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 作者:萨琳娜(起点vip14.05.14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 作者:萨琳娜(起点vip14.05.14正文完结)-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妻女的蠢笨无知,崔清连解释的力气都没有。 

    崔嗣伯也不想多说什么,此刻,他更想做的是,尽快再寻一个高贵的娘子……唔,也不知道当初小公主还记不记得他……说起来都是南平这个贱人的错,如果不是她横插一杠子,如今他就是堂堂驸马,谁还敢欺负他?! 

    “阿嚏!阿嚏!” 

    晋阳公主坐在大公主的堂屋,正开心的逗双胞胎外甥玩儿,忽然觉得鼻子发痒,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怎么了?是不是着凉了?” 

    大公主关切的问道。 

    “没事,许是有人背后将我坏话吧,嘻嘻,阿真好乖,阿直也好好玩儿。” 

    晋阳不在乎的揉了揉鼻子,继续逗两个小外甥。 

    大公主的一对儿子早就满周岁了,萧公在他们周岁宴的时候,亲自赐了名字,哥哥叫萧真,弟弟叫萧直。 

    因为是老来子,又是唯二的儿子,大公主夫妇对双胞胎非常宠爱,乳母、侍婢都是从萧家家生奴里选了又选,绝对能干可靠。 

    宫里的圣人和皇后也很欢喜,经常赏赐物品给小外孙们,像什么金银器皿,细柔的高丽棉布,成车的往公主府送。 

    吃食什么的更不用说了,除了宫里送来的份例,还有萧南定时往回送的桃源果蔬,只把两个小家伙喂得白胖可爱,肥胖程度,直追崔家的小肉球。 

    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肉团子,而且还是两枚一模一样的,晋阳很是兴奋,伸着青葱小手,轮流戳着两个外甥的脸蛋儿。 

    边戳边嘀咕,“阿姊,他们的皮肤好软好嫩哦,比你送的胭脂膏子还要细嫩。” 

    大公主见两个儿子被小妹当玩具玩儿,还被玩儿得咯咯笑,口水都流了出来,她的嘴角忍不住的直抽抽。 

    抽出帕子给两个儿子擦了擦口水,大公主笑道:“你还是多注意些,现在正是换季的时候,早晚的衣服也都多穿些,千万别着了凉。” 

    “嗯,知道,阿娘天天拉着我的耳朵说。” 

    晋阳知道大姐关心她,她甜甜一笑,道:“对了,说起阿娘,她昨儿还提到阿姊了呢。” 

    大公主自从有了儿子,便减少了社交活动,真正过起了居家生活,连皇宫也很少去。 

    当然,这也不排除她在避嫌――她家驸马去江南运粮,阿耶马上就要亲征辽东,而几个弟弟又斗得欢快,她每次进宫,都能‘偶遇’某位弟媳或者母妃,这让她很是心烦。 

    对于大公主而言,不管哪个弟弟当圣人,她都是板上钉钉的长公主,她的儿女也都会有极好的前程,她又何必参合宫里的那些乱事儿?!而且有皇后阿娘在,哪怕三郎、四郎闹得再欢,也无人能撼动大郎的太子之位,她更没必要插手。 

    听了晋阳的话,大公主挑眉,笑问:“阿娘又说我什么了?可是怪我许久不去跟她请安?” 

    晋阳向来乖巧,更不会隐瞒长姐,忙摇头:“不是,阿娘是夸阿姊呢,呵呵,阿娘说还是阿姊疼我,我、我刚定亲,你就送了份大礼。”一百多家邸店呀,每个月的红利就有上千贯,慢说买脂粉了,就是买个脂粉铺子也够了。 

    晋阳久居深宫,可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的九哥成亲后就搬出了皇宫,在平康坊建了晋王府。 

    晋阳偶尔也会去晋王府玩儿,曾听皇嫂提到过王府的日常花费等琐事,渐渐明白了黄白之物的重要性。 

    像九哥这样的郡王,食封三千户,每月还有俸禄,但还是不够一个王府的花销。 

    皇嫂说过,若没有一些店铺田庄,王府的生活还真有点儿拮据。 

    九哥可是皇后嫡子,皇嫂都要为府内的用度操心,那一刻,晋阳心疼哥哥的同时,多少也体味到了什么是俗世生活。 

    为此,大公主送给她一百家邸店的时候,她还真有些惊喜。了解了邸店的合作方氏后,她当天便把九哥也拉了来――有分红,也要兄妹两个一起分嘛。 

    “呵呵,不值什么的,等你真正大婚了,我再送你一份大礼。” 

    听妹妹提到什么邸店,大公主先是一怔,随即才想起是自家女儿的手笔,便笑着说道。 

    “阿姊,你、你好坏,人家、人家才不想嫁人呢。” 

    晋阳正揉着小外甥的苹果脸,忽然听姐姐说起自己的终身大事,当场便羞红了脸,嘟着小嘴撒娇道。 

    大公主知道晋阳乖巧单纯,不好继续tx,转移话题道:“对了,听说高阳要办杏园宴,广邀京城才子、士子,还要现场吟诗?”

    晋阳见大姐不再拿亲事笑她,这才抬起羞涩的面庞,道:“是呀,我听九哥说,高阳姐姐这次想选个京城第一才子呢,房姐夫也很支持,亲自跑去曲江准备宴集。” 

    嗯?这是个什么情况,高阳与房小二也开始妇唱夫随了? 

    ps:额,这章写的好纠结,更新晚了,亲们见谅! 

第097章 老夫人的谋划(四)

 不止大公主这么猜测,京城中的许多贵妇也在疑惑高阳公主的变化。 

    你说什么?高阳公主忽然开窍了,终于决定不跟自己的夫家死磕,准备化敌为友,与房小二和好,然后一起经营幸福美满的生活?! 

    开玩笑的吧?! 

    这根本不可能呀! 

    ‘高阳公主开窍’的说法,慢说大公主这样深知内情的人不相信,就连晋阳公主这种单纯的小萝莉都不信。 

    是以,当高阳与房小二夫妇高调的一起举办宴会的时候,京中的八卦风向立刻转移到房家,大家开始热切讨论高傲公主与窝囊驸马的二三事。 

    其实,大家真的想多了,高阳公主只不过看到前些日子南平郡主的下场,受到了启发而已。 

    高阳觉得,她与南平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很相似的:她们两个都不喜欢婚姻、家庭的束缚,喜欢自由自在的恣意生活;另外,她们两人的靠山都相继离世,剩下的只有一个所谓的封号。 

    然而在京城,最不缺的就是郡主、公主。 

    先皇的姐妹一大堆,圣人的姐妹又是个好几个,再加上圣人二十多个女儿,整个京城仅公主就排出一条街去。 

    更不用说那些郡主、县主了。 

    高阳生母早逝,皇后虽对诸位皇子公主一视同仁,但皇后更喜欢那些守规矩、懂礼数的庶子庶女。 

    偏高阳与规矩、礼数都沾不上边儿,嫁入房家后,与婆婆不和、与夫君不亲,整日里吵吵闹闹,让原本就不甚喜欢她的皇后,更加冷待她。 

    圣人确实喜欢高阳,但也仅是喜欢而已,根本谈不上宠爱,更不会像疼爱兕子那般。把高阳疼在心坎上。 

    嫡母严厉、亲爹靠不住,高阳觉得她能靠的只有自己。 

    当然就目前而言,房家的权势和人脉倒还可以供她一用,为她帮阿兄争夺皇位出一点儿力。 

    没错,高阳看到南平的遭遇,忍不住联想到自己……为了避免自己将来也落得个去庵堂思过的下场,高阳决定拼力一搏,帮四哥上位。待日后四哥成了圣人,她也能因功得封长公主。 

    借用房家的名号帮四哥招揽人才,是高阳奋斗的第一步,也是她准备开始涉足朝政的开始。 

    就在高阳大张旗鼓的四处举办宴集的时候,老夫人派去洛阳的亲信回来了,同时还带回了几位四五十岁的男子。 

    这天,老夫人又把家里的男丁叫道了荣寿堂,萧南依然有幸列席。 

    待大家落座后,老夫人便把那几位从洛阳请来的男子唤来,一一介绍给家中子侄认识。 

    “这是咱们长房的崔溪。” 

    老夫人指着为首的男子向大家介绍道,只见这男子五十岁左右的样子。脸膛微黑,身形魁伟,行礼的双手很粗糙,一看便是个常年务农的田舍汉。 

    崔溪神情有些拘谨,他与在座的贵人虽同是一个高祖父,但他家曾祖父是庶子,并不受家族重视。分家的时候只得了些许田产。经历了战乱,那些田产传到他手上的时候,只剩下数十亩。如今的他,虽是世家子,生活却与普通农户相差无二。 

    崔泽是水字辈的领头人物,一听面前这个田舍汉是自己的堂弟,忙起身回礼。 

    看到堂堂相公跟他行礼,只把崔溪惊得更加紧张,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傻乎乎的挥舞双手说‘不敢不敢’。 

    老夫人见崔溪很不自在的样子,微微一笑,招呼他坐在自己的下首。 

    崔溪不习惯跪坐,但看满屋子的人都整齐的跪坐着,他也只好扭捏的跪坐在两人下首的单榻上,姿势很不标准。 

    介绍完崔溪,老夫人又叫来一个年轻点儿的男子,对众人道:“这是二房的崔济,阿济,这是你大堂兄崔泽,二堂兄崔润,三堂兄……” 

    比起崔溪,崔济跟崔泽等人的关系更远,崔济的高祖父是崔泽高祖父的弟弟,是比较远的堂亲了。 

    但崔济看着比崔溪要体面许多,身着一套靛青色的翻领长袍,腰间还系着玉锁扣的腰带,脸色和气度也颇有几分田间富乡绅的模样。 

    与诸位堂兄行了礼,崔济按照老夫人的指示跪坐在崔溪身边。 

    老夫人继续介绍,“这是三房的崔淮……” 

    崔淮与崔济一样,他的高祖父也是崔泽高祖父的弟弟,年纪与崔泽相仿,约莫六十岁左右的样子。 

    接着便是最后一位,老夫人介绍道:“这是大房的崔源。” 

    崔源是四人中年纪最小的,看上去约莫四十岁,人也白净,一身月白色的长袍,很有几分读书人的气质。 

    他与崔泽的关系最近,他的高祖父是崔泽高祖父的亲弟弟,当年分家的时候,也得了不少家产,又有长兄扶持,传了几代,到了崔源,家资还算丰盈,家中子弟也都读书,颇有崔家耕读传家的古风。 

    崔泽对他的态度也最亲近,回礼的时候,嘴角满是笑意。 

    崔源按照次序,跪坐在崔淮身边,四人横向跪坐在正堂下侧,与分列两旁的崔泽等人成t字状。 

    把四人一一介绍完,老夫人又开始发话:“前些日子我也与大家说了,咱们要在洛阳祖宅重新修建宗祠,还置办了祭田。既要建宗祠,宗祠内便要有人看护。阿溪、阿济等兄弟,与你们都是一个天祖父,咱们都是一家骨肉,所以,我想把宗祠交予你们管理。”

    崔溪等人来之前便知道了此行的目的,是以,听到老夫人的话,也并不吃惊。 

    由学问最好的崔源出面,客气的谦让:“姑母信任侄儿们,侄儿们都心存感激,只是侄儿们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恐辜负了姑母的一番委托。” 

    老夫人笑着摆摆手,“管理宗祠,又不是什么难事,我相信你们能成。好了,刚才我说了,咱们都是一家子骨肉,不必说这些客套的话,我既把你们找来,自是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另外,我也不是让你们挽起袖子亲自下手,还会派些老实能干的崔家奴过去帮忙,你们呀,只管把章程制定好,干活的自有那些奴婢。” 

    听老夫人说得这般诚挚,四人也不好再推辞,纷纷行礼道谢。 

    老夫人又道:“我们这一房离家数十载,与族中亲戚也都疏远了。若不是想起重建宗祠,命下人回了趟洛阳,我还不知道有些族人竟过得这般艰辛。唉,这也是我这个做姑母的不上心,让大家受委屈了。” 

    崔溪等人听了这话,想起那些生计艰难的族人,也都纷纷伤感的摇头。 

    他们崔氏是天朝第一著姓,可也不是所有姓崔的都豪奢富足,也有辛劳一年仅够温饱的贫困户。 

    老相公见大姐说得伤感,忙劝道:“阿姊,过去咱们离家远,族人的事儿也不知道。如今既已知道了,咱们好好帮衬族人们也就是了。即使有过,也是我这个做家主的不称职,阿姊切莫感伤、内疚。” 

    老夫人缓缓的点点头,轻声道:“嗯,大郎说的是,是我向左了。就按你说的办,咱们既然要重建宗祠,那就把族人们也都聚拢过来,用祭田的收息建族学,也好让崔家子弟都能读书……” 

    说到这里,老夫人看向崔源,“阿源,我知道你是个有学识的,族中之事我便托付与你了。” 

    崔源眼睛一亮,他知道,老夫人这是选他做族老,没准儿还有可能是族长。 

    他忙直起身子,一躬到地,恭敬的回道:“儿,谨遵命。” 

    老夫人满意的点点头,道:“阿溪、阿济和阿淮也别闲着,帮阿源一起打理宗祠,照料族人们。有好学上进的,可以先送到京里来,交予老相公和相公调教……咱们这一脉传下来的就四支,咱们应当团结一心,将崔氏发扬光大,也好慰藉你们天祖父的在天之灵。” 

    崔溪等人也忙行礼应道:“是,儿谨遵命。” 

    重建宗祠、重组族系,重新将族人收拢过来,发掘人才、培养嫡系……这是老夫人对家族最长远的规划。 

    她与老相公商量过,与其依附在嫡宗身边,费力维持着一个虚名,还不如发展自身的力量,将他们这一支打造成远超嫡宗的新兴世家。 

    大方向已经制定好,剩下的便是具体的行动细节,崔泽崔润都是朝廷重臣,自然不可能跟随时看顾这些琐事。 

    老夫人便把崔仲伯叫来,将重建宗祠、迁坟等事交予他负责。 

    她之所以从二房里选人,也是有原因的: 

    崔彦伯作为嫡子嫡孙,且已经做到四品京官,将来是要承继崔家政治阶梯,成为下一任家主。 

    而崔仲伯是二房的嫡长子,对谱学研究颇深,崔家的祖训家规更是烂熟于心。他虽已入朝为官,但并不热心仕途,让他回洛阳做族长,再合适不过。 

    除了崔溪等四人,与崔仲伯同行的还有三房的崔显伯,他是庶子,读书不成,仕途无望,但对经商理财很有一套。 

    老夫人让崔显伯跟着回洛阳,也是看重了他的这一特长,命他为宗族置办、经营产业,也好帮那些贫苦的族人谋个生计。 

    做完了这一些,老夫人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呼,她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