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光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光熹- 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刘焉眼巴巴的盯住自己,眼神中闪烁的疯狂之意,让法正心里边有点发寒。此刻,一向认为万事临头都不会惊慌失措的法正,心里边差不多已经和乱麻一般,鬼使神差的令他居然推卸起责任来。

“雷铜庞义这些人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就是你们坏了老夫的大事”

经过法正转移矛盾,刘焉自然就将满腹怒火放到了雷铜等人身上,挥动着手中的长剑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

可惜,刘焉的大骂雷铜庞义等人听不到,如果听得到,一路急行累得前气不接下气的他们,一定会回骂刘焉一顿,说不定比刘焉骂的更厉害一些。

原来,刘焉为了欺瞒过刘谦,他故意让城中大部分士兵卸除了武器,并将武器全部集中在城北的武器库中,还贴上了封条以示诚意。

城北的武器库离城南部的军营很远,足有六七里的路程,这样就使士兵想要使用武器,就得浪费上半刻的时间。

半刻的时间,足以保证刘谦军进城封锁武器库,故而,刘焉这样安排,成功的欺骗了进城检查的刘谦军,最终将刘谦骗入了城中,可是也给刘焉军重新武装起来制造了很大难度。

自从刘焉呼喊动手,就有人飞马向雷铜等人传送消息,雷铜庞义得知后,丝毫也没有怠慢,马上带领士兵跑步向北城的武器库前进,一窝蜂疯抢了武器之后,没有歇半口气就向西城门而来。

遗憾的是,他们虽然很卖力,可是毕竟因为路途远耽搁了半刻多时间,而这段时间中城头的士兵没有阻挡住刘谦军的攻势,等他们气喘吁吁来到地方,西城门已经被刘谦军控制。

西城门得手的刘谦军,见到雷铜等人前来,立刻列出连弩大阵,远远将雷铜等人阻止在了两百步之外。

雷铜等人也不傻,眼见刘谦军连弩威力巨大,又见城外的刘谦军在连弩掩护下源源不断向城内杀来,就明白大势已去。

这时,因刘谦照顾,一直没有和刘焉军动手,正感到愧对于刘谦的严颜,听到刘谦用给汉人留种子为借口劝说他前去劝降,更是感到刘谦对他的重视和刘谦独有的胸怀气魄,于是出马劝降雷铜和庞义。

在明知道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雷铜和庞义见很是忠诚刘焉的严颜已经投降刘谦,又听说了刘谦提到刘焉是何进伪任等道理,遂带领大军向刘谦投降。

“主公江州已经不可为,可是天下很大,看不惯刘谦的英豪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借来力量,我们还有重回益州的机会属下还请主公立刻下决断。”

明白江州已经守不住,益州再也没有刘焉的立身之地,而刘焉也早早留下后路的法正,看到矛盾成功被引导在雷铜庞义等人身上,法正做出一副全是为刘焉考虑的神情,希望刘焉尽快下达撤退的命令。

“嗯大丈夫岂能被小小的挫折击败,老夫留下有用之身以后必然会大有所为撤”

制定计划时,刘焉根本没有决定孤注一掷,早就设有通向城外的密道,为此当法正提醒撤退之后,明白眼下形势对他极为不利的刘焉,就要翻身上马向州牧府而去。

“主公且慢,如果我们这样走,很快就会被刘谦追上来。”见刘焉一心想要离开此地急于逃走,法正赶快阻止住刘焉,见刘焉脸上露出了不满之色,法正不敢废话,立刻说道:“反正现在的江州已经不属于主公,主公何必还在乎江州百姓,听说刘谦小儿爱民如子,见火起一定要派军队救火,不如主公命令弓弩手点燃大火,这场大火一定能阻止住刘谦对我们的追击”

“好传令命令剩余的弓弩手立刻放火阻击敌人”

陷在混乱之中的刘焉和法正没有注意,一直站在他们身边的孟达,在听说刘焉还有密道可以逃命之后,握着钢剑青筋毕露的右手慢慢的放松了下来,然后望着急忙中向前逃亡的刘焉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在翻身上马的瞬间,趁大家不注意,抽出钢剑在墙壁山留下一个十字形记号。

“救火”

一边指挥战士清理在房顶上狙击的刘焉军,刘谦一边望着忽然间燃烧的大火沉思了片刻,然后黑着脸下达了救火的命令。

此刻的刘谦,还不知道刘焉为了烧死他,特意准备了足以烧尽江州城的火油,可是他清楚的知道,江州城中的百姓都是大汉的子民,他们未来全都是大汉兴旺后征伐世界的种子。

“骠骑将军高义属下愿降”

全部注意力放在了敌情和大火上的刘谦,根本没有注意到他赵云带着一些士兵来到了他身前,更没有注意到跟随赵云前来的士兵中押着一个披头散发的武将。

“你是?”

忽然听到有人说愿意向刘谦投降,刘谦心中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武将是个软骨头,私下不由得轻视了此人三分,好在刘谦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回头间没有露出他的喜好来。

不过当刘谦目光转到此人脸上时,尽管此人披头散发衣冠不整,脸上还有几道紫青色的淤肿,可是具有一流身手的刘谦,一眼从此人的精光四射的眼睛中,看出来此人不是一个简单之辈,于是将吐出口的来者何人改成了比较客气的你是。

“属下张任,成都人氏。”

尽管刘谦没有表态接受他的降服,可是张任在回答的时候,却没有丝毫的担忧害怕,神情表现得不卑不亢自然之极。

“回骠骑将军张任是属下的大师兄,一身枪法使用的出神入化,是个了不起的武将,请骠骑将军收留”

由于刘谦这厮喜怒不形于色,令人看不出他究竟拿什么主意。深知刘谦爱兵如子的赵云,深怕刘谦向张任追究杀害一百多名刘谦军的事情,就出头为张任说起情来。

“师弟不必如此方才你我都是各为其主,你我自当各自为主君效死劳,我断开城门杀死你的人马师兄并没有感到有任何错误

呵呵说实话,方才师兄根本就没有想过投降二字,如果不是骠骑将军确实爱民如子,不像刘焉那样残暴的轻视江州城的百姓,令我感到大汉交在这种人手中大有希望,师兄绝不可能向他效忠”

张任见赵云为他出头,一点也没有感到高兴,而是毫不讳言的将他的心里话,说完,带着淡然的微笑,昂起头和骑在马上的刘谦直视起来。

“难道你不知道本将军杀人如麻?难道你就不怕死?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

刘谦脸色不变的顶住和他直视的张任,仿佛根本没有被张任这番话而感动,更好像没有看到赵云焦急的神色,语气不紧不慢却弥漫出巨大的威压。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

见刘谦如此,张任依然昂着头直视刘谦,也不紧不慢说了一句话,他相信刘谦一定很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好既然不怕死,本将军今天就成全你来人呀推下去斩首示众”

看到张任不服输的倔强,刘谦忍住心中的笑意,更加无视在旁边想要跳脚的赵云,直接呼喊属下士兵斩杀张任。

等士兵将张任推走,刘谦一把拉住急于为张任求情的赵云,露出了一个忍不住的笑容。。。。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六百零九章 武侯行军散

见刘谦拉住他露出笑意,顿时明白怎么回事的赵云,被刘谦郁闷得大翻白眼。

如果今天受罚的不是张任,而是其他人,一向冷静的赵云肯定还会保持着平常心,认真分析一下就会明白刘谦的意思。可是张任是赵云的大师兄,而且是在二师兄张绣已经和他反目的情况下,这就容不得赵云格外重视这份感情,为此失去了方寸。

“行刑”

监斩官见刘谦示意,马上向刽子手下达了斩首的命令。

张任听到这道命令,并没有做出英雄行为,而是非常配合的跪倒在地,默默无言的平视着前方等待刀斧的屠戮,没有去看带着呼啸风声的大刀渐渐一点点向他脖子靠近,带着从容的神色等待死亡的来临。

“住手”

亲眼看到了张任不畏死亡的表现,刘谦摇摇头露出一个难得的欣赏微笑,对赵云使一个眼色,一道残影瞬间在赵云手中消失,一支白羽轻松打断了已经临近张任脖颈的大刀。

“哈哈哈哈胆色过人不愧是本将军的师侄”

赵云动手阻住了行刑后,刘谦纵马来到满脸不解的张任面前,翻身下马来到张任面前,亲手给张任解开绳索之后,一边重重拍着张任的肩膀,一边由衷的赞叹道。

“这?”

张任被刘谦莫名其妙的行动给弄得满头水雾,不过张任反应也不是一般的快,当他听到刘谦放弃了本将军的自称,而改为极为亲近的师叔称谓后,立刻明白了刘谦真正接纳了他,方才那一切都是对他的试探。

“拜见师叔”

古代比较讲究师门关系,不管是出身同门的儒家还是宗派,都很注重师门的传承关系。只要是出身同门,一般都会得到重用,现在刘谦承认了张任和他之间的师门关系,这就是对张任最大的褒奖,这层关系足以保证张任以降将的身份在刘谦军中立足。

张任虽然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道歉,可是刘谦承认了这份同门关系,也等于给予了他很大的荣誉,面对一下子变成了长辈师叔的刘谦,张任一肚子的不满不但无处诉说,他还必须按照晚辈礼向刘谦参拜。

事后,张任将今天这件事反反复复想了许多遍,最终不得不承认,刘谦自始至终都掌握着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而他只是刘谦手中受尽摆布的木偶而已。令他不得不感叹,刘谦玩弄手腕的手段极其高明,十个他也不会是刘谦的对手。

此后,张任和赵云等人都有一些迷惑,如果刘谦早早抛出师叔这个身份,将他的身份和张任的身份确定,按照这个时代的师门关系,张任纵是有些不服刘谦,因为这层关系原因,张任也不会冒着身败名裂被宗门清理门户的危险反叛刘谦。

为此,他们就很疑惑,刘谦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对张任进行这次试探?

为了解开这个疑惑,赵云曾经询问过刘谦,刘谦微微一笑,寻找一个话头避而不答,知趣的赵云见刘谦不想回答,随后也没有再问。

虽然没有再问刘谦,可是刘谦这个不寻常的不回答,令赵云更是感到,他原来猜测的刘谦因为谨慎才试探张任的推理不太准确,只是苦思冥想也想不出刘谦还会有什么原因。之后,随着时间流逝,赵云等人渐渐遗忘了这个小问题,事实的真相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事实是什么,只有刘谦知道。

“呵呵呵呵今天能在这里见到师门中人,非常高兴你叫我一声师叔,我就不能亏待你,这是师叔对于枪法的一点点心得,今天就当做见面礼送给你了,希望你以后尽力为大汉做事”

望着跪倒在地,神情已经开始变得亲近的张任,刘谦心中很是感叹,为了表现出对于师门中人的重视和弥补方才考验张任的遗憾,刘谦大方的拿出他对武学方面的心得,送给了张任。

原来,刘谦由于受到了历史的影响,知道历史上的张任宁死也不投降刘备,而今天张任却轻易的选择投靠他,结果就让他有些怀疑张任投降的动机来。不过又想到张任已经明确表示投效,按照历史环境的约束,张任以后反叛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这就使刘谦有些拿不准张任真实的想法了。

在这种心理作祟下,刘谦开始怀疑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怀疑历史上的张任其实是个胆小鬼,不是张任不想投靠刘备,而是张任死在了乱军之中,没有投降的可能性罢了。至于张任如何英雄了得死不投降的故事,很大可能是当地百姓杜撰出来的民间故事罢了。

为了试验这种怀疑的真伪,于是刘谦当时并没有接受张任的归降,而是决心要用死亡来试探张任,看张任究竟是不是他所猜想的胆小鬼。

试探的结果证明,张任真是一个不在乎生死的好汉,于是刘谦就相信了张任是被他善待江州城百姓而感动的理由。

在时下很多大汉军官不重视普通百姓的利益,战胜后经常放任士兵抢掠同族百姓,张任这样爱护百姓的军官就显得难能可贵,为此刘谦还算是比较欣赏张任的。于是,在试探之后,刘谦为了笼络住张任,抓住同门这个关键点来收服张任。

有了张任的归附,刘谦很快就了解了刘焉针对他的一些布置,趁火势还没有超过刘焉预定的范围,马上指挥士兵将刘焉准备的隔离带找出来,有效避免了火势变得危及整个江州城。

今天归附刘谦的将官中,严颜刚从南益州回来,不了解刘焉的布置,而雷铜庞义等人则因为级别不够,没有机会参加高度机密的军事会议,除了知道他们今天的任务外,对于其他的军事安排几乎一无所知。

因为他们都不清楚刘焉的布置,说来对于眼前的刘谦没有多少帮助,张任就不同了,张任参加了所有的会议,了解刘焉的所有部署。

在张任帮助下,刘谦就可以一边组织人救火,另一边不延误多少时间就对着刘焉杀去,有效的对抓捕刘焉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很大助力。

“刘焉老匹夫果然老奸巨猾,江州城的密道除了他之外,竟然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如果不是这样,要是我清楚密道所在,现在又何必跟着老匹夫受苦,估计现在已经到了刘谦那里领赏了”

紧紧跟随着刘焉,孟达一路急行来到了州牧府后院的一口深井旁,然后抓着辘轳井绳向下落去。

孟达很谦让,丝毫也没有和大家争相逃命的意思,然后利用最后一个下井的机会在井上划出了一个记号。

也不知过了过久,孟达从无边的黑暗甬道中爬出来,入目就看到好友法正一个人焦急的盯着洞口,孟达心中忽然生出一股暖流。

生死逃亡的关头,法正并没有自私的离去,而是冒着死亡的危险留下来等他,从这个简单的举动中,就能看出法正对孟达的极深友谊。

生死之交唯有生死之交才会如此在乎孟达的生死。

这一刻,孟达后悔了出卖法正的事情,良心倏然间发现了。

拉着法正有力的大手,离开了黑暗的甬道,孟达已经改变了想法,他想让法正活下去。

看到法正还要跟随刘焉继续向江边逃亡,孟达趁旁边没有人,一把拉住法正,将法正拉到树林深处。一边走,孟达一边给不解的法正解释了不能追随刘焉的理由。

法正如实说要比孟达聪明,可是他却不知道孟达出卖了他们的事情,致使刘谦发现了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