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勒尔,你应该知道我的来意。”
“我是保皇派!”
伯勒尔当然知道海顿的来意,他在维也纳生活三十余年在那里拥有很强的人脉关系,现在内阁10余位阁员中有多半都同他相交莫逆。捷克公国的经济在徐徐发展,奥地利必须直视这个不是敌人的敌人。继续内乱倒霉的最终只能是自己,因此请伯勒尔回去作为双方派系的缓冲点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面对这样的事情伯勒尔自然也不会拒绝,不过他必须标明自己保皇派的身份,即便这个时候他对于哈布斯堡家族已经没有半分的忠诚。
海顿自然明白这是伯勒尔的顾虑,他笑着摇摇头道:“卡尔先生不会再回到维也纳,捷克公国那位……你应该清楚国内贵族对于他的恐惧。”
简单来说海顿的意思就是保皇派在这个时候的维也纳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内阁根本不会对捷克公国妥协,而卡尔也根本回不来。伯勒尔也许并不需要转换自己的政治方向,因为这并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
伯勒尔没有再开口而是把目光看向海顿,明白自己应该说什么的海顿直接道:“我们需要一位副总统,毫无疑问伯勒尔先生是这职位的最佳人选。”
内心很激动、很开心,但伯勒尔表面上只是微微一笑站起身向海顿部长伸出手,当两人握手的那一霎那奥地利的历史在重新改写,毫无疑问他的上任对于恩斯特浸透奥地利一事是很大的阻碍。
奥地利第二天就开始大肆宣扬他们的副总统,前维也纳皇宫总管、因为哈布斯堡家族的迫害而不得不离开维也纳,流浪十几年才重新回到这里、回到他熟悉的土地上,这样的宣扬对于他的新身份是一个很好的助理,至少他获得少部分官员的新任。
捷克公国因为这件事快速的召开会议,因为谁都清楚奥地利那或明或暗的话指的就是恩斯特本人,如果不是因为恩斯特当年伯勒尔也不会离开维也纳,现在他成为奥地利的副总统相信接下来奥地利会针对捷克公国进行一系列的政策限制。
“这是挑衅、这是**裸的挑衅,我们必须抗议奥地利的这种行为。”
恩斯特静静的坐在首位上,他的手中是还未吸完的雪茄。这是来自巴西总统的私人赠送很有价值、同时也具备非同一般的意义。
“小德克林先生,您口中的抗议并不会影响到奥地利,唯一能够影响其他国家态度的只有战争,只有战争!”
一位上将很是凶狠的说出这番话,这让很多的内阁成员不由皱眉同时他们的目光也悄悄的看向恩斯特,仿佛很怕一个激动恩斯特就要对奥地利开战。
下面的小动作恩斯特自然都看在眼里,对于内阁阁员们的不信任恩斯特有些哭笑不得。难道自己就那么的幼稚?一战可是刚刚结束,英美诸国还想要挑自己的毛病想要削弱自己的力量,这个时候跳出来不是傻子?
压一压手让激动的将军坐下,恩斯特缓缓开口道:“污蔑也好、挑衅也罢!这个时候我们的目的是如何拿下匈牙利,至于奥地利共和国……一群狗屎般的家伙值得我们注意?会有机会的,会有机会让他们明白挑衅我们捷克的后果!”
在捷克公国恩斯特就是神,他的话就是教堂里的那些神父也不能违背,这是捷克公国的基本国策、不容更改的国策,因此随着恩斯特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话题开始渐渐转移到匈牙利的问题上。
匈牙利还是那件事,如何引导保皇派支持恩斯特的哥哥迈西米利安,奥地利皇帝的位置已经不用再想,但是匈牙利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暂且不说那数量庞大的保皇派,就是军方的主要将领都是支持哈布斯堡家族重新领导匈牙利的。当然,现在他们还没有决定究竟让谁成为匈牙利的皇宫,是奥匈帝国前皇帝卡尔还是也有继承权的迈西米利安?
卡尔占据大义而迈西米利安则背后有捷克公国的支持,如何选择对于匈牙利的保皇派来说还真的是一个难题,尤其这个时候一侧还有其他党派的人在不时的寻找机会想要霸占国家权力,这件事由不得他们考虑太长时间。
实际上这件事捷克公国并不能太过公开的有动作,毕竟英美诸国还在盯着捷克公国,他们是不希望捷克公国有进一步实力提升的,即便在很多人看来迈西米利安同恩斯特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第一百九十一章 巴黎和谈()
1919年,这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首先是欧洲诸国要在巴黎进行具体的、正规性的会谈,有关于同盟国的处置都会在这一次的会谈中进行。巴黎和谈诸国到来的使者共有1000余人,其中全权代表则有70人,这里面包括全权代表捷克公国的内阁首相马塞纳。
其实巴黎和谈不如改成四人会议比较合适,因为整个会议可以做主的几乎就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当然叫做三人会议也可以,因为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贡献几乎是负的,本国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边。简单来说意大利就是打酱油的角色,真正的巨头还是英法美三国。
这一次的会谈注定是需要拖延很长时间的,因为三大巨头都各怀鬼胎,想要趁这个机会努力的壮大一下自己。
英国不用多说,他希望能够继续维持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他还希望大陆诸国能够实力均等互相牵制。法国对于海洋已经没有什么奢望,他这个时候想的就是欧陆霸主,只是这注定是英国不愿意看到也一定会竭尽全力阻止的。三大巨头当中也许就是美国的野心最大,因为他想要的是世界霸主,这就造成无论是法国的目的还是英国的目的都是他拒绝的。
三国互相牵制但是却又互相扶持,因为他们都想要联合其中一方打压另外一方,英国有意联合美国打压法国想要的欧陆霸主但是却又担心这是引狼入室,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法国的身上,他也希望联合美国但是却又担心将来美国登陆欧洲无法驱逐。美国倒是愿意同他们任意一方联手,但是因为各有心思的缘故谁会放心和他同盟?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谈一直持续到5月份,而在这几个月里其他诸国基本上没有开口的权利,好不容易在各自目的上达到一定的妥协,新的矛盾重新出现在会议上,那就是战争赔款的事情。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
整个会议如同菜市场一样,每日世界诸国的使者都能够看到三国的首相、国务卿如同疯狗一样争吵、撕咬、纠缠,没有任何的形象、没有任何的顾及,狰狞的面孔上就差写上金钱二字。当然,这样的事情很快得到解决,主要还是美国在其中做出妥协。
美国首先退出利益上的争执,主要是他并不缺少这些财富恢复国内的经济。法国得56%,英国得28%,剩下的则是世界其他受害国家的份额。
争执来争执去,关于战争赔款的事情也商谈的差不多,可是这个时候领土的矛盾又突然冒出来,法国希望得到德国重要经济地区萨尔区。
萨尔区是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一旦法国获得这里在未来完全可以称王称霸获得欧陆霸主的地位,这是英美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他们一律给予拒绝。甚至到激烈的时候英美不止一次用退出和谈威胁法国,没有办法之下法国只能做出妥协。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分赃完毕之后就是针对欧洲大陆未来的地盘划分做出明确规定,苏维埃政府是一定要扼杀的,封锁经济只是最普通的做法,额外他们还会在军事以及联合其他国家抵制苏维埃政府。
捷克公国有关的战争赔款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正式的实行,新俄罗斯帝国最终还是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毕竟他就是捷克公国小弟这件事世界瞩目。而北洋政府在这个时候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南方军队开始进攻北方军阀的事情暂且不提,对日本的事情上北洋政府毫无疑问吃了一个大亏。
德国在远东这片土地上的利益都被划拨给日本,这代表着青岛也即将被日本接管,对此北洋政府虽然很是愤怒可是内战让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不要说正处于内战当中的其他军阀,就是东北地区的本地军阀都开始抵挡不住日本的攻势。
世界在变化,新的时代也即将来临,捷克公国努力偿还战争赔款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经济,因为英美诸国要封锁苏维埃政府的经济,这给予捷克公国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因为封锁苏维埃政府的缘故,英美诸国不但不能抑制捷克公国发展还要尽全力帮助捷克公国发展。这就是捷克公国的机会,一个以战败国发展自己的机会。
捷克公国情报局在英美的支持下得到很大的发展,大量的捷克公国间谍得以悄悄到苏维埃政府潜伏起来,他们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捷克公国掀翻苏维埃政府统治俄罗斯帝国的机会。
这个时候德国纳粹党已经成立,属于德国的新时代即将来临。当然真正让恩斯特注意的还是那位名叫希特勒的青年。1989年出生的他只比恩斯特大5岁,这个时候除去恩斯特之外估计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之后他会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吧!
悄悄的关注着他但是恩斯特并没有打扰他发展的意思,如果没有希特勒那么捷克公国也没有发展的机会,帮助他发展也不合适,因为恩斯特也不清楚自己的插手会不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一切还是如何稳妥如何来较好。
3月,巴黎和谈进行到中旬的时候意大利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这是一个开端,同纳粹党一样的开端,恩斯特对于未来开始逐渐期待起来。
新的时代即将开启,恩斯特抛却一切旧的传统、旧的规章制度、旧的法律条文、旧的科技、旧的一切的一切。
新的铁路轨道正在修建,布拉格内阁已经下达命令,有关于铁路的事情一切都需要绕行,必须以铁路为最高优先权。同时全国道路都在努力的通行,国道必须保证能够串联起每一个城市,地方道路必须连接到任何一个县城小镇。
捷克公国新的地区划分为省、市、县、镇四个等级,原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乡村必须整合到小镇,新整合可种植土地不得少于500英亩。捷克公国农业机械化正在皇室的支持下强力推动,大量的农民不得已前往城市进行工作。
英美的支持和战争之后满是残垣断壁的城市给出捷克公国很多的机会,捷克公国的轻重工业物品畅销欧洲,这让原本因为打开欧洲市场而偷笑的美国很是愤怒。
第一百九十二章 捷克内部的暗流()
一战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经济霸主的位置更是险些更换,而实际上英国虽然不承认但美国已经后者居上超越英国并开始逐渐拉开两者之间的距离。
1913年世界大战前夕,当时的世界霸主是英国,按照英国1900年数值为100的工业水平为基础,那么1913年时美国的工业数值已经达到126而英国则只有115。世界大战很大程度上削弱英国的经济,这也是为什么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的原因。
德国当时的工业化水平只有85、法国59、奥匈帝国32、意大利26、俄罗斯帝国20、日本20,最强同最弱差距6倍不止。而协约国占据前两的名额而同盟国当中最强的德国相差日本尚且只有三分之二,战争的失败虽不是必然但也不用奇怪。
德国为什么希望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拿下欧陆?其目的就是减少两者之间的差距,毕竟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持久战之中才能够完美的体现出来。
1913年的钢铁产量德国虽然跃居英国为第二,但是距离美国还有一段差距,或者说差不多只达到美国的一半左右。而在消耗资源上美国虽然是排名第二英国的四倍,可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美国并不需要太多的进口物资。而在1913年世界贸易份额当中,美国的份额占据大约在32。0%,排名第二的则是德国只有14。8%。
世界战争的结束,各国的经济排名自然会有一些变动,美国是不动的第一甚至同第二拉开的距离更大一些。排在第二、三的是英法两国,德国因为战争的缘故割地赔款已经退出这些排序,甚至相信不久之后捷克公国都能够超越德国的排名。
总而言之此时欧洲的经济很是萧条,当然公民的眼中是有希望的,经济再如何也比战争要好,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一点欧洲的公民体会的很深。
重建欧洲需要大量的钢材和其他建筑必需品,早已经做好准备的捷克公国第一时间同美国竞争市场,低廉、优质的货品即便是战败国捷克公国提供,但在利润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100%的利润已经能够让商人们付出一切,何况这并不需要付出生命只是得罪美国而已。
说实话,欧洲人的心中捷克的地位要远远超过美国,尤其是在一些贵族的眼中美国就是牛仔的故乡、荒凉蛮夷的代言词,甚至有那英国的贵族直言美国人的身上带着一股牛粪的臭味、很是让人厌恶。
美国人的地位在欧洲并不比东方人在欧洲强太多,不过随着一战、二战的结束,美国成功用自己的强大证明自己,不但让欧洲人不敢小视更让他们有一些畏惧,因为美国是二战之后的世界霸主。当然,现在说这些太早,捷克公国占据市场已经引起美国的愤怒,可以想象针对美国资本财团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