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该就知道大家为什么对范西屏的评价更高了吧。此文的本意是赞范西屏思路敏捷。但别人看过这样的文字以后呢,很容易脑补出这样一副情景:施襄夏在那愁眉苦脸埋头苦思,而范西屏则优哉游哉轻松应对。如此一来,高下立判。
但是不得不说。袁枚也许算是文学大家,但是他对围棋,可能基本上就是个外行人。比如他这段表扬范西屏的文字,用的其实就是外行人的写法。
在真实历史中,有一次李石头输给罗神猪。输棋后的李石头很郁闷的说道:
“他好像玩儿一样就把我赢了。。。”
的确,“玩儿一样”的赢法,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这种话听起来也特别爽。但是话说回来,真正对围棋有所了解的,又有谁会因为罗神猪“玩儿一样”赢了李石头,就认为罗神猪的水平比李石头更高呢?
比较两个人的水平高低,那当然还是要用棋来说话。
比如李小强认为施襄夏要比范西屏稍强,他不可能是毫无根据。当然,这两人毕竟一直都是比肩齐名。差距不可能像李石头和罗神猪那么大。李小强的依据只有一条,那就是在著名的“当湖十局”中,两人的成绩倒是平分秋色,每人各赢5盘。但是其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那就是在这10盘棋当中,双方的先后手并不是对等的。
中古棋的规则和现代有点不一样,中古棋是执白一方先行。在我们能看到的“当湖十局”中,施襄夏执白先行的棋只有4盘,而他执黑后行的棋呢,却有6盘!
要知道。“座子棋”可是没有贴目的,施襄夏能在多拿两盘后手的情况下和范西屏战平,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古老相传,真正的“当湖十局”其实并非只有10盘。乾隆4年。范西屏和施襄夏接受当湖人张永年邀请到他家里教棋。张特意请范施二人对弈,本来是想作为示范,没想却下出了千古名局。而“当湖13局”的说法也是从张家后人的日记中所见,应该可信。
可惜由于战乱等原因,这13盘棋已经无法全部看到了。其实在“当湖”之前,两人曾于乾隆初年在京城下过一个十番棋。但那十局棋谱未能留传下来。事实上范西屏和施襄夏对弈留传下来的棋谱,到现在能看到的总共也只有11盘。
因此他们两位在当湖下的那13盘棋的最终胜负到底如何?现在已经成了千古之谜。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起码李小强认为,施襄夏多赢1盘棋的可能性居大。
李小强之所以不用真正的这个理由,反而要用这个理由来说明自己为什么更喜欢施襄夏,说穿了还是怕别人说自己矫情:
“。。。现在谁都说你李小强更像范西屏,可你自己偏偏要说自己更喜欢施襄夏。什么?你说你和施襄夏才是同一类人?你看你看,你这就是假谦虚吧,你明明那么好的天赋还装模作样不承认,你这家伙就是在矫情吧。。。”
因此李小强要用“施襄夏比范西屏强”作为自己的理由。我认为施襄夏比范西屏强,我喜欢一个强者,那别人自然就无话可说。
“呵呵,别人都说你像范西屏,你自己却更喜欢施襄夏,你的想法倒也独特有趣。那么小强你跟我说说,两位前辈孰强孰弱我们就不在这比较了,你更喜欢施襄夏一点,总该还有其他理由吧?比如说,在施棋圣的围棋中,到底有什么特质更吸引你?“
面对吴清源先生的询问,李小强思考一会:
“相比于范棋圣,我在看施棋圣的棋的时候总感觉更安心一些。没错!踏实,就是这种感觉!我感觉施棋圣的棋比范棋圣更踏实,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说完这句话以后,李小强眼睛明亮,因为他现在已经差不多猜到吴清源先生想和自己说什么了。
“是啊,踏实!小强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很好。。。”说到这里,吴先生的思路有点天马行空,他突然又转到另外一个问题:
“小强,当你第1盘棋下出那个妙手的时候,很多人盛赞你的“剪枝能力”,甚至有人认为你的“剪枝能力”已经是当世最强。那么你自己是怎么认为的呢?你认为自己的“剪枝能力”是不是已经是当世最强了呢?”
李小强再次陷入思索,过了好一会后,李小强的眼睛再次变得明亮。这一刻李小强看向吴清源先生的眼神充满感激:
“先生我知道了,当世确实还有一个人的“剪枝能力”比我更强。当然,他在这方面只是比我强一点点而已。哈哈哈哈。。。”
李小强突然开口大笑,他笑得十分畅快,这是一种心里有了“明悟”后的畅快。
李小强看着吴清源,吴清源先生也在看着李小强。等吴先生确定李小强明白自己意思后,他就决定不说那么多废话了。
“是啊,剪枝剪枝,关键就在于一个“剪”字。小强你现在的问题不是你会的东西太少了,而是你懂的东西太多了。适当剪去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那么你就会变得更强,小强你懂我的意思吗?”
“懂是懂一点,那么我想请教先生,我该怎么做呢?”
吴清源先生沉吟一会,然后对李小强说道:
“小强你现在已经这么厉害,这样的东西我已经无法教你了。不过呢,你现在距离真正的刚柔并济,其实还欠缺最后一步!你在刚的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是在柔的方面,你还稍微有点不足。。。”说到这里吴先生含笑看着李小强:
“你刚才不是自己最喜欢施襄夏吗?他当年是怎么悟道的你应该有所了解吧,他当年是在水中悟道,那么小强你呢,你为什么不能学他。”
李小强心悦诚服,这次是真的心悦诚服,他衷心对吴清源先生说道:
“谢谢您吴先生。。。”
两人的对话就像打哑谜一般。很多人其实都听得云山雾罩,似懂非懂,比如张大记者,他其实就没有完全听懂两人的对话。不过李小强今天还有一盘棋,张大记者只好耐心等待。
等李小强“指导”完古大力后,张大记者终于再次逮住李小强:
“小强,你给我说说,你和吴先生说的那什么什么“剪枝能力”,你认为还有谁比你更强?”
李小强笑着说道:
“那还能有谁,不就是你口中的“当世施襄夏”。”
“李石佛?他?小强不对吧,李石佛的中盘力量。。。”
“剪枝能力从来就不单指算路能力。你没听吴先生怎么说吗,剪枝剪枝,关键就在于一个剪啊。比如把一盘棋比作一场战争,有些人善于发动战争,比如说那些所谓的天才型棋手,但是有些人呢,他们就善于结束战争。现在想起来,擅长结束战斗的人,往往要比发动战争的人更可怕。因为一个人如果能主动做到结束战争,那么这个人,他往往就是胜利者。”
张大记者仔细想了想:
“你这个比喻,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呀。”
李小强长叹一声:“不是有那么一点道理,而是非常有道理!我以前一直沉迷在如何发动战争中无法自拔。。。可惜啊,如果吴先生早点提点我,那么在第2局比赛当中,我应该就不会中他们的套了。”
“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你现在知道这个道理应该也来得及吧。”
“那是当然。。。”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小强斗志昂扬:
“至少他们现在想给我下套的话,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围甲”的比赛结束后第2天,李小强奔赴申城,迎接第3届“应氏杯”五番棋决赛后3局的较量。(。)
第六零二章 华领队讲棋()
京城到申城的火车,一个软卧包厢内,华领队正在翻看最近几天的报纸。
“。。。李小强惊天妙手,刘昌赫消魂一断。已经结束的第3届“应氏杯”五番棋决赛前两局比赛,双方打成1比1。两位对局者在决赛前两局比赛上演的对攻大战精彩纷呈,让人大呼过瘾。现在“应氏杯”决赛后三局比赛即将战火重燃,两人又会进行一番怎样的龙争虎斗呢?现在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3届“应氏杯”最后决战,“棋盘巫师”对决“天下第一攻击手”,两人到底谁能笑到最后?激烈的较量一触即发。。。”
“。。。围棋界的奥运会,有棋坛风向标之称的“应氏杯”已经迎来最关键时刻,本届冠军到底属谁?答案将在一星期内见分晓。。。”
这次陪同李小强到申城参赛,中国棋院的管理层几乎倾巢出动。比如在这个火车包厢,除了华领队和李小强以外,还有张大记者和聂旋风。旁边一个包厢,则还有陈超越罗教练和其他两位工作人员。
棋院搞出这么大阵势,仔细想想也觉得正常。这个毕竟是“应氏杯”的决赛呀。今年的情况和往年不同,从来没有这么多世界大赛凑在一块。如果把今年五大世界大赛当做中日韩3个围棋强国的一次大会战,那么本次“应氏杯”决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山头,甚至是最重要一个山头。因此中国围棋界如此大张旗鼓当然也可以理解。
“这个马小,他如今的状态真是堪忧啊。”
包间内,正在翻看报纸体育板块的华领队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华领队翻看的报纸当然都有围棋版块,在围棋版块中,除了有和“应氏杯”有关的报道外,当然也有其他消息。
“。。正在进行的中国围棋“国手战”预选赛中,马小飞被其弟子罗神猪击败,止步8强。。。”
听到华领队的嘀咕,聂旋风附和道:
“是啊是啊。这个马小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看了他在这次国手赛上下的3盘棋,前面两盘都是侥幸过关,能撑到第3盘才被淘汰都算幸运了。状态真是低迷到极点。如果他还不及时调整过来。我恐怕接下来的。。。啧啧。”
聂旋风在那摇头晃脑,话说到一半他自己就打住,不过这间包厢里的人,其实都明白他的意思。
“应氏杯”结束后马上就是“富士通杯”半决赛,在这个比赛中中国队只有马小飞一个人进入4强。在放长远一点。在今年的五大赛事中,除了已经结束的“东洋证券杯”外,其他4项比赛都已经进入到最后关头。除了李小强之外,中国队也就只有马小飞还在两项比赛中还存活。
可以这样说,中国围棋今年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现在只能看李小强和马小飞两人接下来的表现了。可大家眼见马小飞的状态如此低迷,看聂旋风的意思,他明显对马小飞能否及时调整状态感到担忧,那么很自然的,现在好像只能看李小强的了。所有人都会对李小强赋予更多期待。
当然,大家期待归期待,不过却没有人会挑明。因为在这个节骨眼提这个事,就有给李小强增加压力的嫌疑。因此聂旋风的话说到一半后,他就及时的打住。
眼见这时大家不知道说什么好,张大记者决定换个轻松点的话题。只见他笑着对华领队说道:
“华领队,听说这次电视台的挂盘讲解,又是有你来主讲啊。那你这次可要好好备课,讲棋时候千万也要打起精神,不要到时被小强弄得出丑才好。”
听了这话后众人都笑。李小强也笑。华领队现在已经是围棋界公认的“名嘴”。而且通过他自己的宣扬,“李小强的棋最难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棋迷所熟知。
有趣的事情来了,现在有不少棋迷还偏偏喜欢看他讲李小强的棋。特别是前不久,张大记者的报社收到一封棋迷来信。这封来信在报纸上登载以后更是引起大家津津乐道,这封棋迷来信是这样写的:
“。。。很多人都说李小强的棋晦涩难懂,我可不这么认为。当我看李小强比赛的时候,尤其是看华领队讲他的棋,每次判断形势我都轻而易举。当然,我并不是什么高手。我只有业余2段水平。不过我也没有吹牛,我告诉大家我判断形势的诀窍吧:每次看华领队讲解李小强棋的时候,我专门会带上一个记录本,记录华领队“卡壳”的次数。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因为我经过大量统计数据发现:每当华领队“卡壳”次数越多,那么李小强赢棋希望越大。每当华领队一脸呆痴,那么李小强胜券在握。如果你看到华领队在电视上丑态毕露,那么你就可以完全放下心来看棋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李小强肯定已经胜利在望。。。”
挂盘讲解和自己下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挂盘讲解时候最害怕什么?一是害怕对局者的“奇思妙想”,这样讲解者容易跟不上对局者的思路,这样讲解者容易出现卡壳。第二自然就害怕棋手出现深度计算,因为聚焦在荧光灯下,大多数讲解者很难进行复杂算路。
而这两个方面,恰好就是李小强的强项。在他以往很多对局,都是依靠这两个法宝赢得胜利。因此从这个角度说,这位业余2段棋迷还是说得很有道理。
“华领队,这个规律是不是有那么神啊?”张大记者和华领队开玩笑。
华领队先是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然后做大义凛然状:
“你说你们报社为什么这样缺德,连这样的东西也往上面登。我是没有那个权力,不然就把你们报社给封了。不过这次为了胜利嘛,我已经准备豁出去了。如果我的出丑能让小强赢棋,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啊小强?。。。小强,小强,你又在发什么呆?”
李小强从自己的世界中回过神来,他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对华领队说道:
“以前真是对不起华老师了。不过这次呢,我决定改邪归正了。衷心希望华老师在讲棋的时候卡壳次数越少越好。”
“啊?!”
“我的意思是说,这次可能会有所不同。假如华老师的讲棋越流畅,我赢棋的可能性就越大。”
等大家到达申城后,下了火车,华领队悄悄拉着聂旋风:
“老聂。小强这孩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他火车上那话什么意思?”
聂旋风大笑:“看来经过吴先生的点拨,小强这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