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女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女医-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娘见六郎一走,马上对四郎道:“快点收拾了,明日一早,趁着六郎还未起来之前,我们先走了来吧,若是晚了,怕是走不成了!”

四郎道:“我们往哪儿走?怎么走都没有定下,三年之内要回来,我们要好好谋划呢!”

三娘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道:“若说十八般武艺中,要寻枪之强者,莫若林家,我们先去幽州林府,寻你师兄比枪,磨砺一番,求了荐书,学了礼数,问了哪里寻另外十七种武艺高强的,再来谋划行程。若是幽州都走不出去,那里还能去其他地方。”

四郎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师傅师兄见多识广,寻他们琢磨一番。幽州也是近的,妹妹在幽州行医,得了教训,不想走了,林家派人送回家来,也是方便的。

四郎点了点头,道:“妹妹自去打包行李,五更便起,我们就走!”

洛三娘点点头,道:“马上回房,分头行动,争取不落下一件有用的东西。”

四郎双手握拳做了个揖,转身回房了。三娘见四下无人,一个纵身斜出去几丈远。不一会儿,三娘就回了房。

三娘十二岁,种药已经十一年了!在此期间,为了锻炼医术,三娘照了青囊经和本草纲目所说的药方,消耗了无数好药,才炼了无数药丸子,用各种容器装了放在荷包里。为了日后行医做了充足的准备。当然,为了安全着想,四娘也炼了无数毒药毒粉的。举例说明:无香软筋散。

三娘对于医术或者说是毒术是有一定信心的,对于外出游历行医,也是平常心看待。衣食住行四样,三娘唯一担心的是食,也就是吃什么的问题。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有什么比吃不到好吃的更让人痛苦的呢?所以,各种调料也是必备的,糕点也是不可少的,肉食只能靠四郎了,毕竟荷包放不了活物。而且,把药和肉放在一处,三娘还是有些膈应。

不知道四郎收拾些什么?奔雷可不可以牵了去?

于四娘而言,收拾行李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于四郎而言,收拾行李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第一步;于洛谦而言,收拾行李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成长之路;与徐氏而言,收拾行李意味着孩子的远行--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忧心;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挂念。

数不尽徐氏的唠叨与眼泪有几场,洛谦也叹息了几场,但是四郎和三娘趁着六郎不在,与徐氏和洛谦提及他们明日一早就走的时候,徐氏还是又哭了一场,洛谦也叹息了一声,劝慰起徐氏来了。

徐氏和朱妈妈去了四郎三娘的房间,一一查看了行李包裹,一一清点了,巴不得把所有东西都给他俩带上,洛谦叹了口气,道:“行李太多,马车装不上的。”徐氏才又拿了一些出来。

四郎和三娘看着地上七大包的行李,一个头两个大。吃食一包,衣服两包,被褥两包,药品一包,其它物什拢起来一包。

四郎和三娘对视一眼,决定今晚就走,母爱太沉重了,负担不起啊!洛谦看着两个人的眼神交流,并未声张,只是晚上趁着徐氏睡着了,起身在马厩等着。

三更时分,四郎和三娘来到马厩的时候,洛谦已经站了半夜了。四郎和三娘低下了头,洛谦看了看两人的包袱。四郎和三娘解开了包袱;四季衣服各两套,一些药品,一些干粮并一些调味品。

洛谦见该带得基本都带了,便对两人说道:“我这里有一千两银子,你们寻几个地方藏了吧!奔雷你们也一并牵了去吧!早些回来,一路别忘了给家里捎个信儿!”

第三十三章 林老爷子讲江湖

话说四郎和三娘快马前行,不过天刚刚亮,就来到了幽州,吃了早饭垫了肚子,这才去林府敲了门。

林府门房见了四郎,忙迎进府来,四郎熟门熟路的去了演武厅,林老爷子和林孝正在练枪,林忠却是不在。

林老爷子见了四郎,吃惊道:“你不是游历去了么?”

四郎笑道:“师傅之言却是如此,只是想来想去,枪法还是林家最好,我欲与师兄比武,求了师兄的荐书!只是师兄怎的不在府里?”

林老爷子瞠目结舌,半晌才道:“胡闹!哪有这样的!”

四郎道:“师傅没有说过不能找同门拿荐书的吧!我也没犯规不是,况且我还年幼,师傅要指导一番如何上门求荐书的规矩吧!”

林老爷子按着太阳穴轻轻揉着,道:“好吧!我且说与你听:你去一地,若是探得有名号的英雄,寻了府邸,递了拜帖或是下了战帖,择日比武就是,并没有特别的规矩。”

四郎笑道:“原来是忘记下拜帖了,明日补上,师傅休恼!”

林老爷子头更痛了,无奈道:“罢了!许你赖皮,枪之一道的荐书,你且去与你师兄磨去吧!只是你师兄出镖去了,一个月后才会回来,你却是有得等了!”

四郎也不恼,只道:“我正好陪妹妹行医去!”悄悄与林老爷子道:“若是她受不得苦,想回家,师傅帮我送送她罢!”

三娘却是听得真真的,怒道:“休要胡说,我才不是那等无用之人!你且看看我们谁吃不得这苦!”

四郎打躬作揖,好一番赔不是,才把三娘哄得不生他气了。

三娘对林老爷子道:“林老爷子,我却是想问上一问!您老见多识广,却是哪里有那武艺高强的好汉,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我们也免了多跑许多路不是?”

林老爷子笑道:“你这小妮子倒是有成算的!只是我知道的那些好汉,若是四郎要拿荐书,怕是不易!这些好汉要么是成名多年的,喜欢四处流浪,寻不着人影;要么是名门世家出生的,估么着你俩连门都进不着的多!”

三娘假装生气道:“林老爷子定是有法子的,不与我讲,怕是怪我没带礼就上门吧!”

林老爷子笑道:“我却也不是这样的人!我倒是知道一个法子,只是这法子也不算好!”

四郎急道:“那也比没法子的好吧!”

林老爷子道:“江湖上有个人,名叫百晓生的,写了一册书,名叫《江湖奇闻录》,上面有一卷,专门写新晋江湖名士的,你可以与他们一战,以得荐书。”

三娘道:“按图索骥也是个不算好的好办法!只是这《江湖奇闻录》那里可见?”

林老爷子道:“千金票号,金不换哪里,三两银子一本,一月一刊,初一发刊。半月前就要订购的!今日十二,你去订一本,初一送过来,我在与你说道说道!”

三娘笑道:“林老爷子还是那样爽快!我从外婆处得了一个苗家特有的方子,与外婆讨论月余,改进了些,得了一味外伤药,与外伤却是极好的,我把手中的伤药全送给您老,算是谢礼!”

林老爷子笑道:“不过多说几个字,就得了这样好的谢礼!我却是赚了!”

三娘笑道:“于您老来说是几个字的事,于我们俩来说,却是少绕了许多弯路!大恩大德,几瓶伤药算什么!”

林老爷子笑道:“你要是觉得大恩大德无以为报,那就拿了那药方子来报吧!我不嫌礼薄的!”

三娘笑道:“药瓶子重些!送与你吧!药方子不是不予您老,实在是苗家的药略有不同,中原是寻不着原料的!我家的药材,是我自种的!这药说贵重也算贵重,量不算大,只我和外婆能制,因能及时封住伤口、止住血,也算千金难买。但也不算贵重,这些药材在苗疆也算普通,在苗疆地区,要制十瓶八瓶的,也就半日功夫!日后我若去得苗疆,一定带一车伤药与您老!”

林老爷子道:“知道你是个有孝心的!那我就等你的好药了!”想了想才道:“景龙朝有四个州常年战乱,乃是幽州、和州、霸州、岭南州。这四州,英雄豪杰比一般的地方倒是要多上不少!只是上京乃是国之中心,能人也是不少,你们想也是要去看一看的,只是这里的人多少都有些道道,却不是随便递帖的!你们须得注意!”

四郎和三娘点点头,示意受教了!

林老爷子又道:“岭南州各族杂居,人口复杂,能人异士很多,你们需要小心行事:说不定那个老乞丐就是名满天下的人物,用毒的高手都在此处,更有苗疆蛊毒,端是难以察觉。”说罢才看了三娘一眼,补充道:“不过三娘在,却是不需担心的!”

三娘心知林老爷子不信她的医术,也不好发作,暗自忍了!

林老爷子悄悄的说道:“旁人那里不好说,和州倒是有个好去处!裴老儿在和州,也算说得上话的,你们去和州地界,寻了他,看在老夫的面子上,他也得好吃好喝的招待你们不是!况且他也是使锤的行家,只要你与他慢慢磨,他那力气也就使得十来锤,后继无力就是说的他!”

三娘听了却想翻白眼与他,老狐狸一个,甚不要脸。也就是想要和裴大郎一较高低罢了,儿子比不上,徒弟上马,要是哥哥输了,看他怎么办?

四郎面上一喜,觉得游历的任务完成一半--幽州和和州走遍了,十八般武艺怎么也能见识几种的吧!捧了茶壶,与林老爷子续水,道:“师兄回来后,镖局可有出镖和州的,我与妹妹一并前往可使得?”

林老爷子道:“这哪能知道,等你师兄回来后,什么时候有人保镖,你们什么时候走吧!这点饭食老夫还是负担得起的!”

第二日,三娘把包袱里的伤药全都给了林老爷子,林老爷子喜得找不着北了。

第三十四章 三娘的行头

四郎三娘吃住在林老爷子府上,四郎在林府继续深造,和镖师们学习怎么野外生存,三娘则外出打探,幽州城什么医生受欢迎。不过两日功夫,三娘就探听清楚了--还不用张口的。

幽州城地处边陲,紧邻契丹。男子常年征战,女子大多外嫁,幽州男子大多娶妻难--没人想成寡妇啊!所以幽州男子大多稀罕媳妇儿--拿了工钱的匠人尚且买两块糕回家与孩子媳妇。所以,幽州城的妇产科医生很是难得--老婆本来就金贵,再加上娃儿,那还了得。

幽州有三贵:兵器、粮食、药材。

三娘想要行医,第一件难事是药材--或者说怎么解释自己药材的来源。去买药材是不可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山采药去。还好,幽州和和州之间有一座名叫无极的大山。因无极山上没有剪径的蟊贼,也还算安全,林家和四郎才同意三娘一人前去采药。

快马两个时辰可以赶到无极山,三娘一日采药,一日制药,半月就采得所需的基本药材。当然,荷包的储存功能和空间的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成就了三娘,要不然,就采药也得花费三个月以上的功夫。

三娘找木匠定制的药箱也制成了:那是一个硕大的木箱,木箱有六层抽屉,每层抽屉有九个格子。三娘把药分别装进各个格子里面,在格子的间隙上面写上药材的名字,这药箱就算备好了。

除了药箱,还有一样做游医必备的,那就是虎撑。所谓“虎撑”,是指一种用铜或铁做成的环,是游医郎中行医的标志。说起这种“虎撑”,在民间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有一位名医一天进深山采药,刚到半山坡,忽见面前跪着一只斑斓猛虎,张开血盆大嘴,向他发出痛苦的呻吟,显得十分悲哀可怜。他定下心来,朝虎口望去,只见老虎的喉中卡了一根长骨,这位名医知道老虎正向他求救,心想,取这根骨头很容易,但是用手将骨头取出时老虎会护痛,只要虎口一合,我的手不就完了吗?于是他慌忙下山,请一位铁匠打了一只铁环,用它撑住虎口,再用右手从铁环中伸进虎喉,把骨头取出来,老虎感激地向他叩头,之后飞奔而去。此事传出后,游医郎中为显示自己也有那位名医那样的医术,手里也都拿着这样的铁环,作为行医的标志,并取名为虎撑。

游医们摇动虎撑时说来还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但不管在什么位置,在经过药店门口时都不能摇动虎撑,因为药店里都供有那位神医的牌位,倘若摇动,便有欺师藐祖之嫌,药店的人可以上前没收游医的虎撑和药篮,同时还必须向那位神医的牌位进香赔礼。

游医郎中身背药篮,手摇虎撑走街串巷,行医兼采售中药。这药篮和虎撑缺一不可。三娘改进了药篮,把药篮变成药箱,更好背,也不易把药弄混。然而虎撑还是按照规矩来的。

因不知道会不会遇到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三娘还是咬了咬牙,订做了两套手术刀并剪刀、钳子、镊子、弯针等,又去医馆买了套银针并羊肠线和干净纱布。

景龙朝也有外科手术,不过只是皮**合之类,也有许多人因受不了疼痛,活活痛死的。因此,三娘跑了三日,就买齐了全套,然而三娘并不放心,有蒸煮晒干了,才拿布封了无数小袋,把一干工具分装裹了,绑在腰间。

三娘得了青囊经,里面有一方,全世界都闻名的,叫做麻沸散--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这个方子喝下去,盏茶功夫,病人就是去痛觉,实施起手术来,却和现代一样方便。三娘家的狗就是试验品和见证者。

三娘把这个方子提炼成了丸子,入口即化,见效更快,更方便携带,只是丸子大了些,不大好吞而已。这个小小的缺点是可以克服的不是?

三娘制了二十丸麻沸散,(这个丸子应该改名才是,只是我们三娘和作者一样取名无能,延续了麻沸散的叫法)收拾好行头,才想起自己的模样好像不太适合行医。忙从包袱里面翻出了司马空空送的面具,做起乔装前的准备来。

要说乔装,首先要准备的是衣服,三娘寻了林家老夫人方氏,要了两身方氏的旧衣服。方氏本是不给的--哪有给小姑娘而且是客人两身老太太的旧衣服的,没得被外人看笑话。等到三娘说要的就是老太太的旧衣服,这样才和乔装的形象符合,方氏才将信将疑,只说要看了三娘的乔装才给衣服。

三娘无法,只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给头发上色,先按照司马空空给的方子调制白色的染发剂,然后对着镜子慢慢染色,把一头乌丝染成花白。

接着,调制粘合剂--用来把面具粘到脸上。司马空空研究了十年,才得了一方,用这个方子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