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然间,岳肃仿佛听到养心殿内传来一个人的声音,“岳卿,你来了,朕等了你好久,你今天终于来看朕了。”

“万岁、万岁……”岳肃几步冲入养心殿,撩衣襟跪倒在地,“臣岳肃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岳肃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岳肃的声音在养心殿内回荡,然而,那个会在第一时间搀扶自己的人却没有出现。甚至连那句“爱卿快快平身”也没有听到。

养心殿内,还是装满了木工的模型和家什,当时那个人并不在。

“岳大人,你这是……”

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后面响起,岳肃打了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他连忙站起身来,回身躬身说道:“回太后的话,臣刚刚好像是听到先帝的声音了……”

“卿家一番忠君之心,可昭日月。不过先帝……”张嫣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她的眸子里,也滚出泪花。

看到太后流泪,岳肃自然不能再说什么,退后一步,垂首侍立。朱慈焴此刻也又蹦又跳地走了进来,他指着里面的模型,说道:“岳太保,听母后说,这里的许多东西,都是你和父皇一起做的。有个会动的木偶,真的很好玩,可母后总不让朕来玩,你能帮朕说说情,求母后今天好好玩一回。今天的功课,朕明天一定补上。”

“皇上……”朱慈焴的话,张嫣听的清楚,她甚至都不等岳肃说什么,就含着眼泪柔声说道:“今天那个木偶,你随便玩,功课明天补上就是。”

“多谢母后。”一听这话,朱慈焴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

随后,朱慈焴欢欢喜喜地奔着里面跑去,里面的模型都摆放在哪里,他似乎是了如指掌。而在他走后,张嫣才看向岳肃,说道:“岳卿家,你是不是在纳闷,这里的一切,为何一点都没有变?”

“是……”岳肃躬身说道。

“没有没说一句话就施礼,先帝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吧。而且,你是当朝次辅,托孤大臣,也不必如此。”张嫣感慨地说道:“自先帝走后,哀家时常都会来这里,缅怀先帝,先帝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这里了,这里的一切,都是他留给哀家的,哀家看到这些,就仿佛看到先帝。皇儿现在还小,养心殿还用不上,所以里面的一切,还维持原先的样子。你对先帝的忠贞之情,哀家是知道的,先帝也是清楚的,否则也不会将大明的江山托给卿家。现在陛下年幼,朝廷又值多事之秋,这一切就仰仗卿家了。”

可以说,此时此刻的张嫣,心中甚是懊悔。她后悔当初让岳肃丁忧还乡,后悔当初岳肃请缨剿灭流寇的时候,自己没有答应,更是后悔让韩爌来做这个首辅。然而旨意已经下了,想要收回,也是不可能了,但不论如何,岳肃只要回来,就一定能够一切的担子都给扛起来。

在岳肃进养心殿时的那一跪,张嫣已经被打动,她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先帝的做法,是没有错的,错的只是自己。

没过多久,尚膳监将准备的酒菜端到养心殿,朱慈焴、张嫣、岳肃三人坐在一桌,开始吃饭。

席间朱慈焴总叫岳肃给故事,而且还要求将关于自己父皇和岳肃在一起时的故事。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君叫臣讲故事,臣怎能不讲。于是岳肃,就从自己与朱由校相识时讲起。先是市场斗雕刻,然后朱由校愿赌服输,赠送玉佩。这是第一个故事,接下来就是岳肃入京充任顺天府,上朝时怒打黄门监,朱由校下旨召见,为自己出头的故事。

一连讲了两个故事,朱慈焴和张嫣都听的是聚精会神,当朱由校金殿发威之时,朱慈焴不由得连连叫好,拍手称快。张嫣虽然知道这些,但此刻听岳肃像说故事一样讲起,仿佛自己丈夫的英姿就在眼前。

第050章 强势回归

在养心殿吃完饭,岳肃才跪安离去。岳大人在北京城自有府邸,回到府上时,手下的人都已经入住,对于重回北京,大家伙都显得很兴奋。

下午登门的客人有很多,除了岳党的官员外,齐楚浙三党也有代表到来,如亓诗教,另外北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也有不少上门的,即便有的不是本人亲来,也是派心腹人带着礼物过来探望。

岳府晚上大排筵席,招待往来宾客,其中热闹,自不必多说。

第二天清晨,岳肃前去上朝,小皇帝这个年岁,基本上是不上朝的,也就是偶尔出现大事的时候,出来露个面,由邹义陪着,在上面陪听。至于太后面,明朝可没有垂帘听政那一说。

岳肃今天第一天回来上朝,张嫣为了彰显隆重,特让儿子去上朝,这也就是意思意思。上朝的文武官员,现在当然不会将坐在上面的小屁头放在眼里,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这位托孤大臣的身上。

早朝也没有什么事,小太监一句“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下面没有官员放声,跟着也就散了。因为真正的办事的地方,现在不是在皇上皇极殿,而是在内阁。

退朝之后,阁臣们来到内阁,韩爌年纪大了,赶路的速度自然没有岳大人快,所以尚未到北京,内阁里最中间的那把椅子,当然得岳大人来做。

岳肃坐在中间,阁臣分坐两厢,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岳党官员的气势,明显要盖过齐楚浙三党的官员。

“本官昨日刚刚入京,朝里的情况,有些还不大清楚,最近都有什么要紧的事务,办完的和没办完的,大家都说上一说,让本官心中有个数。”岳肃扫了屋内官员一眼,平淡地说道。

“大人,最近朝中的大事,主要是与鞑子一战的善后,许多职位的空缺需要补充。原蓟辽总督熊大人因为兵败,自请致仕,由辽东巡抚袁崇焕递补成为了蓟辽督师。袁大人前些日子刚刚入京,陛见谢恩,并在皇上面前承诺五年之内平定辽东……”说话的是内阁大臣张正刚,他是岳党的官员,以前那是人如其名,为人刚正,但自从参合进当政,难免要为岳党利益冲锋陷阵。

“什么?”一听张正刚说到‘五年平辽’,岳肃登时就是一愣,跟着说道:“五年平辽,这是怎么一回事?”

“大人,是这样的,皇上在打算任命袁大人为蓟辽督师之前,专门召见与他,似乎是想看看袁大人在辽东那边有什么建树,而袁大人便在御前表示,五年之内,可以平定辽东。而他具体的策划,皇上那边也交代给了内阁,让内阁尽量配合,要银子给银子,要兵马给兵马,要兵仗给兵仗。”张正刚说道。

“哦……”岳肃沉吟一声,在他心中,始终觉得五年平辽实在有些不太靠谱,毕竟熊廷弼都栽进去了,你袁崇焕难道比熊廷弼还厉害。对于上辈子历史不太好的岳肃来说,袁崇焕的名字,还是听说过的,其中有的人说有本事,有的人说没本事,到底有没有本事,以前岳肃也没放在心上,可现在不由得他不放在心上了。平辽是大事,以现在大明的国力,能守住辽东就不错了,平灭鞑子,哪有那么容易。大明兵马羸弱,还内有流寇作乱,内外应接不暇,在辽东消耗过多,平定还好,要是没有成功,光着消耗也是现在的大明朝无法承受的。

岳肃想了想,说道:“把袁崇焕的平辽方略给我看看。”

“是,大人。”张正刚离坐起身,到一旁的书架上取出一个木匣,从匣子里拿出一个本章,然后回来呈给岳肃。

岳肃翻开观瞧,本章上的内容,就是袁崇焕的平辽方略,也正是在御书房对话时他说的那些。

看完之后,岳肃总觉得有些不妥,上面说的容易,但操作起来,还是有苦难的。岳大人也大大小小打过不少仗,不敢说深通兵法,但也长了不少眼界,单说第一条且进且耕,步步为营,逐步压缩建虏的领地,同时建立广阔有力的战略反击公事。

这一点看似不错,但根本就没有操作性,且占且耕,你说笑话那,鞑子来去如风,皆是骑兵,随便在哪里打个迂回,就能绕过你的主力部队,来到后方袭扰。我军发现有警,现发兵增援都来不及。

还有第三点,联合察哈尔,使鞑子西南两侧受敌。整个蒙古部落,大部分都已经臣服,区区察哈尔,人家不去打他就不错了,哪还敢去惹女真。指着他们出兵,岂不是做梦。

一年小胜,二年大胜,三年小定,四年初定,五年平定辽东。用嘴说话,这谁都会,但要真正做到,哪有那么容易。

当时岳大人现在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毕竟旨意刚刚下去,自己刚回来就拆皇上的台,实在不妥。所以他只是轻轻地将本章放到茶几之上,又道:“还有些什么事呀?”

“还有就是皇上召韩阁老重新入阁,担任首辅。”张正刚说道。他一边说,一边看岳肃的脸色,这件事岳肃已经知道,只是微微点头,示意张正刚,还有什么事,继续说。

可以说,在现在岳肃的眼中,让谁当首辅都无所谓,自己是托孤大臣,单凭这点,也能把你这个首辅压的死死的。大家一起一心为国,也就相安无事,如果跟我耍什么阴谋诡计,处处掣肘,谁都不管用。当然,岳大人也明白太后为什么让韩爌当这个首辅,说白了也是想制衡自己的权利。不过要是让亓诗教来干,应该会更好吧,为什么要找韩爌呢?

岳肃不明白太后的心思,却也没有多去理会。跟着张正刚又接着说道:“袁大人升任蓟辽督师,现在辽东巡抚出现空缺,正需人填补,这两天大家伙正在商议,由谁出任辽东巡抚。”

“这事就不用再议了,辽东巡抚这差事,本官以为调宣府巡抚何尚坤去比较合适。袁崇焕官兵,何尚坤管民,也算是不错。”岳肃淡然地说道。他的声音看似平淡,但任谁也能听得出,这是不容违勃的。

阁臣们互相瞧了瞧,岳党官员们,都是心中高兴,瞧咱们岳大人一回来,声势马上就不一样,想要抬举什么官员,谁还敢再说半个不字。

齐楚浙三党的官员,真是没有一个出声的,要换做往常,但凡岳党保举的人,三党官员肯定会抬出一个与之分庭抗礼,管你的建议对不对,在我眼里就是不行。但岳肃现在说话了,人家是托孤大臣,代表皇帝说话的,而且调宣府巡抚去任辽东巡抚,并不过分,根本没有理由去反驳。要是谁敢向以前那样回驳岳党的官员,真成了没事找事,大学士这个活,是不是不想干了。

“大人英明。”亓诗教第一个带头,首肯了岳肃的提议。紧跟着,三党的官员再不犹豫,马上出声表示赞成。

内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真是少见的很。

这个时候,岳肃又开口了,“何尚坤调任辽东巡抚,宣府巡抚那边也不能出缺,宣府是边镇要地,拱卫京师,非文武兼备之士,难以胜任。本官这里有个人选,调任福建巡抚吴思南任宣府巡抚,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岳肃的提议,岳党官员自是无话可说,齐楚浙三党的官员则彼此瞧了瞧,最后仍是一起附和,“大人英明。”

宣府巡抚调任辽东巡抚,正常情况下,属于升迁。但瞧眼下这个局势,辽东关外的土地,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辽东巡抚和个空架子也没什么区别,而且辽东那边风险很大,在那边当官,很少有干长的,至于结局,几乎是没几个有好果子吃。

而福建巡抚调任宣府巡抚,那根本就不是升迁,反而算是降了。宣府重要,但管的地盘有限,福建虽说是不毛之地,但油水还是不少的,并胜在安全。在一个风平浪静的地方当土皇帝,怎么说也比到一个兵锋所指前线,当个战战兢兢的巡抚强吧。

同样,当福建巡抚要想升迁,也不困难,朝中有人,混上两年,不是入京当京官,也能在南直隶那边捡个好差事,不管怎么样,也比到宣府好多了。可以说,不少人都不明白,岳大人为什么要让吴思南到宣府当巡抚。如果有心提拔,直接安插到北京也就是了,犯不着去宣府折腾一下吧。

谁都知道,岳大人干过闽浙总督,吴思南也算是岳大人的部下,关系如何,大家不清楚,但从岳大人调吴思南当宣府巡抚来看,可能性只有两点。

第一,吴思南在福建的时候,或许得罪了岳大人。因为毕竟是巡抚,总督想要办他,也没那么容易,而且岳肃当时正属于不得太后欢心,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把火气压了下来,伺机报复。从福建调到宣府前线,想要抓小辫子报复,简直容易的很,随便找个茬子,就能把一个宣府巡抚给弄死。

第二,那就是吴思南真的就些本事,像岳大人说的,是文武兼备,可以独当一面,镇守边疆。再怎么说,鞑子是从宣府的地盘上出关的,选一个有本事的人接任宣府巡抚,对拱卫北京,十分重要。

基于以上两点,看以看出,岳大人不是出于私心,想要报复;就是出于公义,为了国家。至于其他目的,那是一点也看不出来。

所以,再加上岳大人的强势,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岳大人一回来就做出这个安排,除了其他目的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试探。现在,他成功了。

第051章 哪里的兵都不够用

岳肃刚一到任,就发布了两个调令,一个是调原宣府巡抚何尚坤为辽东巡抚,另一个是调福建巡抚吴思南为宣府巡抚。至于说谁来递补吴思南的福建巡抚的空缺么,这个交给内阁一起商定,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件事办法,岳肃有提出了第二件事情,那就是将流放云南的李文彰释放回来,并加封一个伯爵头衔。理由是李家在国难之际,资助粮米八十万石,解四川之危,使川陕流民可以安居乐业,功劳甚伟,理当褒奖。

李文彰是岳肃的老丈人,当初被流放,这是岳肃定的案,还罚了银子。现在不仅要放回来,还要加授伯爵,也是岳大人挑的头。本来么,这件事要是在别的时候,别的人提出,肯定得挨骂,内阁当时就得给否了。因为商人封爵,那是自大明朝开国以来,就没有的事情,士农工商,商人排名最低,凭什么封爵。

可现在的内阁,最大的官是岳肃,由他提出。下面的阁臣,一半都岳党的官员,另外一半是齐楚浙三党的官员,这三党官员,和李文彰的关系都不错,说句不好听的,三党的经济后盾,就是李家。大家伙都收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