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血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为司令官,尼古拉耶维奇虽然很想管一管,但是,因为军队上下都这样,再加上他们搜刮的很大一部分财富最后都落到皇室,甚至还有一部分落到自己手中,尼古拉耶维奇最后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眼前,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画面,原因非常简单,司令部,甚至是国内,有人盯上了康得拉钦科中将辽东驻军司令官,也可以称之谓旅顺6防司令的位置。

    作为远东驻军司令,尼古拉耶维奇他不管下面人如何去争斗。

    但是,他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管怎么进行争斗,都不能影响到远东驻军的安全和整体利益。

    作为远东军总司令,尼古拉耶维奇虽然不清楚辽东的具体局面。

    但是,从康得拉钦科中将的汇报,他还是能感觉到,辽东局面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改变的地步。特别是当他听到,辽东军背后很可能站着日本人的消息后,他就更加肯定了辽东局面的险恶。

    而现在,司令部一些人,显然在为了旅顺6防司令的位置,拿辽东十多万驻军的性命来做赌注,来开玩笑。

    这样的情况,绝对不是尼古拉耶维奇这个总司令所能容忍的。

    看到面前一些军官还准备出言反对,而康得拉钦科中将却因为不善于言语而憋的满脸通红。尼古拉耶维奇不得不开口提醒道:“康得拉钦科中将,我想要知道这支辽东军的规模和装备情况还有,辽东军的背后有没有大清朝廷和日本人”

    康得拉钦科中将的眼睛一亮,赶紧回答:“司令官阁下,根据情报,辽东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四千,不仅装备了缴获我们的18门山炮,还装备了大量重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火力非常强大”

    “另外,我们还从秘密渠道得知,辽东军一直都和日本人有来往他们装备的很多轻重武器,都是日本人送给他们的”

    “由此我判断,辽东军的真正主人,很可能就是日本人”

    “如果我们不消灭他们,等将来帝国和日本人的战争爆,这支火力强大的军队,一定会向我们侧翼动进攻,威胁我军侧翼”

    “所以,卑职恳请司令官阁下马上抽调重兵,围剿辽东军,除掉日本人潜伏在我们背后的威胁”

    这时,司令部一众军官就是傻子也意识到总司令尼古拉耶维奇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既然尼古拉耶维奇上将都赞同出兵,而且经过康得拉钦科中将解释后,大家也意识到辽东军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弱小。那些有着自己小心思的军官,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同意。

    最后的决定就是,尼古拉维奇上将从远东司令部抽调一个野战步兵师附一个山炮营,一个重机枪营增援辽东

    辽东驻军也想办法抽调一个师,总计一万八千精锐,由旅顺6防司令康得拉钦科中将亲自进行指挥,围剿辽东军

    因为此次参与围剿的部队太多,携带了大量重型武器,而且还有很多部队直接从前线抽调。

    所以,从开始准备到围剿开始,至少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而一个月以后,辽东已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在大雪封山情况下,部队根本没有可能进行作战。

    所以,尼古拉维奇上将直接就把出兵时间定在来年的三月份,也就是日俄战争爆前的两个月时间。

第一百三十五章 恶劣局面() 
杨兴国没有想到,东北恶劣的天气,此时此刻,竟然给自己带来至少三个月的修整和练兵时间。r?an?。??

    当然,送走日本人以后,杨兴国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

    刚刚休息不到两条时间,周中举就再一次找了过来。

    这一次过来的,除了周中举,还有自己半个多月前刚刚任命的几个镇长。

    和几个镇长的拘谨相比,一进司令部,周中举就开口道:“司令,这些留洋归来的学生果然不错做起事来,比那些死读圣贤书的书生要快太多了”

    “这才半个月时间,就把各镇的人口数量和土地数量给统计完了”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所在的辽中,还真是一块宝地”

    “司令你看看吧,这是他们几个镇长统计出来的最新数据”

    杨兴国赶紧接过清单,开始浏览起来。

    ”54862人除去老人和小孩,一共有青壮37158人,其中包括青壮男丁18942人“

    “五个镇一共有良田十九万八千余亩十三万五千余亩掌握在地主士绅手里,生物六万三千余亩为普通百姓所有”

    看完清单数据,杨兴国眉头马上就皱了起来。

    因为,清单上的数据,完全颠覆了自己对东北的认知。

    在自己想法中,东北在被大开之前,一直都是地广人稀。只要肯来东北,就不可能没有地种。

    但是,眼前手里拿着的数据,却跟自己想象中的有着天壤之别。

    五万多人口,只有不到二十万亩良田。

    除去地主士绅占有的,普通百姓竟然只能平均到一人两亩不到。

    可是,按照后世对辽中的记载,整个辽中可以开垦的良田足有两百万亩之多

    这么多良田,为什么宁愿饿肚子都不开垦出来,是东北的百姓都太懒了吗?

    再次看了遍手中数据后,杨兴国忍不住开口问道:“土地怎么这么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人连两亩地都分不到”

    “这几个镇子我都去过,镇子周围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原,为什么不把这些土地给开垦出来,种上粮食”

    周中举赶紧摇头回答:“司令,不是不开垦,而是不能开垦”

    “司令你不要忘了,东北一直都是朝廷口里的龙兴之地为了保护他们所谓的龙兴之地,朝廷设立了很多禁区宁愿这些禁区长草,也不愿意我们汉人拿来耕种”

    “另外,东北一直都是满人源地,大片大片土地都掌握在满人手中,那些满人可不管我们这些汉人的死活,宁愿土地荒着放马放牧,也不肯拿出来耕种粮食“

    直到这个时候,杨兴国才猛然反应过来。

    现在还是满人的天下,而不是中原百姓向东北移民最高的民国。

    在民国,什么龙兴之地,什么满人特却,都变成历史。

    如此一来,东北才出现地广人稀,土地多得开垦不完的画面。

    而就是因为如此,民国才会出现闯关东一说,大批大批中原百姓,为了土地,开始源源不断向东北移民。

    “看来,辽中局面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眉头紧皱的杨兴国,忍不住开口道。

    随后,直接对面前几个镇长说道

    ”必须想办法解决土地问题有了土地,普通百姓才能安稳下来,种粮食“

    ”而只有有了粮食,我辽东军才能在这里继续立足下去,并且不断展壮大”

    说到这里,杨兴国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开口问道:“我好像记得,四营占领辽中时,消灭不少投靠老毛子的地主士绅这些人的土地应该还在我们手里你们有没有统计,一共有多少”

    “一共有五万多亩”周中举想也没有想就回答道”

    “分下去,全部分下去”杨兴国果断决定道

    随后,在几个人目瞪口呆目光的注视下,继续说道:“五万多亩,加上原来的七万多就是十多万亩良田先保证每个百姓有两亩良田可种等有条件了,再达到每个百姓有五亩良田可种”

    周中举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一脸不可思议的反问道

    “司令,你真决定把这些土地免费分出去按照现在的地价,五万多亩良田可是几十万两白银就这么免费分出去,是不是有点太”

    看着周中举脸上的心痛表情,杨兴国非常果断决定道。

    “当然是免费分下去,而且要尽可能分给没有土地的百姓当然,对于这些百姓而言,他们得到这些土地并不是无偿的“

    “得到土地后,前三年,每年的税收都比其它高三成三年以后,恢复正常至于这多出来的三成税收,就当做他们得到这些土地的代价“

    听到这里,周中举忍不住长松一口气说道:“这样好,不仅可以挽回一些损失,以后每一年,都可以从这五万多亩良田中获得收入”

    不过,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杨兴国给打断

    ”东北一年就只能种一季粮食土地再怎么肥沃,一亩地也只能收两三斤粮食按照一人五亩良田计算,一年就一千多斤粮食“

    ”除去五成税收,一年吃的,最后能剩下的几乎没有。而现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有两亩良田交了税收后,连肚子都吃不饱“

    “既然辽中现在是我辽东军的地盘,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改变这一切”

    “要不然,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拥护和支持我辽东军”

第一百三十六章 利益碰撞()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土地数量,只要人均能达到五亩良田,再加上我们的税收比朝廷低一成整个辽中境内,百姓的日子一定会好过很多”周中举经过短暂沉思后回答

    杨兴国点头回答道:“那就想办法增加土地数量”

    “先在朝廷划定的禁区进行开荒这里周围都是老毛子,朝廷就是想管也管不着”

    “正好先在入冬了,老百姓闲在家里没什么事”

    “把他们全部组织起来,利用这个冬天开出十几万亩良田出来”

    “这”包括周中举在内,几个人脸上马上因为自己话而流露出犹豫表情。????火然?文???。?

    杨兴国的眉头一皱,一脸不悦的反问道:“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就说,不要吞吞吐吐,跟个女人似的”

    “是司令”一脸犹豫的周中举果断站出来说道。

    “我担心,老百姓不愿意开荒需要力气,要想有力气那就要吃饭老百姓家里的那点存粮,省吃俭用才够用一年。如果让他们出来开荒,那整个冬天一定会吃掉大量粮食到时候,他们家里的余粮就坚持不到明年秋收了”

    周中举话刚刚说完,其它几个镇长脸上就纷纷露出赞同表情。

    这时,杨兴国的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

    不过,没过多久,杨兴国紧皱着的眉头就舒展开来。对着周中举和几个镇长问道

    “你们说如果我们给他们报酬多少粮食可以换一亩良田”

    “二十斤只要二十斤就够了”其中一个镇长下意识就脱口而出

    “一个青壮男丁开荒一亩良田需要十天时间二十斤粮食,足够他和家人吃上十天时间与其躲在家里吃余粮,还不如出来做事,既能让家人吃饱饭,又能省下十天的余粮”

    “我肯定,只要我们每亩地出二十斤粮食,辽中百姓就会抢着出来开荒”

    听到这里,杨兴国马上决定道:“既然如此,那就二十斤粮食一亩地二叔,仓库不是还存着今年刚收上来的五百多万斤粮食吗?全部拿出来,分给几个镇长,让他们去开荒”

    “明年开春种粮之前,我要看到至少十五万亩良田”

    五天不到,一片冷清的辽中大地,就在粮食刺激下,一点一点变得热闹起来。

    数万百姓,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在各镇镇长指挥下,疯狂得进行开荒。

    此时此刻,这些老百姓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多开荒,多得粮食

    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一些百姓甚至是全家老小齐上阵,三天时间就开荒一亩良田

    看着镇外良田数量越来越多,杨兴国可谓是越看越高兴。

    虽然此时此刻,辽东军还没有公布,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良田就会分到每个百姓手中。

    但是,就眼前开荒送粮食这件事,都已经让辽中百姓对辽东军感恩戴德。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二十斤粮食。

    只要不出意外,一家人一个冬天开出十多亩良田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十多亩良田就是两三百斤粮食,遇到灾慌年,足够救活一家人性命。

    更加重要的是,这要是放到朝廷身上,朝廷不仅不会给一斤粮食的报酬,还会把大家当成苦役进行使唤。

    所以,通过开荒换粮这件事,辽中百姓对辽东军的态度,用感恩戴德这四个字来说,都还是轻的。

    看着眼前已经渐渐被辽东军收入囊中的民心,杨兴国肯定,到时候,只要自己再把分田的政策一公布,辽中境内的数万百姓,就会成为辽东军最最忠实的支持者。

    辽中境内的土地多了,作为统治者,杨兴国非常高兴。

    但是,辽中境内,本来就掌握了大量土地的地主士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土地要想种上粮食,在没有机械化之前,那是需要大量人口的。

    可是,辽中境内就这么多百姓。

    一次性开荒这么多土地,对于辽中有限的人口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压力。

    在这些地主**看来,辽东军开荒这么多土地,一定需要百姓去种。

    如果百姓都跑到辽东军那边去种粮食,那自己手里的土地不就没有人耕种了吗

    如此一来,这些地主士绅就只能通过减租减息来找人种地。

    你减我也可以减,在土地大增,人口不足的情况下,这种减租减息直接就会变成恶意竞争。

    到时候,就算有人来给自己种地,已经减得不能再减的租子,根本没有可能让自己通过土地挣钱。最后,受到损失的,无疑是这些手中握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于是,为了自己利益不受损,这些地主士绅马上找到镇长,要求他们停止开荒土地。

    有辽东军在背后撑腰的镇长们当然不会干再加上开荒本来就是对普通百姓非常有利的事情。

    面对这些地主士绅的劝阻,几个镇长连给他们的商量余地都没有,直接就拒绝了。

    在辽中称霸几十年,有的甚至是上百年的地主士绅,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利益受损

    既然辽东军不和自己商量,那这些地主士绅就只能出阴招。

    因为东北的晚上特别冷,所以,天刚黑,村子里就看不到一个活动身影。

    就在这时,一群打手,忽然出了村子唯一一个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