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扬明-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来出路在哪里?手下几万人的活路在哪里?
  王洪迷茫了。
  已是子时深夜,城门内却依旧人影幢幢,数不清的百姓正在帮着反军将士搬运巨木擂石,高高垒着沙袋,百姓们人人干得热火朝天,繁忙的人群里不时发出几声欢欣的轻笑,几名挎着竹篮的大婶不时从篮中摸出两个黑黄的糠菜窝头,笑着分发给值守在城门四周的反军将士,将士们伸手接过,感激地躬身道谢……
  一幕幕场景那么的温暖平和,寒冬的夜里,这座被造反军队占领的城池,反军和百姓之间相互融洽得如同一家人一般,官法如炉,融尽如铁民心,却融不了每个人嵌在骨子里的善恶。
  王洪远远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心情却愈发沉重了。
  房县,即将迎来一场无比惨烈的恶战,此战胜负难料,然而一旦官兵破城,城内这些朴实善良的百姓会被官兵们如何处置?
  迷茫的目光望向漆黑的苍穹,王洪在痛苦和期待中挣扎。
  “元帅,城外探子来报,明廷果然出兵第三次围剿房县了……”王彪低沉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王洪缓缓转过身,平静地道:“大哥?明廷这次派出多少兵马?大军开拔到哪里了?何人为主将?”
  王彪垂头道:“这次仍旧是京营精锐为主,一共十七万兵马,大军今晚正在房县城西南五十里外安营扎寨,果然如元帅所料,这次明廷派出的主将是……杨明!”
  王洪浑身一震……
  大军开拔,旌旗蔽日,万马齐嘶,卷起漫天尘土,天地间风云变色。
  杨明骑在马上,静静立于大军经过的路旁,看着整齐的队伍鱼贯而行,前后绵延十余里不见首尾,静默行军的队伍弥漫着黑云压顶般的杀气,仿佛遮盖了天地间所有的生机。
  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它是拱卫大明的最后一道屏障,自永乐年开始便悍守着大明的京师,队伍里的每一个军士都不是寻常的卫所军户,他们不必为将领种田,不必向将领交租,他们每天要做的只是操练,千遍万遍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每一个杀敌的动作,熬炼着身上每一块肌肉。
  如此精锐的王师足可纵横天下,横扫宇内,若正面战场与反军厮杀,胜负当无悬念,除非王洪另出机谋算计,项忠汪直便是前车之鉴,他们率领的也是京营精锐,最终还是败在王洪手下。
  李原和王洪……都不简单呐。
  三千锦衣卫官兵像三千只忠犬,紧紧站在杨明身后,杨明将他们调入平叛大军后只让他们充为身边亲兵,一则杨明对他们颇为信任,二则留他们在身边也是为了让他们好好学习如何指挥大军作战,如何排兵布阵,只当是实践从兵书上学到的知识,其中还有一些是被倭寇弄得家破人亡的流民孩子。
  杨明记得自己是在成化六年三月出兵,现在已经快金秋十月了,委实不是好季节,凛冽的秋风呼啸肆虐,如刀锋般刮得脸上生疼。
  一件狐皮大髦悄然无息披在杨明肩上,杨明回头,却见一名锦衣卫少年恭谨垂头退后一步。
  杨明笑了:“你叫雷正,对不对?”
  名叫雷正的少年抬头,惊喜道:“大人记得小人的名字?”
  “当然记得……”杨明目光忽然黯淡下来,叹道:“你是当初宁波之战幸存下来的。你们一共一千名少年,战死沙场者五百余,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我都记住了,不论死去的,还是活着的,江山有幸埋忠骨啊!”
  雷正眼圈一红,垂头哽咽道:“只恨小人无用,让大人受惊了,最后大人还不得不亲自抄刀与敌人厮杀……”
  杨明摇头:“你不要存着这种想法。当时你们已豁出性命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太平军军队太强大,我们又中了埋伏,那种情况之下与之面对面搏杀委实不是对手,只可惜死去的孩子,他们……”
  “太平军说是强悍,可是每每胜出都是用计侥幸取胜,他们也是苦难的百姓出身,只要重视,赢就没有问题,咱们真正的对手不是他们,而是辽东大同关外的鞑靼和瓦刺……”
  雷正稚嫩的脸上布满怆然,两手死死握紧了拳头,咬牙道:“大人何时带我们去辽东?!”
  “会有这么一天的,大明之患。患在北方,北方鞑子不除,再繁华的社稷也只是摇摇欲坠的楼阁,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们巡狩漠北。饮马辽河,我在辽河边立了一块碑,祭奠我大明死去的英灵……”
  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雷正见是唐四,于是颇识分寸地默默按刀退下。
  唐四走近,呵呵笑道:“大人,再过四个时辰,大军可至房县城下,刚才行军沿途锦衣卫抓了好几伙鬼鬼祟祟的人,估摸着是房县派出来的探子,现在正审他们呢……”
  杨明点头:“勿枉勿纵,审清楚了再决定是放是杀,不要误捕了百姓,王师不可失了民心。”

  ☆、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外会晤

  四个时辰后,杨明领大军兵临房县城下。
  一箭距离之外,大军三面围城,唯独放开西面,前锋五千骑兵护城河外绕城飞驰警戒,中军则有条不紊扎下营盘。
  十七万大军如一片看不到尽头的黑云,沉甸甸地压在房县城外,还没开始攻城,房县城方圆之地已然充斥着凌厉肃杀之气。
  战争就这样突如其来,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房县城头,王洪眯眼看着城下黑压压数不清的人头和整齐划一的动作,还有那漫天飞舞招展的林立旌旗,一种仿佛能将她碾压成粉碎的莫名杀气顷刻震撼着他的心。
  远处的中军营帐的正中心,一杆帅旗徐徐升起,帅旗上一个硕大的“杨”字迎风猎猎,旁边一杆稍小的旗帜上绣着“奉天平叛总督”,数百名黑甲武士按刀肃立于旗下,无形的威势随着凛冽的寒风散开。
  远远看着那个熟悉的“杨”字,王洪只觉心中一紧,一股难言的苦涩袭上心头。
  终于来了……
  杨明说得不错,朝廷有实力,可以允许失败,但是太平军不允许,只要失败一次,数万太平军,还有城中支持他们的十几万百姓民众就将迎来朝廷的滔天怒火。
  上次与杨明会晤之后他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如今杨明果然率领着千军万马裹挟风雷之势,如天神般降临。
  只是今日他带来的千军万马,却是为了征剿他而来,如果能够接受招安,但是朝廷肯低头吗……
  静静注视着远方那面的帅旗,王洪面沉如水,转过身对身后的反军将领们道:“勿惧明廷敌军,我能带领你们大胜一次,就能再胜第二次,我们人数虽寡,只要胜了这一支明廷兵马,我带你们打进京师皇廷!”
  一番话令所有反军将士原本低落的士气顿时高昂鼓舞起来,城头上人人高扬着手中兵器,发出如虎狼般的吼叫声。
  王洪高举右手一挥,厉喝道:“准备迎敌!”
  士气高昂的反军将士们有条不紊地在城头列队,各种巨木,擂石。火油被百姓们搬上城头,成捆的箭矢堆放在弓箭兵脚下,每隔十丈便架起一口巨大的铁锅,点上火,锅里滚油沸腾冒泡。一股股青烟扶摇直上青天。
  城内反军将士忙碌时,城外朝廷军队已扎好了营盘,十七万大军营盘绵延十里不见首尾,营中一名披甲将领策马向城门方向而来,离城门数十丈开外,将领勒马扬声朝城头大声道:“奉旨平叛钦差杨大人遣使进城,请城内王洪元帅一见!”
  城头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反应。
  将领在城下拨马来回走动,哈哈大笑道:“某只一人矣,你们有胆子造反,却没胆子见我吗?你们怕什么?”
  城头箭楼前,所有人静静看着王洪。
  王洪盯着城下将领,思索良久,冷冷道:“给他一点教训,教他休要张狂。然后开城门放他进来,本帅倒要听听他想说什么!”
  王彪眼中精光一闪,劈手夺过身旁一名军士的弓箭,左手连搭三支箭,嗖嗖嗖三声,三箭闪电般射出,恰好落在城下将领的战马前一尺之地,三支箭呈品字型插在土中,箭尾翎羽微微颤动。
  马上将领笑声顿时一滞,脸色有些难看了,三箭连珠的手法虽然不算少见,但射出百步后竟然能呈品字型插在他身前一尺之地,显然城头上的人若想一箭将他射死并不费吹灰之力。
  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护城河的吊桥也放下,将领不敢多说什么,沉默着策马进城。
  …………
  …………
  房县城内处处疮痍,朝廷围着这座县城不断连续十多天的攻城,令城中民居损毁多处,许多百姓不得不搬出来,在城中的空地上搭一片帐篷,帐篷周围点起几处篝火,老人和孩子蜷缩在篝火旁。
  将领进城后下了马,看着城中一幕幕末世般的景象,脸颊微微抽搐,一句话也没说,在众多反军将士敌视的目光下走上城头箭楼。
  王洪负手立在城楼箭垛处,面无表情静静地注视着远处的朝廷大军,任谁也看不出此刻他心里在想什么,将领上了城楼,离王洪一丈处便被反军将士们拦下,再不准他往前一步。
  将领不以为忤,只朝王洪抱拳道:“锦衣卫同知麾下,锦衣卫千户唐四,见过小王将军。”
  王洪回头,目光清冷地盯着唐四:“我见过你,你曾被杨明派到房县押送吾兄归来。”
  唐四咧嘴一笑:“多谢王元帅记着在下这个小角色。”
  “杨明有什么话要带给本帅?”王洪冷冷道。
  唐四嘴一张还没说话,王彪却在一旁恶狠狠道:“如果你敢说半句劝我们归降朝廷的话,老子可不管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狗屁规矩,现在就一刀宰了你!”
  唐四面无惧色,哈哈笑道:“王洪元帅治军不严啊,哪来这种没大没小的手下!”
  “他不是我的手下,他是我的大哥……”
  王彪大怒拔刀,王洪冷冷道:“大哥,你先退下!”
  目露杀意盯着唐四,王洪道:“唐四,本帅希望杨明的手下也不是只会耍嘴皮子的货色,杨明有什么话带过来,你快说吧。”王洪抿了抿唇,转头问身后诸将:“你们意下如何?”
  王彪站出来急声道:“事到如今除了一战,怎么可能还有别的法子?难道要咱们归降朝廷么?自古朝廷杀降的事还少了?元帅不必理他,要战便战,怕死咱们就不造反了!”
  王洪冷冷望向其余将领:“你们的意思呢?”
  诸将左右互视,沉默一阵后纷纷道:“听凭元帅做主。”
  王洪道:“好,本帅就去会会杨明,看看他要跟我说什么,你们放心,本帅决计不会归降朝廷,我王洪愿对天发誓!”
  诸将纷纷抱拳,王彪却冷眼看着王洪,王洪脸色却阴晴不定起来,迅速扭过头去看着城下黑压压的朝廷军队。杨明的话已传到,反军也没为难唐四,径自放他出城,诸将散去,王彪仍紧紧站在王洪身后一言不发地盯着他的背影。
  “二弟,我们一奶同胞,你的什么想法我还能猜不到?如今城中传闻你有归附朝廷的意愿,我知道这是明廷的厂番放出来的谣言,但是手底下的弟兄不知实情,你老老实实告诉为兄,你是不是想归顺朝廷?”王彪问道。
  “大哥,实不相瞒,杨明说得对啊,我们斗不过朝廷的!”
  “那你准备就这样投降吗?”
  “不,不会,即便要降,我们也得为手底下的弟兄们选择一条最好的退路,让他们安心,再有,朝廷如果不给荆襄之地的流民百姓一个妥善的处理,即便这一次击败了我们,下一次还会有其他人起来的,若是这般,还不如咱们拼一把。”
  “对,荆襄一带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难民,官府欺压,天不管,地不收,若是朝廷不给百姓一个说法,咱们就拼一把!”
  “且看杨明怎么说……”
  下午,朝廷大军果然依言后撤五里,房县北城门前一片空旷,百名军士扛着布蓬和原木,在城门和大军中央空旷地带搭起了一座简易的凉蓬,凉蓬正中置绣凳和红木桌,桌上甚至摆上了酒壶和各式果脯肉干。
  军士搭好凉蓬后自动退回军中,空荡荡的城门外,双方十数万大军对垒的中央,一座孤零零的凉蓬迎着凛冽的寒风静静伫立,这一幕奇特的景象亘古未见,引双方大军啧啧称奇。
  一个时辰后,朝廷中军方向缓缓驰出单人单骑,不急不徐地朝凉蓬处策马行去,未多时,房县的北城门也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线,王洪单人单骑驶往凉蓬。
  两军阵前一片死寂,双方将士屏声静气看着各自的主将缓缓向空地中央的凉蓬移动。
  “杨明,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走到如今这一步,你我都身不由己,只管一战便是!”
  杨明缓缓道:“戮杀千万的屠夫佛都允许他回头是岸。你为何回不了头?小王将军,不要给自己的自尊找借口,你坚持的所谓志向根本就是个错误!这座江山就算被你们打下来了,你确定你治理江山一定比当今皇上好吗?你如何治贪?如何治河?鞑子南侵如何抗击?倭寇袭边如何应对?税赋如何收?臣党如何制衡?土地集中的趋势如何削弱?”
  连珠炮似的问题将王洪问懵了,呆呆地看着杨明,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知所措。
  杨明叹道:“你只知道造反,只知道用暴力打下江山坐龙廷,这世上的事错综复杂牵发动全身,打江山用刀,治江山难道你也用刀吗?蒙古人占了咱们汉人的江山却不懂治理,只知无尽的杀人,破坏,结果元朝政权维持了多久?不到一百年便轰然倒塌,这江山的主人是那么好当的吗?”
  王洪眼中渐渐迸出怒意,沉声道:“杨明,你叫我出来就是为了教训我么?江山打下来了自有学问人帮我治理,本帅用得着你帮我操心吗?直接说正事,我的耐心不多了。”

  ☆、第一百二十章 攻守双方

  杨明垂头叹道:“归降朝廷,如果你还相信我的话,降了。我可以保证绝不杀降虐降,许你等自解兵器归乡,我更能保证你安然无恙,王洪,降了,你应该知道大军攻城的后果,涂炭生灵之前,只盼你及时回头,莫造杀孽……”
  王洪眼中瞳孔瞬间缩成针尖,盯着杨明冷冷道:“不!我绝不归降!今生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