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围棋梦-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要怎样提高自己的围棋水平呢?还无非只有那么有限的几种方法。而其中最常见的,也就是“实战”和“打谱”两种方法。对于这一点,职业棋手和普通棋迷应该是一样的,从单纯的“学习方法”上面来看,还真的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李小强甚至觉得,相比于业余棋手,职业棋手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其实更少。例如一位业余初段水平的围棋爱好者,他如果有心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围棋水平,他除了可以打谱,除了可以找人实战,他还可以找到很多“工具书”。例如他可以找到一本“中级手筋”或者“中级官子”方面的书。如果他有心去认真专研一下的话。再配合相应的实战。那他的围棋水平,肯定蹭蹭的往上涨。

    但是职业棋手呢?应该就没有这个方面的“福利”吧?他哪怕就是翻看一本“高级手筋”,恐怕里面的绝大部分手段,他应该都知道吧?

    就拿李小强自己来说。当他3年前刚刚成为职业棋手的时候。可以供他学习的地方很多。他可以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各种有益的东西。培养出自己的“职业素养”,从而完成“业余高手”到“职业棋手”的蜕变。但是现在呢?一般日本“中九”的棋谱,对于他的提高,作用应该微乎其微了吧。

    再说得极端一点。假设某位棋手已经成了“天下第一高手”。那么从理论上说,周围人下的棋谱,水平应该是不如他的。例如巅峰时候的李石佛,他除了比赛以外,平时肯定也要打谱的。那么他打其他人的棋谱。不可能总是在“学习”吧?

    “打这张棋谱,我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对手。通过他的棋谱,我分析他的思路,我寻找他的破绽。。。”

    李小强认为,用这样的指导思想去面对一张棋谱。没准你的收获会更多。“读棋”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算不算“高手”不管他。至少在打谱的时候,先在内心把自己当成一位“高手”再说。

    以上这些,也算是李小强的“歪理”吧。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方老这才放下心来: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我原本只是担心,要认真研究这些古谱的话,会不会耽搁那些孩子自己的修行。既然小强认为不会,那我也就放心了。。。”

    “听起来倒也像那么回事。不过我说小强,你说的这种“读棋”方法,到底靠谱吗?”

    开口说这话的。那自然只能是张大记者。自从两人越来越熟悉后,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和李小强唱反调。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是认输的那一个。不过张大记者依然乐此不疲。

    李小强看了张志东一眼,。这次罕见的没有反击。对于这样的东西,李小强当然没有把握。围棋这种东西。好就好在它的“模糊性”。在很多情况下,就连具体的围棋招法,都不存在“唯一正解”。更别说这样一种东西了。

    李小强还发现:说到 “读棋”,和中日棋手相比,反而是很多韩国棋手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可能算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首先是赵治勋,他虽然是日本六超之一。但他本身是韩国人。赵先生是最看重“读棋”的明星棋手之一。他在很多的场合,都反复强调了“读棋”的重要性,他甚至将自己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完全归功于“读棋”。

    “我的天赋其实很一般,我的棋其实不厉害。我之所以赢棋,只是因为我“读棋”比对手深而已。。。”

    第2位“读棋”非常有特点的韩国棋手,那就是刘昌赫九段。他反复强调的“棋谱快打”先不去说它。这其实也是“读棋”的一种。另外他还有一个独到的本事,就是非常善于“有针对性的读棋”。

    例如他在快棋比赛以前,能够针对赵治勋的习惯,有预谋的准备一把“飞刀”。这就是他的“针对性”,这就是他“读棋”的本事。仔细观察他的职业生涯,其实也可以发现他这个特点。

    例如在刘昌赫九段的职业生涯巅峰期。那正是韩国围棋最辉煌的年代。就算是在他们国内,曹李二人的“师徒争霸”才是真正的主流。但刘昌赫依然能够稳稳的占据一席之地。有那么几年,韩国国内的头衔,基本都被曹李二人瓜分了,但其中奖金最高的“王位战”,就一直保持在他的手里。

    这就有点像当年的藤泽秀行先生了。当年藤泽秀行先生独霸日本“棋圣”头衔的时候,被人讽刺为“一年只赢4盘棋的好汉”。但两人的具体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

    藤泽秀行“只赢4盘棋”,那是因为他当时的年纪大了,在加上身体不好,一直受到癌症的折磨,再加上他还有酒瘾。因此他没有精力在其他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了。

    而刘昌赫呢?只能说他非常聪明,对自己的定位也非常准确。面对曹李师徒这样的对手。假设自己也是“全面撒网”的话,很可能落到两手空空。与其这样,那还不如“重点突破”,充分发挥自己备战能力强的特点。将自己最多的精力。花费在“性价比”最高的比赛中。

    在前世,刘昌赫九段一共获得过6次世界冠军。公平的说,如果按照他的绝对实力。他这个冠军数量,还是偏多的。但他具有这种独特的“读棋”才能,应该对他的帮助很大吧!

    善于捕捉对手的弱点。这好像一直是韩国棋手的强项。说完刘昌赫以后,再往后就轮到李石头了。这位以“僵尸流”出名的一代绝世天才,其实同样也是一位“读棋”高手。

    其他不用多说,就说他用来对对“阳春流”的那步“碰”吧。那步棋首先是出现在中国的“围乙”赛场。这样的一个比赛,规格当然不算高。公平的说,他和他的对手,应该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因此李石头能够下出那步“碰”,他也就最多用了一个晚上,就想好了对付“阳春流”的策略。

    说实话,这固然说明了李石头的才能。但是他的“读棋”能力。恐怕也是非凡的吧。只有在平时“读棋”的时候,总是在寻找对手的破绽。养成了这种习惯,他才能够很快就发现那步“碰”。

    三人聊完了关于“读棋”这种比较玄乎的话题后。最终还是回到了现实世界。

    “小强,你现在已经是中国的围棋“名人”了。对于马上就要进行的天元赛,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没有?哈哈,昨天大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可是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由你获得这个挑战权。他好在番棋赛上找你报仇。”

    “呵呵,能够参加职业比赛,那当然希望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但要说到具体的想法。这个还真没有。我能获得这个“名人”头衔。都完全是运气好。我倒是很想再和刘老师来一次番棋赛,那也得马老师他们答应才行。”

    刘大锤“天元”发布的宣言,李小强还是知道的。由于第3届中国“天元赛”开赛在即。作为“天元赛”的主办方之一,“围棋”杂志昨天也对刘大锤和马小飞进行了采访。

    这两位不仅是一对老冤家。也是第2届“天元赛”决赛时候的对手。因此“围棋”杂志把他们两位拉去做了一个采访。在上届比赛中。马小飞是在2比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刘大锤连扳3盘。从而实现了大逆转。面对这样的结局,马小飞自然是很不服气。他正憋了一股劲要找刘大锤报仇呢。因此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信誓旦旦的表示,这次一定要好好下,争取拿到挑战权。

    假如是别人这样说,那刘大锤可能也就算了。偏偏是马小飞这样说。那他肯定是要反击的。因此他把李小强抬了出来。摆明一副“看不起”马小飞的架势,把马小飞气得够呛。

    “小强,在接下来的天元赛中,你认为哪些对手最难对付呢?”

    “呵呵,按照我目前的水平,其实赢谁都没有把握。例如国家队的那些棋手,他们的功力都比我深。当然,如果你非要我说的话,我认为还是马九段和钱九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他们两位的实力更强一点。实话实说,我如果碰到他们两位的话,棋应该会很难下。我认为他们两位最难对付。”

    “哈哈哈,你不觉得你漏了一个吗?”

    “我知道,你们指的是聂老师。不过我估计,聂老师的心思,应该没有放在这个天元赛上吧。他现在的全部心思,应该都集中到4个月后的“应氏杯”决赛上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在国内的赛场中,聂老师都会习惯性的“打盹”,我能侥幸获得这个名人战冠军,不就因为我刚好碰到他“打盹”的时候吗?”

    等话题转到“应氏杯”的时候,就连方老都为之精神一振。的确,至少在这个年代,马上就要进行的首届“应氏杯”决战。是中国围棋界的头等大事。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在热切期待聂旋风的胜利。期待他在这个中国人举办的职业围棋大赛中,加冕“世界第一”的荣誉。

    “哎,据说老聂的备战工作也不是那么顺利啊。赛前谁能知道,居然是一位韩国棋手进入了最后决赛呢?老聂就算想备战的话,其实也无从做起。现在就连对手的棋谱都看不到几张。。。”

    “哦?”

    李小强听了这句话以后,就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李小强是知道这个比赛最终结果的。当然,这个只是前世的结果。由于自己的重生,至少在围棋界内,已经有很多东西已经发生了改变。或者说正在发生改变。

    在前世的时候,首届“应氏杯”决赛的意义太重大了。它直接就改变了两个国家的“棋运”。这虽然是一种很“唯心”的说法。但从前世的事实来看,确实也就是这个样子的。

    有时候李小强也会想,假如曹燕子没有夺得首届“应氏杯”。那么后来的韩国围棋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能获得发展机会吗?能够发展得那么好吗?假设世界棋坛少了“韩国流”的话,还有后世那么热闹吗?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小强对于这个决赛,都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不过当这个比赛真正来临的时候。李小强还是想尽自己的能力帮一下中国棋手的。李小强甚至觉得,自己的想法根本就不需要理由。只有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帮得上忙的话,那就一定要出力。

    当然,李小强同样知道,自己就算有心帮忙,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一场顶级的职业比赛。只有参赛者本人才是主因,而其他然后的东西,都只能算是外力。

    “就算作用有限,但也是我的一片心意吧。但是,要怎样才能帮到聂旋风呢?”(。)

第二七二章 需要想个办法刺激他() 
当89年的新年到来之后,中国围棋第3届“天元战”也在申城开幕了。从本届比赛开始。“天元战”的规模开始扩大。增加了几轮预选赛。国少队实力最强的邵伟刚和常韧圣杀出重围。他们进入了32人组成的“本赛”阵容。除此之外,刚刚获得全国围棋“青年冠军”的杨似海同样通过了预选赛。

    当杨三段获得那个冠军后,中国围棋协会随即公布了第5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中方阵容。杨三段正式成为中国队的先锋官。一时间,在“天元赛”的现场,杨三段成为很多记者追逐的对象。

    当然,比杨三段更引人注目的,还是刚刚登上中国围棋“名人”宝座的李小强。也许是因为重生的原因。新世纪的“审美观”,当然和这个年代有所不同。作为一个“过来人”,当李小强出现在人群中的时候。虽然表面看上去,他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他在举手投足之间,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还是和这个年代有所不同。

    李小强最大的特点,其实无非就是“从容”。用张志东的话来说,他好像就是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这是李小强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在这个年代,国内也渐渐出现一些新奇玩意。作为这个年代的“潮男”,张志东也算是站在这个年代时尚的最前列。弄到什么新鲜玩意,张大记者偶尔也会拿出来显摆。

    比如有一次,张志东弄到一款最新型的随身听,嗯,是带录音的那种。他兴致勃勃的跑到国少队显摆。当然,类似于这样的小玩意,对于一帮孩子的杀伤力。。那是相当的大。就在张大记者自我感觉相当良好的时候,他的好心情被李小强破坏了。

    李小强其实也没有做什么,他只是比较淡定而已。不过张志东发誓:凭借他对李小强的了解,他在李小强的眼神中。。。居然看到了“鄙视”。

    自己视为如珠如宝的东西。居然就这样被李小强鄙视了?更重要的是,张大记者虽然有点气愤,却偏偏无法发作。就连指责李小强在装逼都不行。因为他能够深切感受到,李小强的鄙视。是那么的真实,是那么的自然流露。没有一点“装”的成分。

    说实话,张大记者当时非常抓狂。

    当李小强来到“天元赛”赛场的时候,他自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更何况,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旁人在看待李小强的时候,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同样是天天战。当李小强参加第1届比赛的时候。只要是李小强赢棋,那就称得上是冷门,称得上是新闻。到了现在呢?恐怕在绝大部分人的心中,都会把李小强看成 “挑战权的有力争夺者”吧?

    这就是不同的态度!这就是不同的份量!换句话说,这就是李小强目前的“江湖地位”。

    他的这种江湖地位,不是别人夸出来的,也不是靠短暂的“惊艳”表现就能换来的。这样的江湖地位,需要的是累积!一点一滴的累积。需要的是赢棋,一盘接一盘持续的赢棋!

    当然。李小强目前的地位也仅限于此。这就好比有人写一篇文章,写一篇关于本次“天元赛”的预测文章。可能在最后都会加上这么一句:

    “。。。当然,刚刚夺得名人桂冠的李小强同样也不可小觑。他来势汹汹,他目前的状态正佳,他也应该是本次挑战权的有力争夺者。。。”

    用上这样的评价,算是什么江湖地位呢?这就是评价一位“中坚棋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