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东赞是论家的前任家主,他追随松赞干部,是往大唐报聘的高官,成功地促使唐蕃和亲,派遣文成公主入蕃。
他谈吐自如,奏对称心,唐太宗都挺欣赏他,传说太宗皇帝曾六难禄东赞(和其他的求婚使),结果给禄东赞统统解决了难题,太宗皇帝识人才哪,封禄东赞为大唐右卫大将军,并欲将琅琊长孙女的外孙女段氏嫁给他,诱使他为唐朝效力,结果给禄东赞婉拒。
如果说论钦陵是军事强人,那么禄东赞则是政治强人,他对于大唐的认识远远超过同辈,曾给出三个建议:
一、大唐强大,每次与大唐战争,都须尽全力,以苍鹰搏兔之势方可攻击,否则则要紧守门户,依靠高原地形,消耗唐军军力。
二、不可轻易进攻大唐内地,尤其是大唐本土不可攻,以攻略大唐的西域、河西走廊即可。
三、一旦论家失势,政敌对论家斩尽杀绝,那就立即投靠大唐!
应该说,禄东赞对大唐和吐蕃有够了解,他知道吐蕃苦寒,人口物产不丰,而大唐则庞然大物也似,与大唐争战,必须尽力而为!
策略是保护吐蕃军力,杀伤大唐军队。
颇有种“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得地失人,人地两失”的朴素的战略思想。
依托雪域高原,大量杀伤唐人,伤其元气。
但不可轻易进攻大唐内地,禄东赞去过大唐长安,马上领教了那里的气候,就知道不要轻易攻打大唐内地。
说起来,吐蕃贵族穿丝制衣服,还是禄东赞带动的,他在长安时,就穿着丝衣,凉爽!
第一次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可是轻兵深入到托索湖一带了,被高原反应搞蒙了,加上遇着依禄东赞教导用兵的论钦陵,那是薛仁贵的倒霉,不代表他不行。
论钦陵有种深入到内地看看,能果奔一人回家算他牛。
我们打个比方:冬天将尽,穿着厚衣服,突然天气变热的那种感觉,就是浑身上下痒痒的,如吐蕃人穿着皮衣下到内地,会浑身发痒,恨不得多出一双手去挠痒痒的,这仗还能打不?
事实上,平行位面发生过吐蕃人攻占长安,十五天后自动退兵。。。原因有不少,其中一个就是不适应气候。
因此在论钦陵在第一次大非川之战之后,他始终想与大唐谈和。
不过他开出的条件是得到西域,他要收丝绸之路的过路钱,得到陇右和河西走廊,他想控制大唐的军马产出,如此掐着大唐的喉咙,攻守由心。
两条令到高宗皇帝无法容忍。。。还有一条是论钦陵要太平公主和亲吐蕃!
他想抢冯小宝老婆,小宝不揍死他才怪!
最后是吐蕃政争内斗残酷,禄东赞知道花无百日红,一旦论家失势,那灭族、沦为奴隶的命运在等着他们,此时投靠大唐,起码可以保住家族血脉!
现在论钦陵兵败,论钦赞真不敢想象会有什么样的未来等待着他们家族。
论钦陵啊,你现在哪里?论钦赞深深地叹息。
他的兄长论钦陵现在虎目含泪,跪在叔父论迷古的病榻前。
论迷古即将大行!
他吃了唐甜一箭,中箭部位是肩头,本不甚重,可是箭头是“毒箭头!”
简而言之,就是受污染的铅箭头,听听就知道是很高大上的东西了。
高得要人命!
介个是冯小宝传授知识,他这一系统的成员都知道怎么样更快地要人命和怎么样救人。
论迷古很快伤口发炎,什么巫医、放血、藏医都试过了,统统无效。
即使在生命弥留之际,论迷古还记着家族,嘱咐论钦陵火速返回逻些(拉萨),控制吐蕃政局。
王叔断定,不用担心军事方面,唐军必不会进攻,至少不会深入进攻,逼迫吐蕃人,唐军在坐等吐蕃内斗!
论钦陵听着他的话,给论迷古重重地叩了三个头,他对赞普都不会这么做的!
然后论钦陵策马飞奔返回逻些。
三天后,王叔论迷古一命呜呼!(。)
第三七十节 封大非川()
在论家兄弟们凄凄惨惨之时,大唐将士的营地则是一片欢腾!
洮河道大总管冯小宝要封大非川,以此作为将士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前有大汉封狼居胥,后有大唐封大非川!
为准备这场大礼仪,唐军准备了最好的衣服。。。将后备的衣服弄来穿上,没有多的话则把旧衣服着捉到的吐蕃女洗干净,一时间大非川上的河边尽是晾晒的衣服,蔚为大观。
祭祀天地自有礼仪,首先得筑坛,所谓天圆地方,天坛是圆的,地坛则是方的。
九月二十八日(农历)是吉日,八米高的天坛已成,分为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遂作祭礼。(九乃个位数之极,不敢用九米)
秋天的大非川,有高耸的雪山、澄净的蓝天、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青翠的草坡。
成群结队的唐军列阵已待!
密密麻麻的部队,旌旗猎猎,是参加了大非川之战的有功部队,现在昂首挺胸,静待他们将军的检阅。
唐军二十五万大军、十万民夫出击,死伤十二万,民夫死了六万,最终结果是战死八万,重残二万须退役,另有二万伤员可以归队,目前正在养伤中。
为准备这场封礼,军事方面的进攻除了黑齿常之率领一万骑兵在西海边扫荡,其余的军队与将军都已经归队,参加到这场盛大的祭祀中。
总共十二万军队参加了封礼,那些没参加的军人也不会不高兴,因为冯小宝宣布所有参战的军人都会得到一枚铜制纪念章,立下战功的将士另得到一枚银制纪念章,立有大功的将士则是金制纪念章。。。这些都由朝廷支出,加上其他的奖励,所以将上任的户部尚书郭待举有够头痛。
在祭天之前,冯小宝与一众军官都斋戒一天(一般要求三天,但冯从简了)。
行礼时,要求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得交头结耳,不许走动喧哗等等,否则,一旦违反,即取消封礼纪念章。
上午八时,军队列阵已毕,每个方阵以五百人为一阵,十二万人足有240个方阵,如一片海洋的钢铁兵林,围绕的中心就是天坛。
冯小宝穿着刚刚才改好,新鲜出炉的装甲,这是一套金属全身甲,由明光铠上贴了满满的金箔组成,金色花纹,黑色镶边,带出一条鲜红色丝绸披肩挂着一口宝剑,豪华舒适,美观大方富有层次感。
迎着阳光,那就是黄金甲!
他胯下骏马不是电影御马,腰配宝剑,一路驰向天坛,准备“就位”
本来照他的意思,选出将军们同行,奔赴天坛。因为战争不是他一个人打的,大家一起分享这份荣光!
所有的军官,异口同声地拒绝了!
都说这样的礼节就留给大总管你吧。
说到底,他们也怕啊,祭天之事,只有天子才可以,冯小宝仿封狼居胥,或许他没事,其他人等,难保朝廷会秋后算账。
冯小宝骑着白马,在军队面前驶过。
玩起了那套天/朝人都熟悉的互动:
冯小宝大呼道:“将士们好!”
将士们则应道:“大总管好!”
“将士们辛苦了!”
“为大唐而战!”
这样的互动还是冯小宝教他们的,大伙儿都觉得挺新鲜。
冯小宝一路发声,将士们纷纷应和,直到他抵达天坛,将军们在等待他,都衣甲一新,精神抖擞。
军旗飘飘,兵戈如林。
按正式的祭祀礼节,应有罡铜、兵顺、旌旗、幢幢、宫扇、伞盖等仪伏器物,但冯小宝祭天一概不用,只论旗帜和兵器。
鼓乐则少不了,冯小宝的部队中有素质一流的军乐队,派上用场。
礼仪官的荣誉给了参谋长荆东灵,他负责组织祭天流程。
“请大总管登坛!”
刹那间,军乐齐奏,万人高唱精忠报国!
闻者无不热血沸腾,冯小宝乃持剑昂首登坛!
路过第一层,所立者为军队选出的立有大功军官和士兵,如史万超、冯小宝队伍的世铎、楚九郎、米五郎等。
第二层,则是他的将军们,李谨行为首、刘审礼、杨成献、王孝杰、程伯喜、契苾明等,冯小宝稍停脚步,向他们致意。
打胜此仗,影响深远,以这批胜利的将官们打底,唐军三代将帅即将崛起,各族人的恶梦来临。
第三层则放了三御宝:圣旨、如朕亲临金牌和尚方宝剑。
他最终登顶。
四野一览无遗,天是蓝的,地无边无际,下列军团井然密集,万众瞩目!
那一刻,颇在“大地在我脚下,军势掌于手中,臣服强酋吐蕃,”的无比豪迈之情!
台上设有香案、香炉,却无神主牌。
台下拉出了一头壮硕的牦牛,来自大非川上的吐蕃人和一匹高大通体雪白的大宛马。。。俘自论钦陵的战马!
没有什么比杀掉钦陵的战马去封礼更爽的事了。
杀马宰牛,史万超荣幸地得到了这个荣誉。
他取出一口大刀,手起刀落,将马头给斩下。
再换用另一口大刀,将牛也给宰了!
干脆利落,人人叫一声好。
史万超暗叫一声惭愧,为了这两刀,他到后勤宰牲处天天练习,负责宰杀活牛活马,方有今天之顺当。
然后上香,冯小宝上了九柱大香,诚心求祷后c进香炉里。
将杀掉的牛马,献祭于台上,再献酒。
之后就是念祭文了,冯小宝亲念祭文为,大意为:“大唐与吐蕃本为甥舅之国,本应和睦相处,然吐蕃暴虐,侵害大唐,祸国殃民!今奉大唐天皇天后之旨,得大唐臣民相助,有冯氏小宝,忝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刘审礼、李谨行、杨成献、唐甜、王孝杰、契苾明、韦待价、程伯喜、韦待价、王杲、曹怀舜、黑齿常之、范无伤、荆东灵、娄师德等将军(这段最长),与吐蕃战于大非川,成就大业,斩首吐蕃人三十五万级!建不世之勋,立不朽之业”
念过祭文,则是阅兵式。
大唐参战的的威武之师、功勋之士,依次经过天坛,请天检阅!
壹队接壹队的人马,经过天坛,他们或唱精忠报国或高呼大唐万胜,气氛热烈,一浪胜一浪。
真正的祭天典礼仪式繁琐,有“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等,时间相当冗长。
而冯小宝的祭天典礼则大为简化,主要是避嫌,其宗旨只是向天报告大唐军队的战绩而已!
他必须这么做,否则班师回朝之后,御史们的弹章会将他淹没!
祭过天,军中开大食会,大吃大喝,以示庆祝。(。)
第三七一节 群狗狂咬小宝()
封大非川祭天仪式完成,天坛继续动工,将使用岗岩重新装修,将它弄得气派漂亮,同时在顶上勒石刻下祭文以作纪念。
共分三层,最下一层记下了参战的各路军队立下军功人员的名单,中间一层则是将军们的名字,包括冯小宝,顶上一层只得二个人名,那就是天皇与天后。
帝后虽然没有出战,但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谁敢说不是!
所以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天坛处最高层,冯小宝这次封大非川,也算得上是他胆大包天(他没请旨就封了),再有天后的名字堂尔皇之地出现在祭文上上,那是惊世骇俗的!
极少有皇后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冯小宝端的是敢作敢为了。
私底下他是这么说的:“俺必须讨好俺丈母娘呵!”
诸将军们面面相觑,颇有一种牝鸡司晨的感觉,觉得不妥,但大伙儿受了他的好处,他毕竟是军中老大,唯有认了。
大事已了,大伙儿留驻三天,做了三天的义务劳动………筑城!
唐军在大非川筑的“威远城”是座一千二百步的城池,周长约为三四里左右,高有八米,使用水泥和石块修建而成,它的建立,意味着唐军在吐蕃喉咙处的立足,让吐蕃向大唐的出击受到严重的遏制。
大非川的失守严重程度有如匈奴失掉阴山,阴山是匈奴进攻汉朝的桥头堡,有水草可养牲畜,是匈奴最重要的牧场,失去阴山,让匈奴过之未尝不哭也!
冯小宝着将军韦待价留守此城,留骑兵五千、步兵一万和五千民夫给他,余众随他回鄯州。
在承风岭,又举行了祭地仪式,但规模不及封大非川的大。
然后承风岭留兵三千,由校尉米五郎防守,
过湟水大桥,通湟县民集体放假一天,齐集大桥远迎胜利之师、威武之师!
夹道欢迎,鲜暴掷,人们欢呼,盛况空前!
国人最喜吃喝,以冯小宝为甚,在通湟县,冯小宝下令打开酒库,请了全军大吃一顿,算是正式的庆功宴,之后就分派到各个驻地,静待朝廷赏赐到来。
之后,由冯小宝作主,洮河道军队方面委了程伯喜管步军,韦待价管骑军,至于冯小宝与李谨行、刘审礼、杨成献等主要将领加上一些出众的将士,返回洛阳。
临行前,冯小宝上封折子急送洛阳(先前封大非川的折子已然上奏),就施施然地带着一干人等启程。
一路上并不张扬,只在驿站投宿,不进州县,不见官员,不接受礼物,极其谦恭的样子。
同行的人对这样的待遇当然不是很爽,我们打了大胜仗耶!
就有刘审礼跳出来斥责道:“知足吧你!得封大非川,你立即退役,都已经赚到了,其它的,尽是虚名!”
“对啊!”杨成献也帮腔道:“就按小宝的话来说:神马都是浮云!’”
最后是李谨行一锤定音道:“要谨慎谦虚,只怕京城已经闹成一窝粥了!”
他说得一点没错,冯小宝先前向朝廷上奏封大非川,这封奏折引发了轩然大波!
人家霍去病是什么人,你冯小宝又是什么料?
说起来朝廷中相当多官员对于冯小宝那是满满的妒忌、眼红,私底下谈起来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