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琅琊榜-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可怜莅阳姑姑身边,现在一个孩子都没有了……”
  “只要有命,他们都会回来的。”蔺晨瞪了他一眼,“同情什么,比你强多了。”
  梅长苏没有介意他恶劣的语气,唇边反而荡起了一个清淡的笑,回手拍了拍他的胳膊,轻声道:“蔺晨,谢谢你……”
   
                  第一百六十六章 归来



  (别担心海姐姐受人影响,全书的情节大纲和基调早就定了的,大家看看本卷的卷名就知道了。
  会觉得我被人影响的人,其实自己也不知不觉被影响了吧,所以才会一看到某些情节就联想到某些评论。
  我不会因为个别读者的看法改变原来的设定,当然就更不会为了避嫌而故意不写聂铎,这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
  这是我的书,所表达的也是我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读者是否认同是读者的事,决定要怎么写却是我自己的事,即使感觉小白那也是海姐姐自己小白,跟任何一个读者都没关系的。
  )
  在十字路口与苏宅马车擦肩而过的莅阳府车驾中,坐的就是莅阳长公主本人。
  她刚刚到城门外,送走了身边最后一个孩子,送他远涉江湖,到数千里之外的穷山恶水之地,去搬运他父亲的遗骸。
  谢弼与他的哥哥萧景睿不同,他是完完全全的世家公子,对于江湖的印象,无外乎风景与传说,这一路山高水长,虽然身边带着几个家仆,仍难免揪紧母亲的心。
  方才在南越门外,来送行的人只有言豫津。
  也许并不能说这就是世态炎凉,但最起码,已没有人愿意再多关注他们。
  临行时谢弼再三拜请言豫津多去探望他的母亲,言辞恳切,神情平静。
  经过狂风暴雨的吹打,这位曾经的名门公子成熟了许多。
  在那些离奇事件的掩盖下,很多人忽视了谢弼的痛苦,但实际上,他所失去的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少。
  没有了门第,没有了前途。
  兄弟离散,爱侣缘断。
  曾经那么敬仰的父亲,如今留给他地只是一世污名。
  可是面对这样天翻地覆的变故。
  他却不能消沉不能沮丧,因为他必须要照看日渐衰弱的母亲。
  谢弼从来都不是莅阳长公主最宠爱地孩子。
  但大难来临后,他却证明了自己是最可信赖的孩子。
  他要料理一个轰然垮塌地府第所留下来的那个烂摊子,清理物品,遣散仆从;他要时刻不停地留意母亲的情绪起伏,陪她熬过难眠的交煎之夜;他安葬了妹妹。
  送走了异父的兄长,他安抚在山中书院读书地弟弟,努力把这场灾难对谢绪的影响降到最低。
  而此刻,他又不得不打点简单的行装,长途跋涉去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
  身为宁国侯府的世子,谢弼原本接受的一切教养就是如何继承门楣,而如今,他所应对的却是以前想也没想过的局面。
  所以言豫津在送行时,很真挚地说了一句:“谢弼。
  我以前小看了你。”
  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莅阳长公主眼中的泪水已经干涸。
  她婉拒了言豫津要陪她一起走地请求,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马车上。
  回到自己那已不能称之为家的府中。
  在待遇上,长公主地一切供养如前。
  游目四周。
  豪奢依旧,可在内心深处。
  她却觉得自己已经贫穷得一无所有,那些宝贵的、被放在心头切切珍惜地人和感情,都已离她远去。
  从小就侍侯她地嬷嬷走了过来。
  为她更换轻丝薄衣,拆散发髻,让她尽可能舒服地躺在长榻之上。
  两名侍女半跪在膝前轻轻捶打她的腰腿,另一名侍女手执羽扇送来清风,玉盏盛着清露,窗下焚着麝香,奢华富贵仍如往常,除了心底地空荡与悲凉。
  曾经那般的烈性与刚强,也经不起这样的失去,亲情、爱情、夫婿、儿女……一刀刀地割着,割到后来,已忘了痛,只剩下麻木与脆弱。
  “公主,喝碗安神汤吧?”嬷嬷低声地劝着,满眸都是疼惜与担忧。
  不忍心加深白发老人的忧虑,莅阳勉强振作了一点精神,道:“好,放着我自己喝,都歇息去吧,我一个人静一静。”
  老嬷嬷示意侍女将汤碗放下,领着她们全体退下,过了小半刻钟再悄悄进来看,见汤碗已空,长榻上的公主合目安睡,神态还算平和,这才略略放下心来,颤巍巍地扶着小丫头真的歇息去了。
  夏末时节,蝉声已低,秋鸣未起,四周沉寂如水。
  莅阳长公主小憩时不喜欢有人在身边,所以宫女们放下垂帘后俱都退下,侍立于殿门之外,整个室内只余了卧榻上的长公主一人。
  在一片悄然静寂之中,临西厢侧门的帘纬突然一动,一个苗条轻盈的身影闪了进来,如同落爪无声的猫一样,霎那间便飘到了卧榻旁,先蹲低身子,观察了一下榻上人,然后指尖轻拈,将莅阳长公主搭在腰间的那只手轻轻移开,掀起衣襟。
  白色的中衣上,一只系在腰带上的明黄色香囊十分显眼,来者立即面露喜色,忙伸手去解香囊上的丝带。
  虽然这香囊的外观甚是普通,但却在腰带上细细地系了数个死结,来者试解了一下,根本解不开,便从袖中摸出一柄短匕,正要去割丝带,突然感觉到身后一股劲风袭来,甚是凌厉,大惊之下慌忙回身闪避,已然不及,刚刚侧肩便被一掌击中后背,整个身体飞出了数丈之远,撞在朱红柱子上落下,顿时口吐鲜血,晕迷不醒。
  这一下的动静非同小可,不仅殿外的侍女们一涌而入,小眠的莅阳长公主也被惊醒,猛地翻身坐起。
  但她还未看清四周的一切,已有一双宽厚稳定的手扶住了她的身子,耳边同时响起熟悉的温和声音:“母亲,您还好吗?”
  莅阳长公主全身一颤,定住视线,怔怔地望着面前的这张脸。
  黑了些,瘦了些,目光也更沉静,更稳重了,不过眉目宛然间,仍旧是最心爱的那个孩子。
  承载了她更多的偏宠,更多的伤害和更多的愧疚的那个孩子。
  “景睿……”苍白地唇间刚吐出这个名字,本已干涸的眼泪便已急涌而出。
  紧紧抱住他,拥在怀里,再也不想放手。
  “是。
  是我……”萧景睿拍抚着母亲的背,眼圈虽发红,却仍是带着微笑。
  以前安平富贵之时。
  母子之间疏淡有礼,反而是如今劫难之后。
  才有这样血肉交融般地亲密。
  “景睿,你早回一天就好了,”掉了一阵眼泪,莅阳长公主吸了吸气,略略放松手臂。
  看着儿子的脸,“弼儿今天出发去黔州了,你见不到他……”
  “我已经听管家说过。
  没关系,他扶了灵,很快就会回来地。”萧景睿用自己的衣袖给母亲拭去颊边的泪,柔声道:“二弟没回来之前,我会一直陪着您的。”
  只这平平常常的一句话,竟又引得莅阳长公主地泪落了又落。
  好容易忍住后,她仍是盯着儿子。
  眼珠也不肯多转一下,周身上下看个没够。
  萧景睿要比她更能稳住心神些,此时已想起了刚才被自己一掌击飞的那个人。
  忙起身去看,只见是个侍儿服饰的女子。
  因受创甚重。
  仍倒在原地,旁边的宫女们不明所以。
  无人敢过去动她。
  “景睿,怎么回事?”莅阳长公主跟着站了起来,走过去看了一眼。
  “我也不太清楚。
  因为听说母亲在休息,我进来时没有让人通报,恰好就看见她在母亲榻前拔出匕首,情急之下,出手重了些。”萧景睿细察了一下那女子的伤势,皱眉道,“看来一时半会儿她醒不了,样子有些眼熟啊,是府里的旧人吗?早有公主府管事的娘子应答,说这女子是在府里服役已超三年的女侍,令萧景睿愈加的疑惑不解,喃喃自语道:“她在这府中这么久,若是单纯为了刺杀,机会多得是,怎么会拖到今日才下手?”
  莅阳长公主也不由眉尖微蹙,道:“我如今是个无足轻重地人,谁会想要刺杀我呢?景睿,你确认看到她时,她正准备杀我吗萧景睿眸色微凝,细细闪回了一下当时那快速的一瞥,突然一扬眉,问道:“母亲,您腰间有什么东西吗?”
  “我腰间?”莅阳长公主慢慢抚向腰侧,指尖拂过香囊柔滑的丝绸表面,面色微显苍白,“只有……只有这个……你知道地,谢……他临走时的一份手书……”
  听她提起那份手书,萧景睿瞬间回想起当时地情形,心头顿时一凛,忙道:“手书地内容是什么,母亲看过吗?”
  莅阳长公主有些虚弱地摇摇头,“我之所以替他收着这份手书,不过是因为他的托付,要保他地性命。
  这其间的内容,我并不想看…”
  对于谢玉可能留下来的隐秘,萧景睿同样没什么兴趣。
  因为知道的越多,痛苦就越多,旧时污痕被挖出的后果,就是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折磨,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已有人针对这封遗稿动了手,如果不弄清其中的内容,就很难推测出敌方是谁,也判断不准当下情势的危险程度,所以他思虑再三,还是摒退了室内所有的下人。
  “景睿,你要看吗?”莅阳长公主握住了他的手。
  “您的安危比较重要,知道手书牵涉到哪些人,才知道该怎么应对。
  母亲如果实在不想知道,孩儿一个人看好了。”
  莅阳长公主淡淡一笑,低头打开腰间的香囊,取出墨迹斑斑的绢巾,柔声道:“要看,就一起看吧。
  如果那又是一道旧日的伤口,两个人来承受,总比一个人好。”
  萧景睿伸手接过绢巾,坐到了母亲的身边,将巾面平平抖开。
  母子二人分别执着绢巾的两角,从头细细地看去。
  一开始,两人只是神情稍稍凝重,但看着看着,脸上的血色便渐渐褪去,变成一片惨白,轻飘飘的一条长巾拿在手里,就好象有万斤之重,看到后来,莅阳的手一松,整个人扑倒在榻枕之上,捂住了自己的脸。
  萧景睿紧紧咬着牙根,将母亲丢开的巾角拾起,摊在掌心坚持看完了最后一个字。
  在看手书之前,他已想象过会看到令人惊骇的内容,然而真正看完之后,他才知道之前的准备根本毫无用处。
  那些扑面而来的文字,令他全身的血液都结成了坚冰,恐怖的寒栗从头到脚反复地蹿动着,一次比一次更紧地绞住心脏。
  经过那情断恩绝的一夜后,萧景睿以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轻易震动自己的情绪。
  可是今日这薄薄一巾所展露出来的真相,却是与他个人的身世之痛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地狱,一个更深更黑、更卑劣更无耻的地狱,一个充满了血腥、冤恨、阴惨和悲愤的地狱。
  在这个地狱的炼炉中,埋葬了一代贤王,一代名帅和七万忠魂,埋葬了当年金陵帝都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也埋葬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理想和清明的希望。
  柔滑光顺的丝制绢巾,本应有着幽凉的触感,可当萧景睿用力将它揉在掌心时,却分明感受了一团燃烧着的火焰,正顺着四肢百脉烧灼进来,似要焚尽五脏六腑。
  倒在长榻上的莅阳长公主低低地呜咽出声,几乎无法吐纳呼吸。
  姐姐晋阳漫过玉阶的鲜血似乎再一次浸过眼前,将视觉所及的一切都染成鲜红,永世洗之不净。
  萧景睿伸手扶住了母亲瘦削伶仃的肩头,将她转向了自己。
  母子二人目光交汇的那一瞬间,彼此就已读懂了对方的心中所想。
  “不行的,不行……”莅阳长公主惊恐地抓住儿子的胳膊,满额冷汗,“这案子是陛下亲自处置的,你能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萧景睿凝视着母亲,视线定定的,没有丝毫的晃动。
  “母亲……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只知道……面对这样的真相,我不能什么都不做……”
   
                  第一百六十七章 请求



  萧景睿说这句话的时候,语调不高,却透着一股坚持与决心,莅阳长公主觉得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紧紧地扼住了她的咽喉,使她不得不像象一个溺水的人紧攀浮木般,死死抓着儿子不放。
  “景睿,你听娘说……你不知道的,你不知道他有多狠,当年不是没有人喊冤,可是他不听,不听!晋阳姐姐、宸妃、景禹……当我看着他们死的时候,我就知道皇上已经下了世上最绝最狠最毒的决心。
  这案子是他心里最大的逆麟,谁要想去碰,就等同于要推翻他高高在上的威权,不会有好下场的!你想想看,黎老先生、太傅,还有你英王伯伯,哪一个不是名传天下,举足轻重?可是结果呢,谁也拗不过一颗冷酷的天子之心……景睿,你别犯傻,难道你还能公告天下,宣扬皇帝陛下所犯的大错?”
  “那么母亲,我们就当什么都没看见吗?”萧景睿静静地道,“把真相从脑中抹去,好象从没有读过这封手书一样,是吗?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我们的良心,可还能有一日的安眠?”
  “景睿……”
  “我明白母亲的想法。
  可是真相就是真相,无论我们是否有能力改变所有被颠倒的黑白,但最起码,我们不能当那个隐瞒的帮凶。”萧景睿想挣开母亲的手,但却被抓得更紧,略略加大一点点力道,莅阳长公主的泪珠便如断了线一般,令他不得不停下来,耐心地继续劝说,“母亲。
  现在已有人来夺取这份手书,不是我们想要置身事外就可以的。
  您要相信,这天地间至高至正的。
  不是帝王君皇,而是道义与事实。
  不过您放心。
  我虽然做不到袖手不理,但为了母亲,我是不会鲁莽行事的。”
  莅阳长公主慌乱地摇着头,散乱地发丝被冷汗浸湿了贴在脸侧,使她整个人显得格外苍老与憔悴。
  眼看着说服不了儿子。
  她的脑子急速地转动着,突然闪过一道亮光。
  “景睿,我们把这个,交给太子吧“什么?”
  “太子啊,”莅阳长公主急切地道,“你不在国中时有没有听说过,大梁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