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7-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攻占了临渝镇(今河北省山海关)。接着,又出动40万大军骚扰隋朝的北部 

边境。 

     隋朝刚刚建国,北周的旧臣心怀不满,南面的陈朝派兵攻掠江北。北面 

又受到威胁,形势十分紧张。怎样解除突厥的威胁?隋文帝冥思苦想,一筹 

莫展,很伤脑筋。 

     一个叫长孙晟的大臣乘机上书说:“达头和沙钵略力量不相上下,但是 

地位没有沙钵略高,他们之间有矛盾。只要稍稍鼓动一下达头,他们就会互 

相攻击起来。沙钵略有个弟弟叫处罗侯,因为势力小,没当上可汗,跟沙钵 

略不和。阿波也不是真心拥护沙钵略,只是看谁强就听谁的。我们应该联合 

弱的攻打强的,派使者和达头结交,联络阿波和处罗侯。这样,沙钵略势必 

左右分兵防守,势力肯定显得单薄。等他们互相怀疑的时候,我们再找机会 

起兵把他们全都消灭掉。” 

     隋文帝听了长孙晟的话之后,大为赞赏,马上决定采纳了长孙晟的谋略, 

派遣使者联络达头,赠送绣有狼头的大纛,表示对达头的尊重。沙钵略得到 

这个消息,很不放心,派使者到隋朝探听虚实。正赶上达头使者也来访问, 

隋文帝故意让达头使者坐在上位,给他们制造矛盾。沙钵略听说达头和隋朝 

关系这样密切,更加疑心,连忙派出军队戒备达头,并准备进攻他。 

     隋文帝又派长孙晟去联络处罗侯。处罗侯为人很聪明,也很有心计,他 

知道自己力量还很薄弱,不敢和哥哥沙钵略争夺汗位。他一面争取族人的拥 

护,一面和中原王朝拉关系,在这之前,早已和长孙晟秘密结成了联盟。这 

次长孙晟来访,正好联络隋朝求得支持。长孙晟表示隋朝支持他争夺汗位, 

希望他实践从前的誓言,与隋朝同心合力进攻沙钵略,处罗侯满口答应。 

     消息传到沙钵略那里,他更加怀疑处罗侯要篡夺他的权力,连夜派兵加 

强戒备。这样,沙钵略和达头、处罗侯之间互相猜忌,矛盾更加尖锐了。隋 

文帝的目的达到了。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沙钵略和阿波可汗分兵八路进攻隋朝,阿波 

被隋朝打败。长孙晟对阿波说:“现在达头和隋朝友好,沙钵略就不敢欺侮 

他。可汗这回打了败仗,沙钵略一定要怪罪的。请可汗想一想,能打得过沙 

钵略吗?不如依附隋朝,联络达头,壮大自己的力量,何必受沙钵略的欺侮 

和杀戮呢?”阿波听从了长孙晟的劝告,派使者到隋朝订盟和好。 

     后来,沙钵略也被隋朝打败了,他听说阿波和隋朝和好,就去攻打阿波 

的住地,阿波向达头求救,达头和阿波联合攻打沙钵略。贪汗也出兵援助阿 

波,四个可汗打得不可开交。达头、阿波、贪汗等四部势力都宣布独立,从 

此,突厥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更有利于隋朝分别解决他们了。 

     隋朝用远交近攻、扶弱抑强的策略,专门攻打沙钵略。沙钵略屡次被隋 


… Page 10…

军打败,力量渐渐衰弱下去。而阿波在不断的战争中,渐渐强大起来。沙钵 

略受达头、阿波的威胁,提防契丹攻击,又担心处罗侯夺他的大权。四面受 

敌,走投无路,只好派人去向隋朝求和。千金公主也不再想着报仇了,表示 

愿意做隋文帝的女儿。 

     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隋文帝派虞庆则、长孙晟出使东突厥。沙钵 

略听说虞庆则、长孙晟要来,他下令卫队在帐篷口的两侧列队,士兵个个刀 

出鞘,杀气腾腾,又在帐篷内摆上所有的珍奇珠宝,自己端坐在帐篷正中。 

虞庆则捧着隋文帝的诏书走进来,沙钵略动也不动,十分傲慢地说:“我们 

祖祖辈辈从来就没有向人家跪拜的习惯。”长孙晟非常严肃地说:“您与我 

们的皇帝都是大国的天子,您不肯给我们的天子跪拜,我们当然不能勉强。 

但是,您的妻子现在是隋朝皇帝的女儿,您就是隋朝的女婿,女婿能不拜岳 

父吗?”沙钵略见他讲得有理,没有办法,说:“应该拜,我尊命就是了。” 

于是跪接诏书。从这以后,沙钵略向隋朝称臣,成为隋朝的附属国,年年定 

期向隋朝皇帝进贡。这样一来,西北边境也就安宁了。不久以后,还在与突 

厥交界的地方开展贸易活动,用中原的粮食布匹来换取突厥的马匹和皮毛。 

     总结隋朝的开国史,可以看出,隋文帝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推行均田制,减轻租税徭役,使经济得到恢复, 

户口增加,耕地扩大,粮食连年丰收,粮仓里都装满了粮食。纺织、制瓷、 

造船业更是发达,能造高百余尺的五层楼船。营建洛阳和开凿大运河的宏伟 

工程,既说明隋朝国力充裕,也说明当时工程技术已相当发达。 

     隋朝的民族关系,有斗争,也有和好,总的情况是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 

的来往有了加强,特别在西北方更为明显。隋文帝对突厥的政策起了很大作 

用。中外关系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经济文化交流都很频繁,东边与 

日本的来往比较密切。 

     隋朝文化以建筑艺术成就最大,赵州桥的修建,长安和洛阳的宫殿建设,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雕板印刷出现于隋末,医学上出现了探讨病因病理的 

著作。其中赵州桥至今仍然存在着。 

     由于隋文帝和他的大臣们励精图治,加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从隋朝 

开国到开皇末年,只短短20年的时间内,社会经济和文化就发展起来了。隋 

朝虽然是个短命的朝代,只存在了37年,但却开创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文化 

制度,为不久以后出现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隋朝的统一, 

意义是相当大的。 


… Page 11…

                                开凿大运河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认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 

训,改革各种政治制度,制定比较合理的刑法。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他又实 

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的负担。隋文帝还比较注意节俭, 

一旦发现官员有贪污奢侈的腐败行为,都要严加惩处。他的皇子杨俊背着他 

在外面大造华丽宫殿,用黄金装饰屋顶,用美玉铺砌台阶;隋文帝发现之后, 

非常生气,马上把杨俊抓起来关了禁闭,结果杨俊病死在囚室里。经过许多 

年的努力之后,隋朝的经济恢复发展得很快,国家渐渐富强起来。 

     但是隋文帝是个容易轻信谎言的人,他立大儿子杨勇为太子之后,另一 

个儿子杨广千方百计想把杨勇废掉立自己为太子。就用阴谋把杨勇的名声搞 

臭,让隋文帝越来越讨厌杨勇。不久之后干脆按杨广的意思废杨勇而立杨广 

为太子。 

     杨广夺取太子的名号之后,野心更大了,他想早一点当上皇帝,就残忍 

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隋文帝,然后自己即位,杨广就是后来的著名的暴君隋 

炀帝。 

     历史上的隋场帝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人物,许多人对他的残暴荒淫一再 

谴责、批判、指责,认为他是历史的大罪人。但也有不少人主张应客观评价 

隋炀帝的是非功过;因为除了他的残暴之外,隋炀帝还做了许许多多值得大 

书特书的历史业绩,如打击分裂势力,抵御边境侵犯,开拓疆土,开凿大运 

河等。其中,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 

用,大运河对于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两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 

很多。据司马迁说,直到汉武帝时期,长江以南的农业生产仍然是“采用刀 

耕火种的方式”。三国以后,特别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人 

民大量南迁,他们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富饶的处女地。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首推江浙, 

特别是会稽郡 (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了士族门阀盘踞的地方,这些地方的 

土地“亩值一金”,其肥沃程度可与关中相媲美。但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在 

北方。而北方城市和边防军所需要的粮食,有很大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依靠马车和人力车运输,不仅运量小,速度慢,而且费用很大,无法满足北 

方各地的迫切需要。利用水路运输,是当时最切实可行的办法。由此可见, 

尽早动工开凿大运河,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即使没有隋炀帝,这一 

时期必定也要开南北运河的。 

     从政治方面看,江南的阶级矛盾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始终是比较尖锐 

的。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大地主沈玄■、汪华等聚众反隋,有的 

称天子,有的称都督。隋文帝派杨素调集大军,历时两年才平定江南的叛乱。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庆市),第二年, 

潮州少数民族发动起义。由于南方人民的不断起义,于是隋文帝下诏没收天 

下兵器,严禁私造。同时更禁止江南人私造大船,凡是三丈以上的船只,一 

律由国家没收。隋炀帝为了加强对江南人民的统治,于是下令开凿大运河, 

使南北运输畅通无阻。 

     除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之外,隋炀帝决定开凿大运河还有想到江南 

享乐游玩一番的因素。杨广早年曾任扬州总管,对江南盛景始终非常恋慕, 


… Page 12…

这从他留下来的大量咏江南风景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他曾作过一首《春江 

花月夜》,诗的开头这样写道: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首诗的确写出了扬州的秀丽风光。隋炀帝本来就是一名风流皇帝,说 

他想开凿运河以便去江南游玩,应该也是开运河的动机之一。 

     在中国古代,天子一般都有出巡的习惯,叫做“巡狩”,炀帝当然也有 

这样的打算。在开凿运河前一年,他曾对给事郎蔡征说“自古以来天子都有 

巡狩之礼,以前江南的许多皇帝大多贪恋宫廷的奢侈舒服的生活,呆在深宫 

之中,从来不走出宫门与老百姓见面。也许这正是他们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从这里可以看出,隋炀帝出游并不单纯为了享乐和游玩,还有深入民间了解 

民情的意图在内。 

     如果追根求源,最早动工开凿大运河的是隋文帝。他在位的时候,出于 

水利灌溉和漕运的需要,曾征发民夫引西边的渭水从大兴城到达东边的漳 

关,东西全长300里。这段运河开通后,隋文帝命名为广通渠。广通渠的开 

通确实大大方便了关中地区的物资转运工作。 

     炀帝即位,便积极动员人力物力开凿东南运河工作。公元605年开通济 

渠,下令征调河南、淮北一带百万民工,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 

又从板渚 (今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入汴水,疏通莨荡渠故道,向东南经 

今夏邑、永城、宿县、灵壁、泗县,由盱眙对岸入淮水,再折向今清江市, 

达于邗沟。同年又征淮南民工十余万开邗沟,修整扩大前代故道,从山阳(江 

苏淮安)引淮水至扬子入长江。通济渠的开凿,直接沟通了黄河、汴水、淮 

河、长江四大水系,成为运河的主体部分。“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 

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 

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又征发 

河北地区男女民工百万余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今辉县东北至临 

清,顺卫河经今天津至涿郡,长达二千余里。大业六年 (公元610年)凿江 

南河,自京口至余杭,长达八百里,河宽十余丈,沟通了钱塘江和长江水系。 

     历经短短的6年时间,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长达4800里,是隋朝国 

力强大的具体表现之一。运河的开凿,虽然和隋炀帝个人有关,毕竟是反映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运河贯穿陕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五省区, 

并连结这一地区各个水系,这样庞大而成系统的工程,对于加强国内经济文 

化交流很快便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据当时的史书记载,通济渠向西直通黄河 

和洛河,向南直达长江和淮河;隋炀帝每次巡幸,都从这条运河上经过,顺 

利到达扬州。中国东南诸省,如交歧 (今越南北部)、广东、湖南、湖北、 

扬州、浙江等地区,都有商船到达这里,在通济渠上往来不绝。运河的开通 

带动了商业的空前发展,往日十分萧条的大运河两岸,商业都市日益繁盛, 

如运河南端的杭州,运河与长江交口处的京口和江都,运河与淮河会合处的 

楚州,运河与黄河相遇处的汴州等,都是人文、物资及商品交流荟萃的地方。 

当时的河北与江淮是全国重要经济区域,不仅农业经济有发展,而且手工业、 

商业贸易也有长足进步,人力物力基础雄厚,为运河开凿提供了必要条件。 

大运河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虽然有隋炀帝的贡献,但主要是当时各族劳 

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和劳动的结晶,它同我国古代长城一样,享名世界,成 

为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值得人们重视。 


… Page 13…

     开凿大运河的过程也和修长城的过程一样,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可 

以说,大运河的每一处都是劳动人民用血汗挖出来的。当时,隋朝的统治者 

为早日开通运河,对劳动人民特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