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钢铁风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钢铁风暴-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战局。不过眼前的失利只是一时,自晚清以来。国内还未出现过能正面与列强抗衡的军队,但眼下姜司令已经走出了一条道路,姜司令组建的混成四旅在上海力敌兵力占优势的日军,然后暂1军又在罗文峪围歼日军近一个旅团。动用的兵力相对南京与东北军来说都是相对较少的。暂1军王铁汉军长与日军的伤亡比例接近一比一,只比日军稍高,而同样是长城抗战期间,中央军与其他军队伤亡十余倍于日军。按照现在的思路继续建军,假以时日。国内必然会拥有一支能正面匹敌日军的国防力量。要??看书?·1?k?anshu·cc当然,这离不开你们这些学生的努力,这次作战姜司令除了表彰前线的作战部队以外,另外还特意表彰了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包括火药的生产改进,炮管的工艺进步。提高弹药生产效率的都是跟你们一样有学问的知识分子。”

    “地方军与南京中央军之所以跟日军的交换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2个国*军才能交换1个日军。原因也在于日军的飞机大炮,如果国*军拥有足够的飞机大炮,交换比例也能打到跟15路军接近的战绩。但15路军现在的军械大多都是从洋人手里买的,成本高不说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等你们学成归国,所能挥的作用不比前线的将士低。只有靠你们。民国才能生产出更加先进的军械与日军作战。前线奋战的军队才不会被日军压着打,咱们也不用面对那些丧权辱国的羞辱。”

    听到冯庸颇具煽动性的话,在场的学生均是一脸兴奋。原来他们也可以这样参与到为国战努力的奋斗中去。

    “冯先生,这些道理咱们都懂,但咱们这些学生飘泊在外,但国内的情况一知半解有时候反而更操心。”熊大缜向冯庸提要求说道。

    “冯校长,看来以后得适当跟学生们通报一下国内的情况,毕竟求学在外,对于国家的现状也是十分关心的,让他们去看洋人的报纸也是费时费力。”颜福庆也在旁边劝说道。

    “嗯。这方面以后我安排人负责下去。不过一切以学业为重,前线将士甚至不能领足每个月的薪俸也要给你们挤出学费来,若是日后不能对国内有所贡献,”冯庸点头面容严肃地说道。

    “冯先生放心。我等必竭尽所能,刻苦求学,时刻为学成归国而努力!”熊大缜等人纷纷挺起胸膛,看着遥远的西方,那片让所有人都牵挂的故土。神色一片肃穆。

    “冯先生!”与一众学生分开之后,冯庸来到华茜药业集团总部。负责人徐成推门进来跟冯庸打了个招呼,颜福庆这些人只是负责技术上的事,而徐成则是负责推广销售。

    “这个季度集团的运营情况如何?”冯庸问道。

    “磺胺类药物6续开了二十余种,根据实验室那边的报告,下个月还能增加七种,包括生产的授权许可,下个月除掉成本开支,净利润预计可以达到37o万美元左右。”徐成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夹放在冯庸身前的桌面上,“这是今年以来的新药物研报告。”

    “另外万艾可的实验也已经初步完成,疗效出众,受到集团最严格的保护,生产也是分开管理。最核心的生产工序全部由自己人负责。与磺胺类药物不同,万艾是独门秘方,在提升**上的作用独一无二,相信大多数成年男人都不会拒绝。特别是对于宝贵阶层,一旦销开,预计利润比起磺胺类药物只高不低。”

    说到这里,徐成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真不知道这种药物是谁开出来的,这对于集团内部也是绝秘。实际上是姜立暗地里提出来的,前世姜立暗杀了一个盗走了辉瑞核心机密的商业间谍,阴差阳错获得了万区可的生产秘方。用来收敛钱财用于国内建设算是物尽其用了。

    “嗯,这就好。老帐户,这个季度七成的利润汇过去,老规矩。”冯庸会意的点头,单是磺胺类药物一年的净营利便能达到14oo万美元出头,对于此时西北日渐增大的开支来说,还不够开销,若是再增加一个更赚钱的万艾可,就能解决姜立相当的麻烦了。此时冯庸还不知道,姜立已经在国内让伍连德暗中进行青霉素的研,并且开始研究上规模生产的可能。用不了多久,青霉素也会成为医药公司的另外一大提款机。

    徐成表示知道,每次集团的利润所得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分批转回国内,这种事他操作过好几次了。徐成是司徒美堂的关门弟子,这个时代的关门弟子关系不比亲儿子差多少,算是绝对信得过的人之一。(。)

    。。。

292章 舆论宣传() 
“号外,日军兵锋已至北平,天津一带。一看书?·1?·cc为民族抗战计,为生存计,15路军鼓励平津实业西迁,帮助实业工厂在西北安家落户……。”

    “号外,西北钢铁公司大量招工,包食宿,月俸四至六元大洋以上,保底两块,多劳多得!”

    “号外,号外,贺兰山煤矿集团大量招工,包食宿,月俸四至六元大洋以上,保底两块,多劳多得。”

    “号外,贺兰山盐业公司大量招工……。。”

    “西北铁路建设工翁大量招工……”

    长城各关口纷纷撤军的同时,一些招工的信息纷纷充斥着通县,顺义,香河,甚至北平,天津各地,甚至这些信息通过不少渠道进入到了长城以北的地带,虽然日军占领了这些地方,有些人故土难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活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即便是在后世,西北的人口也算不上多,而此时西北的人口连后世的一个省都不到,地广人稀不是后世能想象的。

    “周老先生,欢迎光临寒舍。”王小徐对周学熙拱了拱手礼貌地道,对于这位北方实业界的教父般的人物,纵然现在已经大不如前,但王小徐还是带着几分敬意的。一看书?·1·cc

    “你们可真是大忙人啊,难得碰到你们公司几个创始人碰头的机会,现在要是不来,等范经理去了南京,想见到他的面就更难了。”周学熙再过几年便是古稀之龄,不过身体仍然还十分硬朗,走路也不用人搀扶,直接拾阶而上

    范旭东,陈调甫笑着将周学熙迎入院内,又亲手给周学熙泡了杯茶。

    “不知周老前来有何贵干?”陈调甫问道。

    “难为你们这些后起之秀还尊重我这个老胳膊老腿的家伙哦。”周学熙自嘲一笑,然后道。“知道你们时间宝贵,我也就不跟你们绕弯子了。说实话,这次我是给西北当说客来的,准确的来说应该是给15路军姜司令当说客。”

    “周老此言何意?素在下直言。我们几个跟西北可没什么交集,虽然景仰姜司令已久,然这两年一直在为硫酸厂的事奔波,也未曾得见其人,姜司令为何会请到周老来当说客?”范旭东好奇地问道。

    “说实话贺兰山盐厂的事你们应该听说了吧。一看书?·1k?a?nshu·cc青海省各类盐湖资源不在贺兰山之下,我已经决定把周氏集团6续搬迁到兰州一带去,姜司令知道我这个糟老头子在北方实业界还有点名望,再加上现在日军已经兵陈平津一带,以日本人的贪心,绝不会止步于长城,待其消化了热河,东三省之后,必然再度引兵南下。平津一带受战火涉及,办实业已是千难万难。而姜司令又是求贤若渴,现在西北已经创办了一家大型的化肥厂,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工投产,贺兰山盐厂的大举开,还有天水钢铁厂的投产,可见姜司令在实业上的雄心。几位都是化工业方面的实业巨子,何不一起去兰州看看,也好一睹能数次重挫日寇的姜司令是何等的风采。”周学熙劝说道。

    “实不相瞒,若是周老先生早个一年多提出来,我也会先去西北看看。但现在我在南京,上海之间奔波了数年,与交通银行,金城银行。中国银行的一些重要人物都进行了磋商,已经大致达成了共商,决意在南方建造一座硫酸厂。在早四五年前,我们便有了这个想法,前前后后也跑了几年走通关系,拉拢资金。作了一些承诺。若是到最后关头单方面毁约,于我个人与公司而言,恐怕难以办到。”范旭东苦笑一声说道。

    “早个一年多?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奉天城到现在也不足两年,姜司令当时才刚撤出奉天,连个容身之所都没有,哪里知道前程,也就后来在西北安定下来之后才大肆兴办实业。一边要安顿数十万人,又要扩军备战,姜司令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非常人所能想象了。”

    周学熙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不过官海商海沉浮几十年的周学熙自然不会被三言两语所阻,自从他从以袁内阁时期财政总长的位置退下来之后,周氏集团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壮大,但随着周家淡出权力中心,地方军阀无不将这些大实业家视作香饽饽。周氏集团已经被人盘剥过十数次,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萎缩。地方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哪里应付得了。周学熙是北人,又不愿意去湿热的南方,再说周家在南京方面全无底子,就是去了南边也未必见得情况会好多少。而此时姜立适时的伸过来了橄榄枝,周学熙自然要适时的抓住机会。作为姜立第一个交待要办的事,周学熙自然要尽力办得漂亮一点。

    “确实如此,跟其他地方实力军阀比起来,姜司令所为无不让爱国之士振奋莫名,然明俊这几年确实已经跟南京的一些银行谈妥,现在一只脚已经站在了成功的门槛了,断无再回绝之理。倒是辜负了姜司令的一番美意了。”王小徐等人不无可惜地说道。

    “事情应该还有变通之处,永利公司的技术骨干也不是一两人,范经理几位何不做两手准备?跟范经理这几年四处走关系,拉资金可不一样,姜司令对于振兴民国实业之决心是前所未有的。至于周某活了这大半辈子还未看到过,创办一家规模不低于5万吨的硫酸厂不用永利公司出一分钱,这笔钱全部由姜司令来想办法。其中大部分是西北自筹的一些钱,还有姜司令出面跟西北一些大金主拆借的。”

    周学熙着重强调了姜立对于西北制酸化工业的支持。“几位也能看到姜司令这两年的所作所为,从奉天会战,淞沪抗战,还有眼前的长城抗战可以看出15路军已经成为了抗日军队中的中流砥柱。姜司令有言,西北军工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缺陷,急需有识之士前去兰州襄助一二。范经理,陈,王几位经理皆一时才俊,何不做两手准备,不管是西北还是南京,都是为民国的国防工业作贡献。帮助西北同时建立自己的制酸工业,也能更大程度上壮大其规模。”

    陈调甫,范旭东等人对视了一眼。

    “跟南边各家银行商谈都是由我出面,我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还望周老先生代为向姜司令谢过其好意。”踌躇了一阵之后,范旭东无奈地说道。

    “明俊,我倒是觉得周老先生说得有道理,咱们可以一边在南京办厂,同时也在兰州办厂。左右姜司令那边不用挤占咱们现有的资金,只不过多抽调一组人手,不会太影响咱们现在的计划。难得姜司令看重咱们这些人,若是直接拒绝,难免寒了姜司令一番苦心。”半晌之后,陈调甫说道。(

    续。)

    。。。

293章 陈调甫的决定() 
“是这个道理,况且西北距离南京如此偏远,满足其自身需求尚且不足,不会跟南京形成竞争。说。‘”见陈调甫松口,周学熙心头一喜,连忙打蛇随棍上说道,“南京是中央不假,但姜司令的所作所为也都是为国为民,都是在国内展实业,难道还要分得南京跟西北这么清楚?眼下人多力量大,遇到日军入侵,姜司令不是打得比谁都厉害?”

    “既然德元兄有意,我看这样安排也好,西北这一两年对于实业的支持力度是民国有史以来见所未见的,如果不是明俊你这边都已经安排妥当,我也会选择去西北。”王小徐一旁也点头应是。

    “好吧,我先去一趟兰州,如果跟姜司令当面谈妥了,还得让侯德榜在海外多买一套设备才成,姜司令那边的资金什么时候能到位?”陈调甫点头,然后又看向周学熙道。

    “两个月之内就会准备就叙,否则我就算变卖周氏集团的家产也不会在几位面前食了言。”周学熙一听连忙保证道。“我看陈经理还是近日起程,姜司令那边可是求贤若渴呢。说不定资金到位的时间比我预料的还要短。。?‘”

    “好,我一个搞技术的也没什么东西好收拾,明天就出去兰州。”陈调甫点头。

    “看样子周老爷子这次是真的打算把周氏集团都搬到西北去了。”事情谈妥之后,见周学熙离去之后,王小徐笑着说道。

    “周老爷子说得也在理,平津现在不太平了,咱们永利公司也得早做打算,原本我认为最好是迁去南京,不过经周老爷子这么一说,最好也分出一部分去西北,西北虽然贫困了一点,但姜司令声望颇佳。平定了西北军雄割据的局面,对于实业的扶持力度比起南京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修路,办厂。移民做得有声有色,过个十几年,完全是可以展起来的。说实话,如果不是南京那边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还真想去西北看看呢。”范旭东感慨了一句说道。

    “也不用可惜。年产5万吨的硫酸厂,没个一两年的时间哪里能建得起来,咱们到时候看看是南京做得更好,还是姜司令的决心更大。”陈调甫笑道,从心底上讲,他更愿意看好姜立而并非南京,从出资的意愿便可以初步判断,范旭东在南边奔波了两三年才把这件事设定下来,而姜立那边却是自己把钱筹集了来请人,双方办硫酸厂的决心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范旭东此时没有了选择他却有。

    ……………

    “打到这个时候往往就看双方各自坚持下去的意志了。南京一味担心战事扩大。日军寇击华北。耽误了自己的剿*共策略,动摇自己的统治基础。然日本也并不是打得有多轻松,如果南京跟咱们能加把劲,北面李杜,马占山的联军,各路义勇军也能减小相当的压力。日军尾难顾,两线作战。从这方面讲,咱们完全可以签定出更加体面的停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