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紫玉钗-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见一身盛装的李益,牵着风蹬骏骑的秋鸿,以及挑着礼物的担子,神情微微一愕,接着,就笑道:“十郎,我本想在门口洒些松子麻饭,导刘阮入天台的,谁知你更快,居然抢着下聘来了……”
  李益被说得脸上一红,连忙道:“十一娘,别开玩笑,初次登门,我只是聊表敬意。”
  鲍十一娘笑道:“这还说是聊表敬意,十分敬意又当如何呢?那不要像波斯进宝一样,派上一大队的昆仑奴,头顶礼盒,浩浩荡荡地吹打上门了。”
  一面说着,一面过来拉着他的手,而且还把鼻子揍近他的身子闻了一下,悄悄地捏了他一把道:“妙!妙!”
  一连两个妙字把李益的脸说得更红了,连忙道:“十一娘!你别作弄我好不好?”
  鲍十一娘道:“我才被你捉弄了呢,这是我这个作媒的第一次走了眼,砸了自己的招牌。”
  李益一怔道:“这是怎么说呢?”
  鲍十一娘道:“刚才我跟净持姊母女俩在谈起你,我把你说成个文欠彬彬的美少年,谁知你却以这副打扮上门,不是砸了我的招牌吗?”
  李益笑了笑:“你没告诉我该穿什么衣服。”
  鲍十一娘瞟了他一眼:“你治的是文科,中的是文官,我自然把你说成个文星临凡,那知道你会变卦呢,十郎,你那来这么多的花样!”
  李益抿抿嘴,微露一丝笑意:“姑藏李氏子弟允文允武,诗书之外,弓马也没有松弛,因此我们李家子弟都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草露布的文武全才。”
  “但是你今天怎么会着了武装呢?”
  李益一笑道:“我既是诚意上门求亲,当然要表现自己的长处,文才方面,有一张进士文凭,足可为证了,武才方面,不能光凭嘴说的,所以我也得表现一下。”
  鲍十一娘笑笑道:“但也不能光靠一身打扮,净持虽然不懂,但小玉就在王府里学过弓马的,她要是考考你,你不就现眼了?”
  李益傲然道:“相信我李君虞还不致如此不堪,弓马都还过得去,五十步之内,箭发无虚。”
  鲍十一娘笑道:“但愿你不是吹嘘,小玉说不定会考考你。”
  李益眼睛尖,看见帘后有丽影隐约,知道霍小玉一定是在偷偷地看他,乃神色一庄道:
  “那我可就要方命了,我习骑射半为强身,半为凝志,一向是当作十分庄严的功课,非为作人前炫耀,又岂能用来取悦闺阁。”
  鲍十一娘连忙道:“你别大声嚷嚷,还没见到主人的面,就在门外叫起来,定是你世家子弟的礼教吗?”
  李益仍是肃容道:“十一娘,守身持志之道,乃先哲之明训,无不可告人之声,何必要窃窃私语呢?”
  鲍十一娘无可奈何地道:“好!我怕你了,快进去吧,净持姊在等着你。”
  又以更低的声音:“少爷,看你平常斯斯文文的,想不到你还有牛脾气。”
  李益一笑道:“择善固执是书生本性使然,我这人平时很随和,但认真的时候是很执拗的。”
  鲍十一娘望着他,像是在打量一个陌生人,良久才道:“十郎!我很怀疑是否认识过你。”
  李益微微一笑道:“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尤其是你,已经先入为主,没见到我之前,就认定了我是那一种人,自然不够真切了。”
  鲍十一娘迷惘地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李益眼角中看见帘后的丽影已经消失了,知道无须再装作了,才笑问道:“十一娘,我这样打扮是否错了?”
  鲍十一娘苦笑着摇摇头道:“不!你完全做对了,错的是我,我为你吹嘘了半天,只夸说你的才情盖世,温柔可意,小妮子不满意,说你没有丈夫气,害得我又费了半天口舌来替你婉转解释,看来都是白忙了。”
  李益笑笑道:“十一娘,姻缘各凭天命,强求不来的,但不管事成与否,我对你始终是感激的,我们是朋友,而且是真正的好朋友,我会永远记得你的。”
  鲍十一娘的眼角有点润湿,依然无语,牵牵他的衣角,步上了台阶,这是霍王的别业,朝制王爵的阶梯可有八级,李益一步步走上去时,心头又涌起了一阵骄傲之感,他大伯父李揆的宰相第;阶高七级,他居然更高一层,于是他下定了决心,他一定要成为这栋宅子的主人。
  那白石铺成一条长长的阶级,在别人眼中也许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李益心中,却是登云之梯,以前看来高不可攀的东西,现在居然一步步地夸到了。
  正因为想得出神,到了阶级顶端,他仍是忘情地向前走着,忽然一个粗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有人来了,浣纱,快放下帘子。”
  李益不禁吓了一跳,因为并没有人看见,而且门帘也是垂下的,怎么会有人说话呢?
  抬头往发话的方向一看,原来是一头羽毛雪白的鹦鹉,正在金丝架上睁着浑亮的眼珠瞧着他。
  鲍十一娘笑了:“看你刚才还吹得那么神气,一头扁毛畜生把你吓成这个样子。”
  李益只好尴尬地一笑:“突如其来的一叫,谁也会被吓着的,谁会知道他藏在这儿呢?”
  连忙掏出绢子来,擦拭着额上的汗渍,门帘已经掀了起来,一个素装的中年丽人含笑当门而立,旁边有两个垂髫的小婢搀扶着,一个是引路的桂子,另一个是年龄与桂子相若,却长得更为秀气。
  李益不待介绍,就知道这中年丽人就是霍小玉的母亲郑净持了,他很从容地笼好绢子,双手一揖弯腰恭身道:“小侄陇西姑藏李君虞,叩见夫人。”
  郑净持很大方地弯一弯身子还了礼,然后以平和的声音道:“不敢当,妾身乃青衫贱女,当不起公子大礼。”
  李益连忙道:“夫人言重了,世俗之见,足以损夫人清节,小侄在十一娘口中,得知夫人的坚贞高节后,对夫人就十分仰慕,因此乃专诚趋诣,本来还备有名刺的,却未及投递就冒昧登府了,望乞夫人见谅。”
  他抬抬手,秋鸿连忙捧着一个泥金的礼盒,里面盛着李益的名帖与礼单,跪下双手呈上。
  桂子接了过来,要交给郑净持,郑净持却白了她一眼,轻叱道:“没规矩,先谢李公子赏赐。”
  桂子怔了一怔,倒是旁边的另一个少女,把礼盒衬底的素绸揭了开来,取起底下两片金叶子,拉着桂子一起跪下叩了个头道:“谢公子赏赐。”
  起身后,又在袖子里取出两片金叶子,放在礼盒里,笑笑说:“哥儿,辛苦你了。”
  秋鸿是经过李升的教导,叩了个头,轻轻地道:“谢谢夫人!谢谢大姊。”也捧着礼盒,倒退了四五步,在廊外站着,低下头,鲍十一娘吁了口气叹道:“自从我离开薛家后,多年没见到这种规矩了,十郎,你那儿找来这个伶俐的孩子!”
  李益笑笑道:“是李升的外孙,叫秋鸿,从小就没有了父亲,最近才跟着我学学读书,还不太懂事。”
  鲍十一娘笑道:“这么聪明的孩子还说不懂事,净持姊,你这两个丫头可就全成了野人。”
  郑净持淡淡一笑道:“那是不能比的,连我自己都没有见客的份,她们那里懂得呢,幸好浣纱跟着小玉,还稍微晓得一点,否则真让公子见笑了。”
  李益也笑道:“那里,那里,两位姑娘是闺阁本色,应该如此的,小侄太冒昧了。”
  郑净持看过名帖,又看过礼单,皱皱眉头道:“公子的礼太重了,倒叫我不知如何是好,收下来实在不敢当,璧还吧,又难却公子的一片盛情。”
  李益恭身道:“这是小侄的一片敬意。”
  郑净持正要开口,鲍十一娘道:“净持姊,有话进去再说吧,老站在门口,可不是待客之道。”
  郑净持只好点点头,把李益让了进去,各据一案坐下来,还要让鲍十一娘坐时,她却笑道:“你们谈谈,那位老人家还在外院站着呢,你这儿又没有个男人,还得我去招呼一下。”
  鲍十一娘带了桂子出去招呼李升跟秋鸿了,净持轻轻一叹道:“一门弱息,茕独无依,连贵管家都受委屈了!”
  李益连忙道:“夫人千万别如此说,小侄并非作客而来,那个老人家叫李升,是小侄奶公,小侄也没把他当下人看待,夫人也不必费事地招呼他们祖孙二人,让他们在外面院子里逛逛还自在些。”
  他是个很细心的人,从桂子口中,早知道这偌大一片宅院,只有他们母女二人,两个丫头桂子与浣纱及一个打杂的老佣人,按照一般的礼仪,访客的从人也算是客人,要由主人派遣下人作陪的。
  但郑净持只有一个桂子侍奉着,随时要端茶倒水,浣纱是侍奉小玉的,那个老只是个患有重听的聋子,若令她去招呼李升,似乎太不像话,所以鲍十一娘才代主人出去招呼了,到底也不合适。
  所以郑净持才感到局促不安,她毕竟是王府大家出来的,名虽不正,身份却很尊贵,习气自然而然地很讲究排场礼数,因此对款李升的事大费周章。
  鲍十一娘虽然打过招呼,但没有想到李盆会如此慎重其事而来,因此郑净持连下人的行赏都没准备,那两片小金叶子可能是霍小玉从帘中偷看见后,临时准备的,用作给下人的打赏,似乎是太隆重了一点,不过秋鸿也是个小孩子,倒也无所谓,但对李升却不行了。李益看出了她的窘状,所以没叫李升即时上来叩见。
  郑净持是很重礼仪的人,对李益如此隆重的拜访显然是很感动,也很满意,她也是个细心的人,显然他明白李益不让李升来拜见的用意,因而感到对李升很歉疚,而且她说话很技巧,“一门弱息,茕独无依。”跟“贵管家都委屈了”这两段话根本连不起来的,却巧妙地出感慨中掩饰解释了自己的失仪。
  李益的答话更为技巧,他衬托李升是自己的奶公,那在下人中是非常尊崇的地位,主人可以不必用对下人的客礼去奉待他,这就自然解脱了主人的困窘,但下面的一个请求却很冒昧,也可以说很不合礼仪,因为就是他这个客人也不可在主人的地方随意走动,更何况下人呢,然而李益请求得是那么自然,那么坦率,充分的表现出他的随和和仁慈,这种态度最能取得郑净持这种身份的人的好感。
  果然郑净持笑了,笑得非常开心,鲍十一娘说过李益的许多好话,许多优点,她也就心中为李益定了型,但是今天第一个印象。似乎就推翻了那个典型,她觉得有对李益的重新估计的必要,而第一个开始就使她非常满意了。
  在鲍十一娘口中的李益,只是个有才华,有好出身的漂亮的年轻人,虽然出身于清华世家,家计却并不富有,这一类少年人大多老成持重,但缺少魄力。
  李益初来的印象推翻了以前的假设,这个年轻漂亮有才华,而且还很练达,很精明,很果敢,很豪爽大方,很体恤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美好得使郑净持难以相信,反而使她有点惶恐了。
  这样一个具备有优秀条件的青年人,虽然是肯接受她们母女那种近乎荒诞的条件。但他的目的是什么?
  因此她倒是不敢把准备好的话,直接了当地说出来了,她觉得要试探一下,于是她开始技巧地谈天,由寒暄客套开始,慢慢谈到李益的家世。
  李益也早就准备好了,他说自己的家庭,父亲去世得很早,他是在寡母的教育之下长成的,也是严母的督促下苦赞出来的。同族的大父李揆虽曾任过肃宗皇帝的宰相,族中人也有不少在京师任职,但父亲只是员外郎而已,为人清正刚介,无求于亲友,郁志而终,对他这个独子寄望甚殷,自己虽然少年得意,及冠而拔,满心想好好地有一番作为,以慰闾中慈母,泉下严尊,但到了长安后,才知道仕途多舛,求一官仍是难如蜀道。
  他本就善于言词,这番话尤其说得富于表情,听得郑净持为之唏嘘不已,对这个大孩子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因此当鲍十一娘再度进来时,看见两个人之间融洽的神情,脸上又飘起了一丝羡色,她知道李益是个善于捕捉女人感情的能手,但没想到一向冷漠的郑净持也会这么快就被李益感动了,当郑净持悄悄背脸用袖角拂拭泪痕时,她也很快地向李益眨眨眼,竖起一个大拇指,眨眼或许有挪揄的意味,竖指却是由衷的佩服。
  郑净持再度回脸时,她就笑着道:“净持姊,小玉呢,怎么还不出来见见十郎,我把小妮子说成个天上有地下无的绝世佳人,不让他见见,还以为我在吹牛呢。”
  李益也忙道:“小侄尚有微物是专诚奉致小姐的,方才跟夫人谈得投机,竟然忘记了,实在失礼得很。”
  说着把放置团扇的锦盒从身边取了出来,郑净持以为又是什么贵重的礼物,连忙道:
  “妾身拜受厚仪,已经愧不致当了,小女实在不敢再受丰赐……”
  李益笑道:“夫人言重了,这里面只是小侄一首近作,几笔涂鸦;稍申小侄之诚心而已,请夫人先指教!”
  他打开锦盒,取出了那柄题着诗画的团扇,双手奉到郑净持手里,鲍十一娘笑道:“李十郎果然脱俗,一诗一画一扇,用以持赠闺阁;雅得有趣可爱。”
  李益道:“从十一娘口中,拜悉玉娘高才,金珠玉璧,君虞不敢用以唐突谪仙,寸寸微忱,或可博玉人一粲。”
  未读诗,先看画,但一看到画面,两个女人就怔住了,李益也感到有点诧然,忙问道:
  “可是词中有不当之处?”
  郑净持从失神中惊醒过来,以微带颤声问道:“这画是公子亲作?”
  李益道:“是的!小侄在课读之余,略习丹青,只是信手涂鸦,未能深入堂奥,想必惹得夫人见笑了!”
  郑净持却摇摇头道:“不!太好!传神之至。公子以前见过小女吧!。”
  李益道:“没有呀!小侄来长安不过才两个月,虽曾一觐王府。可是夫人早已迁出了。”
  鲍十一娘道:“净持姊,你们搬到这里已经有两年了,从来没出去过,外人除了我之外,也没第二个来过,上那儿去见呢?不过这也实在透着奇怪,十郎!这幅画你是什么时候画的?照着什么人的本迹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