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穿越时代-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这城市是给人住的吗?() 
三、这城市是给人住的吗?

    当然,玛雅文明跟其它的新石器文化相比,多少还是要先进一些的——在物质条件极为贫乏的情况下,玛雅人几乎是超越时代地修筑了相当宏伟的城市。其中的许多巨石建筑,更是能让旅行者为之震惊。

    以玛雅古典期最强大的城邦蒂卡尔城为例,这座城邦拥有人口五万,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金字塔五十多座。最大的一座金字塔竟然高达72米,而且外观陡峭,斜度达70度,堪称是石器时代的摩天楼。上述这些金字塔环绕在古老的广场四周,旁边还矗立着浮雕彩画的精美王宫和廊柱围绕的繁荣市场。另外还修筑了好几条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用于连接城内的各座金字塔神庙……站在蓝宝石般明净的天空下,望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在绚烂的热带阳光下遥遥相对,熠熠生辉,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

    ……不过,就这个时代的标准而言,蒂卡尔城的外观似乎有点儿古怪……诶诶?怎么没有城墙?

    确实,蒂卡尔城是没有城墙也没有护城河的,只是在外围环绕着一道沟渠,圈起了足足125平方公里的土地……很显然,以石器时代的落后生产力,玛雅人的城市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区区五万居民也住不了这么广阔的地方——凯撒时代的罗马城才占了13平方公里的地皮而已!

    因此,这道规模惊人的沟渠,已经差不多把蒂卡尔城的所有农田都囊括在内,过了沟渠之后还要走很久才能抵达市中心,与其说是它是类似护城河的防御工事,倒不如说是一个用于排水和行船的运河系统。

    而一般意义上的蒂卡尔城,也就是那些巨石金字塔和神庙、宫殿,则被建在一座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个建筑群和一个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但却没有城墙保护。

    事实上,不仅仅是蒂卡尔城没有城墙,当时的其它玛雅城市也都是一样。唯有在十三世纪诞生的“玛雅潘”城邦,才修筑了一道圆形的防御石墙——而这时已经接近玛雅文明的尾声了。

    而且,玛雅城市的布局也有点奇怪——按照我们一般的概念,城市就是人口高度密集的聚居地,走进市区就该看到密密麻麻的房屋才对。可玛雅人的城市大多数却很空旷,除了为数不多的巨石宫殿和贸易集市之外,就是树立着纪念碑的广场和一座接一座的金字塔,并且占去了大部分的市区面积……

    很明显,金字塔这种实心的石头堆虽然很壮观,但却和现代摩天楼不一样,基本上是没有居住功能的。

    所以,在看似规模宏伟的玛雅城市之中,真正能够住人的地方并不多。只有很少一部分玛雅贵族、祭司、武士和伺候他们的仆人,可以住在城市里。而剩下的绝大多数普通玛雅人,平时都只能居住在城市郊外的小村庄。只有在某些节日和赶集的日子,以及奉命服劳役修金字塔的时候,他们才会进入城内,寻找空地搭设临时棚子暂住,或者直接露营,从而让平时十分空旷的玛雅城市,迎来一次短暂的人口高峰。

    这就有点奇怪了,玛雅人到底为啥一定要把这些笨重累赘的金字塔盖在市中心,将最好的黄金地段都给占了,甚至害得自己反倒是被挤到郊外去住?要知道,即使是同样喜欢盖金字塔的埃及人,也没有把金字塔放在繁华的闹市区,而是建造在远离城市的沙漠之中啊!

    玛雅人的回答很简单:他们的城市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容纳凡人,而是专门给神明和“半神”居住的!

    ——从本质上来说,玛雅城市都是由宗教中心发展形成的。至于商业和政治功能,则只能算是附带。

    所以,我们不能把玛雅城邦看成是一般印象中的“城市”,而应该把玛雅城邦想象成一座大寺庙,比如说,拥有五万人口的蒂卡尔城,其实应该是一座“蒂卡尔庙”。自称为太阳神后裔、半人半神的玛雅国王,其实是类似于少林寺方丈这样的宗教领袖,各级贵族就是寺庙的长老,玛雅武士差不多相当于僧兵。

    剩下那些普通的玛雅人,则相当于寺庙辖下的佃户,他们要向寺庙缴纳地租来供养僧人,甚至还会被强制摊派劳役,修筑石像和大殿,但平时不会住在庙里,只有在节日里才会来上香礼拜。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大致上明白,玛雅人为什么要把雄伟壮观的金字塔盖在市中心了——在中国的佛寺里,那些最为壮观华丽的房屋,通常也不是方丈和尚的精舍,而是供奉着佛像的大雄宝殿啊!

    至于玛雅人为什么会把贸易集市开设在金字塔旁边,那就更容易理解了——从古到今,在咱们中国随便哪个香火旺盛的寺庙外面,不都是挤了一堆兜售零食和纪念品的小商贩吗?一旦到了什么香客云集的节日,那庙门外更是人山人海,搭设的棚子都能形成商业街……要不然的话,又哪里会有“庙会”的说法呢?

    总之,玛雅城市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人住的——能够住在这里的玛雅贵族祭司,基本上都号称是“太阳之子”,自诩在身上流淌着神的血脉,把自己当成是半神了!

四、这个是SM俱乐部吗?() 
四、这个是sm俱乐部吗?

    总的来说,玛雅城市其实是一座大寺庙,从一开始就是神明的住所,而不是给人住的。这个真相听上去挺纠结,恐怕会让我们感到有点囧。但事实上,玛雅城市的****之处,还远不止如此……

    ——如果说古埃及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天体营,大家都毫无羞耻地**招摇过市;那么玛雅人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sm俱乐部,几乎每个人都在变着法子想出新花样来折磨自己和别人的**……

    首先,既然玛雅城市是一座大寺庙,那么整个城市的一切活动,显然都要围绕着宗教仪式来进行,正如同现代的清真寺、修道院和佛寺一样。但问题是,作为石器时代的土著人,玛雅人的宗教可没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那么文明,只要念经、烧香和祈祷就行了——根据玛雅人的宗教信仰,太阳随时都会熄灭,无边无际的黑暗就要笼罩世界。若想要推迟太阳熄灭的时间,就必须用活人的血肉来供养神明!

    结果,为了迎合神明的残虐喜好,玛雅祭司们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丧心病狂的虐人与自虐。

    在数百年之后的未来,能征善战的阿兹特克人,为了供养他们那些嗜血的神明,经常一次杀戮几千甚至上万人来举行祭祀,把自己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屠宰场。

    而这个时代的玛雅城市规模较小,玛雅人也不如阿兹特克人那么擅长战争,所以他们能够搞到的活人祭品比较少,没法一次屠宰几万人来取悦神明……这样一来,玛雅祭司就只能在技巧方面下功夫,把活人祭祀变成了花样繁多的sm表演,虽然在血腥程度上稍有逊色,但在****程度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蒂卡尔城的广场上,你或许会看到一名玛雅女子正在拉动一根带刺的绳索,像小锯儿一样穿透自己的舌头,把鲜血滴在她身旁的树皮纸上。接下来,这张带血的树皮纸,将要作为礼物敬献给神灵。

    然后,在金字塔的脚下,还有一排**男人蹲在地上,手持燧石小刀或鱼刺,正在一边狂热地喊着赞美神明的口号,一边扎着自己或别人的****放血呢!

    除此之外,凡是进入城市的人,都会用石斧、骨刀和鱼刺,割破自己的胳膊、大腿、额头等部位,让血液洒落在石阶和雕像上。几乎每个人都是自觉自愿,而非受到强迫。因为在古代玛雅人的眼中,祭祀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有着远比呼吸还重要的意义,而为神明伤害自己的**,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义务。

    事实上,在玛雅城市的几乎每一座神像上,全都覆盖着厚厚的血渍——当然,不一定完全是人血,可能还有其它的动物祭品。但不管是用人血、狗血还是鸡血涂上去的,在现代人看来都挺恶心。

    更糟糕的是,作为外地来的访客,进入蒂卡尔城的穿越者也不能免俗——刚刚走到金字塔的脚下,就有人递来一把骨刀,请你放血祭神,表示对太阳神的尊重。正如同现代佛寺一进门就要上香似的……

    当然,上述这些自虐和虐待行为,对玛雅人来说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重头戏还是活人献祭。

    于是,你刚刚勉为其难地把手指割破了一个小口子,挤出几滴血来,就突然听到一阵激烈的鼓声与欢呼,然后又看到许多玛雅武士押送着一群狼狈不堪的俘虏,趾高气扬地开进城内。

    向旁人一打听,才知道是蒂卡尔城的国王率军攻打邻邦得胜,正在凯旋而归。而获得的数百名战俘,则将作为献给神明的贵重礼物,按照一套神圣的仪式规程,在金字塔上被杀戮祭神。

    ——首先,一队捧着靛蓝颜料罐的玛雅妇女蜂拥上前,把这些蓬头垢面的战俘们全身抹成蓝色;然后,一大群祭司、妇女和市民围着战俘载歌载舞,高声怪叫,以此来吓唬战俘,同时营造热烈的气氛……如此这般折腾到最后,这些已经吓慌了的活人祭品才会被推上金字塔,由早已等得不耐烦的祭司们主刀宰杀。

    按照阿兹特克人和玛雅文明末期的习俗,这些活人祭品应该被开膛破肚,挖出心脏示众。但早期的玛雅祭司,似乎还没有掌握这么复杂的解剖技巧,所以他们只是用石斧把活人祭品砍成四块,将人血涂在神像上,然后把死者的尸体一脚踢下去,沿着高高的石阶一路滚到金字塔脚下的广场中央。

    接下来,这些尸体有时会被剥皮,然后制成人皮袍子,供奉在庙宇里。有时则只是把尸体丢着不管,任其腐烂。还有些时候,玛雅人会把活祭品的尸体割成小块,分而食之,就如同我们中国人在清明上坟之后分享祭品一样。如果这个活人祭品是战俘,那么他的骨头还会被打磨成“军功章”,赏给立功的士兵。

    唉,石器时代的祭祀场面,就是如此的野蛮、血腥和****,完全感受不到什么神圣庄严的氛围啊!

    那么,是不是只有愚昧的平民和倒霉的战俘,会在这座恐怖的巨型sm俱乐部里惨遭虐待和虐杀。而那些地位较高的玛雅贵族和君王,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待在一边看好戏呢?

    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是恰恰相反——越是地位崇高的玛雅权贵,就越是要变着花样地虐待自己的**!

    举个例子来说,在活人献祭完成之后,凯旋而归的国王就要在万众瞩目之中,沿着陡峻得令人晕眩的石阶,一步步地登上金字塔顶端的神庙,仿佛缓缓升入天际。按照玛雅人的一般思维,他们的君王将会在金字塔顶端与众神沟通,获得超越世俗的力量,最终成为千千万万玛雅人心目中的世间之神。

    可问题是,在金字塔顶上的神庙里,这位玛雅君王究竟需要对自己做些什么呢?

    首先,他会在神庙的小房间里,点燃某种带有迷幻药效果的熏香;然后用鱼刺戳破自己的****和舌头,大量地放血,有时候一直要放到失血过多开始眩晕的程度;接下来,他还要服用一种吐根树的花粉——这玩意儿是一种烈性催吐剂,马上就能让国王呕吐得翻江倒海,直至神志恍惚,进入幻觉状态……按照玛雅人的观念,在这种状态下,国王就能够跟死去的祖先和天上的神明“通灵”,从而预知未来。

    说穿了,这其实就跟瘾君子们嗑药的情形没啥两样,只不过搞得更加****一些罢了。

    更恶心的是,有时候为了增强祭祀效果,国王还要喝下新鲜的人脑浆……

    而且,除了国王之外,其余的玛雅贵族也都要时常经受类似的自虐考验,男女老幼皆不能幸免。

    总之,以现代无神论者的观点来看,玛雅人的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sm俱乐部,人人都在忙着折磨别人和自己的**。即使是地位崇高的君王和贵族,也逃避不了在虐人和自虐之中反复循环的可悲命运——正所谓“人不分贵贱,年不分长幼,皆有自虐自残以献祭神明之责”!

五、“健康”过头的玛雅饮食() 
五、“健康”过头的玛雅饮食

    前面说了那么多****的事情,估计已经把大家给恶心坏了,现在就讲一讲那些不怎么****的事情。

    无论玛雅城市看上去有多恐怖。但不管怎么样,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就让我们调整一下心情,在玛雅集市兜售食物的“大排档”里落座,准备享用一顿玛雅风味的大餐吧!

    接下来,伴随着你的招呼声,摊主很殷勤地把各种饭食端了出来,摆在一张芦苇席子上,然后示意你席地而坐,享用美食——跟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玛雅人也很少使用桌椅之类的家具。

    那么,玛雅人的食谱里都有些什么呢?

    之前已经说过,玛雅人自称“玉米人”,他们赖以为生的庄稼只有一种,那就是玉米。所以,我们中国人还有“五谷”可供选择,而玛雅人却只能一年到头都靠啃玉米棒子来填肚皮……

    当然,玉米虽然是粗粮,但也可以粗粮细作。为了给单调的饮食增添花样,玛雅人很早就开始把玉米粒浸在石灰水中泡软,然后碾磨成玉米面,最终用烧红的石头烙成面饼来食用,此外还可以用辣椒酱和可可粉来调味。直至今天,用玉米面烤出来的小圆饼,依然是中美洲玛雅人后裔的特色主食之一。

    但问题是,在古代的玛雅城邦,玉米面饼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吃得起的大众食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世界各地的古代社会,那些做工精细的面食,往往比等重的肉类还要昂贵!

    譬如在中世纪的欧洲,一条黑面包有时能换三四倍重量的烤鱼。而在明清时代的中国,精细白面的价格也与猪肉相当。一直到清末引入了蒸汽磨面机,开始使用机械动力磨面,白面的价格才逐渐降了下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古人将麦子弄成面粉的石磨,跟现代的电动磨面机相比效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