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德战争-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特勒还在为哈尔科夫的失守而感到痛心,他认为当前的目标是收复哈尔科夫而不是歼灭敌军。他不相信南方集团军群处境危险。然而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却勉强地同意了曼施泰因提出的反突击的建议。 
  与此同时,斯大林也在声色俱厉地催促西南方面军前出到第聂伯河。苏军这时已经超过了支援和补给的距离,加以收复的机场还不能使用,他们也失去了有效的空中支援。在这条漫长的交通线上,补给和补充兵员的系统、维修系统工作得很糟;许多兵团和部队,由于伤亡过多,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2月19日上午豪塞尔的第2党卫军装甲军从克拉斯诺格勒地区向苏军哈里东诺夫第6集团军的翼侧发起了进攻,打开了一个宽达二十五英里的大缺口。党卫军帝国师在这个缺口上击溃了第4近卫步兵军。2月22日,克诺贝尔斯道夫的第48装甲军与其右邻基希纳的第57装甲军一起向巴甫洛格勒挺进,歼灭了许多苏联部队并与党卫军装甲军会合。尔后它们改变方向,北上攻打哈尔科夫。苏军只有九千人被俘,而南方集团军群却宣称在战场上击毙敌军二万三千人。马肯森令亨里奇的第40装甲军(编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党卫军摩托化师)歼灭位于红军城和巴尔温科沃之间的波波夫坦克集群的先头部队。这个坦克集群有些部队由于缺油早已停止不前。 
  苏军最高统帅部仍然认为德军发起反突击是为了掩护南方集团军群从米乌斯河撤到第聂伯河以西。为了制止霍利德特集群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行动,西南方面军奉命再次出击。然而,这样的命令已难以执行了,因为此刻赫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仍在迅速北上、离开它的出发地大约已有一百五十英里,而且它在3月4日到6日期间已变更了部署。该集团军迂回到西南方面军的北翼后就在哈尔科夫附近、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美烈法和索科洛沃之间发动了一场猛烈的进攻,在卡扎科夫的第69集团军和雷巴尔科的第3坦克集团军之间打开了一个三十英里宽的缺口。沃罗涅日方面军未能堵住缺口。3月12日德军突入到哈尔科夫的街头,两天后对该城进行了合围。缺口继续在扩大,苏军没有可供使用的预备队。德军已推进到别耳哥罗德附近。显而易见,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受到了威胁。3月18日别耳哥罗德被大德意志摩托化师攻克。这时苏军最高统帅部才认识到德军的行动并不是掩护撤退的牵制性行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有被孤立的危险。第3坦克集团军奉命突破哈尔科夫附近的包围圈。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撤退到顿涅次河以东大约四十英里处。 
  斯大林的反应充分体现了独裁者和苏维埃制度的特征。他想知道沃罗涅日方面军出了什么问题。军事委员会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需要加强。赫鲁晓夫被派进这个委员会。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参加了该委员会的工作。 
  3月16日,朱可夫还在西北方面军铁木辛哥那里,斯大林在通话中就告诉他,大本营已决定:由索科洛夫斯基接替当时负责指挥西方方面军的科涅夫。斯大林与朱可夫就乌克兰的局势交换了意见。据朱可夫本人说,他建议科涅夫指挥西北方面军,这样铁木辛哥就可以抽出来作为大本营的代表到乌克兰南部,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原来的态势。斯大林同意这个建议,但是要求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在莫斯科,朱可夫与这位通宵达旦对总参谋部施加压力的独裁者交换过意见,并于清晨五时共进早餐之后,便飞往沃罗涅日方面军。戈利科夫的位置让给了瓦杜丁。朱可夫请求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再拨给三个集团军。斯大林拨给了他第1坦克集团军、第21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苏联三个进行增援的集团军从内地赶来,加以春季道路随着冰雪的融化而变得泥泞不堪,这时局势才得以稳定下来。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有限反攻使苏军丧失了它在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的主动权,因为瓦杜丁已在11月渡过顿河去攻打罗马尼亚部队。据报道,曼施泰因的勇猛进攻使苏军死伤四万多人,损失坦克六百辆、火炮五百门。这些武器均被德军缴获。这次胜利使德军无可置疑地控制了顿涅次河与米乌斯河之间的地区,这与1941年冬季所控制的战线几乎完全一样。苏军所遭受的挫折是有限的、暂时的而不决定性的,但是这却挽救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免于毁灭,而且还使它赢得了一些喘息时间。德军的胜利应归功于曼施泰因和克鲁格。他俩最终说服了元首,使他同意缩短战线,腾出兵力,组成预备队,争取主动权,放弃了他原来的单纯防御的战术。有些功劳应归于赫特。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豪塞尔的装甲军。该装甲军由三个富有作战经验、装备精良、经过休整的近卫师、帝国师和骷髅师组成。这三个师要比苏军的部队优越得多。苏军部署分散,支援兵器不足,补给低劣,而且那时已力不能支。 
  苏联在1942年到1943年冬季的攻势就这样以胜利而告终。德军最强大的集团军统统都被歼灭。德军盟军的四个集团军也被打得溃不成军。德国一些评论家对苏联战略有两点挑剔。第一点,认为当时对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三次进攻应该同时进行,而不应该相继实施。如果苏军的空中力量、火炮和输送车辆足以支援这三次进攻的话,那么这就批评对了,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苏联前一年反攻失败,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分散和浪费了兵力。第二点,苏军最高统帅部未能坚决地向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推进,切断整个A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部分部队的退路。这个批评倒是中肯的,因为成功地实施这样的突破,毫无疑问会使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群处于危险的境地。然而,硬向亚速海推进,可能归于失败,如果在推进中那些负责包围德军第6集团军的部队被削弱的话。此外,在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大桥并不是退出高加索的唯一出口,因为A集团军群经刻赤海峡撤退证明是可行的。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强令黑海集群切断穿越塔曼半岛的退路。如果塔曼半岛的退路苏军不能切断的话,那么夺取第聂伯河下游和彼烈科朴地峡要比攻打罗斯托夫为佳。占领了彼烈科朴就可以封锁退出克里木的出口,而且还可孤立A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这就是斯大林极力要做的。 
  德国的愚蠢,使苏联在1942年冬季的战略所获得的战果也许要比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所期望的多得多。在斯大林逝世后的年代里,斯大林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说他重犯了1941年冬季那样的错误:过高地估计了苏联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结果在过于宽大的正面上向西推进,分散了苏军的兵力。根据同样的理由也可以论证,如果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集中兵力向西南长驱直入乌克兰夺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日耶和克里木地峡,那么取得的胜利可能更大些。即便如此,这些胜利也可能是有限的。苏联境内的战争继续受到地形、距离和气候的影响,甚至是限制。11月,德军日暮途穷,几乎到了人竭财尽的地步。天平上苏军一边的砝码加重了。苏联成功的反攻使轴心国部队从斯大林格勒后退了将近五百英里,如果从格罗兹尼算起还不止五百英里。尔后钟摆又摆回到对德军有利的位置。苏军因受到作战、远距离和气候的影响,实力已经削弱,组织已经涣散,抵挡不住与它敌对的那些疲惫不堪、人员不足的德国师。 
  1943年初苏联进攻期间,德苏两国军队的编成和兵力对比才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1941年,德国把效率高、装备精良、世界上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投入了战争,尽管这些部队只是整个德军中的一小部分。德国的战术空中支援很出色。那时的苏军并不缺少坦克、飞机或其他武器装备,但是它决不是一支现代化的摩托化军队,甚至还比不上德军那些拥有骡马牵引火炮与马车的徒步步兵师。然而到了1943年,德军的编制、武器装备的质量与规模非但没有改进,保持它的领先地位,反而远远地落在它的敌人的后面。1943年3月,东线比编制定额少四十七万人。由于形势所迫,德军最高统帅部只得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尽力而为,继续干下去。希特勒总是迷恋于师的数量,因而连续不断地组建新的师。他拒绝补充、加强或改装现有的师,结果这些师只剩下个空架子。所谓的装甲师只有三十到四十辆坦克。1941年德军出动了三千三百辆坦克到苏联。1943年1月23日,它在整个东线只剩了四百九十五辆能够作战的坦克。除了少量虎式(VI型)坦克外,没有任何新式的坦克可供使用,尽管III型和IV型坦克后来又加上了装甲裙,改用碳化钢的装甲和炮身长、初速大的火炮。师的编制逐渐发生变化。师的名称保留着,但是师编成内团的数量和团编成内营的数量都削减了,结果,师的战斗实力大大削弱。另一方面,苏军却改进得比原来好。苏联空军尽管在飞机性能方面仍不及德国空军,但在改进飞机质量方面大有进步。KV型坦克和T34型坦克胜过德国的III型和IV型坦克,而且大批地进行生产。从1942年年中起,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组成了坦克集团军。但是,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的苏军一个最重大的改进乃是它的迅速摩托化,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而迅速实现摩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进口的美国卡车。一度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德军,事隔两年竟落到了一个过时的军队的境地,得到的尽是些快过时的武器装备。苏军的指挥官和传令兵乘坐四分之一吨吉普车,而德军仍然骑马。苏军使用斯蒂倍克牌或道奇牌的六轮传动卡车,而德军使用的却是农用轻便马车。德国野战部队参谋机构的效率和德国士兵的素质仍然胜过苏军。然而,尽管如此,曾经是帝国骄傲的德军,却成了世界上一支比较落后的军队。22第二十二章 库尔斯克会战第二十二章 库尔斯克会战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的失败以及苏、美、英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开始表明,除非与德国交战的国家之间发生内讧,否则轴心国是不可能取胜的。日本在太平洋己成强弩之末,并且已然遭到重大挫折。意大利几乎是不惜任何代价地想结束对苏战争,芬兰也在考虑安全脱身的对策。安东奈斯库想与西方列强讲和,但是又想继续对苏战争。希特勒以及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部的参谋机构一致认为,欧洲大陆遭受入侵的危险迫在眉睫,1943年硬要在东线决定胜负已不可能。约德尔和最高统帅部一般来说同意抽调东线的部队加强西线和地中海。而陆军总部对苏联以外的战区并不承担任何责任,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只有相应地缩短战线和减少任务,它才愿意接受抽调东线部队的决定。希特勒拒绝这样干。他不仅要保全面子而且还十分错误地认定德国的战时经济承受不起领土和资源的损失。就这样,德国武装部队在东线与西线之间、陆军总部与最高统帅部之间争得不可开交。然而,最高统帅部、陆军总部和元首当时大体上都同意德军在苏联必须转入防御。 
  希特勒认为,在苏联最好的防御手段是实施有限的进攻,而且要在冰消雪融、土地干燥之后立即实施,抢在美英进攻欧洲的前面。这个看法得到了蔡茨勒的支持。曼施泰因不久以前在哈尔科夫会战中取得的胜利对此也起了促进作用。希特勒同意先撤出尔热夫突出部,因为所撤出的部队,即莫德尔第9集团军,可以用于遂行别的进攻任务。他要先改发起进攻,以摧毁苏军的进攻能力,那怕是暂时地部分地也好。需要的是俘虏其人员、缴获其武器装备,同时还要赢得迅速而辉煌的胜利,用以恢复德军的声誉和轴心国的信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象一座灯塔那样光照全球。 
  原来计划向哈尔科夫东部实施两次小规模辅助进攻以完成对哈尔科夫的合围。这两次行动的代号叫“鹰”计划和“豹”计划。但是最后放弃了这个方案,采纳了进攻库尔斯克的方案。所选择的地段是苏军的库尔斯克突出部。该突出部向西楔入实际上是德国向东凸出的两个突出部之间。其中德军北部那个突出部有奥廖尔城,南部那个突出部是以哈尔科夫城为中心。希特勒和蔡茨勒的计划是令中央集团军群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从奥廖尔突出部向南进攻库尔斯克,而南方集团军群赫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从哈尔科夫突出部向北进攻库尔所克与莫德尔会合,尔后歼灭被包围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 
  3月初开始制定进攻计划,原来打算4月中旬发起进攻,可是后来又推迟了,一是因为部队集结拖延了时间,一是颇受希特勒器重的莫德尔担心自己兵力不足,再三要求补充兵力。5月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召集了一次会议,讨论代号为“城堡”的进攻计划。出席会议的有克鲁格、曼施泰因、蔡茨勒和古德里安。退休的古德里安在此以前已被召回担任机动部队总监的职务。莫德尔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但通过信件提出了许多异议。他确信,苏军野战防御力量十分强大,它能够顶住德军的进攻,同时还能投入新锐的预备队。虽然莫德尔没有说他不同意该项计划,但是他含蓄地表示:鉴于力量对比悬殊,他对这次进攻的成败没有把握。克鲁格和曼施泰因总的来说同意该进攻计划,但是却不同意继续拖延,因为苏军每周都有新的部队开到前线,拖延时间只能对苏军有利。与此相反,古德里安预期坦克会受到损失,却竭力反对实施“城堡”计划。他需要用这些坦克装备西欧的德军。古德里安的态度显然激怒了他的宿敌克鲁格元帅。据古德里安说,几天之后克鲁格就得了歇斯底里症,要求与他决斗,并邀请希特勒当他的助手。 
  失败在什么时候都是“孤儿”,人们总是互相推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