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有异常举动。”

华歆道:“那倒没有,每日里也就谈谈琴,吟吟诗,做做赋,只不过时常在后花园里望着池水长吁短叹,又或是在伏皇后宫里对着铜镜独自发愁。”

曹操道:“董妃和伏皇后这两个贱人都被我处死了,他是有点寂寞了……”出了一会神,道:“你从我女儿中择一性情贤淑,端庄贞静的带到许都献进宫中,至于名位嘛,让皇上自己看着封吧。”

华歆哪能不知曹操想要献帝封什么名位,嘿嘿一笑,道:“微臣这就去……”

刚说到此,忽见一近侍急匆匆地走进殿来,道:“不好了,子建公子府上兵士来报,公子在自己屋中上吊自尽……”

曹操霍地站起,道:“可曾救下?”

那近侍点头道:“已经救下了,幸好救得及时,没有什么大碍,如今太医已赶去公子府中了。”

曹操叹了口气道:“唉,他作恶多端,如果是那样死了,倒也算是一个了结。不然我说不定会杀了他替仓舒报仇!”当初他听到华歆上报调查结果后,气得口吐鲜血,当场晕厥,醒来之后第一句话便是将那不肖子推出去斩了,亏得卞王后杀将出来,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拼死劝说,曹操听得是头痛欲裂,脑袋像要炸开一般,这才收回成命,将死刑减成无期,把曹植囚禁在自己家里,自到老死为止。这几日只要曹操一想到曹冲,便想杀曹植来泄愤,可是他又十分害怕卞王后的哭功,权衡利害之后,便迟迟没有下手。

那近侍向曹操使了个眼色,又瞧了瞧了华歆,像是有什么要说,华歆会意便即告辞。曹操点了点头,道:“你先下去吧,那事你可要好好办,我可不想让人议论我虐待皇上。”

华歆应道:“是!”退了出去。

那近侍待华歆走后,便从袖中取出一副帛书,道:“这事看来没有大王想得那么简单,这是子建公子做得一首诗,是兵士们在桌案上发现的,上面好象说他蒙受不白之冤,无法申述,打算以死明志。”

曹操伸手接过,匆匆一看,嗤得一声,道:“冤枉?还以死明志,我看畏罪自尽吧。这药是他送来的,我喝了这药之后,这恶梦反而越做越厉害了,本就有所怀疑,只不过那时全城都在传说太史慈化为厉鬼作祟,我先入为主,以为确有其事,这才没有差人查察。他自认为聪明绝顶,算无遗策,便有恃无恐,亲自送药给我,以打消我的顾虑。嘿嘿,阴谋诡计毕竟是阴谋诡计,或能瞒过一时,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阴谋终究有大白天下的一天。王太医也招认是子建指使他在仓舒药中下毒。仓舒死后他毫不犹豫的将药喝了下去,很明显他事先知道此药毒非致命,不然他的反应应该也子恒一样,担心这药中有毒,不敢胡乱喝下,这事已经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他有什么冤枉?”

这近侍为人正直,在丕植之争中不作左右袒,始终置身事外,是以得到曹操赏识,调到身边听用。他一直觉得这事过于蹊跷,曹植的所做所为以他的为人不符,令人难以信服,便道:“这事大王的家事,小的自不该多言,不过……不过……”

曹操道:“不过什么。”

那近侍道:“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以往大王处决一个犯人都慎之又慎,命人反复查察落实,唯恐出现冤假错案。何况现今犯人是位公子,万一公子含冤而死,大王事后查察明白,岂不要痛悔一生?”

那近侍说一句,曹操点一下头,待他说完,曹操沉吟良久,方道:“你说的有道理,仓舒死后,不知怎的,我总是心神不宁,听得子建害死仓舒,一时气愤,不暇置详,便做出了决定,看来是太过草率了。”顿了顿,又道:“不过事实都已很明显了,毫无破绽,难道子建真是被冤枉的?”

那近侍道:“公子有没有被冤枉,小的可不敢乱说。不过据看守公子的兵士讲,公子终日诵读佛经道藏,以世无争,如此清心寡欲的人不太可能做出这些悖逆举动。”

曹操道:“对了,自从上次被打之后,子建性情大变,终日谈佛论道,并打算休道成仙,不再争什么世子,想是杨修之死对他打击很大,这事看来不像是他做的。”又道:“可这证据……”

那近侍道:“眼见不一定为实……”

曹操正在沉思,忽地全身一震,道:“你刚才说什么?”

那近侍道:“小的说眼见不一定为实……”

曹操喃喃地道:“眼见不一定为实,眼见不一定为实,可这事实是什么?”

那近侍道:“小的于断案一道实不在行,不敢妄言”

曹操微微一笑,道:“不在行?我看你懂得不少嘛?”

那近侍跪倒在地道:“小人一时多口,胡言乱语,还请大王饶命。”

曹操将他扶起,道:“起来吧,你在诸公子中间一向不偏不倚,我自然是信得过。再说你让我查清事情真相,以免冤枉好人,又有何错?你说的对,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不得不慎之又慎。”顿了顿,道:“看来这事还应该在王太医身上做……”

才刚说到这里,便见一个近侍急匆匆地闯了进来,道:“王太医受刑不过,已死在狱中了,廷尉觉得事关重大,不敢隐瞒,只得如实上报。”

第392章 … 处决郭表

曹操出奇的没有吃惊,哈哈一笑,道:“你是说王太医死了?”

那近侍道:“正是!”

曹操道:“这事可就清楚多了。”

先前的近侍道:“王太医死了线索就断了,大王怎么反说事情清楚多了?”

曹操微微一笑,道:“你没看出来么?”对着报信的近侍挥了挥手令他退下。

那近侍道:“恕小人愚鲁,没看出来。”

曹操道:“欲盖弥彰啊欲盖弥彰,自以为王太医死了就没有破绽了,没想到反而露出了破绽。哈哈!”

那近侍还是一头雾水,刚要询问,曹操道:“明日一早你去传我令旨,孤决定立嫡长子曹丕为王世子,于七日后举行册立大典。”

那近侍更是莫明其妙,答应了,刚要退出。却听曹操说道:“跟着你再去廷尉衙门告诉廷尉,郭表身为贵戚,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廷尉定的秋后问斩太轻,现改判斩立决,明日午时三刻于法场行刑。”顿了顿,又道:“记得一定要保密,若是事先让他人知道了,可要小心你的脑袋。”

那近侍明显没有听到刚才曹操所定的流放之刑,不然又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了,应道:“是!”退了下去。

曹操捋着长须,望向屋外,微微冷笑。

原来华歆见那近侍神色有异,料到曹植无端自杀,定有隐情,说不定是想要咸鱼翻身,若是让他翻了身,自己这官怕是当不长久了,那还了得?于是被立即差亲随通知曹丕,自己则赶往后院选美去了,曹操的几个女儿听说要入宫侍候皇上,且一入宫便可入主中宫,虽说三宫六院只有她一个人,但好歹也是个皇后,妃子是管不着了,但好歹还能管管宫女、太监。这原本是大大的美差,可曹操的几个女儿都不愿去,人人心中均想皇上如今就好像笼中之鸟,被管束的不得自由,一点权力也没有。自己就算当了皇后,也只能在后宫那一亩三分地里作威作福,出了后宫屁也不是,根本没法子母仪天下。再说皇上同曹氏已结下深仇大恨,自已嫁给他一定不会受到待见,喝打叱骂,他倒是不敢,不过天天对板着个哭丧脸,也够自己受了。一想到此,人人心意相通,连连摇头,言道宁可嫁入番邦,服侍一辈子只洗三次澡,虱子爬满全身的野蛮人,也不进宫服侍形同囚犯的皇上。

华歆原本以为这问题十分容易搞定,曹操的女儿虽说不是个个貌若天仙,但中人之姿还是有的,随便拎上一个便成了,哪知一个个都不愿意。不论他如何舌灿莲花,舌底生津,她们就是不愿行。反而反唇相讥,喷了华歆一脸口水。别看她们都是娇滴滴地姑娘,骂起人来可一点也不含糊,各种污言秽语层出不穷,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叠叠不休,句句都是他闻所未闻的,不片时便将他骂得狗血淋头,险些口吐白沫,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骂人竟也如此这般有学问。这些金枝玉叶还都大有身分,不能像拉壮丁一样绑了就走,着实头痛。最后他实在没办法,只得抱头鼠窜,回转书房请示曹操,曹操满含深意的瞧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刚才廷尉衙问传来消息,王太医受刑不过,已死在狱中了。”

华歆心中一凛,道:“哦,竟有此事?”心道:“大王为什么和我说这些?一定是怀疑我去通风报信了。”

曹操道:“这人罪大恶极,死了也就死了,不去说他了。我的女儿之中,竟有没有一人愿意进宫?”

华歆面有难色,点了点头,道:“微臣无能,没能劝服郡主们进宫。”

曹操微微一笑,道:“我这几个女儿自幼娇纵,刁蛮任性,一定说了不少难听的话了吧。”

华歆心道:“总算是领教了,这些人如今是郡主,以后便是公主。到时一定要告诫自己的孩子什么人都能娶,一定不能娶公主,就算皇上赐婚也要拼死老命推辞。虽说对家族来说那是无尚光荣,但是对自己的来说,便是娶头母老虎回家,也比娶个公主要好上百倍。”不过这些话他哪敢说出来,摇了摇头,道:“那倒没有,只不过不论微臣如何劝说,她们就是不肯,微臣又不敢硬逼,只得请示大王。”

曹操笑道:“难为你了。”问道:“你的儿子今年多大了?”

华歆暗暗叫遭,这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忙回道:“犬子俱都年幼,不劳大王下问。”

曹操哈哈一笑,道:“看你怕成这样,就知道刚才遭了什么罪了。这样吧,为了不让你为难,这难题便由我来处理吧。”

华歆如释重负,道:“大王若无其他事情,微臣告退。”

曹操点了点头,华歆行礼退下。

华歆走出书房,越想越觉得曹操当头那句话里有话,心中不安,不敢再到曹丕府里通消息,径自回转馆驿。曹操千挑万选终于选了一个女儿准备献进宫去,那个女儿是个不得宠的姬妾所生,平时无权无势,小姐婢气自然就小多了,更难得的是貌似凌波仙子,端庄贤淑,识大体顾大局,听说要进宫,除了说舍不得离开曹操和自己母亲之外,倒也没挑三拣四,曹操甚为满意,当即决定让此女进宫。

像曹操这种大户人家的婚姻往往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竟是利害关系,是以结局往往不妙。那女子也像是任命了,谁叫她投错了胎,生在了帝王之家。次日一早,她与父母洒泪而别,华歆便领着她前往许都,献入宫中,献帝命悬人手,哪敢得罪曹操,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封她为皇后。不过封后非其本心,对她自然不好,自成婚之后就从未到她宫里去过。可怜的曹皇后唯有独守空房,终日长吁短叹,以泪洗面。

曹丕听闻华歆要走,便欲出城相送。华歆知曹操已然起疑,不欲招惹太多的事情,从王宫中接出曹操之女后,便即起行,片刻也不停留。曹丕接到消息,匆匆追赶,已是不及,到得城门口,只见道上车来人往,捱捱挤挤,哪有华歆的影子?

他立马于城门望了片刻,怅然若失,拨转马头,回到府上,甫一进门,便有下人抢到他跟前,道:“恭喜公子,大王已立公子为王世子,七日后便举行册立大典。”

曹丕争来争去,就是为了这世子之位,闻言当真是大喜若狂,身子不自禁抖了起来,颤声道:“真的?我不是在做梦么?”

那下人道:“千真万确,今日一早便有宫中近侍前来传大王令旨,只可惜公子有事出去了,没能当面领旨谢恩。”

曹丕嘴也合不拢了,一个劲傻笑,过了良久,方迈步向屋内走去,那下人四下一瞧,伸嘴在他耳边悄声说道:“还有一个坏消息,大王下旨令廷尉立即处斩郭表。”

曹丕失声叫道:“什么!什么时候?”

那下人道:“今日午时三刻。”

曹丕心中一凛,心道:“他要是安安稳稳上路,那倒也罢了,若是他胡说八道,可就糟了。”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那下人道:“巳时刚过。”

曹丕双道长眉向上一竖,道:“巳时,只有一个时辰了……”又道:“好了,我知道了。”走进书房,召来郭姬,挥手令左右退下,道:“父王要杀你哥哥,这事你知道了么?”

郭姬点了点头,伏在他肩头抽抽噎噎的哭了起来,曹丕摸着她的秀发,心中好似一团乱麻,不知如何安慰,出了一会神,长叹一声,道:“子鱼不是要从中周旋么?也不他是怎么办事的,原来还是秋后问斩,周旋来周旋去成斩立决了。”顿了顿,道:“今天早上我本就想见子鱼一面,问他这事进展如何了,没想到他竟连声招呼也不打,急匆匆地走了。”

郭姬瞪了他一眼,嘟起小嘴,道:“这事不怨子鱼,其实都怨你!”

曹丕大为诧异,指着自己道:“我!这事怎么能怨我?”

郭姬道:“昨日子鱼差人来报大王边上一近侍神色有异,你便疑心生暗鬼,以为他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心神一乱,便不听我的劝说,一意孤行,令廷尉府里的差役暗中害死王太医,这下可露了马脚了。”

曹丕心中一凛,嗫嚅道:“露出马脚,应该不至于吧。我做的十分的隐蔽,用的还都子建的人,父王怎会怀疑到我头上?”

郭姬道:“怎么不至于,原本子建害死仓舒已是铁证如山,他便是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而你这一杀人灭口,想将套在子建脖子上的绳子勒得更紧些,没想到反而画蛇添足,子鱼不辞而别,便是最好的证明,大王已有所怀疑了。”

曹丕摇了摇头,笑道:“不会的,父王若是怀疑,就不会立我为世子了。”

郭姬道:“那是在安你的心,通常一立世子,便即行册立大典,早定位号,以免诸公子争竞,夜长梦多,可他为何要等到七日后?”

曹丕心中惊骇,道:“这么说父王还真怀疑我了,这该如何是好?”

郭姬道:“现在什么也别做了,如今大王只是怀疑,没有证据。”

曹丕越想越怕,放开郭姬,在屋中兜了一个圈子,道:“不成,不成,郭表什么都知道,留他不得。”

郭姬泣道:“你要是再杀人灭口,必将前功尽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