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雄霸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之雄霸天下-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微臣遵命!”裴蕴也连忙躬身领命。

    “宇文明听令!”杨广这时提高了声调道。

    “末将在!”宇文明没想到杨广会叫到自己的名字,按理说以他这个校尉的职务,杨广可是根本没可能直接给他下什么命令的。

    “宇文明,你之前便在剿灭高丽偷袭部队一战中立下大功,保住了军中的粮草辎重车队,可由于你为了替部下赎罪,主动自降一级,以致于只升到了校尉……此举让朕也深为感动……”杨广这时微微一笑道。

    宇文明心中也是一凛,没想到这事杨广也知道了。

    “所以,朕就直接升你为偏将,你所在的斥候团也扩编为旅,由你担任旅帅。与刘大夫一道,负责控制这场瘟疫,时限为一个月,如果一月之后,还未能控制住的话……”杨广这时拉长了声音。

    “如果未能控制住瘟疫蔓延,末将定当提头来见陛下!”宇文明大声说道。这让宇文述不禁为他捏了把汗。

    而刘文峰却是愁眉苦脸,因为宇文明都下如此军令状了,他恐怕到时也难以幸免。不禁心中大骂,宇文明把话说得这样满干什么。

    “好!扩编的人员便从你祖父统率的左翎卫军中调遣。两个时辰后便出发办理此事吧!”杨广朗声说道。

    “末将定不负陛下厚望!”宇文明躬身行了一礼道。他心中暗忖,自己这下算是真的可以叫将军了。虽然只是一员偏将,但以自己现在这个年龄来看,只怕是全军中最年轻的将官了。

    刘文峰也一脸无奈地躬身领命,然后和宇文述、宇文明一起走出了大帐。开始布置控制瘟疫之事。

    宇文述对于自己孙子自然不会刁难,任由他挑选人马。

    宇文明自然不会客气,便从各军中抽调了最精锐的兵马,然后和自己原来统率的斥候团打散了重编。

    他一个军官都没有要,连伙长都没调一个过来,全是要的士兵,而军官则由自己斥候团中的老兵提任。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把扩大了后的四千人的队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杨广在任命他为偏将的同时,也给了他四个越骑校尉的任命权力。宇文明自然毫不客气地将自己的四个队正:红袖、郭子逸、林子墨和尉迟恭,提拔为了校尉。统领四个千人团。

    整编完毕后,宇文明便率领这四千骑兵,与刘文峰一起,向粮草辎重营而去。

    路上,刘文峰不禁惭愧道:“宇文将军,没想到你竟然对医术也精通,而且这被称为‘隔离’的防治措施实在太高明了!让老夫汗颜啊!”

    “刘大人,在下也是听那游方神医所言教的方法,只不过感觉应该能管用,才冒险在陛下面前提出来。如今在刘大人面前,却是班门弄斧,让刘大人见笑了!”宇文明连忙谦虚道。

    “哪里哪里!只不知这位神医身在何处,姓甚名谁?这样医术的神医居然只做游方郎中,实在太屈才了!刘某实在想见见这位神医!”刘文峰一听,顿时大感兴趣。

    “唉,在下当时也是询问这位神医的姓名住处,可他坚决不肯透露,称只想云游四海,不愿被世俗之事束缚。在下无奈,只得让他离去了!”宇文明叹息道。

    “看来,这些得道之人的想法的确早已脱离凡世,当年药王孙思邈也是如此,能够不为官位所诱,坚持探寻医术,只可惜我等还是无法摆脱俗世之束缚啊!”刘文峰感概道。

    片刻之后,他却又急切地问道:“宇文小将军,你说的那位得道神医,可有什么医书或者药方之类的东西留下?”

    宇文明不禁暗自好笑,自己随便说的一个“游方神医”,这位首席御医还当真了。只不过,刘文峰这样一问,他倒是突然想了起来,现在正处瘟疫时期,但貌似这时代还没有口罩。如果让那些接触病人的军士和大夫都戴上口罩,那岂不是能大大减少感染的机会。

    宇文明于是便装作一副好不容易才回想起来的样子说道:“刘大人,你这一问,倒还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神医似乎给我说过一种东西,叫作口罩,是用纱布一层层重叠制成的,可以有效地防止疫病传染,同时,大夫戴上它在给病人看病时,也能很好地避免感染。”

    “哦?还有这等神物?”刘文峰一听,眼睛顿时一亮,就连一旁的红袖等人都听得来了劲。

    宇文明于是拿过一张纸,将口罩的形状与样式向刘文峰画了出来。不过他的绘画技巧着实不咋样,画得歪歪扭扭的,但总算让大家看懂了是怎么回事。

    刘文峰倒是毫不见怪,武将中十个倒有九个不会写字的,这宇文明文武双全,听闻诗词也是做得很不错,绘画技巧差点倒也可以理解。

    而他在弄清楚了口罩的用处和制作方法后,也大为叹服,当即便托军营的裁缝和工匠进行试制,所需纱布及裁缝尽可在军营内调用。

    “哦,对了!如果仓库中还有皮制手套的话,也可以拿出来给军中大夫,以及需要时常接触病人的兵士一用,虽然戴上之后也不能保证绝对不会染病,但亦能大幅度降低染病机率,可与那口罩可配套使用!”宇文明说到这里,又想起胶皮手套可以有效隔绝病菌。这里虽然没有胶皮手套,但皮手套亦可一用。

    刘文峰这时总算心服口服了。他翘起大拇指称赞道:“难怪小将军敢在陛下面前下军令状,称有信心控制瘟疫蔓延,我还道你是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现在才知道,我是低估了你的能力啊!恐怕就是孙药王到此,也不见得就能想到这些措施。”

    宇文明心中却是大叫惭愧,这些办法哪是他能想到的啊,全都是根据后世的防疫方法,依样画葫芦搬来的。

第七十五章 远征高丽的善后

    而在两人发布命令之后,整个营地内的工匠和裁缝,以及一些心灵手巧的士兵,都被发动起来,缝制口罩,以及制作皮手套。

    好在这里地处辽东,本就盛产皮毛,而隋军此次远征,携带的物资也极其丰富,不过三天时间,二十万个口罩和十万双皮手套就被制作了出来。

    这时,宇文明方下令开始行动,先由郭子逸率士兵在辽东城城门,以及周围闹瘟疫的大营营门口醒目处,贴上了迁移公告,告知民夫和留守后方大营的士兵,为了控制瘟疫漫延,要将尚未患病的人迁往辽河西岸新搭建的营帐暂住。

    同时还对已患病的士兵和民夫进行分片管理,让他们不得随意走动。接着,又对辽东大营内,原先的帐蓬及城内房屋,用石灰、硝石、硫磺等进行清洁打扫。避免疫情扩张。

    而刘文峰则带着大批脸上戴着口罩,手上戴着皮手套的士兵,前往六十座大营,挨个帐蓬通知此事。并将未有病症反应的民夫和士兵带到辽河西岸的营地进行隔离。观察十天后,依然没有症状反应,确认健康后才允许其编入撤退大军序列。

    其间自然免不了出现,许多民夫不愿和同行的兄弟、家人分开的情况发生,但在红袖、刘文峰及一行口齿伶俐的士兵劝说下,总算没能酿成什么事故。

    同时,宇文明还下令,所有的饮用水一律用井水,不准饮用辽河及附近支流的河水。因为他发现,在河面上飘浮着许多尸体,这可是一个极大的污染源。而且不好消除。他甚至怀疑,瘟疫的蔓延,便跟水源的污染有关。

    公布防治瘟疫的各项措施之后,最开始那些被隔离的民夫和士兵有些恐慌,生怕他们会被杀死。这种把染病的人全部杀死,再烧毁尸体的作法,在古代瘟疫发生之时,可是屡见不鲜的。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虑了。宇文明和刘文峰都没有无故杀人,除了那些已经出现明显发病症状的民夫和兵士,被一群带着白色口罩,全身上下都笼罩在密封的皮制衣服中的,所谓防疫队队员抬出去外。根本没有意想中的乱杀人行为发生。

    所以,很快整个辽东大营的民夫和兵士就安定了下来,秩序井然,而患病和健康的民夫及士兵也逐渐区分开来。在经过了一个月的隔离期后,约有大约五万多兵士和三十多万民夫被刘文峰等军中大夫确诊为健康,跟随着杨广的大军返回了中原。

    而染病死去的兵士和民夫,总人数却也达到了三十万左右,占了大营总人数的五成。可见这场瘟疫有多厉害。

    不过,所有离开的人都对宇文明感激涕零,如果不是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小将,提出了如此得力的防治措施,恐怕他们所有人都会被杨广放弃了。

    大业八年九月,大隋皇帝杨广所发动的第一次远征高丽之战,终于草草收场了。

    由杨义臣和来护儿率领的三十余万大军坐船在南浦登陆,向高丽国首都平壤发起进攻,却因中了高丽人的伏击被打得大败。最后能泅渡过鸭绿江,回到辽东的只有两千七百人。其余的二十多万人不是战死就是作了俘虏。

    而驻扎在辽东的隋军主力,也因军中爆发了严重的瘟疫,导致士兵和民夫病死者甚重。虽然经过宇文述之子宇文明献计,采取了“隔离”的防治措施,也只不过挽救了半数民夫的性命,其余的民夫和五万多染病士兵,依然埋骨他乡。据后来郭子逸率领的埋尸队统计,仅在辽东城和辽东大营方圆百里处,隋军就掩埋了近五十万具尸体。

    因此,这场远征高丽之战,对于大隋来说,损失是无比惨重的。出动倾国之失竟然拿不下一个辽东小国。且伤亡如此惨重。让杨广刚刚打败吐谷浑的威望一下子荡然无存。

    原本已经臣服的***,对隋朝的态度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始毕可汗虽然娶了大隋公主为妻,但他却并不甘心臣服于隋朝。而西突厥和高丽都派出了使者游说他,劝说他一起对付隋朝,这让他原本早已收起的南下野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杨广虽然无比震怒,但最终也无可奈何,班师回到东都后,便下令将一批他认为作战不力的主将全部免职,然后将回国的府兵遣散回家,算是结束了第一次远征高丽之战。

    这场耗时近两年的精心准备,耗尽了大隋的无数粮草和积蓄,死亡了一百多万人的战争,最后的战果却仅仅只是占据了辽河以西的几座城池。

    一百一十三万大军远征高丽,最后撤回到涿郡时,只剩下了五十多万兵丁,三十多万民夫。战死了多少兵士,逃亡了多少民夫,有多少人是得了疫病死的?损耗的钱粮物资有多少?这都是一笔难以算清的糊涂帐。

    可举尽倾国之兵换来如此一个惨败的结局,却是震惊了天下。让所有的门阀世家和平民百姓皆怒不可遏。

    杨广也知道,他如此大动干戈,排除了所有的反对意见,一意孤行。却最后以大败收场,这是无法向天下人交代的。

    于是,寻找替罪羊便成了他的首选。

    杨广以受降使对战事干涉过重,延误战机为由,处斩了除岳曾省以外的,当过受降使的十一名太监。称其错误理解了他的旨意,造成大军攻城进展不顺。

    然后,又将奇袭平壤失败的杨义臣满门抄斩。称其作战不力,导致南北夹击的策略落空。以致让隋军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遭致了惨败。

    副将来护儿也差点被斩。但好在他花重金买通了裴矩和裴蕴为其游说。加上他统率水军的能力是隋军其他将领无法替代的。杨广才只将其降职处理。

    东都的皇宫内,杨广一脸焦虑地在自己的御书房中踱着方步。如今的形势让他心烦意乱,他想削引关陇门阀的策略并未成功,一百一十三万远征军中,依然有六十多万人跟着他撤回了中原,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关陇贵族子弟率领的军队,这令他心中十分恼火。

    而且,他作梦也没有想到,出动了这么多兵力,且在确保了后勤粮草供应情况下,依然遭到了惨败,这严重地削了他的颜面,使他感到十分难堪。

    虽然他是不想势如破竹般把高丽打下来,想用高丽来损耗关陇门阀的兵力。但也绝没有打个大败仗回来的想法。这样的惨败可是隋朝历史上没有的。这也会让他在天下百姓和各大世家中的威信大降,让别人认为他是个无能的皇帝。而这可是他不能接受的。

    不过,好在宇文述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称在以往的历史中,大凡军中发生瘟疫之时,都往往是个惨败的结局。不管是多么精锐的军队,最后都只有落个惨败的结局。这让杨广方有了一些心理安慰。

    他顿时便眼睛一亮,当即便下令诏告天下,说明此次远征高丽失败的缘由。同时又接受裴矩的建议,在诏书中渲染了高丽对大隋的威胁,让读书人明白,攻打高丽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同时,再将瘟疫的严重性描绘得十分悲壮。让大隋的官员和百姓们相信,失败并不是皇帝无能,而是受降使错误的曲解了皇上的用意,且发生了不可抗力的瘟疫。此次远征虽然损失较大,但是和开皇十八年先帝征伐高丽时一样,也是因为意外因素才导致战败的。

    杨广在下了诏书之后,又派出了一批能说会道的官员和文人,到那些派出民夫和府兵最多的河北、河东、山东、河南等地宣慰,才总算将当地百姓的不满勉强平息了下来。

    只不过,他却不知,由于这次远征高丽的大败,让许多门阀贵族皆对其有了怨气,再加上他削弱关陇门阀的心思逐渐显露,让许多门阀贵族已经感觉到了危机来临,其中不少人已经开始生了异心。

    待此事渐渐平息下来后,杨广方决定对一些在远征高丽之战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将领加以封赏。他的策略便是要扶持一批年轻将领和官员,撤换一些老将和元老。同时大力提拔山东士族和河东士族,以及江南士族,打压关陇贵族。

    因此,在高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罗成,因年纪轻,又系河北士族,被封为了从四品的右武卫军参军。

    裴仁基,因是山东士族中的裴家成员,在攻陷扶余城时立下了首功,被封为了正三品光禄大夫,其子裴行俨也被封为正五品的左监门郎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