驻军军事情报联合会议是在一片压抑和恼火的气氛中进行的。会上,驻巴美军和俄军分别通报了前些日子收到的来自车臣叛军和巴基斯坦—阿富汗—费尔干纳谷地极端份子聚集地的异动情报。虽然,与会的其他国家驻军情报官员立刻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愤怒。但美国和俄国的与会人员马上表示,他们也忽略了这些情报,也遭受了同样的损失。会议秩序这才恢复,得以继续。随后,CIA 在整个中亚地区的情报主管娜塔莎,进一步对巴基斯坦—阿富汗—费尔干纳谷地的情报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和推断。从去年起,一些来自中东地区的代表就进入了那一地区。随后的日子里,那一地区出现了由联络人牵头的派别和组织会议,并且不时有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发生。到今年年初,收集情报的工作突然变得异常困难,有些情报来源在失去联络前发出了一些零星的警报,主要的内容是:1。当地各派别好象突然有了默契,加强了互相之间反谍报和反侦察合作,清洗了一些中间份子。2。各派别和组织的武装敌对状态在减弱,有很多人被不知道哪个势力抽调走了。而最近的两个月前,有一份最关键的情报被忽略,据说,有不少人从那里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前往了中东。事后,把这些情报串起来和巴勒斯坦地区24日、25日发生的事放在整体上看起来,似乎可以从中看出些蹊跷来。但任何一份情报单独的看,都没有非常特别的地方。而且,CIA 的中亚组织从上半年起已经加大情报收集的力度和投入,也不断在对态势进行分析,但直到“巴勒斯坦圣诞事件”发生,也没有来得及作出明确的判断。
  俄罗斯方面在车臣所碰到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所以,至今能确定的情况只是1。有至少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背后整合了伊斯兰极端份子的势力,并训练和抽调力量进入巴勒斯坦地区。2。巴勒斯坦地区的这次事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局势不容乐观。会议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结论的情况下结束,各国的情报负责人协商进一步加强情报的交流,并配合驻军搞好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监控和支援工作。
  娜塔莎爱怜的数着分别后杨身上新出现的伤痕,一边向杨解释自己当年的苦心,倾诉着这些年对杨的思念。杨俯卧在床单上,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感谢还是仇恨这个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女子。良久,他长叹了一声。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再去追究对错,还有什么意义呢?而且,换作自己是她,也许也会这样去做吧?
  他和她选择的命运是如此的相象,谁也不知道突然哪一天就会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明天的太阳。为了事业,不敢去担负一个家庭,为了事业,甚至不敢去接受别人的爱。面对同一个命运的她,何必还要去说些责怪的话呢?也许,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他们两个,能真正体会对方内心的无奈和痛苦,能够互相给予慰藉了。
  杨感受到娜塔莎温暖柔顺的身躯慢慢的覆盖到了自己的身躯上,闭上了眼睛,握住了娜塔莎手……
  鉴于局势的动荡,驻巴勒斯坦的中国维和部队禁止了所有非军事人员的外出活动,杨也给方含之去了电话,告诫她局势的严峻,不许找借口出去找他。并许诺在情况好转后,亲自去接她去东耶路撒冷逛市集。但是,杨却每天都在街头活动,观察着民情的变化。杨的东方面孔显然比他的法国身份更适合于这个工作。
  巴勒斯坦人对中国人的敌意还不是很明显,多少会有些人愿意和他做一些交流。
  但和以前与方含之在街头游逛的时候不一样的是,现在更有些人愿意问他这样的问题:“你们为什么不让东突厥斯坦独立?”杨上交的报告越来越忧虑,他认为,某些情绪正在酝酿于巴勒斯坦人之间。而所有的外军和情报人员都被隔离在外,根本搞不清楚即将发生的是什么。
  那天,杨拜会了耶路撒冷以色列驻军里的老朋友出来,闲坐在街头的咖啡座里,慢慢在内心整理交谈中,朋友透露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眼睛漫无目的的扫视着街头来去的人群。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男子的眼睛,浑身的血液顿时凝固了。
  这双眼睛里透露出来的气息,只有身经百战的士兵才能感受到。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无畏,这是一种蔑视死亡的冷酷,杨下意识的拔出九毫米手枪,连发三枪击毙了这个人。他这才发现,这是个身穿美军制服的男子。随即,他被五支加利尔突击步枪包围了。如果不是他身穿法军的军官服和长着一张纯粹的东方面孔,他可能已经被射成马蜂窝了。街头的人们这才反应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