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雄霸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之雄霸天下-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宇文化及听闻之后,也是深以为然,他一指地图东部的南北两端道:“那如此看来,明儿以为,起家之处应该是辽东或者江南了?”

    “是的!所以,这次圣上留我继续镇守辽东,所有人都看出是借刀杀人之际,想一举两得,既摧毁我们宇文家的实力,又能将高丽灭掉……不过,在孩儿看来,这并非是一件祸事,反而是一个机会。如果我能趁机把辽东打下来,灭亡高丽。便能以辽东为我们宇文家的起事之地,然后待时机成熟时,便挥师进入关内,争霸天下!”宇文明正色道。

    宇文化及听闻之后,也是目光闪烁,沉思了片刻之后,他却摇摇头道:“明儿,你还是太年轻了!只看到好的一面,没有看到差的一面。辽东并非是一个上佳的起家之处。这里地广人稀,且多为异族,高丽就算你能打败,但要将其完全收服,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说不定还会频繁叛乱,让你疲于奔命。依我看,还是从江南起事较好。”

    “父亲,江南虽然土地肥沃,气候温暧湿润,但我们宇文家却在那里没有根基啊!如果要在江南起事,只怕得不到当地世家大族和民众的拥护啊!”宇文明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宇文化及哈哈一笑道:“明儿你多虑了,虽然我宇文氏在江南没有根基,但我却另有办法,足以号令江南民众。”

    宇文明愣了一下,正待再劝之时,宇文化及却是信心满满地说道:“明儿,你就不要再劝了!为父已经下定决心在江南起事。你可暂且仍奉隋室号令,但可听调不听宣。等我宇文氏在江南起兵之后,你再异帜响应,壮我声势……如今一来,大业必定可成!”

    他这时眼中已经流露出迫不及待的兴奋之色。

    宇文化及已经打算,待关陇的独孤氏和河东的元氏叛乱平息之后,便鼓动杨广南巡江都。届时再发动兵变,扣押杨广,挟天子以令诸候。这样便能弥补宇文氏在江南没有根基的弱点。

    当然,宇文化及也知道,要想控制住江南的世家和民众,还得自己先在江南建立一定势力才行。现在离平灭元氏和独孤氏的叛乱尚有一段时间,回去之后,他得暗中在江南加以布置才行。

    宇文明深吸了一口气,原本打算再劝,但看着宇文化及信心百倍的样子,他知道再怎么劝也是多余的了。

    “好吧!既然父亲决心已下,孩儿自当奉父亲号令,在辽东整顿军备,积蓄力量,等家族在江南起事后,再发兵响应!”宇文明肃然道。

    “行!你我父子同心,将来必成大事!届时,我当上了皇帝,你大哥便是皇太子,你也会封王了!”宇文化及这时起身说道。

    宇文明听闻之后,却是愣了一下,目光中闪过一丝愤怒和阴冷。

    他和大哥宇文成都的关系的确非常好,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

    但大家都公认,宇文成都只是一员勇将,而非帅才,当一员大将可以,却无法当军中主帅。而在政治谋略上,也差他宇文明不是一点半点。

    而如果谈到战功成绩,以及在将士心中的口碑魅力,他比宇文成都更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可在这种情况下,宇文化及竟然还执着于门阀世家的固有思维,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让他如何甘心为宇文家打天下啊?

    “如果爷爷还在,估计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宇文明心中可是很清楚,宇文述对他的重视程度。

    宇文化及似乎也感受到了儿子心中的不满,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有些不公平,但家族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所以哪怕他知道次子比长子要强不少,却也只能立长子宇文成都。

    想到这里,他也觉得有必要补偿一下儿子。于是,他走到屏风背后,从一个箱子里取出了一件长长的,用布条包裹着的物件,然后拿到了宇文明面前。

    “明儿,你看看这是什么?”宇文化及举起那东西,微笑着递给了儿子。

    宇文明一脸疑惑地解开了布条,只见其内是一把红色的弯弓,做工精细无比,一拿到手中,便只感觉触手冰凉,弓背上闪烁着暗红色的光泽,一看便知是一把宝弓。

    “这把弓是我用十匹汗血宝马从一位商人那里换来的。名曰射日神弓,是一把七石弓。一般人根本就拉不开。我听无垢说你已经晋阶神变期了。想你应该可以使用了!”宇文化及淡淡道。他是太仆寺卿,主管全国马匹,能弄到十匹汗血宝马自然不是难事。

    宇文明心中欣喜无比,他现在缺的就是一把好弓,而宇文化及竟然要用十匹汗血宝马才能换得此弓,便可想而知其珍贵性了。

    有此射日神弓在手,那他的攻击力又要上一个新台阶了。

    “谢谢父亲了!”宇文明收好射日神弓,向宇文化及躬身道谢。虽然这个爹是有些不称职,但至少还是挂念他这个儿子的。

    “嗯,现在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将来还要准备和高丽军作战!”宇文化及道。

    “好的!父亲,你自己也多保重!”宇文明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告辞。

    宇文化及也站起身,目送着儿子离开了帐蓬。

    而宇文明离开宇文化及的帐蓬之后,望着四周一望无际,星星点火般的隋军帐蓬,心中也是感概万分:终于走到了开创基业的这一天。将来是否能在辽东立住脚,就看自己的努力了。

    现在第一步,便是需要先击溃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的高丽联军。灭掉这个威胁中原东北边境的敌国之后,他才能够一展鸿图。

    (本卷完)

    

第179章 行营会议

    第二天一早,等到杨广率领隋军主力已经远去之后,宇文明方召集了自己属下,旅帅以上的将领前来开会。目前跟随着他的嫡系将领便只有尉迟敬德、郭子逸、林子墨、红袖四位老部下,以及杨广作为顺手人情,留给辽东行营的秦琼、罗士信和程咬金三员大将。

    除此之外,杨广还调拨了一大批出身关陇,且自己不喜欢的低级军官和幕僚在辽东行营。表面上,名曰将这些人留下来协助他防守高丽。但实则人人都知道他是想让宇文明等人留在辽东等死。所以,在撤走的当天晚上,便有很多人逃走了。现在留下来的还不到千人。

    而留下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军中过得不得意的人,或者是出身关陇贵族中一些小家族子弟,属于没有靠山的那类人。而那些有点门路的世家大族子弟,早就寻找各种关系调走,随隋军主力一起撤走了。

    这时,见他进来,众将都是肃立敬礼,齐声道:“恭喜将军荣升元帅之职,贺喜将军成为平壤候。”

    宇文明微笑着点头致意,他这回是正式准备大展鸿图了。

    就在宇文明准备坐下之时,一名文官模样的年轻文士,却是小心翼翼地走到宇文明面前,干巴巴地说道,“元帅为我左翎卫军之主将,今次高升,此乃我左翎卫军全体将士之荣耀,我等无不为大人身感欢欣。”

    宇文明听着这话,却怎么都感觉有些酸意,不过他也不以为然。以他如今的身份,自然已经不用怕别人嫉妒了。

    只不过,这名年轻文士如此急着上来献殷勤,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他打量了一下此人,只见这年轻文士穿着一件青布长衫,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书生巾。虽然洗得很干净,却是质量低劣。可见其家中并不富裕。

    “你是……”宇文明有些迟疑地问道。

    “在下姓杜名如晦,此次遵圣上之命留下辅佐元帅,担任参军一职,属下必将竭尽全力,为元帅出谋划策!”这年轻文士一脸郑重地说道。看来,他是想在宇文明这里搏一把了。

    “什么?你就是杜如晦?”宇文明一听,却是吃了一惊。

    “是的!难道元帅以前听说过我?”杜如晦见他如此反应,也是有些一愣。

    宇文明心中可是惊喜不已。他可太清楚这叫杜如晦的家伙,在历史上有多大的名气了。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其祖上都是北周朝的高官,在杨坚的隋朝取代北周之后,祖父杜果在隋朝担任过工部尚书、义兴公之职,其父亲杜咤也曾为为隋朝昌州长史。

    杜如晦小时候聪慧有悟性,喜欢和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元年时,他被征为预备官员,礼部侍郎高孝基对杜如晦也非常器重,曾说过:“尔等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为国家栋梁,吾想先让尔做个小官,以为锻炼。”

    于是,他便用杜如晦为滏阳县尉,处理地方事务。

    但不久之后,因为杨广横征暴敛,导致县上完不成民夫征集任务,于是杜如晦便索性辞官回家。

    后来,在李渊起兵之后,他成了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画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继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有“房谋杜断”之称。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莱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而这样一个牛人,却不知道怎么来到了自己军中,倒也让宇文明有些惊讶。

    不过,他眼珠一转,便反应过来,象杜如晦这样的关陇寒门子弟,只有依靠关陇门阀中世家大族才能出人头地。

    朝中的大臣和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虽然知道自己是被派到这里当炮灰送死的。可这些低级军官和幕僚们并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宇文明才被升为辽东行营元帅、平壤侯,正受陛下宠信。而且还是关陇第一大阀宇文氏的子弟,宇文述的亲孙,哪有不攀附过来的道理?

    想到这里,宇文明心中便有了几分把握,他于是眼珠一转,故作不屑道:“杜参军,你就拉倒吧,这次我虽然加封为辽东行营元帅、可是这手下的兵还不是只有咱们左翎卫军一军,兵力不过三万多人……至于这平壤候,虽然六百户食邑算是不少,可是不要忘记,那平壤城现在可还是高丽的国都呢。我就算敢去要,人家也不会给啊。我看你还是先想想,怎么按照陛下的旨意守住大营,以防高丽军追击我军主力吧!”

    杜如晦听闻之后,也是面露难色。因为左翎卫军现在只有三万多人,而高丽联军却高达十多万人。如果敌军知道隋军主力已经撤退,必然会全力进攻。那他们就将面临四倍于己的敌军。要想守住大营,实在不易。

    而且,万一高丽联军一边派军队缠住左翎卫军主力,一边又派人去袭夺辽东城、黑石城、扶余城等隋军才攻下的城池,那就危险了。

    这些城池虽然较为坚固,但防守的兵力却是极少,驻守兵力最多的辽东城也不过三千余人。敌军如果出动几万人来进攻。恐怕便很难守住。

    不过,杜如晦不愧是杜如晦,他只是略一思索,便立刻有了主意。

    只见他上前一步,侃侃而谈道:“元帅,如今我军主力虽然已经撤退,但敌军并不知晓,我们可利用这一点,故布疑阵,迷惑敌人。然后在候机打一两场伏击战,挫伤敌人锐气。之后,属下便料敌人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攻了。如此一来,我们便可牢牢守住防线。拖到陛下的主力回师辽东的那一刻。”

    宇文明听闻之后,眼中也是露出惊喜之色,他没想到这杜如晦还真的想出了一条妙计。而这计划和他之前设想的方法不谋而合。他也是想利用敌军初得隋军主力撤退的情报,尚不能拿准是否属实,将信将疑之际,打一两场胜仗,拖住敌人的主力,让他们不敢冒然进攻。然后,他再等契丹、铁勒、奚族等部族的军队粮尽,不得不退却之时,再发兵进攻,一举击溃敌人。

    不过,宇文明却是没有马上表态同意,而是面色平静地淡淡道:“杜参军,你先坐下吧!等一会儿大家再好好商量一下如何行事!”

    杜如晦忐忑不安地坐下了。又等了一会儿之后,左翎卫军中所有校尉以上的军官方陆陆续续地全部到了帐内。

    等大家全部坐下之后,宇文明方正色道:“今天既然大家全都来了,那么想必也应当知道我军为什么会单独留下防守的原因:这乃是因为元氏和独孤氏造反,关陇地区大乱,所以陛下被迫撤军。而我们左翎卫军将再次担任殿后任务,在此坚守,以让主力安全撤离……”

    众将听后,都默然不语,他们中不少人都经历过上次的断后任务,知道其中险恶。如果不是自家将军智谋过人,战胜了高丽的追兵。只怕其中很多人已经不能站在这里说话了。

    有好几名军官都忍不住肚中暗骂,上次远征就被留下来坚守,这次远征还是这样。左翎卫军咋就那么倒霉呢?

    宇文明也只能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道:“诸位兄弟,我等留守乃是陛下的圣旨,只能说害大家留守的人是我,因为我宇文氏和裴矩、裴蕴、虞世基等人关系不和,所以左翎卫军才会被再次留下来断后。不过这些事情都已经成了定局,无法改变……”

    “今天算是我们独立留守的第一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将来如何行动,我们得马上商议出一个办法来!”说罢,他便作了一个请大家尽情发言的手势。

    听到宇文明的话后,杜如晦便忍不住问道,“元帅,不知道您是如何打算的?”

    宇文明微微一笑道:“现在军队里真正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便是我左翎卫军的三万人,另有两万老弱残兵则在辽东、扶余、黑石等城留守。除此之外,还有六十余万民夫。而这六十万人里,其中工匠、马夫、厨子等都占了不少名额,其余的则是用来运粮的民夫脚力。真正称的上是精壮汉子,可以征兵入伍的估计有十来万人。”

    “如今我们要分兵把守四处地方,但兵力却只有五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