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十三党+十四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314 十三党+十四党-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头,吸引力远不如几块云片糕来得大。
    其实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十三会与老四走得那么近。论年龄两人差了八岁,论性格胤禛远不如老八和蔼可亲,看胤祥的样子也不象是冰山控,你说这么多哥哥里他怎么就选了最冷门的老四呢?这个问题我特意请教过当事人本人,十三同学的解释是“四哥心思细密刚正不屈,具名士风骨”,我很怀疑地想那为什么其他人都没发现就你发现了呢?胤祥嘿嘿一笑装深沉道:“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当时我还纳闷他是怎么得出四爷“名实不符”的结论的,直到有一天我在四爷府上见识了康熙年间最大的诡异事件——冷面无双的四爷在河边抱了只京巴狗哼小曲儿。苍天啊大地啊,我可是死死咬住嘴唇才保证自己没笑声来,一旁的十三很理解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千万控制住,咱们自个儿暗爽就够了,千万别打扰了四哥。”说实话这点我挺佩服十三的,我这儿憋的快要断气了他还能一本正经的,不会是见多不怪了吧……
    没了十三,十四成了将军府唯一的贵客,这小子是典型的事儿精,而且精力旺盛,玩死人不偿命。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我带着司棋、入画正做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套广播体操,满头是汗,喘着粗气做踢腿动作……
    “扑哧……”我扭过头寻向声源,只见十四阿哥正好笑地看着我:“你这干嘛呢?怎么直甩腿?”我瞪他一眼:“我这叫锻炼身体。”,看他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连忙转移话题,“你今儿怎么有空来了?不是说要陪皇太后和德妃娘娘去广济寺祈福吗?”
    “哎,听一帮子和尚念经有什么好玩的,只有四哥这种人才听的下去。”十四抿了抿嘴。我不禁联想到四爷抱着京巴狗的小样,一乐。话说他们兄弟里不会只有十三看见过他的真面目吧?那我的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好……
    “云舒!”身体被猛地一晃,突然从幻想中惊醒过来:“啊?”愣愣地看着十四的脸。这孩子什么时候长这么俊了,以前怎么没发现……
    “我说你想什么呢,从刚才起就心不在焉的。”灿烂的阳光照射在十四的身上,散出一股暖和的淡香,好像……某个牌子洗衣粉的味道,“我可是求了额娘半天才出来的,可不准你这么不把我当回事。”
    我晃晃脑袋理清思绪:“前段日子听说十二公主殁了,现在正是德妃娘娘最难过的时候,你该好好陪陪她才是。”十二公主是德妃第三个女儿,二月里刚刚去世,走的时候未满十三岁。
    “还用你说?”十四没好气地看着我,“我这不是向你讨主意来了吗?下个月额娘生辰,你鬼点子多,帮我想想送什么好?”
    德妃娘娘要什么没有,好象送什么都多余吧……
    “你往年都送了什么?”我实在想不出来。
    “簪子、绸缎、字画……”十四掰着指头一样一样算来,都是些很平常的物件,“啊!要不到时候你帮我做个蛋糕吧?就上回尼码散成亲时的那种,味道真不错!”
    生日吃蛋糕倒是对路,可是想到成亲当天的场景……我瞪着十四说:“我看不是德妃娘娘想吃蛋糕,是你想吃才对!”
    “本阿哥吃你的蛋糕是看的起你!”十四摆出一副“别给脸不要脸”的样子,转而又遗憾道,“不过额娘不喜欢吃甜的东西。”
    “那我也想不出送什么好了,反正还有一个月呢,还有的是时间。”我安慰道。其实德妃甚宠十四这个小儿子,照我看来不管什么只要是他送的都能让德妃满意。十四无奈地看了看我,愁眉苦脸地去了,临走时不忘顺手牵羊走一碟刚出炉的点心。
    转眼又到上巳。
    在京城上巳节并不受重视,因为它不是满族的传统节日,可是在我的家乡宁州,上巳几乎跟元宵节一样热闹。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流行。《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就是汉家儿女上巳踏春的情景。额娘是汉人,往年总会带着我和阿克敦外出游玩,今年虽然因为身体问题无法成行,但十三和十四都对这个节日很感兴趣,所以早早帮阿克敦告了假,又求额娘让我出门。额娘不好驳阿哥们的面子,难得准许我出府。
    北京的春天生机盎然,天朗风清,万物沉醉在一派美好明媚之中。微风中柳枝轻摆,阳光下碧波荡漾,扑鼻而来的是青草的芬芳,迎面轻拂的是暖风的柔凉。我们四人并肩而行,漫步在青山绿水间,阿克敦爆竹般的嗓门,十三诙谐的笑语,十四吵嚷的叫闹如细沙般填入心房,轻巧地注满了我的心。
    “咳!咳!”行至花红柳绿的一处,十三突然清了清嗓子说:“今日高山秀水赏心悦目,若不吟诗作赋岂不是辜负了这大好春光?”偏偏脑袋状似无意地瞅我一眼,我心里一惊隐隐不安,他不会是想……还没来得及拦住他的话,十三就兴致勃勃地说了下去,“素闻富察小姐才思敏捷文采不凡,不知今日是否有幸能求小姐做诗一首以酬美景?”
    果然……我强压下冲上去把“爱新觉罗公子”海扁一通的冲动,嘴角勾起世界上最美丽的弧度:“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论文采云舒自然不能跟才华横溢的十三爷比。不如就由十三爷做诗一首酬天,若是做的好,小女子以独家密制‘三明治’一个做为奖励,如何?”说完了我特意举起手里的竹篮晃了两晃,以示所言非虚。另外两个谗鬼一听有吃的顿时眼冒绿光,十四幸灾乐祸地大嚷:“十三哥快点做,弟弟我快饿晕了!”
    十三似笑非笑,眼睛亮亮地瞅了我半晌,也不推辞,慢走几步及目远眺,缓缓吟来:
    物候深春好,迟迟昼漏长。
    柳塘新水绿,花雨小帘香。
    波暧看鱼跃,泥融喜燕忙。
    熙然俱自得,游泳赖轩皇。
    “好诗!”不得不承认,就文采而言十三是康熙几个儿子里最出众的,十步成诗出口成章,简直神乎其技。
    我们几人临河而坐,我愿赌服输地用两片面包夹上鸡蛋、菜叶和果酱,做好后突然看到篮子里自制的辣酱,心下一黑就舀了一大勺上去,十四坏笑转头,我万分恭敬地把三明治向十三双手奉上。许是我脸上的笑容太过灿烂,十三神情古怪地看了看我再看了看我手上的东西,然后真诚地对十四说:“十四弟不是饿了吗,哥哥就学回孔融让梨先给你吃!”
    十四笑得比他跟真诚,耸耸肩膀回道:“这是做诗的奖赏,意义非常,理应哥哥先吃才对,弟弟绝不夺人所好!”
    十三毫不气馁,很识时务地转移目标,把三明治往阿克敦手里一塞柔声细语地劝:“昨儿学上我又害你受了罚,这糕点就算是赔罪吧!”
    我单纯的弟弟听后感动非常:“不是你的错,是张先生那匹夫没事找事专跟我们过不去,打两下算什么,我阿克敦为朋友两肋插刀再所不惜!”说完不疑有他对准三明治狠咬一口,“咳咳咳……”顿时泪涕俱下,“水,水!”我连忙倒了奶子塞到他手上,阿克敦一仰脖子如牛饮水喝得精光,完了还拿手在嘴边一边扇一边白我:“这算哪门子美食,竟然比上次那个唰唰锅还辣!”另一边,十三十四早已经笑倒了过去。
    笑了半天,我从竹篮里翻出两壶酒,对在座各位说道:“过上巳节就该有过上巳节的样。北京没有宁州那样大型的祭祀仪式,现下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办一回‘曲水流觞’,但我们有酒有菜,不妨学晋代的王羲之、孙绰等人即兴发挥。我这儿有一个签桶,里面有七支签,我们这儿主子奴才一共七个人,也别管什么尊卑有序了,一支签代表一个人,抽到的或诗或歌,真不行讲个笑话儿也行,反正就要表演一个节日,表演得不好的罚酒一杯,你们说怎样?”
    十三、十四大笑着赞成,阿克敦虽有些不乐意,可被十四一阵威胁最终点头,三个奴才没有说话的份,乖乖坐下。
    “现在开始!”我摞起袖子拿起签筒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一阵猛摇,“啪嗒”,第一个倒霉鬼应运而生,正是十四。
    “不就是唱歌嘛,都给爷听好了!”十四临风一站气宇激昂地来了一首不知名的蒙古长调。“唱得还不错!”我毫不吝啬地夸奖他,十四晃晃脑袋一脸得意,“就是什么都没听懂。”
    十三抚掌大笑,十四一个毛栗砸在我头上:“你到底是不是咱们满洲人,怎么连蒙古话都听不懂?”我委屈地说:“我是满人又不是蒙古人,要说蒙古话作什么?”因为额娘是汉人,我们在家只说汉话,六岁的时候才找了个先生教我满语,到现在才能勉强说个顺溜,可蒙古话是从来都没接触过。于是我提议:“要不十四阿哥用汉语再唱一遍?”十四对着我的脑门又是一个毛栗:“算盘倒打得精,想占爷便宜?没门!”
    我讪笑着拿起签筒重新摇了两下,“啪嗒”,哈哈,一人倒霉全家衰,这下是十四的太监王全儿。
    王全儿挠了挠脑门笑嘻嘻地说道:“我给各位主子讲个笑话儿吧!在奴才的家乡,有一个妇人偷了邻居的一只羊,把它藏在床底下,嘱咐儿子不要说。邻居沿街叫骂,他的儿子赶紧说:‘我妈没有偷你家的羊。’这妇人怕儿子漏馅,连忙斜着眼睛看他,暗示他不要乱说。他的儿子见了,指着母亲对邻居说:‘你看我妈的那只眼睛,活象床底下的那只羊眼!”
    “哈哈……”除了我所有的人都笑得东倒西歪,我努力扯了扯嘴角才勉强有些乐呵的模样。这些个古人啊,这种没营养的笑话也能笑这么欢,实在是太容易满足了。我顾自拾起签筒再摇,“啪嗒”,遭报应了,签条上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咳!咳!咳!”我学着十三的样子大咳三声,成功收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阿克敦一拍脑袋大声嚷道:“姐你别卖关子,快点说表演什么?”
    “刚才十三阿哥作了一首《春昼》,小女子不才也做小诗一首和之!”众人大喜,我咧咧嘴不紧不慢地咏起了那首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
    “哈哈哈……”
    《春晓》一出全部笑倒。阿克敦掌不住,趴在地上大叫“哎呦!”;十三笑出了泪水,手指着我连连摇头;入画岔了气,滚到我怀里叫着“小姐快帮我揉揉肚子!”,十四一手支地仰着头大口喘气,王全儿在背后拼命给他锤着;十三的太监刘烩儿想大笑却使劲儿憋着,努力使自己笑得象个奴才该有的样儿……
    有这么好笑吗?我记得当时我和我哥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最多只能算是莞尔。这就是代沟啊,咱们中华民族进化了三百年别的没长笑经倒粗了不少。都说笑一笑十年少,怪不得现代人老惦记着做美容呢,原来是笑得太少的缘故。我把三明治塞到嘴里,狠狠地嚼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我们笑得得意忘形的时候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七个人顾不上收拾东西拔腿就跑。十三很有风度地把刚才垫屁股的油布让给我顶在头上挡雨,我挡了半天才发现这布透水,而且沾了食物的油腻后有股子诡异的香味……
    到家时,参与郊游的所有人都已经变成了落汤鸡,可是我们吃惊地发现院子里站着一个比我们淋得更透的人。她失魂落魄地站在雨里,茫然地看着倾盆大雨直泻而下,嘴里喃喃地念着“老爷,老爷……”
    北京的春天从来没有如那一夜般寒冷。
    战报回传,富察呼塔步身中数箭,战死沙场。
    突然之间,我失去了阿玛,失去了穿越到清朝以来的最大依靠。
    磅礴的雨中,孤儿寡母相拥而泣。
    绝望、悲痛、恐惧以及千万种道不明的情感爬上心头,迅速地把我卷入一个深不见底的旋涡中。
    我的人生,自此向一个神秘而艰难的方向缓缓驶去……
    
第十章 鸟入笼

    上帝是公平的,夺了你什么就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回来。
    三十六年三月初八,康熙皇帝下旨册封富察呼塔步将军独女富察云舒为公主,赐号安阳。
    一个阿玛换来一个皇阿玛,我赚了,代价是没等富察呼塔步入殓就被接进了宫。
    胭脂轻抹,红纸点唇。
    提线被攥在嬷嬷们手里,我象个木偶般任由摆布。戴上旗头,穿好火凤吉祥外袍,脚着宫制的花盆底儿,轻移莲步,迈入轿中。震耳欲聋的锣鼓响起来,耳边传来百姓们嘈杂模糊的话音。掀开帘子,看到的是一张张好奇艳羡的脸,“安阳公主!”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混乱,人们疯狂地向前涌着,争先恐后地要一睹我这个平民公主的真容。
    “人多眼杂,还是请公主放下轿帘!”礼官单调的声线传来,我叹息着垂下撩着帘子的手。
    声音渐渐地小了,礼乐由轻快转向庄重,嬷嬷挽扶着我小心地踏上紫禁城硬实的青砖地。抬头一望,红墙黄瓦,殿宇辉煌。高高的宫墙挡住了原本灿烂的阳光,在一尘不染的道上留下深沉的影,隔出一个与墙外完全不同的世界。太监、侍卫十步一距地行扣地大礼,一拜到底,长跪不起。
    移步,微笑,早有人备下了大红缀花的美人椅。伶俐的丫鬟挽起那粒粒圆润的珠幔,呼一口气,直着僵硬的脖子正襟危坐,长长的唱呼声随即响起:“起!”
    轿椅稳稳抬起,速度极慢地在望不到头的宫道上前行。一路雕梁画栋,描凤刻凰,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亮黄盈目,红漆庄严,入目皆是大气恢弘,一派雄伟壮阔。汗在手上背上点点积聚,头上首饰旗头斤斤发沉,空气不畅,呼吸阻滞,我轻咬着嘴唇在心里默念:一、二、三、四……
    仿佛走了一个世纪,轿停了,缓缓落下,好似我是一尊琉璃制的工艺品般小心翼翼。深吸一口气,抬步迈出,眼前文武百官按阶而立,目光凝聚于身。我从他们身边目不斜视地走过,亦步亦趋地走向那位站在最高处俯览众生的九五至尊。
    “儿臣安阳公主爱新觉罗云舒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岁万岁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