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绒花-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嫠咛刂址侄樱颐堑腪OO 计划将在今夜0 点启动。”何志远点了点头,拿过了放在桌上很久的命令,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好象是自己第二次,看着杨面临自己人挥舞的死神镰刀了……
  杨光看着月亮从黑沉沉的山背后露出了半张脸,耳朵里似乎听到了疾风中传来的直升机旋翼声。他知道,这应该是最后一个撤退的机会了,但能不能把握住,多半是要看运气了。
  几千公里外的成都,方含之打开了一所单身公寓的门,小心的把一张化验单放在了餐桌上,用花瓶压住,开心的进了浴室。 
 
 
 
  
 第五节 脱困
 
  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场景啊,无尽的雪山、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的雪粉;眼前只有队友依稀可见的背影,和晃晃悠悠的结组绳;耳朵里除了风声就是自己粗重的喘息……
  杨光和其余的7 个人都知道,是向另一个方向突围的两个中国班给了自己生存的机会;他们也同样知道,法国排能否突围,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自己这个小组的表现。
  杨光和李东拟订的突围计划是传统而又悲壮的,李东率领两个中国班向东面山区突围,不但要和总部保持联络,而且必须突围得坚决,一定要引起印度军队的注意。由杨光率领挑选出来的有登雪山经验的7 名人员直接向中国境内突围,横在面前的是一座海拔达7000多米的雪山,雪山的那一边就是中国。他们的任务是让印度军队以为是另一只部队需要掩护的分队,从而集中阿三们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剩下的法国排则在附近潜伏24小时,待印度军队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到那两支分队上的时候,潜入真正的通道—从雪山绵延下来的冰川里撤回中国。其中,李东的分队是完全没有生还的希望的,他们将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争取一些机会。
  杨光的分队也几乎是自杀式的,他们的装备不足以攀登7000米以上的雪山(7000米是登山界的一道坎,只有极少数人具备上去的素质,这种素质又大多是属于一种天赋,后天的锻炼几乎是没有作用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高山对印度人同样是个困难,他们的追击部队也很难上来。而且印度人的直升机基本无法在海拔6000米以上,气候条件如此恶劣多变的地方执行军事任务。他们甚至不能使用导弹、火箭弹和炸弹。因为万一引起雪崩的话,是要把追击部队也埋进去的。
  杨光赌的就是这个,他要把印度人的装备和数量优势拉到和自己一样,让他们头疼不已。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阿三们的注意力,让法国排能悄悄地溜走。
  当夜突围的时候,杨光的分队甚至没有触动到遍地的传感器。天亮的时候,他们已经上了6000米。不过,晴朗的天气也暴露了他们的行踪,顺着雪地里清晰的脚印,印度军队追了上来。
  杨光的分队确实给印度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没有一只特种分队会在携带数日份的武器弹药食品燃料的同时配备完整的登山器材。也没有哪些人会在装备和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对一座7000米以上的高山进行无氧攀登。所以,在面向大雪山的山脊上,他们只布撒了大量的传感器,他们没有,也没有办法在那里部署警戒部队。所以,当巡逻的直升机发现绵延的脚印的时候,除了重新部署各山口的包围线以外,只能组织有雪山经验的部队进行追击。印度人的包围圈在第二天白天的时候出现了混乱。一部分重新包围了强行突出去的中国分队,并有大量的部队在包围圈内的丛山中进行地毯式的搜捕。另一部分被重新部署在大雪山周围通往中国的任何一个山凹和峡谷,一只数百人的部队被组织起来,并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线建立了大本营,以次为依托开始了追击。下午的时候,中国人的运气来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开始下雪了,能见度一下子低了下来。天黑的时候,雪还没有停,印度人躲在高山帐里,一边诅咒着鬼天气,一边祈祷着中国人全部冻倒在路上,他们第二天可以安然的上去拖死尸。没有人注意到,一群人偷偷的从身边溜过,躲进了前面的冰塔林。也许杨光建议法国军队进行这样的实战训练真的是一种错误,但他的部下至少学会了一点,就是完全依靠GPS 定位和事先标好线路点的电子地图,在能见度极差的时候进行机动。
  天亮了,雪停了,大雪抹去了昨夜所有活动的痕迹。印度的无人侦察机和直升机再也无法看到中国人活动的痕迹,唯一的指望就是开始攀登的追击队员了。
  而法国人们安然的躲在冰塔林里休整,等待着夜晚的来临。杨光唯一需要担心的只剩下包括自己在内的8 个人的生命了。杨光当然无从得知自己的计划已经成功的消息,他已经变得迟钝的脑子里,思考的只是什么时候雪再下下来,什么时候还能继续攀登。有两个队员已经严重冻伤,无法再走了。他们也失去了再走下去的体力和勇气,看着他们在帐篷口筑起的冰雪掩体,杨的内心充满了歉疚。
  登山是一种残酷的运动,生存和死亡大多数时候纯粹是运气决定的,但最痛苦的莫过于还能走动的人,看着那些没有生存希望的人的生命慢慢流逝,却爱莫能助。
  杨不是第一见到这样的场面,无论是在过去的登山生涯还是在铁血战场,他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但一个参与者和一个领导者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当雪粒又打下来的时候,望远镜里已经可以看到印度人的身影了。杨知道自己别无选择,摸了摸已经站不起来的两个士兵的头,走了。他对自己说,一定要活下去!
  半个小时后,呼啸的风里,隐约传来自动武器有韵律的射击声,不知道是不是幻觉,风镜里,杨光的眼睛湿了。
  这是漫长的一夜,最后和杨光一起沐浴着初升的太阳站在山顶的还有3 个人,其余的战友都无声无息的倒在了路上。已经耗尽了体力的四个人,都已经无法思考了,这里的空气是如此的稀薄和寒冷,但每个人都希望就此躺下,再也不要动了。
  几乎是本能的卸下背上的滑雪板,卸下冰爪,套上板子,绑好。杨光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一扭身,率先向下滑去,前方就是中国了。三个小时后,杨光在雪线前停了下来,回头望去。只有一个士兵跟他下到了这里,其余的两个永远的飞进了峡谷或者雪窝里了。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山?!那么多活生生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第六节 突变
 
  很多时候,杨光都会思索,究竟是因为自己参加了过多的血腥战斗,还是真的是扫把星转世。不记得曾经有多少同僚和部下倒在自己的眼前,甚至还有割舍不下的爱人。而每一次,自己却都能死里逃生!站在窗口,看着满天的繁星和沉沉的夜,心中满是酸楚的滋味。一双温暖的手,轻轻的环过他的腰际;一个柔暖的身躯慢慢的贴到了他的背上。夜深了,伫立在窗前的两个紧贴的身躯依然随着轻风微微的摇晃着,风中传来细微的哼唱:“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木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祥,年轻的人们逍逝在白桦林,噩耗声传来的那个午后,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她说她只是迷失在远方,他一定会来,来这片白桦林,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那姑娘已经白发苍苍,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在死的时候她喃喃地说”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机窗外,那黑沉沉的大地仿佛无穷无尽。幽深的机仓沐浴在微红的光线里,阴影中隐约是一张一张涂满了油彩的脸。良久,通道尽头的绿灯亮了,杨光拉下夜视仪,站了起来。一会,夜空中绽放开一朵朵洁白的伞花,飘荡着落向大地。
  视野里,依然是熟悉的幽绿。费尔干纳谷地,我回来了。
  这一年对中国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当年10月10日,台湾执政的民进党不顾中共的强烈反对,不顾陈兵海岸的百万解放军悍然宣布台湾独立,台湾共和国成立。第二日,中国宣布在台岛全境举行名为“北伐”的无限期军事演习,台岛全境及周围100 海里以内为军事禁区,禁止任何船只、飞机未经许可通过。同日,国家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台湾是我们固有的领土,我们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分裂行为。但为了体现中国政府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也不会全面攻击台湾地区。我们不会学习那些不记后果、不顾子孙后代的分裂份子,作出那些丧心病狂的行为。我们决不主动把子弹倾泻到自己的领土上,倾泻到自己的同胞身上。
  我们会珍惜那么多年台湾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不登陆作战,不毁灭任何基础设施。我们相信台湾的人民和军队终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自主的推翻这个毫无理智可言的政权。“随着电波把这条讯息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空军、二炮、天军等军种的各类武器对台岛的机场、港口、军事基地、高速公路等各个战略要地发起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日,参加演习的海空军各部,击落、击沉了罔顾禁令强行闯关的各类飞行器和船只500 多只,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和中国政府的决心。11月,200 架在福建、广东、浙江三个省的民用机场接受过检查的飞机被获准降落到台湾,其中大部分是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红十字会运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同月,装载着300 万吨粮食的数只船队通过检查被允许停靠到台湾的港口。12月,美国在太平洋西部集结的航母群达到8 个,经过苦战,基本消灭了台湾海空力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美海军对峙在禁区外围。同月,欧盟的联合舰队造访中国的广东省各个港口,同行的运输船队卸下了中国当年向欧盟购买的第一批军事装备和零部件。
  在联合国,激烈的争吵无穷无尽。美国提交的所有不利于中国政府的提案全部没有获得通过。但有利于中国政府的各项提案也因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使用各种手段而遭到流产。虽然欧洲各国强烈要求美国敦促台湾地方政府放弃独立,坐回到谈判桌前来。但所有的所有都被各方势力抵消为一个“拖”字。同年11月,印度军队趁中国政府全力对付台海危机,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大规模进攻。在取得了一些进展后停滞在20世纪的军事对峙线附近苦战,不得寸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军队为避免过分刺激印度,避免两线作战。中法停止了在印度境内的所有军事训练活动。所有的联合训练被放到了中国西藏、新疆两个省的山区和费尔干纳谷地。前几年整军中大量换装的旧式武器和弹药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源源不断的送入巴基斯坦。
  新的一年就是在这样沉重的气氛中到来的,没有人知道和平究竟还有多远。
  对无数的阴谋家来说,新的一年是属于他们的舞台。 
 
 
 
  
 第七节 意外的重逢
 
  春日的费尔干纳谷地,山花烂漫,雪山的融水给这片干旱的土地带来了难得的湿润。对进行潜伏和渗透训练的中法山地特种兵来说,这个季节却是非常难受的。即使是身为中校的杨光,一样要在灌木掩映的岩石缝里,忍受刺骨寒冷的潮气。灌木丛外灿烂的阳光,明媚的翠绿并不是属于特种兵的。他们永远是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的呆着,等待着天黑。
  不过对杨光来说,这样的状况却很让他满意了。上一次趴在这些岩缝中的时候,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甚至连自己是谁都完全没有线索,那种无助的感觉是任谁都不愿意再来一次的。现在的自然环境虽然没有一丝变化,但自己却明确的知道,近50名官兵在以自己为中心的十公里内潜伏着,监视着附近每一个可能出现敌人的地方。杨光甚至可以通过头盔里的指挥系统随时切换到每个士兵的观察视角,通过安装在别人头盔上的摄像头看到现场的情况。
  耳麦里同时传来了数个呼叫,杨光随即把镜头切换到呼叫者之一的摄像头上。
  山坡下的小路上,出现了一队毛驴和荷枪实弹的武装份子。杨光通过几个不同角度的镜头切换,核实了汇报上来的情况,一共是12个武装份子,8 头毛驴。
  毛驴上似乎是一些装着武器弹药的箱子,还有一个横趴在那里的人质。应该是股不错的猎物!杨光评估了一番,给出了结论。在手提电脑的电子地图上,规划好袭击计划,随即把配置图和命令传输到了所有官兵的头盔系统里。很快,一个陷阱就在无声无息中构筑而成了。
  这种突袭也是训练的项目之一,目的是给参训部队增加实战的经验。不过,这样的行动之后,就需要立刻长途转移或撤回国内。不到万不得已,中法混合特种部队是不会和大股的武装份子起正面冲突的。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无谓的伤亡,另一方面这种冲突是特种部队的大忌。特种部队的单兵能力虽然很突出,但这种能力并不是用来正面作战的。偷偷摸摸的进入,致命的一击,毫发无伤的远遁,这些才是他们的特色。不过,两个排的特种兵基本也可以在缺乏重武器支持的费尔干纳谷地横行无忌了。据经常在这一带活动的兰州军区特种部队报告,近年来,美、俄特种部队在费尔干纳地区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也曾发生过不少的突然遭遇误击事件。双方都是精锐,装备和战斗力都强得很,也互有伤亡。本来应该由高层磋商出识别的方法,但因为中美俄的关系微妙,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军事人员出没在这一地区,所以只能依靠直接参与人员自动规避了。这种状况直接提高了特种训练的难度,也对现场指挥官的判断能力要求很高,毕竟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