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缶鹊绫ā�
接到电报的那一刻,即便不用杨威来解释,蒋介石也已经明白了杨威之前故弄玄虚的意图,原来杨威早就料到这批炮弹根本送不到鲁涤平的手上,即便是鲁涤平可以侥幸得到,也不会为自己的削藩大计出力。
只是现在鲁涤平来电求救,蒋介石倒是想不通杨威的后续打算,在接到电报时立刻找来了杨威。
李宗仁对鲁涤平动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令所有人感到出乎意料,蒋介石的办公厅中,杨永泰急得在房内来回踱步,焦躁不已道:“校长,李宗仁既然已经大打出手,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只是事情发生得太快,立刻出兵似乎有些贸然唐突,是否还要再准备一下才好?”
杨永泰说的话确有道理,虽然已经身为政权之首,可攻打桂系的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不可轻敌乃是蒋介石多年来常常叮嘱自己的名言警诫。
可就在这时,姗姗来迟的杨威立于门前,饶有趣味地打量着杨永泰道:“杨参谋长,我们为何要为鲁涤平出兵?”
杨威的话语令蒋介石和杨永泰都愣住了,当初这将鲁涤平收买来的主意可是杨威出的,现在鲁涤平有难,杨威竟然要坐视不管?
面对蒋介石和杨永泰的满眼疑思,杨威款款来到两人面前,慢条斯理道:“校长,鲁涤平虽然坐拥湖南一带,但其能力有限,仅有地利根本不足以成就大业,说到底也不过是弃子一枚而已。眼下李宗仁试图妄动湖南,私自通过武汉政治分会将湖南改组,这简直是没有将中央政府放在眼里。”
蒋介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一头雾水地望着杨威点了点头,杨威低下头来忍不住浅笑道:“校长原本的意思便是想要撤除各地政治分会,完成削藩大业,眼下擅自妄动的武汉政治分会不是已经给了中央一个绝佳的把柄了吗?”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蒋介石才恍然大悟,蓦地发现杨威只是用鲁涤平这枚弃子设了个圈套,最终的一切都是逼迫李宗仁露出马脚。
站在一旁的杨永泰此时长大了嘴巴望着杨威,自从蒋介石大肆器重杨威开始,杨永泰始终觉得心中不舒服,自己这个参谋长甚至还不如杨威在蒋介石眼中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听到杨威的计谋之后,杨永泰不由得打从心底自叹不如。
而蒋介石更是对杨威另眼相看,心悦诚服地望着杨威道:“那么,以杨总队长下一步如何打算?”
杨威抿着嘴唇耸了耸肩膀道:“校长莫急,不动则已,一动便要惊天地,必定不能给李宗仁留下任何借口。职下今早得到了湖南的消息,鲁涤平已经调派军队准备与李宗仁抗衡,就算李宗仁按兵不动,以他手下那些无法无天的军长也不能就此放过鲁涤平,不如我们就隔岸观火,等事情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再站出来为鲁涤平打抱不平。李宗仁此举乃是不经中央同意,强行任免地方官,这叫做政治擅权!”
政治擅权乃是何等罪名,蒋介石再了解不过,长出一口气的蒋介石顿感畅快,烦扰多日之事终于云开见日,就如同压顶的乌云已经烟消云散一般。
然而杨威似乎还并不满足,侃侃而谈地继续道:“而且,校长早就下达命令取消各地政治分会,各部队不得擅自调动,李宗仁既然想要对鲁涤平动手,只要他的军队稍有动作进入湖南,就有一项军事异动的罪名落入他名下,到时候李宗仁就是百口莫辩也只能任人宰割。”淬血山河215
用杨威的话来说,李宗仁的种种举动可以算得上是对中央的挑战,蒋介石顿时放下心来,他想要等的,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借口,没想到由长袖善舞的杨威计划一番之后,所有的条件计划就都已经准备就绪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兵戈一起,权夺天下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通电辞职()
杨威已经按照历史发展为李宗仁准备了多个陷阱,不管怎样躲闪提防,李宗仁都注定要落入杨威的圈套之中。ww。vm)
而接下来的事情正如杨威从历史资料中了解到的一样,李宗仁很快发动了对湖南的进攻。
事实上,李宗仁早已对湖南垂涎已久,而鲁涤平这颗安插得非常不是地方的眼中钉早就已经上了李宗仁的黑名单,巴不得早日除掉鲁涤平,好能让两湖两广真正意义上的连成一片,这样的大好机会自然是李宗仁不能心甘情愿放弃的。
同时,自以为有中央撑腰的鲁涤平破天荒地硬气起来,与武汉政治分会对抗,可就在他等待杨威伸出援手的时候,李宗仁手下的将领已经率兵攻入湖南,无奈之下的鲁涤平只好逃入江西。
而这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湖事变,据编遣会议开幕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淬血山河216
对于自己的这一手,李宗仁感到十分得意,却完全没有察觉到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突然生出这么多的事由,很有可能是蒋介石削藩的计策。得意忘形的李宗仁沉浸于喜悦之中,两湖两广此时已经完全归桂系控制,自己想要与蒋介石相对抗的羽翼变得更加丰满了。
但是好事不长,蒋介石等待的就是李宗仁对鲁涤平动手的时刻,如今时机已到,蒋介石毫不犹豫便开始了反击行动,以政治擅权和军事异动为由,大张旗鼓地在国内各报纸上发表讨伐李宗仁的言论。
在拿到报纸的那一刻,李宗仁才恍然发现自己似乎进入了蒋介石的圈套,虽然事变当时自己身在南京,所有行动完全由手下的军长代劳,但是政治擅权和军事异动的罪名自己却是逃不脱了,现在的自己俨然成为了第一个明目张胆与中央对抗之人,形势实在不妙。
心生惊慌的李宗仁意识到南京不可久留,自两湖事变一起,李宗仁立刻秘密逃往上海藏身,至少不能在事端一起之时就被蒋介石关押起来。
可是让李宗仁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前脚刚刚来到上海,蒋介石的人便立刻追了过来,派往上海的乃是何应钦,以此可见蒋介石对此事的重视程度绝对超乎自己的想象。
而何应钦此次前来只带来了一句话,要么两湖改组,否则立刻动武。
何应钦本来就不是来陪李宗仁话家常谈条件来的,蒋介石让他送来的这句话非常简单,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时至如今,李宗仁才明白蒋介石果然是准备动真格的了。
将何应钦敷衍走了之后,李宗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白崇禧求援。
桂系之中,白崇禧可谓是李宗仁最为信任之人,且其头脑聪慧过人,更有小诸葛之称。
电话刚一接通,李宗仁先是将蒋介石一方的狡猾奸诈怒斥一番,随后便慷慨激昂地声称不惜动兵与之抗衡,其言辞之激愤难以言表。
然而在表达了一番分开之后,李宗仁得到的答案却令他心灰意冷,白崇禧对此事的建议乃是暂时忍辱接受。
两湖改组?这简直是要了李宗仁的命,试想若是将两湖改组,就算自己能够忍辱接受,手下的人也未必能够同意,更何况一旦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将两湖改组,自己在两湖的地盘恐怕就保不住了,这岂不是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拱手让人?
只是白崇禧如此主张也是另有原因,其原有倒是与蒋介石有着几分相似,虽然美其名曰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事实上也是没有把握的表现。
蒋军与桂系实力相当,若是一旦动起手来,任何一方都难以稳操胜券,李宗仁既然来电求救,当然是希望白崇禧能够伸出援手,但是以白崇禧的性格,绝对不会将自己的兵力送去做炮灰。
在安抚过李宗仁之后,白崇禧做了另外一番计划。
两湖改组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以退为进,白崇禧心中十分清楚,一旦李宗仁落马,自己也必然是地位不保,届时若是桂系瓦解,被蒋介石掌控大局,那么现在在场的每一位都没有好果子吃。
思来想去之后,白崇禧决定以编遣为名,将自己的部队调回武汉,只有掌控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自己才有实力与蒋介石对抗。而另外一方面,白崇禧则联络了李济深,坐拥两广的李济深若是能够伸手相助,桂系自然更是实力大增,到时候输家很有可能就是蒋介石了。
在与李济深的联络中,白崇禧明确表明粤汉唇齿相依,湘鄂一旦有失,他李济深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筷子只有绑在一起才足够结实的道理,相信自己不用过多解释。
白崇禧看来,天下是谁的天下都无所谓,大家实力相当便好,但坐拥天下的霸权绝对不能落在实力突出之人手上,譬如蒋介石。淬血山河216
谋而后动,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乃是白崇禧的原则之一,有了这样的如意算盘,白崇禧对于蒋介石的举动毫不担心,只能最后收网便是。
而另外一方面,白崇禧还有其他打算,尚未利用的棋子还剩下一个冯玉祥,只要坐等国民党三大召开,届时不甘人后的冯玉祥定然会闹出点风波,到时候蒋介石忙于对付冯玉祥,双手在外兵力虚亏,更是自己钻空子的好时机。
有了三计傍身的白崇禧不慌不乱,只等时机动手,相信若是按照自己的计谋发展,就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然而白崇禧却忘了这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自己虽然做好了万全准备,可李宗仁偏偏在这一时刻出了乱子。在得知了白崇禧态度之后,李宗仁并未想到白崇禧另有打算,只是一想到自己要将两湖舍出去便悲愤交加,气急败坏的李宗仁干脆在这个节骨眼上破罐破摔,在上海发表辞职通电,将国民政府委员和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等职位一概请辞,并发表声明称拒绝再回南京。
李宗仁的这一步彻底打乱了白崇禧的步调,尤其是在李宗仁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之后,李宗仁的手下也硬气起来,不但不接受两湖改组的条件,同时个个扯着脖子号称拒绝撤除湖南。
此时的李宗仁已经通电辞职,手下的人怎么折腾都不在他的负责范围之内,时至此时,双方角力已经无可避免。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近交远攻()
李宗仁通电辞职,湖南的混乱找不到了负责人,蒋介石反倒显得比李宗仁更加烦乱。
蒋介石的办公厅内气氛凝重,杨永泰先是望了杨威一眼,见他低着头没有反应,这才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小心谨慎地沉声道:“校长,如今李宗仁通电辞职未必不是好事,两湖既然已经乱了,不如就趁乱行事。另外一方面,李宗仁通电辞职之事对于其他势力必然也有着一定的冲击,眼下乃是大好的机会。”
杨永泰的策略乃是近交远攻,联合李宗仁控制冯玉祥,眼下李宗仁既然已经甩手不干,不如趁着此时的大好良机将两湖势力逐个攻破,虽说李宗仁手下的军长各个骁勇善战,但现在群蛇无首充其量也不过是游兵散勇而已。只要将李宗仁手下的军队收编过来,对付冯玉祥便不是问题。
对于杨永泰的计谋,眉头紧皱的杨威不由自主摇头道:“校长,在下倒是认为近交远攻不如远交近攻,只有联合了冯玉祥和阎锡山,才能瓦解多方势力的合纵之阵,在此时动武实在不是上策之选。”
杨威屡次三番地在蒋介石面前否定杨永泰的谋略,已经早就令这位参谋长心生不满,终于忍无可忍地爆发道:“本参谋长实在想不明白杨总队长究竟居心何在!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时乃是用兵的最佳良机,趁乱才能操控大局,若是错失良机,试问杨总队长能够付得起责任吗!”淬血山河217
身高尚不及杨威的杨永泰气势汹汹地跳脚怒吼,一张嘴几乎就能咬到杨威的鼻子,对于这种咄咄逼人的举动,杨威如同看戏一般,饶有趣味地打量着杨永泰,直到蒋介石摆手叫停的时候,杨威才缓缓开口道:“参谋长,动兵打仗不论输赢都是耗损元气的事情,既然有不战而胜的办法,为何非要大动兵戈?更何况李宗仁手下的那几位军长都是难以撼动的角色,此时出兵,杨参谋长就有把握大获全胜?”
杨威的问题直指杨永泰的要害,与桂系开战,不说杨永泰,就算是蒋介石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尤其在听到这句话之后,蒋介石更是忍不住点头,恰如其分地被杨威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蒋介石目光如炬地望着杨威,已然将希望寄托在了这位智囊身上,只见杨威凝神触目了片刻之后,不徐不疾道:“时至如今,与桂系一战乃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在开战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远交近攻节时省力,更易稳操胜券。且当初之所以打定从李宗仁下手,乃是因为此人难以应付,除此之外的冯玉祥与阎锡山,倒都是可以以计谋攻取的。”
依照杨威之前的分析,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用经济来买通,阎锡山则以政治相挟,如此一来不费兵戈就能将阎锡山和冯玉祥拉拢到手下,到时候桂系就算不肯看风使舵,也必然是士气全消。
蒋介石对于杨威的计划非常满意,当下商定增加冯玉祥西北军的军饷,与此同时电联阎锡山,商议在除掉白崇禧之后,请阎锡山负责北方大局。
杨威的计谋可谓是旗开得胜,经济实力匮乏的冯玉祥和贪慕官职的阎锡山很快便被蒋介石提出的条件所打动。
截至此时,桂系在北方已经完全被孤立,纵然白崇禧三十六计也好三头六臂也罢,都挡不住蒋介石所部势力铺天盖地而来。
只是在杨威看来,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在蒋介石对于时局非常满意的时候,杨威突然提起了白崇禧的部队,据杨威所知,白崇禧所统之兵乃是湘军旧部,均为宁汉分立时收编唐生智部而来。
杨威突然提起白崇禧的部下,令蒋介石略有不解道:“杨总队长莫不是在打白崇禧部下的主意?”
杨威立刻笑道:“校长,这怎么能算是打他们的主意呢?白崇禧的部下本来就是收编自唐军长处,借他玩玩也就算了,可该收回来的时候总要收回来的。”
在杨威来看,最好挖的莫过于自家的墙角,唐生智手下的战士既然能被白崇禧收编,为何不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