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通房重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陪嫁通房重生记-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氏起急,一气之下把手里的水瓢摔倒了水缸里,溅了不少水花出来,“这起子该下地狱拔舌头的王八羔子,他们这样作呗,可不就是越传越邪乎,生生地毁了你的名声……”

郭氏发了一通脾气;又说;“秋丫头,你就先在干娘家安心住下来。这就是你自己的家,干娘恨不得你能一直陪着我呢!你娘说得对,太瞎的人家不说你娘舍不得委屈你,我也怕作践了你这个好姑娘。看来,你的亲事只能以后慢慢寻摸了。干娘和你干爹也在这边使把劲儿,咋地也要让你风风光光地嫁个好人家……”

郭氏说道后来是越来越温柔;”傻闺女;干娘知道你心里委屈的不行。咱没主动招谁惹谁的,说白了;还不都是周婆子和那个王翠花害得你名声受损……傻闺女;想哭就哭出来;可别闷在心里憋出个好歹来!”

韵秋听了郭氏这和风细雨般的安慰;哪里还按捺的住;扑在郭氏怀里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

其实;林氏和乔媒婆子的窃窃私语;还让韵秋没事就在家里做活不要到处乱走;大郎偷偷地对刘氏的叮咛嘱咐,朱大娘看着她时心疼惋惜的眼神……这一切的一切;她怎么会一点都没有察觉事情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林氏她们不说;她也猜的到。

为了安林氏她们的心,韵秋连院子都不出一步,若无其事地做活儿,笑盈盈地逗弄大宝……

可林氏不知道,有几个晚上韵秋都是流泪到天亮。

自从逃离了赵府,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绝望。

如今,自己声名狼藉,哪里还有好男人肯娶自己?

也许,前世今生,自己一心一意梦想有个本分可靠的男人,安安生生过小日子的梦想注定都是一场空。

不甘、绝望、怨恨、认命,期翼会有转机……;这千百种纷杂踏至的念头,搅得她心底是冰火两重天;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不是不想趴在林氏的怀里痛痛快快地发泄自己的悲伤和怨恨。可是,韵秋知道自己不能,也不敢那样做。

自从爹死后,娘亲林氏背负的沉重已经尽够多了。如今,娘亲为了自己连大舅都不认了。

这些日子,为了自己的亲事接连受挫,林氏憔悴了不少,鬓角又添了白发了。

还有,大郎和刘氏因为王翠花的搅合更加带累的韵秋名声不堪起来,也是在自责不已。

虽说因为心疼大宝的缘故,可刘氏沉默的爆发把自家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的同时,也算是阴差阳错地为自己这个小姑摆脱了周婆子另一番的纠缠算计啊!

家里人已经竭尽全力地呵护了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委屈和苦恼可以在她们跟前诉说的呢?韵秋真怕自己的崩溃,会压垮林氏的脊梁。

自家老娘,早已不堪重负。

可郭氏不同,面对郭氏,韵秋渴望毫无顾忌地倾诉心声,索取安慰与鼓励。韵秋渴望肆无忌惮、毫无负担地享受母爱,不用去担心林氏能不能经受的住沉重!

郭氏这大半辈子,很少有如此细腻温柔的时候。

此刻,面对伏在她怀里嘶哑痛哭,想要哭出来所有的不甘与辛酸的孩子,这个从没有真正生育过孩子的女人恨不得倾洒她所有的母爱与柔情。

全哥儿兴奋的不得了,肚子又饿得厉害,只管大口的扒拉着碗里的饭菜,没有发现姐姐有什么不对。

倒是干爹郭老头觉得韵秋神色有些不对,不过得了郭氏的眼色,什么都没问。

饭后,趁着韵秋洗碗的功夫,郭氏把老头子拉到一边嘀咕了起来。

郭老头也是又惊又气,“咋就摊上这档子事了?偏偏秋丫头处在正要说亲的紧要关头。这要是再拖下去,秋丫头可就成了老姑娘了,少不得要给人当个填房啥的!”

郭氏掐了自家男人一把,“死老头子,你可别说丧气话!我寻摸了一便,咱身边知根知底的人家倒没有可以说给秋丫头的。不如你赶紧的看看老街坊们可有好的头儿说给秋丫头……这些日子,咱面上可都要乐呵呵的,咋地也要让秋丫头心里也畅快些!这孩子心思重,苦都憋在心里呢。你是不知道,她今天窝在我怀里哭,可是把我心疼的不行。哎!真是造孽啊,秋丫头倒了八辈子血霉了才会碰上那样的亲戚!”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比较无趣,请大家多多包涵!!!

47花明

“嗯;好;我这就去打听打听!”郭老头不住地点头,临走还不忘笑着叮嘱自家婆娘;“老婆子;秋丫头心里委屈着呢,咱们手头最近宽裕了不少,吃食上头可别再委屈了孩子啊!”

气的郭氏推他一把;“瞧你那德行;我啥时候抠门过了,自家闺女有啥不舍得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打算着好沾秋丫头的光;有了好菜我说不得就会给你买壶好酒啥的。我呸;你就尽做白日梦吧!”

郭老头看自己的心思被婆娘一眼拆穿也不懊恼,仍然乐呵呵地出门去了。

韵秋当然不知道郭氏两口子背后的苦心,只以为干爹去外面串门子了。

草草睡了会儿,郭氏就陪着韵秋去了福庆斋。

曹二掌柜的看看活计,色泽品相可都是不错的,满意地让伙计李京去算工钱,最好的珠花价钱已经给提到了一百五十文了。

韵秋满意的不得了,心里也知道,自己以后的活计最高也就这个价钱到顶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韵秋才听全哥儿说他晚上一直跟着郭氏老两口睡觉。

刚来的头两晚上,全哥儿一到夜里就特别想林氏,别别扭扭地苦瓜着脸,随时都要掉金豆子,都是郭氏在哄他睡觉。郭氏一边轻轻把他搂在怀里拍后背还一边唱安眠曲,唱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的鲤鱼八尺长,长的拿来炒酒吃,短的拿来给姑娘……”,好听的不得了……

不过韵秋这一来,全哥儿看到姐姐,短暂兴奋过后反而被勾起了对林氏他们的思念,情绪低落起来。

第二天,韵秋就和郭氏商量了送全哥儿回去。

郭氏想了想就说,抽空让郭老头送全哥儿回去,不然可真是放心不下。

韵秋倒是觉得,要是有个熟人能把全哥儿给捎回去最好不过了。想来想去的,还真就想出来这么一个人来,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郭氏去问问吴掌柜的。

谁曾想,这一打听,才知道在杨集镇开杂货铺子的罗家姑爷田大齐,也就是罗二媳妇的大姑姐的男人,经常在吴掌柜的铺子里进货,可是老主顾了。

郭氏喜滋滋地跑回来说,“赶巧了,我去的时候那个田大齐正在老吴的铺子外面装货呢,还说一会儿装好货就回去了……”

韵秋帮全哥儿收拾了东西;和郭氏一起送了他去坐田大齐的驴车。

驴车上拉了满满的货物,全哥儿被安置在驴车前头,和赶车的田大齐并排坐着。

田大齐是个口碑不错的生意人,活络又不失忠厚,笑着保证,“二丫妹子放心,我一定把全哥儿平平安安地送到李家婶娘跟前!”

韵秋自是感谢不已。

就这样送走了全哥儿,韵秋在郭家安安生生地住了下来,除了晌午那会儿去摊子上帮忙,其余时间就做做家务和珠花活计,还跟着郭氏认识了不少邻居。就像吴掌柜家的婆娘还给韵秋送了自家院子树上结的桃子。

郭氏热情地让韵秋一直把吴氏送到大门外。

尤其是隔壁的宋大娘,她眼神不好,韵秋只不过帮着穿了几回针线,宋婆子都送了两三回豆腐和桂花糕啥的过来。

前个儿上午干娘他们去出摊子;宋婆子还特特跑来看韵秋做活计,说是自家太冷情了。可是她一直用眼睛盯着韵秋瞧,还笑眯眯地夸赞韵秋长的俊,弄得韵秋自己个儿都不好意思起来。

韵秋觉得,这两天来干娘家送东西的街坊好像比前两天多了些呢!说来也都是老两口人缘好,会为人,平日里谁家的红白喜事一次也没落过,在相熟的人家里是有名的好相处。

其实韵秋哪里知道,这些上门的人有的是受了郭家老两口的请托给她寻门好亲事的。这不,空口白牙的可不作数,人家总要先看看姑娘的人品样貌才好忖度着量力而行不是?

晚上,老两口在屋子里商量。

郭老头坐在窗沿抽了口旱烟袋,吐出烟雾,“孩他娘,我觉得老吴婆娘的娘家侄子不错,那老吴家的上门瞧了秋丫头可是欢喜的不得了,就等着秋丫头愿意了呢!”

郭氏叹气,“哎!我看还是先瞒着秋丫头,再挑挑看。虽说咱和老吴家知根知底的,可是老吴媳妇娘家离的实在太远,你没见这些年老吴媳妇回趟娘家就跟打仗似的,起五更打黄昏地赶路。韵秋要真嫁过去,离咱家就够远,更不要提大槐庄了!别说我不舍得,秋丫头她娘也要掉眼泪。”

“那你觉得城西酱油铺子的老孙家怎么样?”郭老头在床沿磕磕烟袋锅子,咳嗽了两声。

郭氏叹气,“咋地能成?老孙家的婆娘可是个出了名的听风就是雨,这大槐庄说远也不远的,她去那里听几耳朵风言风语啥的,这门亲事铁定成不了!”

郭老头唉声叹气,“剩下那个老齐家的是个带了个小闺女的二婚头儿,不到万不得已的,咱秋丫头一个大姑娘跟了他也是委屈,后娘难当啊。你说,平日里看着寻媳妇的好人家可是一大片,轮到咱自家嫁闺女咋就这么难呢?没有一个能让人心满意足的!”

郭氏反倒安慰他,“女儿家寻亲戚本就不是儿戏的易事。原来咱是局外人,看个热闹自然觉得不是难事了。可如今咱们身在其中,难免要多掂量掂量。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好事多磨嘛!”

“老婆子,那隔壁宋婆子不是也对秋丫头有意思嘛!你们两个咋说的?”郭老头说着还把身子往里凑了凑,“那扇子别老应着你自己扇,也让我凉快凉快!”

郭氏不理他,不过却把手里的蒲扇扇的更用力些,“虽说瑞哥儿比秋丫头要大个五六岁,但男人还是大些好,大了知道心疼人儿。要说,早些年咱也算是看着瑞哥儿长大的,可打从他多年前去了京城可就常年不着家了,一年也就回来打两个个瞄啥的,路上碰到我都不一定能认出他来,谁知道现在人品咋样?这几年宋家不像刚出事儿的那几年一样连下锅的米都没有,眼看日子是越过越好,逢年过节的宋婆子也会给邻里送一些瑞哥儿带回来的稀罕物。再听宋婆子的话音,那瑞哥儿也是出息了,可没少挣家用。可要是打听他干的是啥营生,宋婆子又说不明白。”

“嗯。瑞哥儿这几年在外面干的啥,大家的说法都不一致。不过春上的时候,我和老曹他们在外面下棋刚好碰到他回来,可是热情地和我们打了招呼,还客套几句,说多亏邻里们平日对宋婆子的关照啥的,可是稳重不少。按说宋家早就翻了身了,早就不是孤儿寡母苦熬日子的时候,不是没有钱娶媳妇的样子啊?这眼看都二十五六了不是?”郭老头也往深里想了。

郭氏点头,“可不是来着。我就这么问的,宋婆子说瑞哥儿可是答应了她,今年就回来踏踏实实给她娶个孝顺的儿媳妇再生个大胖孙子啥的,好让她享天伦之乐。可现在瑞哥儿不在家,我倒是觉得只宋婆子一厢看上了咱秋丫头,她未必做得了瑞哥儿的主。毕竟瑞哥儿可是常年在外的,谁知道他有什么想头,指不定外面有啥相好的等着他娶回家呢。”

“那你咋回绝她的?”郭老头追问。

“我为啥要回绝宋婆子?”郭氏瞪眼,“要搁在几年前咱对瑞哥儿也是知根知底的,又只和咱家隔了一道墙,我可是一百个愿意。”

“那现在瑞哥儿人品是好还是坏的,咱不是不清楚吗?”郭老头赶紧讨好地笑着说。

郭氏瞥他一眼,“我说等瑞哥回来了,先问问他是个啥意思,再让两个孩子见见面啥的!”说到后来笑起来,“等他年底真回来落脚了,到时候有咱们这些老街坊这么多眼睛把关,一定把他的人品底细探个明白。反正,我算是明白了,咱秋丫头的亲事不是短时间就能说好的。瑞哥儿要是还和小时候一样的人品,那咱家秋丫头可算是要享福了!这又住得近,我想去闺女家就去了。将来有了外孙啥的,我可就能天天抱了……”

听到自家婆娘兴高采烈地说起抱外孙的事儿;郭老头脸色暗了一下;紧接着就“嗯嗯”地点头笑着迎合郭氏。哎,老婆子也是心里苦。要是秋丫头真能嫁给瑞哥儿,这挨着住,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

……

只是事事易变;时不我待。

不等宋婆子给儿子捎信儿回来,那边林氏就匆匆从大槐庄赶来了。

林氏兴冲冲地赶到郭家,一气儿喝完了韵秋端过来的茶水,抹了把嘴角,喘着气就笑呵呵地对郭氏说,“老姐姐,二丫的亲事可算是有着落了,还是个实打实的好人家呢!”

韵秋心里一喜又一惊。

郭氏也惊喜地问了一连串,“真的?这么快就寻摸好了?”郭老头放下手里的烟袋锅子,吐了口烟气问道,“这男方知不知道流言啥的?可殷实可靠?”

林氏乐滋滋的,“好好,都好。可算是知根知底的,离的也不太远。说来还是俺们村里闺女的婆家兄弟呢!”又对着韵秋笑着说,“二丫,你也见过一回的,就是你春桃姐姐的小叔子!这回,还是你朱大伯和朱大娘亲自保的媒呢!”

韵秋吃惊,这么说来,那不就是大晌午的跟着朱大伯去河边遛弯的男子。

林氏整个人一扫前一段的抑郁和沉重,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一个人说的像一群跳在阳光下雀儿一样热闹……

作者有话要说:猜猜两个男人谁是最终的男主?

后文自有分晓。

48峰回

因为相看的日子就定在了明个儿;郭氏也想去看个究竟好放下心里的牵挂;就跟了韵秋母女坐了回杨集镇上的大车。

挤坐在颠簸的牛车上,耳边听着林氏和郭氏的交头接耳声,韵秋有些呆愣地看着前方,这一切转变太快了。就这样,瞬间从绝望的谷底升入了梦一样的天堂;自己真的找到了一个家境殷实、男方又端正可靠的好人家。

听老娘的意思,明天相看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这门亲事已经是板上钉钉子的事儿了!

毫无预兆的,自己这回真的要定下婆家了?

老朱家的春桃嫁到了临镇………双阳镇;是开酒糟坊的孟家。双阳镇离大槐庄十一二里地;不远不近的距离。将来要是嫁过去了;回趟娘家还算方便。

孟掌柜只有两个儿子;孟大海和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