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德战争-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3年美英两国联合起来已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海空强国。如果他们希望既打败希特勒德国,同时又保卫欧洲免受苏联统治,那么进入欧洲的道路不应选在诺曼底海滩,而应从意大利攻入巴尔干,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攻入黑海,从日德兰和挪威攻入波罗的海。这些都是希特勒预见得到和害怕的登陆地点。入侵法国,尽管在战术上非常可取,但从政治上和战略上来看都是不相干的。然而进军波罗的海和巴尔干所涉及的政治和战略问题,对罗斯福来说可能是异常陌生的。单靠英国的人力物力,即使它的地面部队集中起来也不足以实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可是这些部队在没有美国参加和支援的情况下还是足够强大,可以攻入巴尔干。F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于1943年9月24日在腊斯登堡拜见元首,并向他发出警告说,他是仅以十个师的兵力扼守着五千公里宽的正面,其中有些师质量低劣。如果遭受进攻,魏克斯可以肯定他是守不住的,他建议毫不迟疑地撤离巴尔干。英军和丘吉尔本人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都得人心,这两个国家都想退出战争;南斯拉夫和希腊是游击队的天下。如果英军不去顾及盟国的态度,并且不参加诺曼底登陆,而集中兵力入侵巴尔干和东南欧,那么他们的努力一定会成功。这一点看来毫无疑问。英国未能实施这一战役是它所犯的代价最大的错误之一。 
  由于英国政府事事一向唯美国马首是瞻,大不列颠实际上在欧洲事务中已经不再起任何真正的作用了。丘吉尔只是敦促勉为其难的罗斯福总统,已经无济于事了。需要的倒是主动性和行动。32第三十二章 从维斯拉河到奥得河第三十二章 从维斯拉河到奥得河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苏军最高统帅部1944年末的战略企图,是在广阔的战线上向东普鲁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推进,以波罗的海、柏林、布拉格和维也纳四个地区为主攻方向。可是,他们认为在中欧地区发动攻势以前,肃清波罗的海国家的敌人是再次向波兰进军的必要前提。 
  9月初,舍尔纳的北方集团军群扼守着一条近五百英里长的战线,它从纳尔瓦附近的芬兰湾伸展到里加西南的多贝莱地域,在第3装甲集团军调归北方集团军群指挥以后,该战线还将向南延伸到涅曼河。在爱沙尼亚北部,纳尔瓦集群据守纳尔瓦防线与贝帕斯湖的北岸。但它受到驻守在贝帕斯湖和沃尔次湖(威尔特西亚尔夫湖)之间的塔尔土(多帕特)的苏军从南方突入的威胁。伯格的第18集团军驻在里加湾以东,而希尔佩特的第16集团军则在里加湾以南。舍尔纳象他的前任弗里斯纳一样想撤出爱沙尼亚,他不让希特勒知道,暗中准备撤退。在里加以东的第16集团军的地域内构筑层层土木工事,想由此撤走第18集团军。自芬兰接受了苏联的和平条件,允许苏联使用芬兰西南海岸的领海和海军基地以后,苏联海军舰队就能自由进入波罗的海中部。作为预防措施,希特勒把一个德国师配置在可控制里加湾的岛上。 
  苏军突入波罗的海国家的攻势是由巴格拉米扬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叶廖缅科的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和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实施的,并由作为苏军最高统帅部代表的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戈沃罗夫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翼侧实施助攻。在北部,列宁格勒方面军必须穿过贝帕斯湖以北的地峡与德军的纳尔瓦集群交战,并肃清芬兰湾爱沙尼亚沿岸一带之敌。第3和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将从东部突破第18集团军的防御,进抵波罗的海以切断第18集团军和纳尔瓦集群的退路。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目标是要前出到里加附近的海岸,再次切断德军在城南的这条狭窄的通道。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这首次攻势中没有分配到任务。列宁格勒方面军和三个波罗的海方面军有一百三十三个步兵师、六个坦克军和一个机械化军,总兵力是九十万人,三千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二千六百架飞机。攻势定于9月14日开始。北方集团军群拥有三十二个师,其中一个是装甲师,两个装甲护卫师以及三个党卫军旅。 
  里加城正南方的梅默尔(尼梅内克)河和利耶卢佩(阿达)河的上游都筑起了拦河坝。下游的水位迅速下降,坦克和步兵毫不费力地越过了这道障碍。起初,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进展顺利,但是到9月16日,该方面军在里加城南数英里处被阻。不过第二天,隶属于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的费久宁斯基第2突击集团军却突破了哈塞的第2军在塔尔土附近的防御。这一突击仅威胁到纳尔瓦集群的安全。但是日见收缩的里加城南通道却危及到整个北方集团军群的生存。在希特勒勉强同意以后发出了命令,将纳尔瓦集群从北爱沙尼亚撤至塔林港和皮亚尔努港(佩尔劳),第18集团军开始向里加退却。与此同时,中央集团军群已命令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从施亚乌利亚伊(绍林)地域向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的翼侧发起突击以支援北方集团军群,但这些进攻成效极小。此后,第3装甲集团军被调离中央集团军群,转隶于舍尔纳,这样舍尔纳的正面就延伸到梅默尔河和东普鲁士边境。根据希特勒的指示,舍尔纳将德军装甲部队主力从施亚乌利亚伊转移到里加正南的耶尔加瓦(米塔瓦),准备从该地发动反攻。9月24日,当爱沙尼亚的大部分都已落入苏联之手的时候,苏军的进攻突然莫名其妙地停了下来。 
  那天,苏军最高统帅部颁发了一项涉及到彻底改变计划的指令。既然德军大部业已成功地从爱沙尼亚撤至里加和库尔兰地域,莫斯科对封闭里加突破口就失去了兴趣。新的企图是将主攻方向从北部移往西部,进攻德军第3装甲集团军,苏军前出到梅默尔附近的波罗的海地域,孤立库尔兰的整个北方集团军群。为此目的,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要在六天之内把三个步兵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和若干独立军从右翼调往左翼,行程一百英里。这一调动还影响到另外两个军,总共动用了五十万人、一千三百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苏军采取欺骗措施来掩护部队的调动,包括公开准备再次在里加附近发动进攻。其间在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以南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将支援这次进攻,并兵分三路向提耳济特、贡宾能和苏伐乌基发动进攻,突入东普鲁士以牵制德军的预备队。在列宁格勒方面军开始肃清波罗的海近海岛屿上的残敌之际,第3、第2波罗的海方面军将继续进入拉脱维亚攻打里加。 
  10月5日,巴格拉米扬在经过火力侦察和仅二十分钟的炮火准备以后就开始了进攻,由于劳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的大部分装甲车辆已调往耶尔加瓦地域的北部,所以巴格拉米扬只遇到轻微的抵抗。遍布树林和沼泽的地形给部队行动造成了困难,但是奇斯佳科夫的第6近卫集团军和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到当天傍晚已推进了十余英里。低云层和恶劣的天气妨碍了空中支援和观察,也无法使用坦克,直到第二天沃尔斯基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两个坦克军才投入战斗。很快就在第3装甲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大突破口,巴格拉米扬开始向立陶宛的波罗的海海岸西进。10月6日,舍尔纳开始从里加东北方撤出部队并把他们投入攻打巴格拉米扬的第1波罗的海方面军右翼的战斗,舍尔纳未能取胜。10月10日,克列泽尔的苏军第51集团军前出到帕兰加正北方的波罗的海海岸,而别洛博罗多夫的第43集团军前出到梅默尔城的郊区,但没能攻克该城。除了被迫已经向南进入东普鲁士的第3装甲集团军外,整个北方集团军群都被包围在库尔兰和里加,东普鲁士面临苏军渡过涅曼河发动的进攻。可是至10月12日,第3装甲集团军得到从德国中部匆忙东调的德国空军伞兵装甲军的增援,成功地稳住了沿河防线。在北部的库尔兰,舍尔纳使用第18集团军设法在利耶帕亚(利巴瓦)南面建立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防线。德军撤离里加,退守图胡姆。尽管古德里安一再要求撤离库尔兰,而且事实上可以从海上撤离,但是希特勒拒不同意,因为他坚信该桥头堡可以用来达到牵制敌军的目的。尽管梅默尔在1945年1月就被苏军攻占,可是拥有二十六个师兵力的第16、第18集团军一直把库尔兰桥头堡坚守到战争结束。 
  攻占里加以后,马斯连尼科夫的第3波罗的海方面军被撤销。 
  再往南,拥有三十五个步兵师、两个坦克军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3白俄罗斯方面军在东普鲁士进攻拥有十五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的中央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德军以为这次攻势是针对柯尼斯堡的。霍斯巴赫的第4集团军在第3装甲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派遣的增援部队的支援下发起反攻,首先于10月22日在贡宾能击溃并歼灭了加利茨基的第11近卫集团军的一部。尔后11月初又在果乌达普附近击溃并歼灭了其他的部队。这是苏军部队首次在德国土地上作战,他们撤离前到处屠杀破坏,这对德国东部领土的居民是一种凶兆。 
  在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部,希特勒和约德尔都生活在一种脱离现实的世界中。约德尔对东线战事兴趣很小,他不惜花费许多时间去挫败古德里安将军要劝说元首把部队从西向东调动的任何企图,同时又醉心于打破陆军总部和参谋总部仍残留的一点独立性。约德尔失势的对手古德里安也和他一样,心胸狭窄,闭目塞听。他有理由深信,把德国领土丢给西方盟国比让苏军占领更为可取。但是他对德国和它的敌人的力量对比的了解十分有限,以致他不可能理解把部队从西往东调或从东往西调都不会改变战争的结局。至1944年末,德国已经成了一只脆弱的硬壳果空壳,被紧紧地夹在一把巨大的硬壳果钳的有力钳牙之间。它已严重削弱,无力抵御两大敌对集团中的任何一个。古德里安从元首说的“现在事事不如意”的话中得到启示,回忆起数年前夏季愉快的日子,常常错误地哀叹德国不再拥有1940年那种素质优秀的指挥官和军队了。1941年曾使希特勒感到骄傲的德国陆军,到1944年已是一支装备低劣陈旧的军队,它很缺乏空中支援和炮兵支援,也缺乏机动车辆和燃料,以致形同跛子,并且正在与真正强大的敌人搏斗。德国正在迅速输掉这场战争是不足为奇的。 
  希特勒和约德尔全力以赴制定元首的新计划,企图在11月或12月向西部的阿登地区发动一场攻势。这次攻势将动用二十五个以上的师(几乎包括德军的全部战略预备队),目标是合围英军第21集团军群和美军第1集团军,将它们牵制在比利时海岸,以阻滞盟军从西部入侵德国并赢得时间。此后,再把战略预备队由西线转到东线去解救布达佩斯或者去迎击预期将在维斯拉河地域出现的新威胁。 
  陆军总部格伦的东线外军处曾预报苏军的攻势迫在眉睫,它估计集结在东普鲁士和维斯拉河对面的苏军实力有二百二十五个步兵师和二十二个以上的坦克军。根据这些数字古德里安计算出苏方占有的优势是:步兵十一比一,坦克七比一,火炮二十比一。圣诞节前夕参谋总长带了盖伦的情报判断赶往希特勒在黑森齐根贝格的西线指挥所。可是这也无济于事。被数字和师团总数迷惑的希特勒,早已在组建新的部队而不愿补充现有的部队。步兵师减少到只有六个营,有些新成立的人民步兵师只有两个旅,每个旅只有两个营,满员时也只不过有六千名官兵。东线的许多师仍保留师的番号,专门蒙蔽苏军。德军在东线作战的命令成了一个大骗局,命令中把团称作师,营称作旅,旅称作军。其后不久,机动反坦克歼击部队实际上只是装备了反坦克手榴弹的自行车连。希特勒深信,敌方也同样正在进行欺骗。在凯特尔、约德尔、古德里安和布格道夫参加的一次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会议结束时,希特勒否定了盖伦的情报判断。 
  根据苏联的说法,1944年末苏军的兵力是五十五个集团军,六个坦克集团军,十三个航空集团军,下辖五百个步兵师,九十四个炮兵师和一百四十九个独立炮兵旅。据说,苏军共装备有一万五千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一万五千架各式军用飞机。苏军同时还得到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共二十九个师的支援。至1944年,几乎各处都重新采用了军的编制,集团军通常由三个步兵军组成,每个步兵军下辖三个师。一个方面军拥有五至七个集团军,一至两个坦克集团军和若干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据说,在1944年,装备已十分充裕,每个方面军又增加若干个突破炮兵师和一个火箭炮(卡秋莎)师、若干高炮师和炮兵旅。坦克集团军仍不用师的编制,通常由两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组成,每个军拥有三至四个旅。近卫步兵师有另外的装备标准。因为每一近卫步兵师编成内有一个炮兵旅,而不是一个三连制的炮兵团,这个炮兵旅的编成内有一个加农炮团、一个榴弹炮团、一个迫击炮团。一部分骑兵装备了美制的四分之一吨卡车,据德国当时的估计,苏军使用的所有车辆有一半来自美国。 
  12月16日发动的阿登攻势,完全出乎英、美军队的意料,德军最初战绩卓著。到圣诞节前夕,即希特勒与古德里安开会的那天,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攻势已达到最高峰,而攻势的战略目标却永远无法达到了。古德里安主张放弃攻势并要把部队向东调往可掩护勃兰登堡的罗兹以北的地域,组建一个新的集团军。另一方面元首却拒不认真对待苏军的意图,他不相信苏军会实施一场大规模的攻势。他认为,无论如何,放弃东部的领土总比放弃西部的领土好过一些,因为在西部鲁尔河已受到直接威胁。他认为他在东部直接关切的是保卫布达佩斯和匈牙利的瑙杰考尼饶产油区。 
  参谋总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