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资本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资本战-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情报告,报告的开头写道:〃华尔街今天经历了多年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在持久的繁荣时期建立的宏伟的股价体系像空中楼阁一样崩溃了。〃在《柏林股票交易报》上还能看到令人忧虑的消息,例如伦敦一家重要的金融机构就报道说:〃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的恐慌已经蔓延到伦敦。那里的股票交易所也处在极其不安的状态中。〃顷刻间没有人再愿意相信银行家发表的安抚性的声明,例如摩根财团的托马斯o拉蒙特就表示,他没有看到经济趋势有任何根本性的变化。温斯顿o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欧洲最早得知纽约股市崩盘的人之一。因为在股价开始暴跌时,他偶然站在华尔街交易所交易大厅的看台上观察着股价的变动。就在交易所经理彬彬有礼地送参观者到交易所门口的时候,邱吉尔说道:〃上帝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天啊!〃。这位后来的英国首相当时发出这声叹息大概是有确凿的理由的,因为据说股价下跌使他损失了大部分财产。 
  


第23节:华尔街崩盘(9)
 
  连银行提供的〃救市基金〃也不能力挽狂澜。下午1点半,理查德o惠特尼绅士衣着讲究、风度翩翩地出现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里。他径直走到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柜台前,以每股205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钢铁公司的1万股股票。紧接着,他又以同样坚定沉重的神情,迈着稳健的步伐,在众人的注意下,走到其他几家柜台前,做了几笔大宗交易。信任的电流照亮了整个交易大厅中每个人的脸,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所在。这可不是几笔普通的交易,这代表着纽约金融界的努力。理查德o惠特尼的举措显然对华尔街股市有一定影响,钢铁公司的股票由193美元上涨到206美元,其他几家大公司的股票也略有反弹。然而,这仅仅是回光反照。华尔街的投机家们一手造就了这个〃繁荣〃的市场,却无法去挽救这个市场;尽管他们做出勇敢的姿态于大难临头之际,勇于承接抛单,但他们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和稳定人们脆弱的心理。无限的乐观情绪突然被不加掩饰的恐惧所取代。多年以来都没有发现股市中有数量巨大的借来的资本在炒作的投资者这时也突然提出疑问。如果投资在股票上的自有资本在几小时内就被全部吞噬的话,那他们还会再往股市里投钱吗?许多人最终的境况很不好,那么这种景气还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吗?许多人都没有足够的现金去满足经纪人提出的追加保证金的要求了。如果光是股票交易商的债务就高达80亿美元的话,那么2亿美元的〃救市基金〃到最后还会有什么用呢?股票持有人开始预感到股价不会再有上涨的可能,人们对繁荣的无限信任最终也荡然无存了。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的价格垂直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

  人们都在惶恐不安地期待着第二天的开市。第二天的早上,几大报纸上还是出现了如〃股市大崩溃〃这样的标题。这些大字标题与经纪人在股市繁荣时期起草的广告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例如Hornblower&Weeks经纪人公司就曾在《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上宣传说:〃我们相信,目前的条件对投资美国的标准股票是非常有利的。〃跟人们的不祥预感相反,星期五这一天华尔街股市的走向比人们担心的要平稳一些,中午的时候,〃救市基金〃成功拦截了新一轮的抛售狂潮。胡佛总统发表公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929年10月28日和10月29日,美国股市的〃大牛市〃结束了。在前一个周末,经纪人终于有时间审查客户的证券了。他们发现许多负债累累的客户都必须继续追加保证金。然而当他们向客户提出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时,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抛掉股票。〃此外,股票持有人在星期天也有时间静下心来考虑考虑和与他人商谈一下。他们最后也决定把股票全部抛售掉。1929年10月28日,星期一,史称〃黑色星期一〃,股市仍是急剧下跌。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点,日跌幅达百分之十三,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下跌了18点,通用电器公司的股票下跌了48点,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的全部股票平均下跌了约50点。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曾经信誓旦旦的〃救市基金〃看样子也放弃了斗争。《柏林股票交易报》的一名记者甚至推测,银行也会廉价抛售先前得到的股票。在收市时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再度延误了两个小时。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来到了。早上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不仅是无数小股东,而且大公司也在抛售股票。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而道琼斯指数比星期一又下跌了百分之十二。大风起兮云飞扬,把一潭春水吹得狂潮迭起。被视作股市风向标的强势股每股下跌了60美元,而原来市值为48美元的股票降至1美元,黄金眨眼间变成了废纸,千千万万把股市当作一生依托的股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跳楼、上吊、用煤气自杀的事件此起彼伏,以至于旅馆里的服务员在接待投宿者时都会问上一句:〃明白了。您是要一个房间。请问您是要睡觉还是要从这里跳楼?〃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跌了40档。与此同时,在另一些市场外国股票交易所、美国较小的交易所、谷物市场,价格惨跌也接近恐慌程度。 
 
  
   
第24节:华尔街崩盘(10) 
 
  经历了这次股价暴跌以后,交易所牌价才稍微稳定下来和开始了微弱的反弹,但却留下了一片废墟。跟1929年9月3日的最高点相比,道琼斯指数狂泻了大约百分之四十。以前乐观情绪高涨的投机者这时也沮丧到了极点。没有人再相信美国会经历无止境的繁荣。虽然已尽全力去激发公众的投资热情,但是很多人都突然明白〃黄金的20年代〃的愿望是不会实现的。政客、银行家和工业家也不厌其烦地想让经济再度繁荣起来。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就宣布,他和他的儿子们已经购买了大批上等的股票。他的家族可能是少数几个能承受住这种亏本生意而没有破产的美国家族之一。以〃黑色星期二〃为标志的纽约股灾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当多年以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吸尘器、汽车或是收音机的人每天都在报纸上看到新的灾难性消息的时候,他们也开始担心起来。人们都在猜测行市暴跌是否会引起经济衰退,因为当时的经济已陷入困境。但是在1929年春天就有迹象表明经济开始出现衰退。例如1929年3月美国的汽车产量是62。2万辆,但在〃黑色星期五〃来到前不久就下降至40万辆。同样是在3月份,美国中央银行的一名官员指出,建筑合同的数量急剧下降,这通常表明这个关键行业(具有时间上的延迟)出现了萎缩。来自股市的坏消息大概也使显现出来的衰退更加剧了,因为这些坏消息向人们指明美国的繁荣已经结束,由此也加剧了大众的悲观情绪和削弱了人们的消费意愿。

  波及到欧洲

  〃美国一感冒,欧洲就会得肺炎〃,这句话对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对因战争、战争赔款和通货膨胀而使国力大大减弱的德国也适用。自从1927年在德国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疲劳现象,1929年8月,法兰克福大众保险公司宣布破产。在1928/29年的冬天,德国政府就已经不得不为200多万的失业者提供救济,例如为了消除失业保险给国家预算造成的亏空,德国政府曾把啤酒税提高了1亿德国马克。在杜塞尔多夫《联合钢铁公司报告》关于1929年9月30日结束的经营年度中写道:〃持续的资本和利息压力、承受过重税收负担的生产者和买方的购买力的不断减弱和国家财政困境的不断加剧使得人们无法自由地开展业务。经济衰退几乎在所有的工业部门里都继续着。〃这种形势在纽约股市崩溃后越发地尖锐化,德国民族大众党主席(DNVP)阿尔弗雷德o胡根贝格(Hugenberg Alfred)在1929年底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说道:〃无法再承担各项费用开支的经济在其资本被耗尽或被抽逃以后会变成失业人数激增的经济。〃

  百万股股票  股价走高的华尔街

  他的这个预言到底有多正确,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就显示了出来。单单是在德国、英国和美国就有2500万名工人和雇员失业。然而事情还没有到这种地步,各地的人们都在拼命地试图重新回到美好的年代。胡佛总统在华盛顿宣布说,危机是根本谈不上的。他给工业巨头们施压,不让他们降低工资和由此来维持工人们的购买力。亨利o福特(Henry Ford)也把福特汽车厂里的计时工资的每小时工资额示范性地提高了几美分。股东们的收益也不应该减少,美国钢铁公司甚至还为他们支付了额外的股利。为了支持经济活动,美国政府还动用公共基金建成了一批建设项目。各种不同的措施并不是没有效果的,因为1930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一些乐观主义者也产生了新的希望。连股市也重新获得了失去的优势并弥补了在之前所遭受的损失。

  这时曾得到许多人钦佩的〃救市基金〃认为是时候再次抛售在行情下跌时期购买的股票了。已变得谨慎的银行家是否已经预见到了行市会继续暴跌和想挽救自己投入股市的资金,或者他们是否实际上并不认为有必要去支持股价,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救市基金〃在进行了一些抛售行动以后净赚了100万美元。就在银行家获得收益和工业又出现明显的衰退迹象的时候,华尔街又发生了行市暴跌。同时并不乐观的建筑业经济发展趋向也使整个美国经济出现萎缩。在繁荣时期开始施工建设的摩天大楼这时也无法建成了。这使得已投入的资金被彻底荒废。而且在许多地方都缺少继续建造的资金。在纽约,许多建设公司的老板都发觉他们也卷入了这场危机。当著名的帝国大厦落成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办公室里都是空无一人。 
 
  

第25节:华尔街崩盘(11) 
 
  这种发展趋势对于德国来说决不是无关紧要的。1930年底,尽管扣除了一部分,但提供给德国债务人的短期贷款还是达到了约150亿马克。在危机时期,债权人本来就过分谨慎,在出现一点危险征兆时他们也会撤走他们的钱,而德国的国内政策却为他们的这种谨慎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理由。这也适用于为德国机构提供短期贷款的美国信贷机构。这时也不能再延长这些贷款的期限了,这也就突然产生了庞大的额外的资金需要量。德国政府也被迫通过提高利息来阻止货币留向国外。

  德国民选总理海因里希o布吕宁(Heinrich Brüning)在未得到议会多数的情况下尝试着贯彻这项通货紧缩政策,这在200万失业者那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骚乱。出于对几年前经历的通货膨胀的恐惧,国家削减了政府支出和提高了税率。不久后这些举措就取得了成果,1930年底,失业人数就下降至300万。此外,9月份进行的选举也给左翼和右翼极端主义者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跟以前的66名极端主义者相比,这时在魏玛共和国国民议会中已有184名国社党党员和共产党党员。而这一切并没有让外国平静下来,来自纽约和伦敦的撤消贷款通知越来越频繁地到达德国。

  然而这并不只是德国的命运,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不被损害,各地的银行也都在抽回其在国外的贷款。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国际金融界的事态也就越来越严峻,最薄弱的环节必然最先瓦解。1930年底,巴黎的乌斯特里银行和投机者Albert Oustric创建的公司宣布破产。Oustric的破产很快就变成了连政府也卷入进来的丑闻。巴黎的银行匆忙撤回在伦敦的存款,而伦敦又向柏林发出了取消贷款通知。金融巨头们也在股市上遭遇了曾在两年前的〃黑色星期五〃经历的大崩盘。德国的银行体系在1931年特别不稳定,大银行为支持股票价格而大举买回了它们自己的股票。1931年夏天,达姆施塔特国民银行(Danat…Bank)已经拥有了百分之四十七的股本,一些商业银行和私营银行的职员们甚至买回了百分之四十九的本银行的股票。

  银行购回自己的股票必然会用掉一部分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外流会对银行特别是在自由资本抵偿微弱的时期造成沉重的打击。这种回购股票的行为在危机时期随时会危及信贷业务和继续吞噬一部分自有资本抵偿。把巨额贷款投在了羊毛精梳工场的达姆施塔特国民银行的处境看起来特别阴暗。德国北部的这家羊毛精梳工场又把这些钱投在了期待原毛价格上涨的投机活动中,但是羊毛价格并没有上涨,而是开始快速下跌。达姆施塔特国民银行的贷款有无法被收回的危险。

  深度危机

  然而在欧洲银行体系中,在维也纳最大的、最有声誉的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中还存在更加薄弱的环节。一年半以前这家银行接管了缺乏流动资金的土地抵押贷款银行,这表明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这家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银行在艰难的危机年代里被各种整顿治理措施大大削弱了。在兼并时罗斯柴尔德男爵(Baron Louis Rothschild)也只是在维也纳政府的逼迫下勉强地让步并预感不祥地说道:〃好的,但他们是不会有什么乐趣的……〃被兼并银行的期望损失比所担心的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