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色 (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美色 (江山)- 第5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布衣亦是望着皎洁的明月,感慨道:“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这种感慨的人,你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思楠嫣然一笑,“你说的,总是那么有道理。萧布衣,你说的好呀。我就从来说不出你这么好地文采。”

虽是蒙着面。月光撒在思楠的额头,光洁无比。她眼中也有着月光的光华。熠熠闪亮。再加上她那发自内心的笑,春夜虽寒。四周却洋溢着淡淡的欢快之意。

萧布衣见了,一时间有点痴,费了很大的决心,这才移开了目光,“如斯明月,当要慢慢欣赏才不辜负。思楠,你……陪我走一会儿,好吗?”

不闻思楠回答,萧布衣只能再次转头过去,思楠这才道:“你是西梁王,号令天下,其实只要说一声……”

“我可以号令天下,却不想号令你。”萧布衣回道。

他不再等思楠回答,缓步的向前行去,思楠望着他的背影,长街中颇有凄清之意,谁若看到,恐怕都不会相信,这是才斩了青龙地无上高手,这是威震天下的西梁王!

只要他手指所到,可让那里繁盛兴旺,当然也可以让那处灰飞烟灭。

但是他对自己,不过是商量地口气?

终于移动了脚步,思楠跟了过去,眼中朦朦胧胧……东都城,一路向南。马快如飞,马蹄踏破初春的嫩泥,带着春一样不安的骚动。

百里外,有一驿站,在听到马蹄声之时,已有人牵马出来。两匹无人骑乘的快马,马儿隐有振奋之意,因为它们知道,又有十分紧急的任务需要它们!

骑手不等下马,已飞身从坐骑上跃起,到了另外一匹空马的身上。骑手动作矫捷,如苍鹰展翅,而他所乘之马,已口吐白沫,摇摇欲坠,可见奔驰之疾,已催发出马儿的本能。马儿虽脱力,骑手却还是冷静如常,拿出令牌晃了下,那是东都太仆寺、兵部亲发的令牌,有权调动西梁王属下的千里地马匹。

从巴东到荆襄、从东都到鹊头,只要西梁王辖管之地,令牌一出,境内官员必定全力配合。

骑手明白这点,因为他就是太仆少卿,天下马匹,归他调度!

一路疾驰,千余里地路程,他奔到夜深的时候,已然到达,可这一路,他用了十匹马,不过喝了几口水,吃了些许地干粮才到江面,就有舟船接应,带他过了长江,过江后,快马加鞭,一直到了鹊头镇。李靖正在案前望着桌面的地图,沉吟不语。

听到脚步声传来,李靖转过身来,一阵风吹开帐帘,一人一阵风般冲进来,单膝跪倒道:“李将军,西梁王亲笔书信和杜伏威招安信已带到!”

他双手呈上书信,脸上满是风霜疲惫之意,可却隐有振奋之意。

李靖轻轻接过书信,扶起地上地骑手,本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了赞赏之意,“小弟,辛苦你了。一日千里,非常人能够做到。”

骑手就是小弟,小弟就是太仆少卿杨念甫!

“职责所在,不敢言累。”杨念甫也是笑道。

“其实,不需要你亲自前来。这封信事关重大,西梁王不想飞鸽传书,只怕出了差错,是以才八百里加急。可你是太仆少卿,让你亲自送来,似乎大材小用。”

杨念甫正色道:“李将军,我虽是太仆少卿,可毕竟年幼,很多都是不懂。萧大哥命我,找个稳妥的人送信前来,这次……是我亲自要求来送信。我不想让旁人说萧大哥任人唯亲,我想让所有人知道,太仆寺所有的事情,我杨念甫都能做到。萧大哥选我,没有选错!还有,我不想让姐姐失望,我想再见姐姐之时,告诉她,念甫今日,需要的是照顾姐姐,而不是让姐姐照顾!”

他说到姐姐,泪光莹莹,只有在萧布衣、李靖面前,他才肯透漏心意。李靖拍拍他的肩头,叹口气道:“念甫,你终于长大了!”

四七九节 分崩离析

杨念甫听到李靖的称赞,一时间意气风发,因为能得到李靖称赞的人实在不算多。。

李靖却已拆开了两封信,看了良久。等合上书信后,沉吟不语。杨念甫问道:“李将军,怎么了,书信有问题吗?”

李靖缓缓摇头,“没有问题,不过西梁王说……”犹豫片刻,李靖道:“念甫,西梁王临行前可对你说了什么?”

杨念甫茫然道:“他只是说,让我听李将军的吩咐。”

“只有这些?”李靖问道。

杨念甫点头,“的确只有这句话,还有让我一路小心。”

李靖笑笑,招呼杨念甫坐下来,“念甫,你的志向是做什么?”

杨念甫有些受宠若惊,“我的志向就是和萧大哥一样,做个好人,养好马,做个……将军!能够帮助萧大哥做点事情,是我最大的愿望!”

李靖脸色如常,半晌才道:“你知道我的志向是什么?”

“我听别人说,李将军曾说过,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杨念甫道。

李靖笑笑,“那是我年少轻狂,当年对……家人所言。每个人的愿望都会改变,西梁王当初不过是想做个马贩,我也不例外!不过在长安、东都许多年,这种心思也就淡了,我现在的志向是,一统江南,痛击突厥,助西梁王平定天下。其实我征战这久,每次出军时,都是惶惶难安。”

“为什么?”杨念甫不解道:“谁都说,李将军是常胜将军,平生未尝一败。当年以三百铁骑就能横扫草原千里,你这样的人,也会怕吗?”

“是不安。不是怕。”李靖唏嘘道:“每次战役,无论我准备的多么好,胜利的信心多么足,但是有一样不能避免,那就是死人。不是西梁军死,就是敌手死!每一次战役不但意味着胜利。还会意味着死亡!”

杨念甫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再看李靖的眼神。已大不相同。

“征战多年,西梁王和我一样,并不求最快的速度击倒对手,只求最正确的时机击败对手来减少已方的损失。所以我们一直在等。对盗匪,我们能招安地尽量招安,能纳降的会尽力纳降,只诛首恶,其余的人皆可赦免,以求江南早日平定。天下一统了,不用再征伐的感觉,其实比常胜将军的感觉更好!人在世上,机会尤为重要。有时候。我想自己不做个将军,做个大匠也是不错。”

杨念甫不安道:“李将军。我说错什么了吗?”他虽是年纪不大,可苦寒出身。屡受艰辛,远比同龄之人要敏感,知道李将军有话要和他说。

李靖正色道:“念甫,我这么称呼你,是因为把你看做一个成人,能明辨是非的男人。你要知道,西梁王很器重你。因为他对你姐姐感觉异常地歉仄,但是他不会说……”

杨念甫感激道:“我知道!李将军,其实我一直想对西梁王说,姐姐前往巴蜀心甘情愿,她当时根本没有想太多。她当时地念头就和我现在一样,只想着帮助萧大哥。我们欠他实在太多太多,他又为我们姐弟做地太多太多,感觉歉仄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他!要非因为我,姐姐也不用到东都,要非因为我,姐姐说不准现在还是无忧无虑!要非因为我,姐姐和萧大哥都不用痛苦!”

他眼角泪花闪动,李靖拍拍他的头顶,满是感慨。

杨念甫道:“我一直没有对萧大哥说出这些,是我不想!并非我要萧大哥感谢,只是因为我一直想,想要萧大哥能记得姐姐,再去巴蜀看看我姐姐。可我知道,他真的很忙!”

杨念甫黯然伤神,早非当年那个活泼开朗地小弟。

穷困、劳心无疑能让一个人加快成长。

李靖微笑道:“你能这么想,我真的很高兴,西梁王一定会去巴蜀,但是显然不是现在。”

杨念甫用力点头,“我知道,我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和萧大哥一起去巴蜀看望姐姐。我要让姐姐知道,她的亲人比任何时候,都要记挂她。我其实想要去见她,可她不见我,她说小弟是个做大事的人,她要看到我做大事后,才去看她。姐姐说的话,小弟一直都是要听!萧大哥是将军,李大哥你是将军,天下闻名,万人敬仰,我到现在,最佩服就是你们两个,所以……我也想做将军!”

李靖望了他良久,“西梁王就因为你要做将军,所以将你送到我这里。”

他将书信推到小弟面前,小弟见了,泪水终于滚滚而下,“李将军,我不知道,我以前随意的一句话,他竟然这么久还记得!”

“你说的每句话他都记得,他都会记在心上。他就是那种人,说了一定会做,可做了也不见得会说。”李靖感慨道:“他希望你跟在我身边,这样他才能放心。”

“李将军,你不准备留下我吗?”小弟忐忑道。

李靖看了他良久,终于点头,“我的确不准备留你,如今天下三分,大局已渐渐明朗。辅公逃不过我们地手掌,王世充奸诈、沈法兴残暴,均是不得人心。最多只要给我半年地时间,我可平定江南!”

小弟静静的听,望着李靖地指点江山,露出敬佩之色。

“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助西梁王平定河北、伺机对抗突厥和关陇。”李靖感慨道:“念甫,大隋虽乱了多年,可根基尚在。当初文帝一统天下,结束南北太久地动乱,百姓安乐多年,现在前所未有的想念统一,征战不得人心,平定天下,绝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你还年幼,虽是千里传信做的比谁都出色。但是要做个将军不容易,做个好将军更是艰难!我只怕……你熬不到做个好将军。念甫,我对你直言,你莫要怪我。”

李靖很少有这么说话的时候,望向杨念甫,就像望着一个朋友。杨念甫失落道:“李将军。我当然不会怪你。知道……你是为我好。我……回去和萧大哥说。我不做将军了。”

“可不做将军,一样可以做大事。”李靖微笑道。

杨念甫精神一振,“真的?”

李靖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杨念甫迟疑道:“这是大事?”

李靖肃然道:“你不信我?”

杨念甫望见李靖一本正经。终于点头道:“我信!我信你和萧大哥一样,绝对不会骗我。李将军,我这就回去。”

他才要起身,李靖按住了他,“你真以为自己是铁打的吗?日行千里,趁夜还要赶路?休息两天再回去,我有封书信要你带给西梁王。”杨念甫应允,李靖让兵士带他去休息,在桌案上铺张宣纸。沉凝半晌。摇头苦笑道:“老三不是个东西,把这孩子推给我。这真比打仗还要累。”

杜伏威离开,江淮军混乱一团。

多年以来。杜伏威无疑就是江淮军的定海神针。他带江淮军征战多年,身经数百仗,向来是出则居前,入则殿后,他号令一指,前方就是个火坑,江淮军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江淮军这么多年还能团结一心,保家是个目的,跟随杜伏威是另外最重要的目的。

可到如今,杜伏威竟然去了东都?

西门君仪这几日头大如斗,不停的解释,可相信的人少,不信地人多。谣言慢慢地蔓延,最恐怖地就是西门君仪联合朝廷,已经暗算了杜伏威,为自身谋求高官。最悲观的就是杜伏威放弃了江淮军,只为自己的前途打算!

无论恐怖还是悲观,形势对西门君仪都是极为不利。

好在还有很多江淮军相信西门君仪,因为毕竟他和杜伏威出生入死多年,可算是江淮军的三号人物。

历阳城内,江淮军再次召开紧急大会,只为商讨江淮军日后地出路。

杜伏威走后,他的位置却还没有人能坐。坐在厅中上手位置一人,脸上皱纹颇深,重重叠叠,不过精神倒还矍铄,头发半花半白,双眸似开似闭,正是眼下江淮军第二号人物辅公。

众人虽是吵吵闹闹,不成体统,可望向辅公的眼神,均是有些畏惧。

辅公和杜伏威素来交好,他们二人自幼孤贫,辅公年纪大些,长的老成,杜伏威一直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当年二人没有造反之时,辅公经常去偷亲戚家的羊接济给杜伏威。杜伏威一直感激在心,在军中和辅公不分彼此。军中之人,都会叫辅公为辅伯,以示尊敬之意。

辅公下手处坐着西门君仪,眉头紧锁,他甚至没有和辅公对望一眼。二人离的虽近,可看起来距离却远。西门君仪听到众人吵来吵去,心烦意乱。

杜伏威收的义子不少,不过最有能力,也是最让他信任的有两个,一个是才死在京都的王雄诞,另外一个就是坐在西门君仪下手地阚棱。

其余义子闹哄哄地坐在对面,有的直接席地而坐,让西门君仪略有心安地是,众义子毕竟对杜伏威很是关心,脸上均有关切之意。这是西门君仪还能坚持下去的动力,不然他回来地第一天,只怕就会被很多人给斩了。

江淮军众人除了杜伏威外,谁都不服!其余江淮诸将,如陈正通、徐绍安等人,均是神色肃然,心中想着什么,没有人知道。西门君仪的目光落在远处的一人身上,隐有担忧。

那人身形彪悍,脸上被横两刀、竖两刀划出了井字刀疤,说不出的容颜丑陋。那人叫做苗海潮,本来是杜伏威的对头。杜伏威一走,理会他的人并不多,因为除了杜伏威外,很多人根本不把他当做兄弟。

苗海潮本来亦是个巨盗,当年和杜伏威火并的如火如荼,甚至带千余人伏击杜伏威。差点杀了杜伏威父子。

可后来杜伏威为壮大势力,毅然决定合并苗海潮的势力。杜伏威孤身向苗海潮挑战,允许他带四个帮手,败的那方,奉胜者为主。

这种挑战,苗海潮若不接受。以后也不用在下邳去混。盗亦有道。盗亦要树立威信。如果不能服众,如何能统领一方?结果就是杜伏威杀了苗海潮的四个帮手,却留了苗海潮一命。不过苗海潮脸上的刀疤亦是那时候留下,那一役。杜伏威又是受伤累累,可他就和铁打地一样,终究还是没有倒下。

本来依照江淮军的想法,不如杀了苗海潮了事,可杜伏威却执意不肯,不但和苗海潮尽释前嫌,还和苗海潮称兄道弟。杜伏威这种胸襟,无疑很让热血汉子心折!

不过众人佩服的是杜伏威,对于苗海潮。毕竟还有些芥蒂。所以今日厅中,此人显得颇为孤单。

众人还是七嘴八舌。议论不休。阚棱终于道:“各位莫要吵了,如今总管不在。我们西有西梁军的李靖虎视眈眈,东有王世充的淮南军如狼是虎。王世充已进犯丹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