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是老大。”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输给李石佛,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现在的功力不足,但李石佛的棋相对静态,相信等我们功力提升以后,他的棋就不会那么晦涩难懂。比如像老大,他的功力就毫不逊色于李石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他就能理解李石佛的棋,李石佛也拿他没办法。但是老大就不同。。。“
“小强怎么个不同法?”
“怎么说呢,老大的棋。。。他的棋永远在高速运转,和他比赛的时候,会让你感觉始终无法追上他的脚步。”
“就像吴清源先生吗?小强就曾经说,这么多年来,我们其实是刚刚追赶上吴先生的脚步。”
古大力和孔二杰同时笑笑:“吴先生的年代太久远了,所以我们说不清楚,但是老大,确确实实给我们这种感觉!”
大家在开赛之前比较了李小强和李石佛两人的风格问题。等到比赛开始以后,又有新的话题出现。
这盘比赛是李小强执黑先行。看到李小强执黑以后,张大记者笑着说道:
“小强执黑是必然的吧,要我说他们的比赛根本就不用猜先,几乎肯定是小强执黑。。。”
张大记者这话是有说法的,目前世界棋坛的围棋规则是贴6目半和贴7目半并行。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职业棋手都认为这样的大贴目对黑棋负担过重。因为这种认识,这让绝大多数比赛的猜先规则悄悄发生了改变。
以往的猜先很简单,猜对者执黑猜错者执白,但因为大家都不愿执黑,猜对了反而要选择自己不愿下的黑棋,这就显得有点别扭。因此猜先的规则也悄悄发生改变。现在就不叫“猜先”了,而是叫“猜选择权”,由猜对者自行选择自己执黑还是执白。
在绝大多数职业棋手都更愿意选择白棋的情况下,唯有李小强!别说是“农心杯”这种贴6目半的棋了,就算是中国规则或者应氏规则那种贴7目半的棋,只要是选择权在李小强手上,他都坚持选择黑棋。
李小强这样做当然并非是他故意标新立异:
“。。。大贴目也许负担有点重,但绝对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大家现在之所以不愿执黑,这恰恰说明目前围棋界一个不好的风气,目前的职业围棋正在变得功利和保守,大家都知道,执黑棋意味着冒险和进攻,而执白则只需要消极和防守。因此我建议大家还是多下下黑棋吧,因为围棋的魅力,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冒险和攻击来诠释。如果一位棋手只会防守不会进攻,这代表这你的围棋其实有很大缺陷,我从来都认为,一个只会“先捞后洗”的棋手能成为这世上最顶尖的高手。。。”
以上是李小强在某个公共场合公开说的一段话。作为世界棋坛第一人,他认为自己有责任说出自己的观点。
“如果是小强猜到选择权,那他肯定执黑,如果李石佛猜到选择权呢,李石佛多半会选择白棋,所以我说小强执黑几乎是必然,大家说是不是?”
张大记者洋洋得意说出自己的推理,他的话看上去逻辑严密,不过孔二杰却不同意他的话:
“不,我想今天这盘棋,应该是老大猜到了选择权吧。”
“哦?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是李石佛的话,如果选择权在我手上,我很可能。。。会选择黑棋。”
孔二杰的话让研究室一阵沉默,假如选择权在李石佛手上,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最后还是古大力打破沉默,他笑着开口说道:
“别说这些没用的了,我们现在还是来看棋吧。”
刚才知道李小强执黑是第一张棋谱,这时候正好第2张棋谱传来。
古大力看到棋谱就惊呼:
“今天这棋,好像有点意思啊。。。”(。)
第七五零章 双方无错之名局()
听到古大力在那大声嚷嚷,张大记者连忙凑了上去。目前李小强和李石佛的对局,已经成为职业对局的典范,不仅业余棋迷追捧,同样也是所有职业棋手研究的典范。因此张大记者想看看这次又是怎么个‘有意思“法。
目前才是传到研究室的第2张棋谱,比赛还在布局阶段。张大记者左看右看,觉得双方的招法都很普通,完全看不出什么新意。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意思?”张大记者迷惑的看着古大力。
“你再仔细看看,有没有棋谱记错的感觉啊,这黑棋分明是李石佛的招,白棋才像是老大的下法,可前面分明是说老大执黑。。。”
“哦。”古大力这样一说张大记者就有点明白。围棋中所谓的“风格问题”其实有点玄乎,但以张大记者这种业余顶尖水平还是稍微能感受的出来。
世人都说李小强灵动,李石佛厚重。在两人以往的比赛中,几乎有8成以上都是这两种风格的碰撞。
可是在今天,情况好像调了个个,李小强开局阶段稳打稳扎,步步为营,而李石佛却显得积极主动,下出一些看似非常“奔放”的招法。
“好像还真是这样啊。。。”发现这种情况后张大记者开玩笑道:
“。。。他们今天这是什么意思?说是两人赛前制定的策略也没这么巧合,我估计是他们俩平时交手太多,今天想换个玩法吧?”
旁边的孔二杰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对着棋谱仔细揣摩一会后开口说道:
“你认为他们都转变风格吗?不,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老大还是老大,李石佛也还是那个李石佛,,这样的棋,才真正体现他们的风格,是他们围棋中的精髓啊。”
国内两位最优秀青年棋手的意见居然完全相左,张大记者有点不明所以。不过善于察言观色的他很快认为孔二杰的观点应该是正确的。
因为他发现等到孔二杰说完这句话之后,,古大力也开始对着棋谱用心揣摩,一副若有所思模样。
“什么情况?什么情况。。。”张大记者赶紧对着孔二杰追问道。
“武媚娘看棋永远不能只看表面,大家常说下棋看三步,那么我们看棋呢,那当然也要看三步,看清楚他们的意图,弄清楚他们的“后招”,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李小强和李石佛这种大高手的“后招”,那当然不是张大记者这种水平随便可以了解的,因此孔二杰开始在棋盘上摆起了参考图,帮他分析两位对局者的意图:
“。。。你看,老大这些招法看似平淡,其实下面暗藏杀机,这都是随时准备给予对手雷霆一击呀。反观李石佛呢,你别看他有些招看上去很奔放,其实这些招的核心只有一个:均衡。随时注意地和势的均衡,攻和守的平衡。因此他们俩今天的下法,都是各自围棋思想的集中体现啊。。。”
“。。。之所以出现目前这个局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他们彼此之间实在是太了解了,因此暂时出现这种僵持局面。第二呢,也可能因为这是一盘快棋,双方都知道无法在计算深度上进行比拼,因此双方都有意识的在另外一个领域进行比拼。。。”
“。。。现在这个局面,双方比拼的就是功力啊,比拼的是对围棋的理解。现在双方就是在拼大局。”
“拼大局?哈哈哈,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不过听你这样一分析,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他们俩一个喜欢极端,一个擅长平衡。那么这盘棋会不会和他们以往的对局一样,谁把棋局纳入自己擅长的轨道,谁的赢面就更大?”
“话倒不能这样说。”
“哦?为什么呢?”
“极端或者平衡,其实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以前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大的均衡感有所欠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局端错误的。其实老大的平衡感,同样是围棋界最顶尖的存在啊。“
“啊?你这个说法越来越有意思了。认为自己均衡感不行,那可是连小强自己都承认的呀。。。”
“这是一个假象,或者说这是一个伪命题。老大的均衡感到底如何?他去年是怎么折磨李石头的你应该都见识了吧。一手“控制流”从老大手中施展出来,你觉得会比李石佛逊色吗?”
“呵呵,好像还真是这样啊,那怎么。。。”
“老大的确说过自己的均衡感不行,但你别忘了这其实有个前提,老大那是多骄傲的一个人啊,他说这句话,其实只和李石佛一个人比较而已,其他棋手是不放在老大眼里的。之所以会有人认为老大的均衡感不行,一来他这方面确实没有李石佛那样变态,二来老大本身也不怎么喜欢这种相对保守的下法,这就给人予假象了。。。好了好了,新的棋谱已经出来,不和你聊了,我们继续看棋。”
每方用时1个小时的对局,比赛进程还是比较快的。下午2点半钟左右,也就是开赛1个半小时,双方已经下了接近100手棋左右,也就是大概平均1分钟一步棋。
按说这是“农心杯”最后的主将对决,这盘比赛的胜负将决定最后冠军归属,观战室的气氛应该比较紧张才对。
可是张大记者注意到:在今天的观战室内,好像看不到任何紧张气氛,大家有的,只是对围棋本身的关注。在这其中尤其是古大力和孔二杰这些职业棋手,他们现在完全被比赛本身所吸引,他们现在完全沉浸在两位对局者的高超技艺中,为两人的精彩表现而折服。观战室时不时响起他们的惊叹声。
“。。。咦?老大下这?。。。啊,这步棋我知道了,妙啊!老大这是瞄着这个手段吧。。。这就是我们的老大啊,阴!真阴!。。。”
“。。。哦?李石佛这步棋是。。。这步棋大概是很多人的盲点吧?反正我是怎么都想不到这个地方,不过仔细品味一下,这还真是一步攻守兼备的好棋。。。”
“。。。啧啧,李石佛这个小手段真是精巧,这个比正常应对好像能便宜1目棋吧?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啊,没办法,真是没办法,很多棋手都被他这种手段折磨得欲哭无泪,但却对此无可奈何。。。“
“。。。哈哈,老大还真不给我面子,我的话音未落,他就马上打我的脸。其他人也许没有办法,但他总是办法多多,这步棋。。。这步棋的意思是要转换吗?为了不让对手便宜1目棋,不惜发动一个这么大的转换?。。。大家快来看看,这个转换以后的得失如何。。。”
由于这是一盘快棋,因此双方都没有“大招”,双方的招法都不存在超强的算路。这是一盘真正的功力比拼,可以说比赛进行到目前为止,对局双方把各自的围棋思想,各自的围棋精髓,在这盘比赛的诠释得淋漓尽致。
以张大记者的围棋水平,再辅以孔二杰等人的解释,这些招法他还是能看懂的。不过张大记者从不关心这些具体的招法,他只关心另外一个问题。
见古大力等人在判断一个转换后的得失,张大记者连忙凑了上去:
“是啊,这个转换以后,全局的形势如何呢?”
“两分!反正这个转换以后,老大没有让白棋赚到那1目棋的便宜。”
“我问的是全局的形势。”
“全局的形势同样是两分,老大虽然在棋盘上翻江倒海,但李石佛始终维持着全局的平衡,因此目前的局势依然胶着,谁胜谁负都有可能。可惜啊,真是可惜啊。。。”
听到孔二杰连声可惜,张大记者心里一紧:
“你可惜什么?”
“我是在可惜这盘棋终归还是有一个失败者,这盘棋双方都下出了极高水平啊,尤其这还是一盘快棋,这就更加难能可贵。可惜的是,在下出如此高水平的情况下,有一方还是要接受失败的现实,这就是围棋的残酷之处啊。”
张大记者在转头看向古大力,发现他对孔二杰的话深表认同。
“大力你对这盘棋是什么看法?”
“看到这盘棋到目前为止的进程,只让我想起一个名词。”
“哦?哪个词?”
“不断樱!”
“发阳论有一个别称叫“不断樱”,意思就是妙手不断的意思。而今天这盘棋,应该也可以被称作“不断樱”啊,这盘棋双方虽然没有大招,没有石破天惊的妙手,没有一击必杀的手段。但双方的每步棋,都像一片片漂亮的樱花落到棋盘上。”
张大记者再转向孔二杰,发现他同样非常认同古大力的看法。孔二杰最后甚至总结道:
“是的,如果这盘棋就这样持续下去,那么今天这盘对局,完全称得上是双方无错之名局。”
比赛继续持续,在之后的进行,双方的招法依然精妙,依然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在下午4点半左右,当这盘棋刚刚到底终点的时候,张大记者甚至连文章的标题都已经写好:
“一盘双方无错之名局!”
那么这盘棋的最终结果如何呢。
对局室内,在终局的那刻,李小强不好意思的对李石佛笑笑:
“可惜啊,这是“农心杯”的比赛。。。”
李小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农心杯“采用的是黑贴6目半的规则。
而这盘棋的最后结果,恰恰是执黑的李小强最终领先7目!(。)
第七五一章 新年新气象()
比赛结束那刻,李小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久久不愿起身。
这盘比赛的重要性以及重大意义自然毋庸多言。
赢下这盘比赛后,坂田先生的年度最高胜率记录一举作古,自己成为这项记录的保持者。赢下这场比赛后,自己在今年所有国际比赛中保持全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辉煌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后面有没有来者不知道,但绝对是前无古人!正如外界评价的那样:这一战,就是自己的封神之战!
但这一切还不是最让李小强感慨的,他最感慨的,是李石佛这样一个对手,是这盘棋展现出来的棋道精神。
正是因为他的配合,才让自己的胜利显得如此完美。正是因为李石佛这样一位伟大对手,才让自己的成就显得如此辉煌。
“没有遗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