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兮……”

“唔……”

两位帝师都不约而同的带着一点惊呼,得锦衣卫千户,二百精锐的保护,这个劳军团的规格,相当的高了,看来,皇帝对这合唱团,确实寄予了相当高的厚望啊!又一想想这楚汉争霸,汉高祖一曲楚歌,唱得了天下,陛下如此投入,也不算过份。

当然,是在听过了合唱团唱歌之后才有如此的自信,如果是没听过,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

“奴婢遵旨……”王承恩去办这件事去了。

“另外,那八名领唱的,每人五十两,其余合唱团人员,每人十两,算是朕给你们出行在即送的一点心意。还有,出行在外,伙食务必吃好,饷银也要高一点,银子,朕出,回来之后,朕还有赏赐,务必使这合唱团无后顾之忧,安心替朕劳军,明白吗?郭桓?”

“奴婢明白了,呜呜呜……陛下对奴婢们实在太好了。”皇帝又安慰,又是赏银子,又是提高伙食、饷银,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皇帝啊!怎么能不让人感动。

“嗯,废话也不多说,给你们三天的时间准备准备吧,有家的跟家里人道个别,没家的人在京城好好转一转。三天之后,就出吧。”

“奴婢遵旨。”郭桓早就做好了外出的准备,皇帝陛下作歌,就是为了激烈边军的斗志,不到边关去,如何激励?所以,这外出远行,从第一天练习唱歌开始,就明白了。也就早有了心理准备了。有了准备的人,是不会惧怕的。

郭桓离去之后。

杨改革决定和两位师傅商议一下东江的事。这毛文龙的那几万军队,始终还是游离在了大明的有效管辖之外,虽然现在毛文龙对自己毕恭毕敬,可不见的就一直这样保险,枪杆子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孙师傅,关于东江镇兵额的事,朕想听听孙师傅的意见。”杨改革直接开门见山的向孙承宗征求意见了。

“陛下,可是问东江镇的兵额?”孙承宗反问道。

“正是。”

“陛下,东江之兵,言过其实,上报来到数字,水分极大,不可能有十几万,也不需要十几万之多的兵,陛下仅仅是牵制一下东虏,又何来需要这样多的兵?皇上切不可被毛文龙欺骗了。”孙承宗也是很厉害的,直接就说这东江兵里有水分,不可能有那样多的兵,那样,毛文龙就是天天到别人家里去抢劫,也弄不到那样多的银子军饷,没了军饷,这军队也就不叫军队了,另外,也不需要那样多的兵力,直接指明了问题的核心。

“多谢孙师傅指点,朕知道了,朕给东江的定额,就是四万兵,其余辅兵,勇壮都不算在内。”

“如此,陛下,此数和臣估算的数目大致相同,这个定额足够牵制东虏后金和自保了,再多无宜。”孙承宗也就直言了。

杨改革和孙承宗虽然估算的有效兵额是差不多,但是里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孙承宗是从战略目的出定的兵额,杨改革则是从后来的历史知道的大致兵额,这就是差距。

“东江的兵额现在是定了,问题也就来了,十五万男丁,只有四万人有饷银,其他的人又如何过下去?还有依靠他们过活的妇孺呢?东江悬浮于海上,又不产粮食,长期下去,肯定会坏大事啊!”

“这……唉……,启禀陛下,这确实是个问题啊!”孙承宗皱着眉头,张了张几次嘴,,很无奈的说了这句。

这个问题,其实还有深层次的问题,有了皇帝的内帑支持,毛文龙依靠和朝鲜和东虏做生意,完全可以养得起这些人,但是,毛文龙养得起是毛文龙养的,和这大明朝和皇帝就没什么关系了。这兵力一多,野心也就大了,日后就不好招呼了。所以,防范于未然,限制,控制毛文龙那边的兵力,也是必定的。而这些后备的兵员,也是需要找个名目弄出毛文龙控制的地盘的。可别东虏后金没干掉,又弄出个什么大军阀来。

“这几年,朕以为,必定会和东虏有一场大战,所以,新军扩大,势在必行了,所以,朕想,从东江那里招一批兵,解决那边的隐患,也减轻毛卿那边的压力,这能逃到我大明的,想必是心向这我大明朝的人,都是和东虏后金有血仇的人,都想复仇的人,想必,战斗力,也会比较强。”

玩的就是心思。

孙承宗也不说破,道:“确实,陛下,征召新军,已近势在必行了,从东江招兵,既可以减轻毛大人那里的压力,又可以得一批志在报仇的敢战之士,倒是一个可行之策。”

“既然孙师傅也认为可以,那孙师傅,以为可以招多少兵为宜?”

孙承宗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可分批进行,第一批,招个两千人已近足够了,陛下的舍人班才两百多人,一带十,已是极限了,再多,就过于稀释了,这样不利于新军的展,以陛下的训练手册,半年就可以训练出一批合格新兵,那么,今年年底,陛下已经有两千多训练合格的新军了,再招募第二批,此时,陛下已经有两千的新军,陛下可再扩大十倍,招募两万人,只需要半年的训练,陛下就可得二万训练合格的新军,到明年年底,稍加磨练实战,就可成为一支可以依为依靠的强军,如此,如果陛下还想扩大规模,那么,第三年,稍微扩大一点,就有六七万的可战之兵了,如此,东虏后金绕道之时,应该东虏绰绰有余……”

孙承宗不愧是老谋深算,娓娓道来,将未来的兵力扩张计划做好了。

“明年年底之前,会有两万合格的新兵……”杨改革心中计算着,按照历史,明年年底就是野猪皮进关的时间了,两万新军?能够档得住吗?第三年,五六万,七八万新军没问题。问题是,等得到第三年吗?

杨改革思索了一阵,觉得还是按照历史来训练自己的新军。二万人似乎不可靠啊!起码也要四五万才行,不过时间又太短,头疼。

思索了一阵,杨改革才道:“朕见孙师傅以第三年为一个关口,莫非孙师傅认定,东虏会在第三年入关?”

“……启禀陛下,臣以为,东虏后金的入关时间,最早大概在明年年底,如果明年年底没来,那么,以后每年来的可能,会逐年提高。”

孙承宗一语中的,猜中了历史。让杨改革小小的震撼了了一把。

第一百一十一章一语点醒梦中人

“孙师傅为何认为明年年底东虏就会入关呢?”

“陛下,这些年,我朝的天灾也是不断,想必东虏那边也不好过,另外,臣听袁自如说,东虏那边很缺粮食。曾希望同我朝通边,获得粮食。再一个,东虏就是一个依靠不断抢劫才能壮大的部落联盟,如果不能抢劫获得更多的好处,想必,东虏也就自己崩溃了,用不着大明朝去打了,再,今年正在攻打蒙古,打通入关的道路。所以,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臣断定,东虏必定会入关,入关,最早必定会是明年年底。”

“高!实在是高!”杨改革仿照某电影的台词,来了这样一句。

这孙承宗根据各种蛛丝马迹,推测出了大致的历史,当真是一位战略高手。

“臣愧不敢当,只是根据情报分析而已。当不得陛下如此赞誉。”孙承宗也脸红了。皇帝陛下的夸奖,实在太**裸了。里面很多分析,都是直接采用了皇帝的推测。

“孙师傅的分析有道理,朕也是如此认为的,朕认为明年年底,东虏后金就会来了。”杨改革完全是拿历史说事。根本算不得自己的分析。

“所以,明年年底的二万新军,能否抗得住东虏后金的进攻呢?”这是杨改革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成败在此一举啊!道时候还没有袁崇焕的辽东铁骑的救援,杨改革还是有点担心的,担心自己的小命。

“陛下,到时候,陛下可征召天下兵马勤王,聚集十几万的兵力,不是难事,只要以这两万新军为核心,控制住中军不动摇,想必,那东虏也无可奈何。只要能相持下去,一旦袁自如那边得手,东虏必定仓皇逃窜。”孙承宗说得是头头是道。

不求打赢,只求别输,孙承宗的这个算盘,给崇祯皇帝打得还是蛮好。不过杨改革可不希望仅仅是和野猪皮相持,而是想一战定乾坤。当然,孙承宗说得更靠谱一些。对双方实力的把握,更加精准一些。

杨改革和孙承宗两人谈的是很投机,徐光启因为才到京城,所以,还不熟悉这里面的由来,稀里糊涂的听皇帝和孙承宗谈论事情,自己一句也插不上嘴,虽然心里有点不甘,但是也无可奈何,谁叫自己来的迟呢?好在皇帝并不避讳自己,这些事,也渐渐有了些眉目,可见,皇帝还是很看重自己的,这师傅,也不是白叫的,也就安心的跟在后面听根脚。

“孙师傅,朕还在想一件事,孙师傅给朕把把关。”

“陛下所说何事?”

“呵呵,是这样的,朕准备对辽东包括东江的军队进行一下阶梯划分,重新定位军队的职能,以适应日后东虏后金的来袭。”

“陛下准备如何重新定位呢?”和东虏后金有一战,而且这一战的时间也许会很近,一两年的时间就会到来,所以,孙承宗对于军事上的改革,一般都持支持的态度,自己就曾经编练过新军,现在的卫所军,战斗力实在太差了,不能作为依靠。

“朕准备将这军队分成三个阶梯。”

“第一个阶梯,为职业志愿军,要求不怕死,敢死战,没有下令不允许撤退,有丰厚的报酬和抚恤,主要招收对象就是那些和东虏后金有血海深仇的人。”

“第二个阶梯,为守备军,要求在依托战备工事的时候有战斗的能力和决心,一般不要求和敌人野战,饷银一般。”

“第三阶梯,为乡兵,民兵,合称预备役,只作为前两者的后备和补充,不要求有独立和敌人作战的能力和决心,不承担独立作战的任务,最多只要求辅助守备军进行防守,主要用于防御性自卫,平时无饷银。”

这个阶梯,是根据以后军队的划分弄出来的,典型的进攻野战部队+防守守备部队+后备役补充。

孙承宗思索了一会,道:“陛下,此策设想极好,现在各军人员混杂,战斗力参差不齐,陛下这样一分,各个阶梯的职能,一目了然,上下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战斗力也比较可靠,可以一试,可更利于指挥。再者,陛下反正要训练新军,不妨在这新军里,实行此策,另,袁自如那里,还需要训练几万可战之兵去抄东虏的老巢,所以,那边也可以如此分阶,毛文龙那边,陛下也可以派出人员训练,最好是轮流上岸来训练……”孙承宗始终是防范毛文龙的。

“出力多,拿更多的饷银,得更多的赏赐,但是需要以命博;出力少的虽然轻松些,较为安全,但是拿的饷银少,得到的赏赐也少,就看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了,这样,混迹于军中的那些贪生怕死者,可尽剔除第一阶梯,能力不足者,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阶梯,如此,第一阶梯的战斗力,可大涨。如此甚好……”

孙承宗说了半天,说到这用命博厚饷,忽然又停了下来。沉思了半天,又道:“陛下此策,可是要和袁自如的辽人守辽土之策相配。”

杨改革终于等到了这句话,杨改革就是要把这军队分三个阶梯,每个阶梯的职责和能力各不相同,待遇也差别极大。以此来鼓励那些穷途末路的人用命博命。明末最不缺的就是活不下去的流民,如果能有一个机会,用性命博取一家人的丰衣足食,相信这个比造反更有吸引力。造反是死,用命博命说不准还能博得一个封妻荫子。流民对地的渴望是最大的。

“是的,不错,朕的设想是这军队分三阶,职业志愿军训练严格,装备精良,敢死战不怕死,所以,能得到的地是最多的,饷银也最多,抚恤优厚,足够够一家人吃穿不用愁,死伤,伤残之后,仍可依靠地来过活,还可以享受子女的免费教育、退役安排工作等,彻底的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卖命。”

“第二阶的守备军,要求一般,饷银一般,分给的土地也就一般,不算很多,也就够一家几口勉强度日就行。”

“第三阶梯的预备役,分的地最少,主要还是给职业志愿军和守备军耕种自己耕种不了的土地,这样,土地有了人耕种,可以就近供粮,又可有足够的后备战士,又可削弱东虏后金的实力,不知道孙师傅如何看?”

孙承宗呆住了,第一阶的职业军待遇和福利实在太好了,不光饷银高,还分很多土地,死了还有抚恤,子女可以享受教育,退役还可以安排工作?这个,是不是太……,不知道皇帝是如何想的。这样一来,天下的军汉,可就真的要翻身了。好男不当兵这句话,恐怕就要改写了。

“陛下,这……”孙承宗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呵呵,孙师傅,可是觉得这第一阶梯的职业军待遇过于好了?”

“启禀陛下,正是。”要是真的有这个待遇,那天下的人还不打破了头往军队里跑。

“呵呵,孙师傅,其实这个待遇也不算好,想让别人无后顾之忧的以命博命,这自然待遇要高,否则,谁还肯卖命?”杨改革想得是极好。

“陛下,容臣想一想。”

皇帝的话,给孙承宗的冲击力实在太大了。

徐光启听了半天的根脚,终于听出了点眉目了。见孙承宗在这件事上犹豫不决,思索了一会,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说。”

“徐师傅有什么尽管说。”杨改革很高兴徐光启也能提出点什么好建议。杨改革看过徐光启的历史资料,也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主,具有穿越的嫌疑,也练过新军,不过没有孙承宗那样有实战的经验。但是,对于军事,绝对不是小白。

“陛下,臣以为此策,完全可行,这不就是陛下的亲军待遇吗?不过是把范围扩大了一些而已,为何就不行了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徐光启一句话,点醒了孙承宗,也点明了崇祯皇帝杨改革。

孙承宗猛然醒悟,一敲自己的脑袋,道:“陛下恕罪,臣糊涂了。还是徐大人清醒,一语道醒梦中人,陛下此策完全可行,第一阶梯的职业志愿军之待遇,完全可以比照陛下亲军对待,如此,一切就顺畅了。”

说完,又对着徐光启行了一个礼,道:“多谢徐大人教诲,孙某受教了。”

“唉……快快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