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扬明-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明刚刚回到城中,就听到前方郑龙的海岸驻地咚咚咚的战鼓擂响,海滩边数十丈方圆的空地上,卫所官兵集结的场面非常混乱,大明制式兵器杂多,刀枪镗箭不一而足,倭寇的海船来得很快,离岸边不足一里,而岸边的卫所官兵们仍在匆忙整队,只听得一片喧嚣的骂声吼声和哭声,兵器忙乱地互相磕碰,乱成了一锅粥。

  ☆、第三十七章 一触即溃

  绍兴卫的千户官兵驻守在宁波城之中,一时半会儿估计赶不及增援了,也不能增援,要是沈千户再一出城,城中无兵,宁波城要是有个好歹,那估计全部都得自裁谢罪了。
  杨明和麾下的锦衣卫却是不一样,他们得上前督战,杨明刚刚整理好部队,就见何公公带着一百多号番子急匆匆的小跑过来。
  何公公作为镇守太监,自然也是和杨明一样得上前线督查战事,只见何公公扯着尖锐的嗓子怒骂道:“都给杂家利索些,要是贻误军机,尔等吃罪得起吗?”说完还意有所指的看了杨明一眼。
  杨明白了何公公一眼,惹我,我就是火,不一样的烟火!何公公你这是作死的节奏啊,经过袁彬的指点,他已经知道,这东厂和锦衣卫不是一路人物,何公公这是在指桑骂槐啊,人家都打脸来了,杨明要是不打回去就不是他的风格,当下杨明就对着锦衣卫官兵喝道:“弟兄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一阵齐齐的回答声顿时将百余名番子震慑住了,锦衣卫有七八百号人呢,这不仅仅是人数上的优势,还是智商上的碾压,杨明虽然带兵不在行,但是平日很注重对锦衣卫的素质训练。
  杨明清理了一下喉咙,继续道:“咱们的口号是?”
  “爱皇上,爱大明,爱黄金,也爱白银,不爱迂腐的言官,东厂什么的去死吧,锦衣卫威武!”这齐刷刷的呐喊声顿时直冲九霄之上,何公公顿时脸都绿了,刚从驿馆跑过来的王恕王御史见到这一幕,忍不住脸颊直抽抽:“形式新颖,倒也算得上一大亮点……”
  同时被锦衣卫和王恕讥讽,何公公的脸更加绿了,脸上青筋暴起,倒是颇有气势,但是杨明很不自然的看了一下何公公的下身,何公公顿时捂住裤裆,原因很简单,他下面没有……
  杨明看得出来,作为正义化身的御史王恕,憋得很辛苦,他很想笑,憋得胡子直抖,杨明转身对着王恕道:“王大人,若是想笑就笑吧,会憋出病来的!”
  “哈哈哈!”王恕终于忍不住爽朗的笑了出来,“你这竖子,这张嘴倒是颇为犀利!”
  “多谢王大人夸奖!”
  王恕脸上直冒冷汗,仰天长叹一声:“脸不是一般的厚啊!”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全场:“……”
  “杨千户,好,好得很,今日这个梁子,杂家与你就结下了。”何公公怒气冲冲的说了一句就带领麾下番子灰头土脸的赶赴前线了。
  “王大人,咱们也走吧。”
  “杨千户先请……”
  “哪里,哪里,还是王大人先请……”
  “有何公公的前车之鉴,我哪里敢先请!”
  “擦,前面还在抗倭啊!”
  ……
  海岸线之上,郑龙浑身披挂,手执一把三十余斤的镔铁大枪,骂骂咧咧的在队伍中穿行,不时踢属下官兵们几脚。
  杨明命唐四和鲁青峰率弟兄们左臂绑上红巾,执刀分列官兵阵型两侧边沿,大明立国以来,大小战阵的督战队都是这般压阵,稳住队伍阵型不乱的同时,也能给作战的官兵们一种心理上的威慑,让他们不敢轻易当逃兵。
  而何公公则阴测测的盯着杨明的后背,一张苍白的脸阴晴不定,王恕身穿文官官袍,但是挽着却挽起了袖袍,手中拿着一把朴刀,正在东张西望,可以看得出,他的心情很不平静,甚至有点激动,脸上闪过一股潮红,口中不断的念道:“简直太刺激了。”
  杨明走过去拍了拍王恕的肩膀:“王大人,咱们这是在打仗啊,是要死人的?”
  王恕三四十岁模样,本来应该是很老成的,但是杨明却是可以看得出,他很兴奋,“哦,这又怎么样?”
  “说不定,你和我都会死!”杨明很坦白的说了一句。
  王恕瞬间发现这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时候的大明文官都是有点基本功的,虽是花架子,但是底子还在。王恕本来可以不用亲上战场,只需要坐在宁波城之中,将最后结果上报给朝廷便是了,可见王大人对军伍之事委实有敢于奉献的精神。
  王恕变了脸色,不过只是一刹那就恢复了过来,直起胸膛,摆了一个“力劈华山”的招式,“大丈夫死则死矣,有何畏惧?”
  “王大人啊!”
  “何事?”
  “是谁赋予你的勇气与信心?”
  混乱嘈杂中,一股无形的杀气凝结于众人的心头,沉甸甸的压在胸口,咸涩的空气仿佛飘散着几丝腐烂的血腥气息,令人无端地有种呕吐的冲动。
  这就是战争,它像一只毁灭一切生灵和希望的巨兽,人类在它面前只能颤栗发抖。
  当倭寇的十余艘海船离岸边只有二十丈时,终于,卫所官兵队伍里有人受不了这巨大的恐怖的压力,忽然扔掉手里的兵器,发了疯似的跑出了队伍,一边跑一边大哭。原本勉强成型的队伍顿时一阵惊惶混乱。
  杨明咬牙大喝:“砍了!”
  唐四二话不说,手起刀落,那名逃跑的军士一声惨叫,被唐四一刀劈死,尸体犹在沙滩上抽搐不已。
  整队的郑指挥使扭头看了杨明一眼,痛惜和感激的复杂目光,令杨明心头一颤,扭头望向别处,牙齿却死死咬住了下唇。
  这是战争,军心一乱所有人都得死,向自己人下杀手是为了保住更多自己人的性命!
  杨明不停在心中说服自己,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杀人,而且还是自己亲自下的命令。
  胸腔里堵着一口逆气,他很想吐,却死死咬牙忍着。
  “怯战脱逃者,斩!”杨明仿佛给自己壮胆似的,再次瞋目大喝。
  “斩!”锦衣卫督战队齐声大吼。
  这一声吼终于压住了阵型的混乱骚动,官兵队伍渐渐安静下来。
  郑龙郑指挥使也放声吼道:“弓箭上前,枪兵压后!所有人听令行事,违军令者,杀无赦!”
  百余名弓箭手分成两排挽弓而上,一排单膝跪地,一排直立,抽出箭囊里的翎尾箭矢,搭在弓弦上。
  其余数百名手执长枪和刀镗等兵器的军士站在弓箭手后方严阵以待。
  却看见岸边已经站了几十手持刀枪弓箭衣着五花八门的男子……有的穿着皮甲。有的穿着短衣。还有几个身材矮小。穿着无襟的大褂肥大的裙裤成在的上的狭长的刃也与旁人不同……
  “倭寇,来吧……”杨明的心轰然沉下去,他虽然知道既然活在这个时代就免不了和这帮畜生打交道。但遭遇来的太突然。他猝不及防。
  这个时候,杨明无比痛恨自己的双手,除了舞文弄墨什么也不会。哪怕平时学点粗浅的拳脚功夫,也不至于在看到倭寇时,一点厮杀的能力也没有……
  其余数百名手执长枪和刀镗等兵器的军士站在弓箭手后方严阵以待。
  杨明的督战队压在战阵两侧,雁形分散而立。
  一千多人就这样静静看着倭寇的海船缓缓靠近,靠近……
  终于,海船在离岸边只有数丈之遥时,船行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十余艘海船上扑通扑通跳下五百余个倭寇,他们穿的衣服很杂乱,文人长衫者有之,武人短衫者有之,和服者有之,甚至也有人精赤着上身,胯间只围了一块日本传统的兜裆布。
  他们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刀枪剑棍,连举鱼叉的都有,为首的十几个人梳着髡头,头皮上抹着黑色的油漆,形象说不出的怪异难看,他们泅着齐膝的海水,面目狰狞地朝岸边走来,嘴里发出哇哇的怪叫。
  杨明的心已提到了嗓子眼,这一战关乎着生死,关乎着包括自己在内四千多名大明官兵的生死。
  十余艘海船上陆续下来了五百多倭寇,为首的十几人离岸边不足十丈,已在弓箭的射程之内了。
  郑龙郑千户眯着眼端详了一会儿,将手中的大枪高高扬起,大声下令:“放箭!”
  嗖嗖嗖!
  箭矢漫天激射而去,泅着海水的倭寇们当即倒下了十余人,可他们仍在向前不屈不挠地泅渡着,眼中凶光毕现。
  “再放箭!”郑龙大声命令。
  嗖嗖嗖!
  随着倭寇们的步步逼近,卫所官兵的队伍却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又有几名军士扔下了兵器,不要命的跑出了队伍,被锦衣卫督战队赶上后一刀劈翻。
  当所有倭寇在不停歇的箭雨中强行登上岸后,郑龙命弓箭后撤,枪兵上前列阵。
  双方隔数丈之遥,开始了冲锋,双方越接越近,终于迎面狠狠撞击在一起。
  杨明努力支撑着发抖的身躯,甚至有一种呕吐的冲动,领着锦衣卫亦步亦趋地跟随队伍前进。
  轰!
  惊涛拍岸似的巨响,双方短兵相接,倭刀与长枪无情地刺出,双方拼尽了全力,相互屠戮着敌人的生命。
  刀光剑影和临死前绝望的惨叫,交织成一片地狱的亡灵曲。
  没到一盏茶的时间,宁波卫所的三千官兵就顶不住巨大的死亡阴影,此刻纷纷扔下兵器,掉头就跑。
  “一触即溃,不堪一击!”王恕王御史摇头叹息了一声,颇为痛惜的仰天长叹道。

  ☆、第三十八章 宁波之战(一)

  到了这种时候,任两侧压阵督战的锦衣卫如何劈杀震慑,也顶不住如潮水般败退的逃跑官兵,何公公也加入到了督战的队列当中,扯着尖锐的嗓子大叫道,“胆敢怯战,都给杂家砍了……”
  兵败如山崩!
  官兵们仍在溃逃,海滩上丢落了一地的旌旗,兵器,盔甲,煌煌大明,军国利器,竟然如纸糊一般,败得摧枯拉朽。
  杨明被挤在溃逃的人群中,止不住地踉跄后退,如逆流中的小舟,在人潮中起伏搏浪。
  虽然宁波卫所的大多数士兵都在败逃,但是不乏一些血勇之士逆流而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仍在战斗,奈何寡不敌众,一个又一个倒在了倭刀之下。
  他们的惨死一丝不差地看在杨明眼中,杨明的眼珠充血凸出,张着嘴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他知道,这个时候无论多大的声音也喊不回那些毫无斗志的官兵了,一人崩而全军崩,打仗完全靠一口士气撑着的,士气一泄,战事皆休。
  文官仗节死义,武将慷慨赴死,都是臣子的本分,然而这些慷慨赴死的壮士却死得冤,他死在倭寇的刀下,却被自己的袍泽兄弟诛了心。
  官兵们逃得很快,只恨爹娘少生了一双腿,须臾间便没了踪影。
  洁白的沙滩上只剩下一滩滩鲜血,一具具尸体,以及杨明和手下的锦衣卫兄弟们。
  大家的神色都很木然,目光中透着毫不掩饰的悲凉和困惑。
  他们和杨明一样不明白,这场仗,到底输在哪里?
  杨明也很迷茫,他同样不知道答案,或者说答案太多,他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王恕道:“杨千户,斗志已失,事不可为,还是全下大家的性命再说吧。”
  杨明想不到这句话会从一个文人的嘴里说出来,按照历史课本上教的,大明的读书人被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不应该都是迂腐不堪的吗?
  这种明显处于完败的情况正确的抉择应该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留有用之身以待来日全歼倭寇,杨明没有想到这个王大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保持淡定,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啊。
  杨明正在沉思之间,只见鲁青峰突然大喝一声:“千户,你快看,郑指挥使还在厮杀。”
  “什么?郑龙还在厮杀?”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抬头一看,郑龙郑千户手持一杆镔铁大枪和仅存的二十名亲军仍在与倭寇搏斗。
  正在此时,天上下起了大雨,郑千户骑着高头大马,头盔上的红缨被雨水打湿怖,这个时候他的背影在众人心中分外惊人耀目。
  倭寇也很是愤怒,挡在他们前面,提着大枪的郑龙,身形并不高大,一米七八的个子,不管如何,在这个时代披甲朝马上一坐,绝对也是大汉的外表了。
  倭寇弯弓射箭,十几支羽箭仿佛撕开了这蒙蒙雨雾。电闪一般的直射向郑龙。甬江河的流水声配合着大雨的声音将拉弓的声音几乎全部掩盖。
  倭寇是杀人屠命的老手,这十几只弓箭全都向郑龙和他的亲兵招呼了上去,可谓必死之局了。杨明目眦欲裂,深呼吸一口气,不忍的闭上了眼睛,却见郑龙的大杆子枪一抖,枪缨展动,仿佛如一个血红的圆球。每根枪缨,在这一刻都似乎全部绽开直立!
  他遮护的范围极大也主要是冲着下三路遮护,他们身上都有披甲。厚重战袍沾水之后,也能起着防护作用。更别说下雨天气,弓弦弓身吸饱了水汽,要比平常软上三分,射中披甲战士,基本就只能听个响。可是战马却没有披甲。万一折了坐骑,到时候跑都跑不掉!
  袭来箭雨,也是冲着战马的居多。就听见仆仆仆响声连连,十几支羽箭几乎都被郑龙的大枪打掉。这个时候绷紧了神经的那些宁波卫所的士卒也反应了过来,纷纷遮护着自己坐骑。有的人撒手就还了一箭,接着丢弓拔刀执槊。
  这些亲军都是慷慨赴死之人,这个时候也没希望能打赢这场战事,只希望能多杀几个倭寇,郑千户能多带几个弟兄退回去!
  羽箭如雨一般,不断的泼过来,悄悄摸近的倭寇,也知道弓箭伤不了对手,只求将对方缠住。
  剩下的十几个宁波卫的战士纷纷怒吼叫骂,只是护住战马。偶尔几流矢撞在盔甲上,出一片叮叮咚咚的响声。
  郑龙犹如保护神一般挡在大家最前面,大枪如同活物一般舞动,至少照顾住了七八个手下,让大家还能腾出手来还箭。
  所有人都嘴里干,只是看着郑龙不动如山的背影,不过人人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有点佩服。大枪出名的越长越难使,看郑龙带着这么长一杆大枪,不是没人笑话他装样子。但是这一展动,这镔铁杆子的大枪在他手中。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