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宝即位后南陈官场更加黑暗起来,因为陈叔宝的昏庸,有抱负的大臣纷纷辞官离开,剩余那些大臣之间的争权夺利更加激烈起来,再也没有人关系百姓的死活问题,尤其是那些为了逃离战火来到江南的百姓。
谁都没有发现,当大量逃难的民众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在淮南到岭南之间,有一股移民潮正在逐步掀起来,大量的淮河南北的汉民为了躲避兵灾,不得不举家迁移。
第487章 流民潮()
“爹,走吧!”
长江边上,一名衣服上打着好几个补丁的年轻人无奈的推了推自己四五十岁的父亲,口里催促道,“那边船马上要走了,还是快点走吧!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已经在船上等着了!”
距离两人不远处的码头上,停泊着数十艘大船,大量的百姓正在一队青壮的组织下有序登船,很多男子身上一个个还背着不知道装着什么的破烂行李,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这一走不知道又是何年才能得以回故乡!”中年人一边慢慢往江边的大船走去一边伤感道,“我们张氏本来是中原大姓,在永嘉之乱便南渡寿春,可是这一次不仅再次南渡到江南,还要到那岭南蛮荒之处!”
中年人说着便有些垂泪不已,“如此中原的祖坟不仅得不到好好地维护,连淮南的父祖坟墓也要放弃了!我不孝呀!”
看中年人悲痛的表情,就好像这一次被迫离家都是他自己的责任一般,而在他的心里,更是对举家要搬迁到岭南之地有着万般的抗拒,在他看来岭南还是那个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
年轻人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却没有那么难过:“那又有什么办法?如今江北之地都是北朝占据的,而咱们的朝廷如今只顾着大修寺院、宫室楼阁,听说最近还要修筑大皇寺,里面的佛陀全都要用金箔来贴!
又哪里顾得上我们这些一文不名的升斗小民?再说了父亲你提的那些中原旧事,如今都是几百年以前的事情了,还老抱着那些干什么?难道还能让娘和弟弟妹妹们吃饱饭不成?”
看得出来年轻人在家里的地位应该很强势,在古代讲究父子纲常极为严格的社会中,哪怕儿子不遵守父亲的话都要挨打的理所当然,更不要说儿子还会指点父亲做错的地方,不过看样子这位中年人也已经习惯了。
看自己父亲闷声不说话,年轻人继续劝解道:“再说了,岭南哪里有父亲你说的那么荒蛮?从太祖武帝北伐那年起,岭南就在东海夏国的协助下开发起来,如今那里的繁华听说比起建康城都不会逊色多少!日后肯定会好起来的!”
中年人怎么会没听说过这些事情,只是百闻不如一见,哪怕是后世现代社会,很多人一提到云南还以为到处是原始森林,很多事情哪怕你知道的再多,也很难改变你的心里那个固执的认知。
在船上人的催促中,父子两人唠唠叨叨的紧走几步上了大船,顺利找到他们的家人,如今这艘船已经挤满了数百人,全都是衣着不一的北地汉民,而且看样子基本上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汉民。
大船很大,是典型的内河船只,足足有一千石的载重,承载数百人竟然还显得不太拥挤,桅杆上面用蒲草、芦苇编制的硬帆很快升起来,船只溯流而上往湓城而去。
是的,这里是北江州,当初南陈北江州刺史鲁悉达阻挡住陈霸先最大的对手王琳东进的一个主战场,而今这里却成为了大量两淮南渡流民的一个重要聚集地,已经有数万名北地流民聚集在这里。
北周大军在进攻三齐时突然转向南下进攻,虽然宇文邕严令禁止士卒沿途劫掠,但只要打仗就根本不可能禁绝这些行为,更何况家贼更是难防,大量无赖子趁机劫掠更是导致大量民众被迫离家南迁。
早在西晋末年,随着中原混战、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就有大量中原民众被迫南渡江南,这些北地民众被江南政权集中安置起来,甚至还设立了大量乔州、乔郡,来作为这些南渡士民的安居之地。
这也是后世为什么江南很多地方明明距离非常近,可是两地民众的地方语言却丝毫不同,甚至出现邻村而居,却听不懂对方方言的问题,这就是当时不同州郡民众集中安置带来的现象。
虽然这样加大了官职的数量,造成一定的冗官现象,不过却也让那些南渡士民得到了极好的安置,另外也极大的促进了江南地方经济的发展、进步,可以说江南的发展直接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既然有这么现成的例子,南陈官府直接便可以拿来采用,至少也可以施粥暂时安稳住民众的情绪。
可是南陈官府却因为陈叔宝即位后大肆修建宫室、修筑大量寺院,还在建康城修筑大皇寺,竟然在短短数月时间里将南陈府库耗费一空,又哪里有什么钱粮物资去安置这些百姓?
更何况,随着陈叔宝即位后,从来不管国家大事,除了宠幸宫妃、与幸臣游玩,最大的爱好就是填写艳词,这样地方官员除了极少数正直之辈外,其他的也都忙着这些烂七八糟的事情,根本没人有心思去管理这些流民。
于是就在一些有抱负的官员担忧这些南渡流民会出什么乱子的时候,忽然岭南的很多豪强纷纷组团来这里招揽流民,竟然是准备继续扩充开垦岭南交广二州的耕地、果园、
虽然有很多地方官员觉得这样不好,但是比起这些流民在这里没吃没喝闹出乱子来,还不如让岭南的豪强们将这些流民带走,于是在收到大量金钱后,这些地方官员也就没人再说什么。
就这样,从大量流民南渡江南的第三天开始,便有大量人手散布到整个大江南北,从南陈控制的洞庭湖口开始,一直到长江入海口,先后在巴陵(岳阳)、湓城(九江)、北江州(芜湖)、江阴郡(江阴)形成四处比较大的流民集中地。
这些流民集中地每天都有人专门负责施粥,还有专人维护秩序,随后根据这些流民到来时间长短安排他们登船南下。
为了让这些流民能够更好的干活,这些豪强还向他们承诺,只要给自己干满五年时间的伙计,这些流民日后所有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这就给这些流民了无限希望。
就这样从一开始,几乎每一天都有近万名百姓在这里登船南下,甚至还有一些平日里给人打工的江南汉民在得知后,也纷纷跑来装作流民报名南下,而这些豪强一律收下。
这时就有一些官员因为有豪强投诉这些人拐走了自己家的奴仆,便准备查处一番,不过随后官员们就得到告诫,这里面不仅有岭南俚人势力插手,竟然还有大量南陈顶级的门阀世家在里面。
毕竟当初南陈开发岭南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南陈世家都在参与其中,到如今当时的投入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何胆子那么小,不然如今岂不是发财了?
其实连南陈的那些官员都不知道,这些表面打着岭南豪强名号的人员,其中有一半以上竟然都是王泽布置在岭南的那些暗桩,他们其实都是在给王泽效力,这一次的迁移流民也是奉了王泽的命令。
这些年来王泽大肆扩充汉人在南洋实力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忽视过对交州那十几个种植园的重视,甚至因为一些日后的布局,王泽对这里反而更加关心。
自从夏国在南陈明面上的产业全部撤出后,留在南陈的产业主要是岭南的这些暗中掌控的大型种植园,其中这些种植园又有八成以上集中在交州之地。
建立在岭南、交州等地的这些种植园主要负责人便是王标,这十余年来随着王泽的大力支持,实力更是迅速强大起来,这些种植园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为当地的强大势力。
相对于广州的那几个有限的种植园,他们在交州的实力更加强大,王泽在交州南北建立的二十多个种植园几乎掌控了交州一半的平原耕地,或者是战略要点,其中控制着二十多万汉民。
基本上交州汉人人数的多半都是掌握在王泽的手里。
因为交州最南面的象林县(林邑国灭后恢复)南面的丛林中,还有大量林邑国残部,因此还利用防备林邑国残部的借口,在这些种植园建立起护卫队。
每个护卫队有一千五百人,这样二十多个种植园加起来竟然便有了一支人数多达三万多人的护卫队。
因为象林县距离吕汉郡非常近,驻扎在这里的曲六郎随时可以派船来到这里,交州的这些护卫队时不时还可以组织起来到南洋各地参战。
交州这时的汉民数量几乎达到四十万人,但是在王泽看来远远不够,光是控制目前交州已有的土地都显得很吃力,更不要说王泽还准备利用交州进一步向内陆地区扩展。
这一次因为北周南攻,导致大量两淮民众逃亡,王泽便把目光投向了这些人,而冯仆和岭南的世家豪强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庞大,而且他们也知道岭南的人口愈多经济就越繁荣。
于是经过王泽暗中给冯仆写信,由冯仆挑头终于掀起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移民潮。
从北江州出发的船队很快就来到了湓城这里,然后跟湓城这里的船队一起转道鄱阳湖,之后继续上溯赣水,一直走到赣水上游的南康郡,随后就只能转道陆路走几百里。
幸好岭南这些豪强们在冯仆的支持下作的准备很充分,沿途都有大量的休息点,也有充足的汤药、医生,因此这些民众都很顺利的来到岭南。
而巴陵的船队则是更轻松一些,因为这里从湘水可以沿着灵渠一直乘船到广州,反而是交通更便利的一个。
而江阴郡因为距离建康最近,所以这里的民众不好明目张胆运走,不过也都是转道会稽郡东面的舟山群岛,然后继续南下到交州、广州,另外也有一部分被运送到了南洋各岛。
第488章 岭南大移民()
“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挨着来!好好地把你们身上洗刷干净才好去吃饭!上好的白米饭,还有香喷喷的鱼肉,来到了岭南你们可是有好日子过了!”
长长的流民队伍前方,一棵大榕树下摆放着数十张长木桌,数十名账房正在挨个为这些流民统计造册,其中一名留着两撇胡子的账房管事则是一边登记,一边抬头嘟嚷两句。
在数百名手持兵器的青壮汉子组织下,近万名从北江州长途跋涉而来的流民们老老实实的排队向前,越过这些账房先生后是一大片河湾,河湾两侧是两个规模不小的营地,这里是流民们前往岭南的一个中转营地。
所有从其他地方前来的流民,都要按照男女分别到这两个营地洗刷一遍,在进入巨大的洗澡堂之后,他们在监工的监督下,慢慢的学会使用肥皂,使用洗头的洗发膏等新奇事物。
甚至还有很多汉民被镜子里自己的影子吓了一跳,虽然镜子早已经在南陈境内流传开了,但是毕竟是只有世家门阀还有那些寒门豪强地主才能够拥有,因此流民们在第一次见到这些镜子后,还是吓了一跳。
洗刷完毕后必须由监工检查合格才能出去,如果只是随便洗一下就要受相应的惩罚,每个人不仅身上、头发都要清洗干净,甚至还将他们过去穿的所有衣物都要全部烧毁,然后深埋起来。
这些衣物虽然破旧,但是对很多流民来说这是他过去十几年里唯一一件衣物,不过还没等这些流民心疼自己那身破旧衣服,他们就惊喜的发现自己的新东家早已经准备好了新裁剪出来的衣物。
虽然这些衣物都是很粗糙的棉麻纺织而成,还有一些干脆是粗糙的毡布制成的,但新衣服毕竟是新衣服,对于这些贫困的汉民来说,他们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换一身新衣服了。
这些衣服、肥皂、镜子等等物资,当然都是王泽和冯仆双方一起准备的,里面王泽更是占了大头。
若要依着南陈岭南那些地方豪强的吝啬性格,别说给新来的流民准备这些多的新衣服,他们甚至还想反过来从流民身上获得一些额外的好处呢,又怎么会出这额外的本钱。
可是王泽和冯仆太了解预防瘟疫传播的重要性,在冯仆的述说下,其他那些豪强虽然也贪慕财货,也知道一旦岭南发生大规模的瘟疫,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民众死伤。
因此当冯仆出面弄来大批粗布后,所有的豪强都同意这个做法了。
毕竟大量人流迁徙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疫病的传播,而且他们的家人、亲族、好友全都在这里,小心一点还是好事,万一真的有瘟疫传播过来,他们可是连哭都来不及。
随着一队队流民进入营地分别进食,数百名一路护送的护卫汉子也都进入大营,这时一名大掌柜模样的五十多岁的男子在众人陪伴下走了进来。
“张伟!”这名大掌柜模样的中年人对护卫中那名带头的中年汉子道,“你们这一路情况如何?没有遇到什么意外吧?”
“大掌柜好!”张伟还有他身后数十名护卫都一起行礼,随后张伟道,“自从上个月老家来人把那伙山贼给屠了寨子后,这一路可是消停多了,再说了咱们这队伍也没有什么财货,路上不仅没有人敢再截路,甚至还有人暗中护卫呢!”
这名大掌柜赫然就是当初王泽安排在岭南的大掌柜王标,而这名叫做张伟的汉子无疑便是当时他第一批老班底,因为王标知道王泽对岭南移民的重视,他便将麾下几名最重要的帮手全都派出去。
王标听罢松了口气道:“没事就好,如今世道不太平啊!听说这一次从湘水上走的船队,就差点被武陵蛮给截了,要不是冯太守安排的俚人也够凶猛,恐怕还真的要被拦住,如今咱们的兄弟都安排到那里,我才会担心你这一路!”
“那些蛮子忽然截这些船队干嘛?”张韬疑惑道,“难道他们好想抢掠汉民给他们做奴隶?他们就不怕咱们的队伍去清剿了他们?”
王标瞪了他一眼,然后看了看四周低声道:“在外面说话注意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