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雄霸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之雄霸天下-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东都,他立刻又想起了自己在东都的家。长孙无垢和自己生的孩子貌似已经出生了,而且算算时间,应该也快一岁了,只不知是男是女。待此间事了,自己可得好好抱抱孩子,慰劳一下自己的妻子长孙无垢。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也不禁有些慌乱,自己偷偷娶了师姐红袖,到时如何跟长孙无垢说呢?

    就在宇文明心中思索之时,一名身着绿衣的俊俏侍女却俏生生地走了过来,然后向站在宇文明身旁的房玄藻小声说了几句。

    房玄藻听后眉头微蹙,但还是点了点头。他走到宇文明身边,低声道:“大人,李家小姐就在前面不远处的一所宅院里,她派了侍女过来,邀您一叙旧情。”

    “李家小姐?哪个李家小姐啊?”宇文明听闻之后愣了一下。

    房玄藻忙道:“就是李太守的女儿李秀宁啊!她说以前和您在东都认识的。”

    “什么?李秀宁?”宇文明脸上表情微微有些激动,他的脑海中立刻便出现了那位清丽脱俗的少女身影。要知道,他能出人头地,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多亏了李秀宁的赏识,让他参加了赛诗会,并在其中出人头地。同时,李秀宁还替他介绍了师父李靖。不然他岂有今天的武功和成就?

    “好吧!那房先生你就先回去休息吧,我马上去找李姑娘!”宇文明这时已经镇定了下来,沉声说道。

    房玄藻点了点头,随即便转身离去。

    宇文明整了整衣领,方迈腿跟着那名绿衣侍女,向着前面不远处,一所古色古香的小宅院走去。

    进入小院后,宇文明跟着侍女七拐八拐,走到了一座八角形的凉亭前。

    只见在这凉亭内,一位清丽绝美的佳人正抚琴弹奏,琴声悠扬动听,让人如痴如醉。

    在凉亭之外,则立有四名身着绿色衣衫的美貌侍女,她们在这典雅别致的小院里,显得更加俏丽动人。

    宇文明跟着那位红衣侍女到了这凉亭前,看到如此排场,也不禁微微有些惊讶。李秀宁身边的这些侍女,个个容颜俏丽,不愧是世家门阀,单是侍女的品质便可见其大家族底蕴。

    这时,李秀宁方缓缓起身,语笑嫣然道:“宇文公子,请进凉亭一叙!”那神态光彩照人之极。

    宇文明定了定神,走进凉亭,在李秀宁对面的石凳上坐下,向她望去,只见李秀宁头上插着一支紫金发钗,身穿一袭从头覆到脚的红色罗裙,如晚霞般艳丽的脸庞上,一双黑白分明的美眸正凝视着他。一副欲语还怯的神态,让任何一个男人看了都会心动不已。

    此时的她,似乎心中为什么事情所困,那俏丽绝伦的脸庞上带着一股淡淡的忧郁。她一身红衣,娉娉婷婷地立于石桌旁边,仿佛仙子下凡一般,让这典雅别致的小院内,也凭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宇文明看得心中不禁暗赞,李秀宁和洛阳四大美女有得一比,不论是气质还是容颜,都是那么惊艳绝伦,让人倾心。与四年前初相识之时相比,李秀宁少了一分青涩,多了一分妩媚,让人感觉更加动人了。

    他于是拱手行了一礼,朗声道:“李姑娘,我昨日便到了太原,但因一直公事繁忙,所以未能专程拜访,还请见谅。

    李秀宁妩媚一笑,吐语如珠道:“这几年来,宇文公子声名鹊起,征辽东、降突厥,灭高丽,所建的丰功伟业堪称我大隋第一。而且,最难得的是:宇文公子您还如此年轻,便有如此建树,只怕将来的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方才我的侍女见到宇文公子在大街上打听武安郡的事,却让秀宁有了相邀之心,如果有所打扰,还请宇文公子恕罪。”

    宇文明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苦笑道:“我这才知道,原来我还有这么大的名气呢,竟能让秀宁姑娘追过来,如果传扬出去,不知道有多少名士才子羡慕我呢。”

    李秀宁听闻之后,抿着嘴儿一笑,那动人的神态如海棠初绽一般,她柔声道:“宇文公子,你原本就是大英雄、大才子啊!说起来,能邀到宇文公子一同品茶聊天,应是秀宁的荣幸才对。”

    宇文明听闻之后不禁暗道惭愧。自己或许能算是英雄,才子绝对称不上,这称号可是剽窃前人诗句来的。

    这时,李秀宁一双如玉葱般白嫩的纤手放在了那张古琴的琴弦上,秋水般明媚的眼眸望向宇文明,娓娓道:“不知宇文公子可否愿意听秀宁弹奏一曲呢?”

    宇文明自然不会反对,当即便点了点头,凝声道:“李姑娘的武功和诗词文采,在下早已有所耳闻,而琴艺方面,却是未曾见识,正想听听李姑娘的琴音!”

    李秀宁听罢浅浅一笑,露出妩媚之极的笑容,然后一双玉指便开始拔动琴弦。一阵阵悦耳的琴声便传了出来。

    随即,她樱口轻启,用清脆动听的声音唱起了一首歌……

    “朝闻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佳人报,午夜无烦侍女添;”

    “翘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莫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雪,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女儿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

    李秀宁一边唱着歌,一边将那双亮晶晶的眸子投注在宇文明身上,眼波流转,很难让人读懂她眼波中流动的神秘韵味,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宇文明也没有读懂。

    他深深地凝视了李秀宁一眼,忽地合上了眼睛,似乎正在仔细品味着她歌中的意思,李秀宁看在眼里,不禁闪过一丝喜悦,然后继续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愿……”

    悠悠的歌声余音缭绕,那娇娇嗲嗲的声音带着一种柔柔糯糯的味道,似乎夹杂了江南小调在其中。

    随着李秀宁唱完这一曲,四周陷入了一遍安静之中,仿佛要让大家回味这动听的歌声。一阵清风袭来,吹拂着凉亭旁的柳树,枝叶声呼呼作响。

    宇文明睁开眼睛,痴痴地望着对面的李秀宁,她那浮凸的****,刀削般纤巧娇柔的香肩,不堪一握的小蛮腰,清丽绝伦的容颜,宛若仙女谪落人间。她是如此的绰约动人,在这幽静典雅的小院内,她就象一株盛开的牡丹,傲视着欣赏她的人们。

    “这歌非常好听!真可谓‘此曲只配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宇文明感慨道。

    随即,他却很快收敛了笑容,正色道:“不过,秀宁姑娘找我,该不会只是让我听听曲,品品茶吧?”

    

第246章 武安郡的洪灾

    李秀宁听闻之后,嫣然一笑,但那笑容中分明已带着几许失落和遗憾,幽幽道:“宇文公子,难道我们之间就一定要有事才能在一起相处吗……不过,今日我邀宇文公子前来,便是想请宇文公子一定要救救武安郡的百姓!”

    说罢,她便突然躬身拜倒起来。

    宇文明吓了一大跳,忙上前扶起她,连声问道:“秀宁,你怎么突然向我拜倒起来?我如何受得起如此大礼?”

    李秀宁向他凝望了一眼,然后一脸凄惋地说道:“宇文公子,现在正是夏秋之交,暴雨连绵,河东各地河水暴涨,尤其是武安郡,灾情极其严重,民房倒塌十之七八,道路也被冲毁不少。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现在武安郡境内苍生离散,哀鸿遍野。目前初步估计,伤亡人数多达五万以上,武安城附近如今已经聚集了许多灾民,由于尚未到秋收季节,各县城库存的官粮已然不多,如果不紧急调拔粮食,只怕会有灾民饿死的情况发生!”

    她的表情楚楚可怜,一副被欺负的小女子神态,娇弱俊俏之极,配合她那精致绝美的面容,几乎让人禁不住就要脱口答应了。

    不过宇文明只是心神微微一荡,失神了片刻,便又目光重新变得清澈起来。他深吸了一口气,凝声道:“秀宁姑娘不妨说说是武安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吧!如果仅仅只是救灾,那自有武安郡的太守和民部操心,用不着求我吧?”

    之前李渊极力怂恿他去武安郡调查,他就觉得这里面定有什么大问题。如果李秀宁肯告诉他一些内幕,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李秀宁深深地望了宇文明一眼,然后沉声道:“武安郡的水灾,实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罪魁祸首便是郡守岳欣,此人克扣救灾粮食,鱼肉百姓,造成武安郡民不聊生,死者累累。但偏偏此人是当今皇上身边的总领太监岳曾省的堂弟。所以,地方御史根本不敢去弹劾他!秀宁知道宇文公子定然也十分为难。但若不辗除此人,武安郡恐难平安,晋阳宫的修建也会大受影响。我们李家恐怕也会面临抄斩之危……还望宇文公子能够为百姓和我李家主持公道!”

    “什么?岳曾省的堂弟?那可有些难办了!”宇文明听闻之后,也是一惊。他可实在太清楚,岳曾省是多么受杨广器重和信赖。

    这时,那名红衣侍女给两人斟上了两杯酒。

    李秀宁端起酒杯,对宇文明说道:“这是秀宁亲自酿造的女儿红。宇文公子,秀宁敬你一杯!”

    说罢,她举起手中的酒杯,将酒一饮而尽。

    宇文明心中却是犹豫不决,从李秀宁的眼睛中,他看得出,她说的定然不假。这岳欣十有八九真是一个贪官。而自己如果要扳倒此人,必然大大得罪岳曾省。李渊一直隐忍不发,多半也是这个原因。

    而自己如果将岳欣扳倒,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李渊,让他可以完全掌控河东。将来如果起事也要容易许多。

    自己要不要为李渊火中取粟呢?宇文明实在拿不定主意。

    李秀宁这时见宇文明一直沉吟不发,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她可没有想那么多,只觉得自己父兄明知岳欣坏得透顶,连灾民的救济粮都要贪。这种败类官员却一直对他忍气吞声,让她非常失望。所以才会来找宇文明,毕竟她和宇文明之间,以前交情可是不浅。只是如今宇文明升到了如此高位,还会不会象以前那样买她的帐?却是一个未知数了。

    “宇文公子,难道你就真的不顾武安数十万百姓的死活了吗?”李秀宁见宇文明一直不发一言,终于忍不住问道。

    宇文明这时方猛然警醒,自己之所以盘据辽东,准备将来起事,就是为了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让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如果自己连武安郡的百姓都不肯救,将来又怎么解救天下百姓呢?

    有句话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想必就是如此吧。只要自己能拿实证据,送交到刑部和吏部,岳曾省也拿自己没有办法。

    想到这里,宇文明方展颜一笑道:“既然秀宁姑娘都这样说了,宇文明如果再不答应,只怕也说不过去了……请秀宁姑娘放心好了。宇文明一定把这事一查到底,给武安百姓一个交待,让武安郡尽快从洪水中安定下来!”

    ……

    大业十一年五月以来,河东境内便大雨不断,天上的乌云似乎就始终不曾散去,那老天似乎就象是漏了个洞似的,大雨下了十余天还不见停歇。

    沁河涨水了、涑水河涨水了、三川河涨水了、昕水河涨水了。作为河东最主要的河流汾河就更不用说了。一时之间,从河东南部到北部,从河东西部到东部,无处不受灾。

    大段河堤被洪水冲毁,各地江河水倒灌入农田和城池,给河东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在这些受灾的郡县中,武安郡便是灾情最严重的一个地方。

    由于汾河的堤坝决提,河水已经把整个武安郡酿成了一片汪洋,田地成了沼泽,秧苗成了水草,低洼的地区已经成了一片湖泊。原本平静窄小的汾河河面,已经宽得象长江一般。

    官府组织船只去营救灾民,沿河一路看过去,只见河边的房屋大都只露出一片屋顶,水中不时可见浮尸,而偶尔有那幸存的灾民,还攀在一颗大树上哭喊呼叫,其状惨不忍睹。

    那些田地被淹的农民,以及房屋被洪水冲跨的灾民,只得扶老携幼地向武安城赶来,向官府乞求援助。

    武安郡太守岳欣见此情景,果断下令开仓济民。不过呢,他却只开仓了三天,便宣布官仓的粮食已经全部见底了,武安城已经无力为济。让这些灾民们到别的郡县去求援。有些灾民不愿离去的,他立刻将脸一板,喝令城中郡兵实行宵禁,凡是在城中没有居所,也无处投靠,无力住客栈的人,全部赶出城去。

    那些难民中,年青力壮的还可勉强跋涉,到周边的太原、雁门、定襄、楼烦等郡乞讨求援。可是那些年老体弱,或者拖家带口的难民就没办法跑那么远了。

    聪明的人见城中开始宵禁,便索性到城中的大户人家去,卖身为奴,虽然失却了自由,但总好歹能有人收留,捡条活命。但这也仅限于那些长得俊俏的年轻姑娘,以及一些聪明伶俐的孩童,大部分老人和中年妇女却是甘愿终身为奴也没人肯要。只得被赶出城去,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其中很多人便一头栽倒在河边路旁,再也爬不起来了。

    当然,也有许多好心的商绅对于岳欣的作法十分质疑。认为武安去岁的粮食收成很好,怎么可能才开仓济粮三天就官仓就见底了?而这岳欣却说粮食大部分早就被送到晋阳县去,修晋阳宫去了。其余的也在这三天就发放一空。

    有的民众不信,岳欣倒也不生气,索性大大方方的打开官仓让城中百姓们看,只见这仓库的确空得可以饿死老鼠了。

    这下商绅们终于无话可说,于是便开始自己凑钱捐粮,救助灾民。而岳欣生怕这样一来,灾民们又滞留武安不肯离去,便以目前城中秩序太乱,由商绅自设粥棚容易引发踩踏争抢事故为由,全盘接纳了商绅们捐出的钱粮,然后承诺由官府去赈灾。方把这些“多生事端”的商人们打发走了。

    不过,岳欣却是心中焦急万分。他之所以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