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前清秘史(下部)--在历史的拐角处-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致。
  始料不及的是,六个月后,这小皇子居然夭折了。这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不久,永福宫庄妃生下第九个儿子福临,后来,皇太极的其他妃子陆续生下第十子、第十一子,皇太极均无任何表示。
  公元1641年即大清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在锦州、松山一线主持满清之间的最后一次大决战——松锦大战。八月十四日,为了扭转前线的危急局势,皇太极带着严重的鼻衄病,流着鼻血,六个日夜长途奔驰六百里,到达前线。一个月后,战局得到彻底扭转,沈阳传来海兰珠病重的消息。于是,九月十三日,这位多情天子再一次六个日夜长途奔驰六百里,返回沈阳探病。据说,在六天之中,皇太极累死了六匹骏马。到达沈阳城外时,得到宸妃病故的消息。
  史书记载说,皇太极极度悲恸,连续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并一度在恸哭中昏迷不醒。大丧期间,一个中央部门的承政,相当于六部尚书即部长的人物召文艺工作者吹弹歌舞,险些被处死。皇太极的弟弟阿济格等一批人也因为“戏舞鸣弦而歌”而获罪,一大批人受到极重的处罚。这一年,皇太极已经五十岁,两年后就去世了。一个百战归来的老皇帝,对于海兰珠如此深情并执著,在中国历史上确属异数。
  史书谈到皇太极时,认为他“聪睿绝伦”,从其一生来看,这种评价不算是拍马屁之论。这种情形,很有可能是皇太极对于布木布泰——庄妃没有给予过多关爱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位庄妃的心机太多也太深。从两性心理来看,一般说来,那种心智能力极强并日理万机的男人,很难从性爱的角度喜欢一个心智能力同样强的女人。他们会因为双方太像而产生同性相斥。这种男人,渴望在女性那儿得到满足的,会是一种更加女性化的东西。这可能是当年武媚娘,在李世民身边只能是一个低级才人的重要原因。只有在性情柔懦软弱的李治身边,她才能成长为不可一世的武则天
  庄妃第一次表现出不凡的心机,是在福临出生前后。
  蒙古、女真等游牧渔猎民族的王族神话,一般只出现在王族起源的远古时代。在动荡的游牧渔猎生活和战争岁月里,他们的领袖,是在那些优秀的王族成员中推举出来的。因此,父子相承、兄弟相承、叔侄相承、甚至叔叔继承了侄子事业的事情,都在可能发生、可以考虑的范围之内。这使他们很难在一个孩子未出生时,就开始编造关于这个孩子的神话。这是成吉思汗包括他的后代很少成为神话中人物的原因,也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他们绝大多数后代都没有这种神话的原因。 
                  
孝庄:魅力与心机(3)
  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度重复、极少变化,使建立在这个基地上的皇家权力传承也具有了同样的特点。这就是先秦乃至后来数千年中,我国历朝历代围绕着权位继承,有无数神灵鬼怪加入进来、搅成一团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已经知道,范文程在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开始受到高度重视。有证据显示,他后来的很多时光,可能都是在皇太极身边、包括在汗王宫里度过的。有一个未经考证、但很多人愿意相信的说法,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曾经拜范文程为老师,跟着他学习汉家文化。我们知道,古代汉家主流文化的核心是围绕着皇权展开的,而汉家皇宫中围绕皇位所发生的无数故事,也实在神奇。在二十四史之中,称得上“史不绝书”了。我们无法知道,庄妃——孝庄皇太后是不是在范文程的教导点拨下,豁然开朗,从而,开始编织属于她自己和儿子的美丽故事。她是在二十五岁即嫁给皇太极十二年之后,生下福临即后来顺治皇帝的。假如范文程曾经做过她的老师的话,这段时间应该足够教会她我国帝王政治文化传统的精髓了。
  大清朝皇室仅有的两例有关皇权的神话故事,均围绕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的出生展开,而且都与庄妃——孝庄皇太后有关,这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神话,全部出自她本人和她的侍女之口。这种情形若被今天的人们看成是真实的、事实如此、天命如此,或者看成是偶然的话,也无不可。毕竟中国历史上这一类装神弄鬼的故事的数量已经足够庞大。“天生福人”——福临降生的前后一段时间里,尽管庄妃——孝庄皇太后以后一再渲染这孩子出生前后的神奇特异,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曾经给予过福临和他的母亲任何特殊的关照,除了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之外。
  庄妃——孝庄皇太后见诸史册的第二个事迹,便是有关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的故事。这段故事在清代官修正史中失载,在其他史料中和民间则载传甚广。甚至不少国内外重量级史学著作亦予以采用。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一段发生在美女与英雄之间的佳话,足够脍炙人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是荒诞不经的传说,似乎亵渎了他们心目中那位圣洁的皇太后。端看面对者从什么样的角度来打量这件事情。
  据说,皇太极为了拿下洪承畴,绞尽脑汁想办法。最后,将熟悉洪承畴的人找来,询问洪承畴一生为人有什么特点?回答说:好色。于是,皇太极挑选了几位美貌侍女前去诱惑,结果,依然碰了壁。最后,庄妃看到皇太极为此愁眉不展,便主动提出愿意去做劝降工作。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流传得极为广泛的故事。
  史料记载,庄妃身穿侍婢丫环的服饰,来到囚禁洪承畴的三官庙。当时,洪承畴面对墙壁,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流泪,对她不理不睬。她告诉洪承畴,不忍看到一个英雄忍受绝食的折磨而痛苦地死去,因此,自己给他带来了毒药,使他可以迅速解除痛苦。然后,将被说成是毒药的人参汤喂到洪承畴嘴里,并百般劝导。最后,当洪承畴知道这位聪慧美貌的女子,竟然是大清帝国皇帝皇太极的妃子时,“始叩头请降”。随后,皇太极来到洪承畴的囚室,脱下自己穿着的貂皮大衣披到洪承畴身上,徐徐曰:“先生不会冷了吧?”洪承畴瞠目视之良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遂翻身下跪。
  关于这段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庄妃在三官庙中前后逗留了几天几夜,方才说服洪承畴投降,而有人认为庄妃是在一天一夜之间解决了问题。持上述看法的,不乏国内外重量级史学著作。还有人根本就不承认有这回事儿,措辞颇为激烈地认为此说荒诞不经。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段故事中出现的庄妃——孝庄皇太后,足够聪明机智,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应该算是没有辱没这位女士的智商。生活在三百多年之后的中国人,是否有必要为此大动肝火,似乎也还值得商量。在有更坚强的证据出现之前,姑且存疑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孝庄:魅力与心机(4)
  在对待两性关系上,世界上并没有特别多的民族像中国当代文人这样假模假式而又心理阴暗。在实行嫂婚制的民族中,一位女性嫁给与自已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甚至祖孙几代人,或者不同辈分的几位女性嫁给同一位男子的情形十分常见。距此三四十年前,在与女真习俗极为相近的蒙古部族中,著名的三娘子曾经嫁给过与自已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四代部落酋长,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当地蒙、汉两族的友好和睦关系,成为世世代代受到赞美与怀念的伟大女性,以至于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在民间传说之中,受到崇高的尊敬与爱戴。
  女真部族中大名鼎鼎的温姐,名气一度可能比东哥还大。她就曾经嫁给过与自已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两代海西女真哈达部落的首领。这位温姐与皇太极的关系很近,是皇太极的母亲、孟古格格的亲姑姑,他们差不多可以算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当时,并没有什么人一定以为这是件多么不得了的事情,从而,需要假模假式地予以遮掩。在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这是明清之后,头脑与心灵被孔孟之道强力阉割过的汉族士大夫们完全无法想像的。
  文化习俗的不同,常常导致对同一件事情截然相反的评价。清朝入主中原后,面对汪洋大海般的汉族民众,作出了全面接受儒家教义的选择,因此,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百般掩饰讳莫如深,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若以今天的眼光回望过去,就会发现,正是那些汉族文人士大夫们,他们特别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褒贬别人,一旦涉及到两性话题,便立即如鲁迅先生所言,具有了格外敏锐、格外出色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却还要满嘴的冠冕堂皇。
  与睿亲王多尔衮的关系,是这位庄妃——孝庄皇太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与发生在这位女性身上的所有故事大同小异的是,她与多尔衮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经过如何,结局怎么样等几乎全部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至少在史书记载上看,在她嫁到后金汗国之前,她和多尔衮之间恐怕是没有机会在一起青梅竹马的。在年龄上,她比多尔衮仅仅小四个月,差不多是同岁。她十三岁嫁给皇太极,成为多尔衮的嫂子。第二年,十四岁的多尔衮便迎娶了她的姑姑为妻,多尔衮又成了她的姑父。在盛行多种婚姻制度的蒙古与女真人中,这种情形十分常见。从实际情况判断,皇太极生前,她和多尔衮的交往可能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日,就是在她嫁给皇太极而皇太极又没有继位为汗的一年多时间里。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兄弟叔嫂、两个家庭之间有过交往应该是可以想见并十分正常的。至于这种交往怎样展开,达到了什么程度,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考证工作。因为,这两个年轻人当时太无足轻重,史书上全无记载。但是,诚如我们所知,青年男女相互之间要建立起深切的好感乃至产生某种情愫,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特别长久的时间。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彼此之间建立起来了很深的默契。
  在满清王公贝勒中,多尔衮可能是除皇太极之外,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个人,他对汉文化的了解大约在众多王爷中也是最深的。以他的聪明机警,当庄妃——孝庄皇太后散布出福临降生前后的神话时,他可能在第一时间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女人想干什么。从而,在与豪格的尖锐对峙中,退而求其次,作出了推举福临的选择。
  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他们之间的交往可能就变得高度困难。这一点,从多尔衮母亲的遭遇中可以窥见一斑。她为代善送过几次饭,她的侍女经常去代善家,她本人深夜出宫两三次便受到控告,成为严重的罪名,可见后金汗国汗王宫中的男女之大防不可谓不严密。同样,皇太极继位之前,多尔衮的母亲被以努尔哈赤遗命为由殉死,在此期间,庄妃是否能够给予同年、并且已经结婚的多尔衮多方安慰,是一个很成疑问的话题。 
                  
孝庄:魅力与心机(5)
  因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去世,十七年时间里,他们之间应该很难有私下交往的机会和可能。帝王之家历来如此,大约是不必怀疑的。他们之间即便能够见面,想必也都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时间短暂而且正式。除非还有一种极端隐秘的方式。
  有一种看法认为,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即多尔衮推举福临的前一天深夜,多尔衮曾经到过皇宫内院,和当时皇太极的哲哲皇后与庄妃有过密谈,从而确定了推举福临为帝的思路。这种说法被许多人认可,其实,很有可能不是事实。
  我们知道,按照大清制度,皇家的警卫工作一直由两黄旗担任。两黄旗直属皇帝所有,实力与地位都是最强有力的,他们的自我感觉自然也会与众不同。两黄旗和两白旗之间嫌隙很深。这种失和状态最早可能是从皇太极继位之后开始的。当时,皇太极以黄色应该由汗王拥有为由,将自己所有的两白旗旗色与两黄旗旗色予以交换。从此,皇太极的直属部队两白旗变为新的两黄旗,老的两黄旗则成了如今的两白旗。双方心中也就有了芥蒂。
  皇太极死时,与两白旗素有嫌隙的两黄旗精兵统领图尔格,为此专门调动三个牛录的兵力加强皇宫的戒备,潜台词其实就是针对两白旗的。多尔衮是镶白旗旗主,他是否可能在如此敏感的情势下,深夜通过两黄旗的严密守卫进入到皇宫内院去,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到过沈阳故宫的人应该知道,要想不被人发现地进入哲哲皇后的正宫居室或者庄妃的永福宫,不能说没有可能,却也是极度困难。当年,多尔衮的母亲深夜出宫两三次便被人举报,那时,后金汗王宫可能还没有皇太极生前的崇德五宫设计得那么严密。更何况是在此时此刻这种高度敏感时期呢。
  沈阳皇宫中,皇后和其他四位最重要妃嫔的五个宫室全部在一个院子里,就是著名的“崇德五宫”。那里,其实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四合院,一套正房,加上东西各两套的四套厢房,住着这五位主子。透过窗子,其他房间的人员往来可以一目了然。北京故宫的情形与沈阳故宫截然不同。原因是,这北京的皇宫里,谱摆得太大,稍微重要一点的妃嫔宫室都是独立的院落,各成单元。关上门,可以把自己相对地藏起来,不像沈阳皇宫里那么没遮没挡。当时,庄妃与多尔衮之间如果有过信息交换的话,也很有可能是极度隐秘,或者是通过庄妃——孝庄皇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进行的。而哲哲皇后——庄妃的亲姑姑曾经生育过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她对于自己这个侄女想要做的事情,大约是心知肚明,并且乐见其成。对于多尔衮推举福临继位,她应该和自己的侄女一样,也是心怀深切感激的。
  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反倒有可能经常和此时已经成为两位太后之一的孝庄见面了。他以小皇帝福临名义发布的那些文告与命令,应该得到过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