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嫣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嫣华-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贺便骤然难,软禁了两个侄子,将长沙国控制在手中,害怕汉廷责怪,又与妹夫英布交好,对汉庭心怀怨愤,仗着国处偏远,大汉朝中少主,征战沙场的大将都渐渐老去,自己却方年少,竟是将汉朝通往长沙国的道路摧毁,妄图裂土分疆,效法南越王赵佗,做一个土著王。

六月初,刘盈命灌婴为大将军,率大军征伐长沙。

注:史上长沙王一脉并未反汉,传五世,无子,国除。第三代长沙王为吴回。

此处如此书写,仅为文中需要。

唔,这是一个过渡章吧。

加油。

继续求粉红票。

正文 第三卷:玲珑骰子安红豆 一七一:清光

初十,汉军抵达汉水沅江,攻打长沙国罗县。

灌婴知晓,大汉南陲,南越王赵佗听调不听宣,最多便指望坐山观虎斗,不会襄助长沙王,亦不会襄助汉军。而长沙国内道路尽毁,粤军熟悉地形又最善野战,每次缠斗,虽汉军人多势重,但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半月之内,推进缓慢。

“他***,”营帐之中,灌婴忍不住斥道,“好像每一次汉军出击,这群龟孙子都知道我们要从何路出兵似的。”

“灌将军,”副将迟疑道,“你觉不觉得,是因为有人将我军动向都密报吴贺?”

“你是说,”灌婴到底也是身经百战之人,胆大心细,眯了眯眼睛道,“汉军之中有细作?”

第二日,汉军帐中,灌婴指着地图对众将道,“诸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汉宜春进攻安成县,另一路从武陵攻打长沙国的昭陵县,然后两处合为一处,直指长沙国都临湘……”

命令分下去,左右大军亦从中军开拔,五日之后,灌婴却出乎意料的调遣了楚国援军,从艾县入长沙下隽,将猝不及防的叛军杀的大溃败,一路高歌向临湘而去。

当夜,汉军营中设酒庆贺,灌婴身披盔甲入账,面上殊无欢颜,厉声吩咐左右道,“将许襄拿下。”

一时间,满帐皆惊。许襄挣扎着推开灌婴亲卫,大声道,“我乃陛下钦命监军御史。灌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犯上作乱不成?”

“我灌氏一族对陛下忠心耿耿,”灌婴向长安方向拱手,冷笑道,“正因为你是陛下亲信。才更不应该辜负陛下信重。这个人,不知许监军你可认识?”

灌氏亲军押上一个小厮。正是前几次许襄将密信交托寄于长沙王吴贺之人。

许襄脸色如雪,忽然斥道。“灌婴你不过是走马贩缯之徒,窃居高位,以数十万大军凌一小国长沙,近月不下,算什么本事?”

灌婴气的怒冲冠。拔出腰中剑就要将许襄斫杀。却被一旁谋臣拼死拦住。

“灌将军,”他急急道,“许襄再有不是,到底是陛下亲任地监军御史,将军不可鲁莽处置。不妨用囚车押了,送回长安,交由廷尉处置。”

“不必回长安,”许襄急忙道,“你就在此把我就地正法。若皱一皱眉头。我就不姓许。”

“嘿嘿,”灌婴笑道。“你姓什么去问你老父,和我有什么关系?来人,”他喝道,“将许御史押回长安。”

许襄卧在囚房榻上,看着从小小窗口倾泻而入的一线月色清光,伸手去掬,却总是从指缝中漏掉。牢门推开一线,黄门尖锐的声音响在小小的囚室之间,“罪臣许襄?”

“在。”许襄跪拜在地。

“陛下遣我来问话,为何行此悖逆不经之事?”

许襄深深拜伏在地,叩道,“是襄对不起陛下。”便不再开口辩解。

刘盈听了黄门复旨,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刘盈忆起,父皇将逝的那一日,他侍疾在父亲床前,父亲喘息着嘱咐他,继位后头一件事,就是寻个由头除去许襄。因为将世事看地太透地人,骨子里必不会真的忠君爱国,若居权位,有利必生乱。

他固执地不肯信,甚至为此驳斥了父亲,却不料姜总是老的辣,终于在今日验证了父亲地断言。

“陛下,许襄与长沙反王谋篡,其罪当诛,可凌迟而亡。”宣廷尉慨然陈词。

“这是否,太重?”他迟疑着问道。

“陛下,”宣义断然驳道,“许襄身负圣恩,却行此悖逆难书之事,若不严惩,将以何警天下之效尤?”

“下去吧。”刘盈挥手道,“让朕再想想。”

他想起汉十一年淮河的水色,以及会城暗夜的青草气息,许襄曾经对他说,“太子日后必是一个仁君。既然如此,为何他尽力去做一个仁君,许襄却背叛了当日的誓言。

他曾经在那里与许襄并肩而战,共过生死。太平盛世,后来登上了君位,便自然不能如同过去一般与臣属亲密,但他总感念许襄在吕侯府的一番慷慨陈词,以之为友。亦以为许襄也会将那段情谊记在心中。

显然,他错了。

若是当日他听了父亲之言,汉水之上又会少死多少背井离乡地汉军?

这么想,心肠就硬了起来,在廷尉的判决上批复道,“准所奏行事,以鸩绝之。”

狱卒高声叫唤道,“许襄,有人来看你。”

许襄不以为意的翻过身去,却闻见了一阵淡淡的馨香,熟悉而又悠远,仿佛缭绕在遥远的梦境中。霍然睁眼,正瞧见少女侧身嘱咐贴身侍女道,“荼蘼,你在外头守着,不要让任何人靠近。”

“可是,娘娘。”女官很有些不乐意,“里头是……,若你有个万一?”

“没事的。”张嫣淡淡笑道,不容拒绝。

再回过头来,许襄已是箕踞而坐,笑道,“襄不才,将死之际,竟能得张皇后纡尊降贵送行,实是荣幸!”他一贯极讲究言行风雅,不肯让人小觑,此时却索性放开不羁起来。

张嫣不理会他的调笑,摘下了椎帽,硬邦邦问,“我不懂,你为何放弃大好前程,去襄助长沙王。”

她一路襄助许襄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实是将之视为心腹,听闻这个消息。几乎气的晕过去,此时气急败坏道,“长沙国弹丸之地,莫非你真的蠢到相信他们可能与大汉分庭抗礼么?”

大汉不可能会同意,刘盈不可能会答应。

长沙不同于南越。南越是因为是历史地遗留。大汉一直没有腾出手来解决,才放由赵佗逍遥自在。饶是如此,赵佗亦只在国中称王。对外还是以臣事汉。但刘盈若容忍了吴贺将长沙从大汉国境中分离出去,则大汉威严何在?若日后诸侯王子都仿效着吴贺来这一手,推恩令又如何实行地下去?

“我就是讨厌你这个颐指气使的模样。”许襄忽然怒道。

“你……”张嫣瞪大了眼睛。

“你问我为什么勾结长沙王,”许襄大声道,“是。我一路做到太学祭酒,在别人看来,已是显贵。但是,这中间又有多少是来自我自己地学识才华功劳?”

“没有,细数下来,竟是一件都没有。”

“淮河之战是张皇后你的指点,新奇农事是张皇后你一点一点来信教导,你求了陛下,让我做这个太学祭酒。站在如今地高位之上。竟然没有一丝是靠我自己地功劳。这样我纵然做到三公九卿,也不过是你的傀儡。又有什么意思?私通长沙国虽然蠢,但至少是我自己做地事情。”

“许襄,”张嫣被他气的胸口疼,掩着退了一步,“我从没有强迫你做任何事情,你若一件件不想要功劳,大可以对我说一个不字。天底下有那么多想一步登天地人,我还怕找不到人领功不成?”

“是。”许襄忽然诡异的笑道,“我怎么会不愿意呢?”

他曾经太自负,认为自己所差的不过是一点运道,只需借这个少女的锋芒走到台前,自然就能凭着胸中才华一展抱负。但之后才明白,那些《春秋》《尚书》都是死物,想要在官场上玲珑处事,竟是步步深渊,若无政绩,又有谁把自己放在眼中?

“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升官财,哪个傻子会拒绝?”

“你既然是自己想要好处,就不要跟我在这唧唧歪歪。”张嫣甩了袖子,转身就走。

见她负气走远的背影,许襄苦笑了一下,颓然坐了下来。听见廷尉属吏冰冷地声音,“许襄,陛下赐鸩酒。”

许襄微微笑了一下,自在的斟了一杯酒,仰颈饮下,慢慢蜷缩成一团。

“娘娘,”荼蘼劝道,“咱们还是回宫吧。”

“不要。”张嫣摇头道,“我想再到处走走。”

她胡乱在长安街头走着,不知不觉,竟走到北城陵里,抬起头来,看见鸣雌亭侯府的匾额。正想要回头,却见侯府正门敞开,许负站在门后,笑道,“皇后娘娘既然来了,便请进来一叙吧。”

张嫣忽然有些心虚,想了想,自己到底没有做错什么,于是跟着进门,“我以为,裴夫人远游在外,不会轻易回长安呢。”

“本来是不会回来。”许负淡淡笑道,“但我就这么一个弟弟,他命遭此劫,我自然得回来,为他操办后事。”

“我这个弟弟,为人孤高。”许负笑笑道,“为官多年,也没个交好的人。又不肯娶正妻,家中只有一房侍妾,幼子方满周岁,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我不赶回来,难道让他曝尸荒野不成?”

张嫣惭然低。

“这是我适才去廷尉接他,为他换衣裳时找到的。”许负递给张嫣道,“当是娘娘旧物,不敢私留,原物奉还。”

张嫣撼然望着那个锦囊。

那是一个小小的锦囊,用白色丝绢纳成,绣工有些粗糙,经年之后,针脚被摩挲的磨损,水洗之后黄,但压的平整,显见收藏地人极为珍视。

她忽然有些想要吸鼻子。

许襄特意想要激怒自己,让自己甩手而去,但是他内心深处,并不是真地那么怨恨自己吧?

赶点啊赶点。

一星期之第三天?。

正文 第三卷:玲珑骰子安红豆 一七二:柔肠

出了廷尉府,张嫣行在长安街头,忽然有些茫然。

“娘娘,”荼蘼亦步亦趋的跟着,劝道,“既然已经看过许大人了,咱们还是先回宫吧。”

“不要。”张嫣摇摇头道,“我还不想回去。”

待到四周行人渐渐萧条,张嫣愕然回神,这才觉,原来自己竟是不知不觉走到了北城陵里。抬起头来,面前门宅俨然,玄漆门楣之上悬着隶书匾额鸣雌亭侯府。

张嫣不自禁的苦笑了一下。

很多年前,她初见许襄,就是在这座侯府之中。

“荼蘼,你替我去敲门看看。”她道,见荼蘼走到门前举手欲敲,忽然又道,“算了………物是人非,人家也未必乐意见我,咱们回吧。”

忽听得身后“哐当”一声,正门敞开,许负悠然的声音传来,“张皇后既然已经到了门前,便请进来一叙吧。”

据张嫣所知,许襄在任治粟都尉之后,便自己开府独居,搬出了姐姐的侯府。这些年,鸣雌亭侯府因长久无人居,便有些冷清破敝。老管家在正堂之侧搭起了茅屋,挂起白幛,为少主人停灵,妙龄少妇穿着孝服跪在堂下,神情有些呆滞,见张嫣走过来,抬头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洒下一把纸钱,哗的一声,火光一亮。张嫣瞧着有些眼熟,这才想起,正是当日许襄在东市救的歌女。

“因为阿襄是陛下赐死,不能依着常理停灵丧。”许负叹道,“我亦只能这个样子,等到入了夜,将他送到城郊,择地安葬。”

此情此景。张嫣亦心中难过。在灵前真心实意的吊了一礼。又问许负道,“我以为。裴夫人远游在外,轻易不会回长安呢。”

“本来是不想再回长安这个是非地地。”许负淡淡笑道。“但我就这么一个弟弟,他命遭死劫,我自然得回来送他一程,为他操办后事。”

“我这个弟弟,为人孤高。”许负笑笑道。“为官多年,也没个交好的人。又不肯娶正妻,家中只有一房侍妾,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我不赶回来,难道让他曝尸荒野不成?”

张嫣惭然道,“裴夫人相术已通神灵,早就算到令弟命相受我所累,这才一直对我有怨怼之心吧?”

许负摸了摸收殁幼弟尸身的棺椁,神情既有些痛楚。又有些奇异。许久方道,“按理说。阿襄走到今日这步,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性情偏执,其实怪不得娘娘。但许负到底不是完全脱俗之人,胞弟赴死,总还是有一份幽怨之心难消。”

“那你为何还要成全我来到这个时空?”张嫣不解问道。

若许负当日袖手旁观,则她会在两千年后地那个时空生活下去,也许快乐,也许痛苦,对属于所有这个时空地人事一无所知,而许襄也许终生不得志,不会出人头地,但总能平安碌碌终老。

一切都会好好的,什么都不会生,历史年轮如同史上所载一样慢慢滚过,没有人会知道另一种可能性,这样对许负而言,岂非更好?

许负沉默了一会儿,仰道,“天命所定,既有机缘参透,纵然我不行之,终究会如是运转。哪里来地半分侥幸?虽然我因此失去了一个弟弟,但大汉百姓这些年来得你之益,所获颇多,也是抵得过了。”

那么,我和刘盈的姻缘呢?

张嫣忽然很想问许负,我和刘盈,到底能不能结得善果,话到了嘴边,却生生咽了回去。许负方受丧弟之痛,自己却以儿女私情事烦之,未免太过分,于是咽了口,自嘲笑道,张嫣,你和他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竟是还存奢望么?

“对了,”许负忽然从袖中取出一物,道,“这是我适才去廷尉府接他回来,为他换衣裳时,在他怀中找到此物。猜想是娘娘旧物,不敢私留,原物奉还。”

“这是?”张嫣接过来,看了一会儿,才认出这是一个小小地锦囊。

它用陈留白绢纳成,针脚粗糙,显见当初缝制它的人女红上很是欠缺,水洗多次后显的有些黄,但却被人用十二万分心意珍藏起来,毛边被经年摩挲的磨损上翻,又重被压的平整。

她看着这个小小地锦囊,忽然间,鼻子酸,想要恸哭。

那是七年前,她交给许襄的锦囊。

七年前,她年纪还小,自以为要效仿诸葛孔明,于是缝了五个不同颜色的锦囊交给许襄,手艺并不好,但敝帚自珍,很有些得意,特意嘱咐他日后要全部还回来。

后来他交还了自己其中四个,却对自己说,那个白色锦囊丢在战场上,再也找不回来了。

不过是一个锦囊而已,她也没有太在意。却没有料到,他一直瞒着她,藏在了离自己心头最近的地方。

临死之前,在廷尉狱中,许襄那样特意的想要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