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驯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吃货驯夫-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昨天,马郎中也被抓了壮丁,他恰巧跟林二郎在一起,都是帮守军搬石头和滚木的。

今天早上往城墙上运滚石的时候,马郎中不小心被石头砸坏了脚,干不了活了。因为他老婆孩子都在老丈人这里,所以被送到了这里来,林二郎也顺便跟着回来了一趟。

可是林二郎没来及得跟秦氏多说话,就又被官兵带走了。还好,秦氏把包袱给了他,包袱里面有秦氏给他准备的厚棉袄,还有兰香早晨新蒸的细面饽饽。

“姐夫没事儿就好。现在知道他在哪里干活儿了,有空再去看他。”兰香安慰秦氏,

秦氏却苦着脸,摇摇头:“没那么容易——城里的官兵正在抓奸细,大街小巷子都有人把守,不让人随意走动。刚我也没走到东城门,是他送马郎中回来的时候,我恰巧在巷子口遇到了他……”

兰香听得胆战心惊——她怕所谓的抓奸细,实际上是在抓她和徐夫人!

兰香又问:“夫人警告的话,你可告诉姐夫了?”

秦氏说已经告诉了。不过她很奇怪,夫人怎么会知道梁州城必失?

兰香说:“你当夫人是普通人?夫人的外祖父姓黎,做过朝庭的钦天监。黎老太爷善观天象,曾为先王推演天下兴衰。夫人家学渊源,料事十九不差。”

秦氏听着,半信半疑。她又想到刘静安。她说:“大少爷真是孝顺——我听他昨夜起来,给夫人请安……肯定也是担心着刘大人呢!”

兰香叹了口气,说:“大少爷确实是个好孩子,既孝顺,又听话,读书还用功。”

说到这儿,兰香跑到厨房门口向外望了望,院里没人。她回来又悄声跟秦氏说:“你是知道的,这之前我和太太不在梁州城。老爷让太太带着大少爷住在乡下,专为伺候老太太。乡下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是过得自在,太太才不想到梁州城来,碍莲夫人的眼……可是我们二老爷一家,总是怂恿老太太,说梁州城多么繁华。老太太一时兴起,就带着太太和大少爷过来了。莲夫人却以为是太太怂恿老太太来的,所以处处跟我们作对,想尽办法挤兑我们。偏偏老太太和老爷,又都是她那一边的……”

兰香说到这儿,叹了口气。想来她跟徐夫人来梁州这一年多,日子确实不好过。

但秦氏还是不明白,这么厉害的徐夫人,怎么能由着莲夫人一个小妾骑到自己头上去呢?

秦氏回想这位徐夫人的模样,她确实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她的相貌不算漂亮,可是气质优雅。看上去不苟言笑,却也不是拒人千里之外。也许因为在逃难,她只穿一身平民的粗布衣裳,也没戴什么珍贵首饰;但是她身上的那种气度,却很难让人忽视。

徐夫人确实是正妻的派头。只是这样的正妻,多不如娇滴滴的小妾讨人喜欢,难怪刘大人更宠爱莲夫人。

兰香去正房把妞妞抱了过来。她告诉秦氏,秦氏不在家这半天,妞妞很听话。徐夫人和静安少爷都很喜欢妞妞。早晨大家吃饭的时候,妞妞跟着喝了一大碗汤。

秦氏把孩子抱在怀里,给孩子喂奶。

林妞妞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了。她一头扎到秦氏怀里,两手捧着“乳神”,拼命地吸吮起来。可是吸了没两口,“乳神”又断流了。

林妞妞急得直哼哼。秦氏也着急,她对兰香说:“不知怎么回事,我的奶突然就不够吃了。”

“应该是你昨天担心受怕所致……”兰香说,又说,“你别着急,妞妞已经六个月大了,可以喂点儿别的东西吃——早晨我给她喝汤,她喝了一大碗呢。”

随后两个女人开始在厨房里寻找,看有什么东西是妞妞可以吃的。

二郎买回来的那点儿麦子,兰香早晨起来磨成了面粉,蒸了饽饽,现在还剩下一碗面粉。兰香看到面粉有了主意,她对秦氏说:“你抱妞妞回屋等着;我烧了点热水,给妞妞沏点儿糊糊喝。”

秦氏抱着孩子回到东屋。

不一会儿,兰香把她特制的婴儿食品端到妞妞面前。

妞妞看着那所谓的婴儿食品,不满撇撇嘴,难道你们想给妞吃浆糊?

林妞妞勉为其难地吃了一口面糊,这什么味都没有,叫妞怎么吃啊!她苦着脸,把脸扭向一边。

“小妞妞不喜欢吃面糊。”刘静安说。

刘静安这会儿没做功课,他跟母亲来到东屋看小妞妞吃饭。

还是徐夫人有办法,她说:“给她在碗里倒点儿菜汤,咸咸的有点滋味。”

古时候人们做菜,多用酱汤调味,味道是无法跟林妞妞现代的菜相比的。不过面糊里放点儿菜汤,总算有了点儿咸味,让林妞妞能够下咽。她很快就把一碗面糊吃得精光。

第13章 生而不凡

感谢沉香如屑、甜果妞妞、诸葛琬儿送来的打赏哟,收到这么多棕子,好幸福啊!诺诺也在这里祝所有来读文的朋友们,端午快乐,甜甜蜜蜜!

————————

林妞妞吃饱了,满足地拍了拍肚皮。众人都跟着秦氏松了一口气。

徐夫人吩咐兰香:“以后我们大人都吃粗粮,把细面省给妞妞吃。”

秦氏不好意思,说:“这怎么行?”

徐夫人说:“大人吃什么不行?先顾孩子要紧。而且我和静安在乡下的时候,天天吃粗粮,他也习惯了。”

刘静安在旁边附和:“是啊——圣人说得好,君子当‘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林妞妞听这话似曾相识。她不由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向刘静安——她想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化传承,是不是跟她前世一样。

刘静安笑着对母亲说:“太太您看——妞妞好像能听懂圣人言呢!”

徐夫人笑着点头称是。随后她问秦氏,妞妞多大了。

秦氏想了想,说:“六个月零三天。”

徐夫人掐指算了算,忽然她面容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过她什么都没说。又略坐了一坐,她便带着静安回西屋读书了。

等徐夫人和静安走了,兰香忽然问秦氏:“秀姐姐,我曾听你说,妞妞出生那晚,天上有颗流星出现……这可是真的?”

秦氏说:“我生妞妞的时候,二郎就在这窗户外面站着。他说,他当时看到一颗流星直直地向这边飞过来。后来突然之间,流星不见了,天空中却有红光一闪。接着就听接生的老娘说,孩子生出来了。”

兰香说:“我听夫人说,自古以来,凡是能人异士降生,天上都会有特别的征兆……看来,妞妞不是凡人啊!”

秦氏却笑道:“什么不是凡人啊,我们贫寒小户人家,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林妞妞躺在炕上,好奇地听她们说着话。同时她忍不住吐槽,什么伴着流星出生啊,你们当我是扫帚星啊!

这时,秦氏又想起一件事来,她告诉兰香:“刚刚邻居们商量,要把巷子口封起来呢。”

原来,葫芦巷地形特殊,口小肚子大。如果把巷口一封,外边的人,根本不知道这里面别有洞天。

秦氏又说:“可是我又怕,万一墙砌起来,二郎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兰香安慰她,说:“瞧你说的,姐夫在这儿住了二三十年了,睡梦都能找到道儿,哪能说砌座墙就能不认得家了?”

秦氏一想也是。

吃过午饭,赵大伯挨家挨户召集大家,一起出去把巷口封上。

葫芦巷里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几个年青有力气的,已经都逃到城外去了。剩下的人当中,林二郎被抓去守城,马郎中又伤了脚不能动弹,现在只有一群老弱妇孺。

于是大家不分老弱妇孺,一齐上阵。秦氏也出来跟着大家干活。就连赵大伯的外孙,也就是马郎中的儿子,也出来帮忙。马郎中的儿子叫马拴柱,今年十岁,长得虎头虎脑,挺招人喜欢的。

要砌墙,就要先找砖坯。大家在巷子里转了一圈,都盯上了小空地南边,郭凤春家的院子。

上回说到,郭凤春带着外甥去了京城。七八年没见他回来过,院子一直空着没人居住。去年夏天雨水大,院子倒了一半,房屋也坍了半边。

众人看着破房烂院子,心想,这不是现成的砖吗?正好拿来砌墙啊。

于是众人七手八脚,开始扒郭凤春家的房和院子。

拆下来的砖搬到巷口,赵大伯和孙大叔负责砌墙。现活泥一时半会儿也粘不上,他们索性干码。码窄了怕不牢靠,干脆码五砖宽。反正他们把郭家的房和院子都拆了,拆出很多砖来,足够用的。

傍晚的时候,巷口的墙砌好了。这道墙有两三尺宽,一房多高。他们还从郭凤春家的破房上拆了几根檩条下来,从里面把墙顶上。葫芦巷的这座防御工事,算是相当牢固了。

有了这堵高墙,葫芦巷里的人们有了极大的安全感。

不过秦氏却发愁——徐夫人让她转告林二郎,见势不妙就赶紧跑;可等二郎真逃回来,这一道“长城”堵在巷子口,他可怎么进来呢?

一晃又到了天黑。按徐夫人的说法,梁州今晚可能就保不住了。

今晚的气氛果然与昨天不同,天还没黑,城东边的厮杀声就响了起来。

秦氏只觉得眼皮直跳,心里做不主来。她把孩子交给兰香,说:“我出去望一望。”

秦氏出来院子一看,只见邻居们都从家里出来了。大家似乎都感觉到气氛不对,他们惴惴不安地聚在一起,就像一群懦弱的羔羊,无奈地等待着世界末日的来临。

他们偶尔交谈一下,讨论和推测一番,究竟是鲁王在攻城,还是鲁王和辽王的军队打起来了。但是都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不过是互相安慰一下。

秦氏混在人群中,既害怕,又惦记着二郎。她浑身打着颤,不知是吓的,还是被晚风冻的。

赵大伯胆子大,他搬着梯子上了房,站在自家房顶上向东边观望。

忽然,赵大伯从房顶上快速地顺着梯子爬下来。他惊慌不安地跟大家说:“不好了,东城那边起火了,别是东城门已经破了吧?”

众人听了皆惊呼一声,齐向东观望。这才发现,东边的天空隐隐泛着红光,就像地狱的一角忽现人间。

人们颤抖着,互相问着毫无意义的话:“这可怎么办?我们可上哪儿边逃啊?”

秦氏更是一把拉住赵大伯的袖子,问:“大伯,我家二郎怎么办?”

赵大伯说:“但愿菩萨保佑,他能逃出命来吧!”

秦氏听罢,忍不住眼泪直流。

这时,忽然有人想起来,说:“我家还有地窖,要不咱躲到地窖里去吧?”

这话提醒了大家。梁州城内稍微过得好些的人家,都在家里挖有地窖。为得是在冬天储存一些蔬菜,有条件的还在夏天藏冰。

葫芦巷里人的们,大多有地窖。没有的,则向邻居求收留。于是人们纷纷跑回家收拾东西,准备进地窖。

秦氏看着人们匆忙散去,用袖子狠狠擦了擦眼泪,跑回了自己的家。

第14章 毒药

秦氏匆匆跑回家。

她告诉徐夫人,外面情况不大好,恐怕梁州城已经被攻陷。巷子里的人们怕叛军屠城,都说要藏到地窖里去呢!幸好她家也有地窖,就在厨房里面,大家可以躲到地窖里去。

刘静安听说梁州城可能已经失守,惊惧不已。“太太!”他紧紧抓住母亲的衣襟,问,“太太,老爷他……”

徐夫人却十分镇定。她爱怜地摸了摸儿子的头,温和地说:“你父亲是极聪明的人,又有众多侍卫保护着他,他不会有事的。”

“真的吗太太?”刘静安问。

徐夫人认真地点了点头,又说:“你要听话,不要让我和你父亲着急。”

徐夫人的镇定情绪感染了刘静安,他点了点头,答应母亲他会听话。

徐夫人让秦氏带路,去看看地窖能不能藏人。

来到厨房,秦氏搬开墙角的一捆柴禾,露出一块木板。掀开木板,地上出现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下面就是地窖。

兰香拿着烛火向里面照了照,看到有架木梯通向下面。

兰香举着烛火,沿着梯子向下走了几级。这回看得更清了,地窖里的面积跟上面耳房的面积差不多大,空荡荡的,除了一排木架子,什么都没有。烛火在地窖里仍然烧得很旺,想是有另通风的地方,所以藏人完全没有问题。

兰香下到地窖里,她把烛火放到木架子上。她上去,先把刘静安接下来。随后又在徐夫人的指导下,搬了一些食物和水进地窖。

刘静安站在地窖里叫母亲快下来,徐夫人却摇头。她说:“你们先藏着,我看看外面的形势再说。”

“太太……”刘静安不安地叫了一声。

“听话!”徐夫人轻轻地喝责了一声。

刘静安不敢说话了,他仰着小脸,可怜巴巴地看着母亲。

兰香一见夫人不肯下来,她忙又爬了上来。上来后,她把徐夫人拉到一边,扑通一下跪在夫人面前。

兰香小声说:“夫人,我知道您的意思——这房子一看就是有人住的,如果叛军来了,看到房里没人,必定要到处搜一下。这间地窖不算隐秘,很容易就会让人找到。所以要有人留在外面当幌子……但是,当幌子的人不应该是夫人您,让我兰香来吧!”

徐夫人低头看看兰香,弯腰把兰香扶了起来。她说:“兰香,你不愧是我外祖府上教出来的人,心思细密……不过,你却猜错了我的想法。”说到这儿,她哂笑一声,又说,“我徐家的女儿,委屈到今日,已经够了——所以,我是不会进地窖的。”

说到这儿,徐夫人扭头看看秦氏。她对秦氏说:“秦娘子,快抱着孩子进地窖吧。”她看着妞妞,停顿了一下,又说,“这孩子,与众不同……将来你们都会知道的。”

秦氏抱着孩子,看看徐夫人,又看看兰香。忽然,她把妞妞塞到兰香怀里,说:“兰妹妹,我要去巷子口等二郎……孩子我就交给你了!”

兰香吃了一惊,她说:“秀姐姐,姐夫如果能回来,自然就会回来。你在外面等也没用啊!”

秦氏却固执地说:“我总要看到二郎平安回来才行。”

话音刚落,忽然听到院子里有一阵刷刷的声音,就像下雨一样。

众人吓了一跳。跑出来一看,却见一阵飞灰从东边飘过来,落到了树枝上。她们向东一望,就看到东边天空中的红光更亮了。

“兰香,快进地窖!”徐夫人命令道。

兰香不敢再耽误,忙抱着孩子进了地窖。秦氏把挡着地窖口的木板盖上,并抱了捆柴禾来伪装了一下。随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