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领主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领主天下-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铁会意,从马背上取下长弓,张弓搭箭,缓缓的瞄准了站在高处指挥的洪承畴。而萧贵的箭则瞄准了洪承畴的大旄。

随着两声轻响,两只狼牙重箭激射而出,在空中发出尖锐的呼啸之声。

洪承畴面色惨白,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正待下令剩余人马一部阻敌,其余人向城中撤退。却突然听见身前的一名亲兵大喊一声:“大人小心!”来不及反应便被亲兵挡在了身后,而几乎同时。那亲兵的身体向后重重倒下。后背透出一支犹自滴血带肉的箭头。猝不及防的洪承畴被亲兵尸体压倒在了地上。

几乎同时,身后的大旄传来了咔嚓一声响,竟然从旗杆中间断裂开了,旗帜落在了地上。

萧贵一看,急忙大喊道:“洪承畴已死,洪承畴已死!”

萧铁也是随着大喊起来,身边的骑兵们也是纷纷大喊起来。

整个战场上都在飘荡着洪承畴已死的喊话声。

那些本来还在奋力厮杀的清军听见声音都条件反射的向着洪承畴所在的wèizhì看去。结果果然发现代表主帅的大旄不见了,而且洪承畴本人也看不见了。

“总督大人真的死了!”

“总督大人死了,我们还打个屁啊,快些逃命吧!”

一时奸,整个战场上本来仍在抵抗的一些清军士兵都很快丧失了斗志,转头向北跑去。就连那些鞑子士兵也是毫无斗志。扔下刀剑,四处奔逃去了。

等洪承畴在亲兵的帮助下重新站起来的时候,看见的已经是放羊般在战场上四散奔逃的士兵,知道大势已去,不由的长叹一声。

“大人,大势已去,我们快些回城去吧!我们城里还有一万大军,一定能够坚持到摄政王援军到来的。”新任的亲兵队长急声劝道。眼看着定北军那名骁勇无比的黑盔大将已经在向这边策马冲了过来。手中的大剑闪着慑人的寒芒。

洪承畴闻言也不迟疑。立刻从地上的尸体中剥下一个士兵的战袍胡乱的裹在了身上,跨上战马。在身边仅存的百余名亲兵护卫下向淮安城西门的方向退去。

四处奔逃的清军溃兵严重的阻碍了萧贵的追击,等他斩杀了挡了路的十几名溃兵时,却发现洪承畴已经逃的远了,急忙策马又追了上去,萧铁等人紧紧跟随在后。

城外巨大的喊杀声让在城里的韩岱一直忐忑不安。虽然他知道定北军的实力没有道理会输,但是心里仍然有些不安。

刘斌留在韩府,表面上云淡风轻,充满自信,其实内心也是很有些紧张。虽然定北军骁勇无比,但是兵力上却不足清军的三分之一。这让他也有些担心。

“总旗大人,总督大人军令!”孟哼拿着一份信匆匆走了过来。

刘斌接到信后急忙展开,匆匆阅毕,大声道:“走,去东门迎接大军!”

看着刘斌走远,韩岱也急忙慌慌张张的跟了上去。

东门城头上,徐勇面带忧色,听着西边传来的隐隐约约的喊啥声,心中也是惊惧不安。

他本为左良玉部将,因为作战勇猛,被提拔为总兵。适逢流寇作乱,鞑虏叩关,他也原本想为过效力,有一番大作为的,只可惜却是遇上了左良玉这样的主帅,被裹挟着成了叛军。左良玉一死,又被他的儿子左梦庚裹挟着投了鞑子。从他内心来讲是十分不愿意的。他性子耿直,这种不满自然也会表现出来一些,所以洪承畴对他才会不满,让他负责按照难民的事情。

定北军异军突起的时候,他就有心动过,想带着手下去投萧毅,只是因为没有人引荐,同时也是因为担心走漏风声,所以迟迟未能成行。

后来定北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的心思就活了起来。所以后来军统司的人和他一jiēchù,他就很痛快的答应了。作为一名军人,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驰骋疆场,报国,甚至能够开疆拓土。而这个梦熊实现的希望让他在定北军身上,在萧毅身上看到了。

当他被洪承畴任命为东门守将时,心中暗喜,急忙将消息告诉了刘斌。他知道萧毅一定会有相应的安排的。

徐勇正在陷入思绪的时候,城下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韩岱带着扮成他亲兵的刘斌及孟哼焦哈三人来到了徐勇面前。

“徐总兵,大军马上就到,请做好接应准备!”刘斌一见面立刻说道。

他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了一阵阵急促密集的马蹄声,众人急忙放眼望去,只见一团团烟尘席卷而来,正是成千上万骑兵奔驰的场面。

“刘总旗,你仔细看看,来的可是国公爷的大军?”徐勇看了看,谨慎问道。

刘斌仔细一看,大喜道:“这正是国公爷的亲卫营,是定北军中最精锐的军队。徐总兵,快快开门接应吧!”

徐勇闻言心中大定,向身后的亲兵队长低语了几句,亲兵队长急忙跑开了。

很快,城头上传来一阵jīliè的打斗声,中间夹杂着斥骂声,兵器的撞击声,以及人濒死的惨叫声。不到片刻,便归于平静了。

亲兵队长去而复返,身上带着斑斑血迹,脸上却掩饰不住的兴奋禀告道:“将军,全都解决了,一个不留。”

徐勇急忙问道:“兄弟们伤了多少?”

亲兵队长神情有些黯然:“那些狗鞑子甚是难缠,虽然咱们是突然袭击,还是有四十多个兄弟阵亡,二十多人受伤。”

徐勇神色凝重道:“这些兄弟都是好样的。将他们都记下了,日后本将军一定会好好抚恤他们的家人。”

一旁的刘斌也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插言道:“徐总兵深明大义,行事果断,在下佩服!这些阵亡的将士们也都是为杀鞑子,光复汉人江山而死,国公爷一定不会忘记他们的。等这仗打完了,在下一定为这些兄弟请功,奏请国公爷也将他们的名字刻上忠烈碑,让后人永远凭吊!”

徐勇深受感动,向刘斌抱拳道:“徐勇替这些将士们多谢刘总旗,多谢国公爷!”

刘斌摆摆手道:“徐总兵不必谢我,这都是国公爷心怀仁义,体恤将士的一片赤诚之心。国公爷曾说过,无论是谁,出身如何,派系如何,只要是为天下百姓而死,为杀鞑子而死,为光复汉人江山而死,都可以将名字刻上忠烈碑,永享后世香火!这是定北军的规矩,只要国公爷在一天,这条规矩就永远存在。将来,你、我,甚至是韩大人都能上这忠烈碑。”

徐勇心中大为震撼,没想到自己这位曾经的叛将将来也能上忠烈碑,被后人垂吊,那真是无比的荣幸,作为武将此生无憾了。心中一种无可言语的兴奋感让他的心顿时火热起来。

一旁的韩岱也是激动的两眼发直,双手颤抖。名垂青史,那可是每一个为官者都追求的目标。自己本来因为降清都有了政治生涯的污点,能保住一条命就觉得mǎnyì了。没想到竟然还有机会上忠烈碑,这实在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心中感激感动的同时,对于萧毅也是更加的佩服和好奇了。

刘斌看着二人神情,知道这二位此时有些激动过分了,只好提醒道:“徐总兵,快些下令开城门吧,大军马上就到城门口了!”

徐勇这次如梦初醒,急忙命令手下打开城门。

吊桥在一阵咯吱声中缓缓垂下,最后重重的搭在了壕沟的对面。

同时,巨大的实木包铁城门也被缓缓的打开了。

随着城门的彻底洞开,城外的三千精骑也已经到了护城河边。萧勇一马当先,纵马向城内疾驰而来。

二百七十一章末路

萧勇带着亲卫营三千骑兵从东门进入淮安城的时候,马茗月带着白杆营也来到了南门。

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捞到仗打的缘故,刚才又被萧毅给训了一顿,马茗月憋了一肚子的火。

刚刚摆好架势,马茗月就下令开始。攻击从一开始就是狂风暴雨似的,根本没有一点佯攻的意思。

城头上的清军守将是左梦庚部下李国英和常登两人”“。李国英本来就已经与军统司达成了协议,等待时机投降。只是在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他也不会轻举妄动。

当城外战场上隐隐约约传来了巨大的“洪承畴已死”的呼喊声时,他便派人前去打探消息。打探的结果是清军已经全线崩溃,洪承畴大势已去。他这才在心中做出了决定。

只是同他一起负责南门守卫的常登却是左梦庚的亲信,左良玉的时候就对左良玉唯命是从。到了左梦庚他也是同样的态度。左梦庚降清,他也二话不说就跟着降了。

只要左梦庚没说投降定北军,他就一定会死守到底的。说白了,这个家伙就是个一根筋,没有是非观念,只认左家父子的命令。

眼看着城外的战斗就要结束,定北军肯定会很快过来接收城池。若不趁着这个机会打开城门立个功劳,自己以后就没办法在新领导那里立足了。可是这个一根筋似的常登却还挡在前面,得想个什么办法才好。

白杆兵的到来及凶猛的攻势,顿时让城头上早已经是士气低落的守军有些吃不住劲了。但是常登却是依然在城头指挥守城,不退,一时半会城上城下倒是打了个平手,谁也奈何不了谁。

李国英心中着急,若是白杆兵伤亡太重的话,自己的功劳可就会大打折扣的。趁着常登的注意力在城下的时候,李国英走到他身后,一刀捅进了他的后心。常登来不及惨叫一声就一命呜呼了。常登的亲兵也被李国英的人给干掉了。

李国英打开了东门。迎接白杆营。

马茗月还没有进城之后留了一千人守住南门,自己带两千人直插北门而去。

萧勇带着亲卫营的骑兵在支援南门的路上遇到了马茗月,知道南门已经得手后便调转马头向西门和扑去。

城外的大军已经完蛋,城内的守军自然早已经是军心崩溃,定北军一到,不等交战,守军便主动投降了。不费一兵一卒。西门、北门均已到手。

控制了四门之后,萧勇一边派人禀告萧毅,一边派兵控制城中的重要场所,譬如总督府、兵器库、粮仓,府库等等。同时安排士兵在城内警戒巡逻,一方面抓捕清军溃兵。另一方面防止一些宵小之辈浑水摸鱼,趁机作乱。

洪承畴在亲兵的护送下狼狈不堪的逃到了西门外,身后的百十名亲兵此时再定北军的追杀下已经只余下十几人了,洪承畴自己也是后心中了一箭,幸好有铠甲的阻挡,而且稍微偏了一些,没有射中要害。饶是如此,此时也是气力不继。脸色苍白。神情颓败。

“快快打开城门,让总督大人进城!”一名亲兵向城头大喊道。

结果没等到城门打开。等来的却是一支风驰电掣的狼牙重箭迎面而来。幸亏那亲兵闪得快,躲过了要害,被箭矢从右肩穿过,闷哼一声,掉下马来。

洪承畴大吃一惊,定睛一看,城头上此时飘扬的却是一面巨大的金狮大旗。这分明是定北军的旗帜!

洪承畴大叫一声,气血逆行,嘴中喷出一口鲜血,竟是伏在马背上昏死了过去。

剩余的亲兵急忙又护着洪承畴向北而去,那里还有事先准备好的的船只。

一众亲兵护着洪承畴向淮河边狂奔,后面几十骑的定北军骑兵却是又衔尾追了上来。

箭矢不断的从头顶耳畔飞过,带起的疾风甚至能在人的脸上划上一道血痕。洪承畴的亲兵不断的有人中箭落马。

眼看着离淮河岸边已经不到五十步的距离了,护卫着洪承畴的亲兵只剩下了三人。

其中一人长的矮小却是极为壮实,扭头对另一位高大些的亲兵道:“你带着老爷往河边跑,一定带着老爷过河去。我和三棒槌去阻挡追兵。就是你死,也不能让老爷落在敌人手里!记住了!”

那高大士兵重重点头道:“放心,就是死,我也不会让老爷落在敌人手里的。”说完,又是狠狠的一鞭抽在马背上,战马吃痛,虽然已经是汗水涔涔了,但是依然奋力向前奔去,洪承畴的身体则是打横伏在马背上一颠一颠的。

身后传来两声身体落地的声音,高大的亲兵眼中一黯,知道刚才两人已经阵亡了。又是一记重鞭,战马惨嘶一声,终于不堪重负,两只前蹄突然跪倒在地,将洪承畴和他甩到了地上。

洪承畴经这一甩,也是悠悠转醒过来,一看前有大河挡路,后有追兵,而提前准备好的船只此刻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心中长长一叹,知道自己这次是在劫难逃了,心中反而平静了下来。

身后的几十骑定北军骑兵也缓缓勒住了战马,围成一圈,将洪承畴主仆二人围在了中间,一言不发,只是用冷冷的箭矢对准了他们。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尽量活捉洪承畴。

洪承畴忍着痛,缓缓站了起来,似乎是在自言自言又似乎是在跟对面的定北军追兵说道:“我洪承畴自知罪孽深重,愧对先帝!今日之败,非战之罪,乃是天命所归。这天下,终究不是鞑子能得的。不过,我洪承畴也不愿落在萧毅手中受他所辱。我的罪孽,就让我用自己的方式来赎吧!”

说完,奋力向前一扑,整个身子便落入了滚滚的淮河之中。多日连降大雨的淮河此时水深浪急,一个浪头卷了过来,洪承畴的身子便顷刻间失去了踪影。

那亲兵也毫不犹豫的奋力一跃,也落入了滚滚河水之中,翻滚几下,也不见了踪影。

领头的定北军骑兵百户看着两人跳河自杀,眉头微蹙,命令道:“派人将消息报告,其余人跟我往下游追踪。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当萧毅进城的时候,淮安城中的溃兵已经基本上全部被肃清了。总督府、府库,兵器库,粮仓等dìfāng都因为及时的封锁没有出什么乱子。

四个城门上的守军此时都换成了定北军的人,萧贵正带领着人民在四面城墙上布防,准备应对鞑子有kěnéng到来的反攻。

在战场上及时反正的张天禄,张天福、金声桓、高天照、徐勇、李国英等人的部下则被安排在了城外暂时扎营。他们自己也都清楚此刻的形势,一个个严加约束部下,生怕惹来祸事。洪承畴大军已经覆灭,他们此时若是敢有什么小动作,相信萧毅绝对会毫不介意的顺手将他们收拾了。

在王青嘉的护卫下,萧毅骑在赤血意气风发的来到了洪承畴的总督府,原来的淮安知府衙门。

翻身下马,萧毅大步的走进大门。走到大门下的时候忽然抬头道:“今日洪承畴从这里走出去,现在却是本督从这里走进去,真是造化无常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