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引春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雁引春归-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宫女笑眯眯的不说话,看着她还有些脸红的味道,顾雁歌一笑,看来真是如她的愿的那样儿了。穿过园子里的月季花架,满架微微的香气缠绕在身上,走过时顾雁歌侧着脑袋看了一眼,心说:恪亲王呀,您要保佑我在京城里诸事顺利啊!

亭子里太后和萧老夫人看见顾雁歌来了,齐齐地露出欢喜而慈祥地笑,太后招了招手:“雁儿,来,到奶奶这身边儿坐着。”

顾雁歌自是先请了安,这才坐了下来,看着太后道:“皇祖母,您今天不是有客么,怎么还传我来,我可不愿打扰了您和老夫人的清闲。”

太后眼神儿里满是促狭之意:“哟,现在扮起矜持来了,头前几日,还说是可心人家靖国公,现在我可是把承安夫人请来了,你这丫头真是命好,将来要有承安夫人这么一个好婆婆,那可真是进了福窝儿了。”

太后也不管将来萧老夫人怎么做,至少这么夸着去了,将来就冲着今天这句话,萧老也自会思量几分,太后啊,那真真是待顾雁歌好,真心拿她当孙女儿看,而不是一颗可以利用的棋子。

萧老夫人那当然也是人精,一听这话就明白味儿了,连忙笑道:“太后呀,不瞒您说,臣妇这辈子就没想过还能有儿媳妇儿,就永夜那孩子的性子,臣妇差点儿就以为靖国府这一代,就要砸在这孩子手里了。如今能有雁郡主这样一等一的人儿做媳妇儿,臣妇自是心满意足了。”

“说起来这俩孩子啊,也真是有缘,当初没结成亲,如今还又团到一块儿了,这人世间的姻缘啊,真没有半点乱来的,兜兜转转的又回原处去了。这俩孩子也是上天要考验他们那,幸而如今是风风雨雨都过了,以后就等着过安闲的吧!”太后主要是怕将来,萧老夫人嫌弃顾雁歌是和离再嫁之身,这才说了一大通话。

顾雁歌当然知道太后的好,在一旁淡淡的笑着,若说这宫里还有人真心疼着她点儿,那就是太后了:“皇祖母,您也不怕臊着雁儿,这样的话哪有当着面儿说的!”

太后和萧老夫人一块儿笑了,太后说:“雁儿,这会儿小儿女起来了,害羞了,赶紧去你未来的婆婆身边好好坐,将来承欢膝下,可要好好的和靖国公一块儿孝顺承安夫人。承安夫人也不容易,早年吧在战场上忙,老了老了还得为靖国公操心,以后得好好让承安夫人过几天含饴弄孙的日子!”

顾雁歌从前倒真是个没脸没皮的,可如今被二位老人这么一夹击,还真是脸皮儿薄了,红着脸低下头去,太后便和萧老夫人一块儿打趣她,让顾雁歌自己都鄙视自己,什么时候竟又回到青春年少时候去了,还害上羞了。

说说笑笑了一个下午,太后留萧老夫人和顾雁歌吃了晚膳,这才让人送出宫。回过身来就叫了内监、宫女去请皇帝和皇后还有宗室里的长辈们来。

宗室里的长辈们当然比皇帝来得早些,皇帝这会儿还在招待回屹王呢,皇后倒是先来了,也没问什么事儿,只是冥冥中觉得是大事儿,安安静静地坐一边,有头顶上的人在前头,皇后机灵乖实着。

宗室里的长辈们来了,满满当当地挤了一屋子,等了许久也不见皇帝来,太后端着茶叹气:“呼,如今是亲娘老子都叫不动儿子喽,谁让这儿子不是我一人的,这可是天下人的呐。行了,咱们这些老人家还是自个儿商量吧!”

宗室里的长辈们在皇帝面前,当然声音不小,可在太后面前,个个都乖着,当年太后可也是有手段的人:“太后,您吩咐,什么事儿还您大晚上的都操着心呐!”

太后端起茶喝了口,满脸喜气地说:“这可是好事儿,我是等不及了,才叫你们一块儿来说说,免得你们成天在我耳根子边上喊,说雁儿年岁到了,不该老留在身边儿。成,我呀给雁儿找了户好人家儿,门当户对不说,将来啊也必定会好好捧着雁儿。”

宗室里的长辈们早就再找这么个人了,只是前几天听说皇上拒绝了阔科旗汗王的求亲,本来还真有人想到了忱王,可现在一看味儿,似乎皇帝不愿意###远嫁:“太后啊,您说的是哪家的儿郎?”

“那还有谁,当然是靖国公萧永夜了!”太后为自己找着个合适的人而高兴,忱王的事儿她听说了,皇帝不同意,她也不同意,于是就搁下了,她就愿意在生的日子看着顾雁歌在她眼皮下好好过,天高地远的嫁了,谁还知道是真过得好,还是假过得好。

长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都沉默了,萧永夜……在他们眼里不是没闪现过,只是萧永夜不但是靖国公,还是常年领兵的大将军。王不掌兵,可娶顾雁歌,默认了是要继承恪亲王的爵位和封地,宗亲们无法确定,这景朝还有没有一个萧永夜这样的将才。

“靖国公自是好人选,可是太后娘娘,王不掌兵,而雁郡主的夫婿,是要承恪亲王爵位和封地的。咱们景朝,眼下可少不了靖国公这样的大将啊!”

太后能有这个提议,当然也有了主意,于是说道:“要继承要继承,可没说什么时候继承不是,你们也是不会变通的,等将来咱们雁儿生了儿子,直接把这些给孩子就是了,非要给永夜啊!就像当初没给谢家那混帐小子一样,咱们替二小子作主,这爵位啊不给女婿,给外孙子!”

长辈们也只想着早早把顾雁歌嫁出去,留在身边老觉得是亏欠了恪亲王,恪亲王的“英灵”可是至今未散呢!

“太后说得在理儿,臣等伏请太后,早下懿旨,让雁郡主早有所依,恪亲王之英魂方可得安息。”

皇帝倒来得及时,正在这时候掀开帘子来了,看着满地的宗亲,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刚才他还在酒宴上承诺,一定要回屹王如愿以偿。没想到这转过身来一听内监说太后有请,他一来竟听到这么一出。

“母后啊,您可问过了雁儿的意思?”皇帝到现在还认为,顾雁歌被小时候他特地命人传播的那些话给蒙着,没想到顾雁歌早换了魂儿,不信这茬儿了。

太后很理所当然地点头,而带笑容地道:“要是不问雁儿,我哪能叫宗老们来商量,当年我就觉着这俩孩子般配,只是那时候雁儿要犯犟,我们也拿这孩子没办法。现在真真是想明白了,觉得靖国公好了,这不是好事儿一桩么,这也算是对你那二弟有交待了。”

皇帝可不这么想,可这场面,真是由不得他有任何反驳的话,一个阔科旗汗王没解决,又来一个萧永夜,真是事事都逼了过来:“母后,雁儿的婚事不且不急……”

皇帝话还没说完,太后就掐断了,说:“不急不急,还不急呢,难道要我出气儿多进气儿少了你才觉得该急?”

皇帝闻言叹气,连忙坐下安抚太后:“母后,这怎么话说的,儿的意思是,雁儿的婚事要慎重,上回咱们没挑好,这回一定要仔细,不能再出任何纰漏。”

太后听着这两句倒是舒心多了:“对,话就是这个理儿。你放眼朝里看看,有几个孩子比得上靖国公的,我就看那孩子好,当初雁儿要是嫁了,多好,至于如今成这样儿?”

太后其实也并不是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当年说不嫁萧永夜也就罢了,可如今也只有萧永夜会珍惜了,太后一是真心怜惜这孙女儿的遭遇,二是年岁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得去见“在天上的二儿子”,怕到时候无法交待。

皇帝一听有些急,但面上还是不敢表露出来,要是太后知道要把顾雁歌嫁到回屹去,估计能跟他当场翻脸。

其实跟太后翻脸,皇帝倒不的,怕的是在场的宗室长辈们一齐闹,那就真是动静大了,到时候就不在他的掌控里了:“母后,事儿还得徐徐图之、急不得!”

皇帝好一番解释,才让这些人都安下心去,却不知道怎么的,第二天回屹王知道了萧永夜的事儿,怒火冲天地进宫问皇帝,却没找着皇帝,正巧赶上太后了。把话跟太后一说,太后本来不知道这事儿的,现在知道了,等反应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比回屹王还怒还埋怨。

八卦的流传速度永远不会慢,没过两时辰,宗室长辈们家家都知道了,“回屹王不是来议和的,是来求亲的”,于是乎上上下下齐齐议论,众人皆是愤怒不已,皇帝……正焦头烂额中……



第八十九章  皇帝的日子不好过

次日的朝会上,一众朝臣们乱纷纷,你一言我一语,把皇帝整得头昏脑涨,平时自誉为“诤臣、直臣”的臣子们欢欢喜喜地蹦出来了。一个个“直言敢谏”,让皇帝恨不得叫人把这群往常捧着的家伙,有一个算一个的全拆了骨头架子煮汤喂狗。

“皇上,恪亲王乃有功之臣,于景朝有大功,雁郡主自是我宗室贵女,初嫁淮安候府,已经是委屈了雁郡主。如今再将雁郡主下嫁敌军为妻,皇上,如此一来,恪亲王在天有灵如何能安,疆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士们发!如此下来,则国将不国矣,还望皇上三思!”诤臣一号,右相大人先打了人情牌,诤臣也是要命的,不能把皇上带得太紧了。

诤臣一号的话一出,满朝的和声:“请皇上三思!”

皇帝揉额头疼,这边声音还在朝堂上回荡,那头又来了。这回说话的是诤臣二号,右议谏大人,这位大人是个特别好名声的,好名声如同好色之人见了美女一样,那是肯定会扑上去的。

只见右议谏大人拿着玉笏出列,站在朝堂中央拜下,然后说:“皇上,回屹王子于我朝上下而言,乃敌族,先人圣言犹在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嫁一个宗室女,能让我边关百姓得安,则嫁一个也无妨。但我朝并非没有和亲的先例,承恩公主一行,非但没带来我朝与回屹的和解。coM电子书,反而陷承恩公主于不幸之中。雁郡主乃恪亲王之谪女,宗室贵主、英雄之后,望皇上怜恪亲王英年早逝,乃勿将雁郡主的终生托付于异族被之人!”

诤臣二号比诤臣一号狠,狠在他直接戳中了皇帝的痛处,和番的那位宗室女,顶着公主的封号远嫁回屹,不但没能带来和平,反而让皇帝里外不是人。当初皇帝就是顶着朝野上下的反对声做的,结果后来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宗亲们因此一直埋怨着皇帝。

“此事只是在议,朕也没应下,众爱卿不必过于忧心,那回屹王自负甚深,断章取义之事也是有的。恪王弟的爱女,朕的亲侄女,朕怎么舍得远嫁!”

皇帝打定主意,把这些人先稳住了,什么事都要徐徐图之,再者说眼下,回屹王提出的那些条件,还没有到让皇帝满意的地步。眼下的波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合了皇帝的心意。

朝臣们闹完了还不算,还有宗亲们呐。

朝会一下,朝臣们倒是走了,宗亲们又赶场似的来了。相比起来,宗亲们可没那么客气,他们都是皇帝的长辈,景朝的宗室,可以群议罢免皇帝,虽然至今这权力还没被用过,但这刀在这儿挂着,吓唬人是足够了。

皇帝看着闹哄哄的宗亲们,恨不得找个地儿躲过去,这些长辈们个个都得用哄的,一头头全是顺毛驴儿,皇帝现在最烦哄人了,朝堂上哄臣子,朝堂下哄宗亲,这皇帝当得闹心。

可再不想哄也得哄:“列位宗亲万勿惊怒,且坐下来听朕一言如何?”

宗亲们还是给皇帝面子的,毕竟君君臣臣的规矩还要守,只要皇帝在位一天,他们也不会太过分:“皇上,您一定要给老臣们一个安心啊!老臣们眼见着也没几天好活了,这日子是一天少过一天,说不定啊,哪天就要上天去见恪亲王了。到时候,恪亲王问起来,您说老臣们该怎么回话啊!”

皇帝暴躁,差点掀翻了眼前的书案,真想扔一句“朕管你们怎么回话,朕管你们有没有几天好活”。皇帝叹气,压下气来冷静了会儿,竟又露出笑脸来了:“众位宗亲们说得都在理,朕亦是对恪亲王有愧于心啊,怎么能忍心把雁儿远嫁他言。”

宗亲们也不好唬弄,没被皇帝这一句话就堵死:“皇上,那回屹王留在京城叫个什么事,既不是来议和的,皇上也不打算应亲,该拿他如何是好?”

皇帝沉默了会儿,眼下三家求一个,忱王和回屹王,一个被他明里否决了,一个被宗亲们否决了,看起来是独独余下个萧永夜了。其实说起来,萧永夜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皇帝已经被恪亲王弄怕了。

景朝有一个民族英雄就够了,再弄出一个异姓“将军王”,于皇室而言颜面有损,于皇帝而言威严有伤,皇帝不愿意再让历史重演。

“来者是客,我景朝自来是天朝仪范,哪有驱逐客人之理。回屹王若自识没甚趣味了,自会离去。至于雁儿的事,萧永夜并非不可,而是时机不合,若此时将雁儿许给萧永夜或忱王其中之一,回屹王必视为奇耻大辱,则我朝边关再无安日矣,朕又如何能随意许之。雁儿婚事,容后再议,列位宗亲以为如何?”

皇帝好不容易找到了借口,终于把朝臣们和宗亲们都安抚好了,这才安下心来没多会儿,市井上的流言又传开了。朝臣好安,宗亲好哄,这天下的百姓,总不好一个个跟他们解释去,皇帝现在是头发多的人长虱子,找不着就只好可劲儿挠了。

现在街市上传什么呢,传的是“皇上愿和,雁郡主远嫁敌国,臣子愿战,属亲王英灵不安。”这可是传得叫一个热闹,白天的茶馆楼,晚上的秦楼楚馆,人见面现在不问“吃了没”,而问“知道雁郡主的事吗?”

皇帝急得焦头烂额,顾雁歌这时候在府里可正乐呵着,消息就是她让人放出去的,能不乐呵嘛。别说,恪亲王给的人真是全方面的人才,干起传播流言的活儿来,那也是驾轻就熟。

太后今天早上又传了她进宫,为得是要安抚她,告诉她这事有人管,不会让她远嫁到敌人怀里去。她自然是又感激又有些忧心地表示了谢意,转身回府的路上听街面上传得那个热火朝天,围观郡众们脸上皆有义奋填膺的味道。这下子,她总算是安心了,本来她担心放出话去没反应,没想到效果这么震撼。

回了府没多久,萧永夜来了,两人坐园子里,把丫头支得远远的相对的坐着说话。

萧永夜看起来有些忧心忡忡地,其实越近夏末,萧永夜就愈发担心一件事儿:“雁儿,眼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