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时风韵-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一旦有了兴趣,那就挡不住某些热情。

    “万户长,大王已经传令止杀,你出言保下百万人,真是功德无量啊!”按竺迩也不是弑杀之人,征战中根据需要拉拢生民,他并不相信李易,却不代表赞同阔端杀戮。

    李易不置可否,自己说的那么明白,甚至暗中激励阔端的野心,要是再认识不到蜀川重要性,这厮就不用再混了。也是,历史上的阔端也就是流行般地闪过,除了征讨蜀川和吐蕃诸部的功业,似乎并没有太多可以只得称道的地方,最终还是在西凉地区默默陨落。

    按竺迩见李易脸色不改,似乎不为所动,恍惚间摸不透对方心思,捉摸着话语问道:“既然大军封刀,万户长献策也有可行,只是东川关山险要,不知万户长可有办法?”

    显然拿他开刀,让他充当冲锋陷阵的炮灰,不过可以肯定按竺迩说的是实话,阔端真的不傻的确封刀了,既然那么给力,他也不能不面子,当下爽快地道:“元帅说的是,我万户队正在东方,可以快速调整东进。”

    按竺迩听了眼前亮堂,阔端本意不想再用李易东进,想让其留守荡寇,他却不愿让李易留下发展,认为此人有才略又坚韧不拔,就算走途无路被他招抚,却也不认为完全顺服,至少不能让这厮留在蜀川,最好能够调到京湖战场上去。

    他深深看了眼李易,有感阔端竟让其留守,吸了口气道:“你应该去说服大王,男儿建功立业岂能等候,如今我军从京湖北撤,元气却没有半点损耗,正是万户长的好机会。”

    “呵呵,能做到汉军万户长,在下早就心满意足。”李易琢磨按竺迩用意,却表示自己没有雄心壮志,明显想让他请命离开蜀川,真把人当傻瓜忽悠了。

    “好男儿岂能没了志气,如今大汗正锐意进取,灭亡南朝指日可待,天下可战之国不多了。”按竺迩意味深长地道。

    李易心念微动,按竺迩的话并无虚言,要不是他来自后世某个时空,真的会认为蒙古人锐不可当,现在可以说在看笑话,蒙古军军锋锐利不假,却在汉家好儿郎面前头破血流,这场战争持续了五十余年,要不是大宋行朝的堕落,恐怕真的轮不到蒙古人猖狂。

    也就是说,如果大宋行朝上下齐心,不要犯那几个比较大的战略错误,避免蒙古军队繁华地区的破坏,完全可以像拖垮女真人那样,把蒙古人的锐气避开,最终结局真不好说。

    现在,他已经明白过来,已经深深扎根这段时空的历史,拥有了一支强有力的武装,还不能有所作为?更难得的是历史的轨迹发生改变,汉家人能够支撑长期战争的财富之地,并没有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元帅放心,我自会向大王请战。”

    按竺迩点了点头,他对李易的知趣相当满意,无论对方怎样去想,让其不断和宋军作战,越发能稳固其心,当下笑道:“好,我们一鼓作气,也让大汗看看,要能冲出蜀川,万户长成为元帅不难啊!”

    李易虚与委蛇地笑了,他才不在乎狗屁元帅,也就是蒙古人或色目人的元帅值钱,汉军元帅分文不值,嘴上却不得不说道:“冲出蜀地不难,难就难在江右水网密布。”

    按竺迩没有经历过江南,自然不置可否,能够探听到李易的想法,他已经达到了目的,站起身来笑道:“好了,明天去大王那里商议,我们在此地也不能太多停留。”

    “也好,连日赶路也累了,我就不留元帅吃酒了。”李易孤身在狼群,自然要保持高度警惕,更兼按竺迩是智勇双全的蒙古军大将,他更不能掉以轻心,能赶紧送走对方就送,别到时候不留神说错了话。

    按竺迩似乎看出李易心思,眉头稍蹙下绽开笑容,又道:“你家嫂嫂和侄儿也受惊了,有用度尽管说,我吩咐他们准备妥当。”

    这是再次试探,李易心下警惕,口吻温和地道:“多谢元帅,既然家人无恙也就算了,没那么娇贵的。”

    语气透出淡淡地冰冷,按竺迩深深看了眼李易,慢慢颔首道:“那好,有需要尽管说,你也是万户长,不过还要以军情为重,断不能有丝毫懈怠。”

    李易知道按竺迩说前方大军,点了点头道:“元帅放心,来之前安排妥当,定然不误大王要事。”

    “那就好。”按竺迩满意地笑了,走到了帐门口说道:“好了,万户长留步。”

    “元帅慢走。”李易很客气地送出门,这是最起码的礼仪,他绝不会在小事上被人抓把柄。

    按竺迩出来进入第二寨,这里是塔海的营寨驻地,他来到了大帐好不客气地坐下。

    (本章完)

第363章 无题() 
    塔海就在正中粘毯上盘坐,没事品着小酒悠然自得,抬首就问道:“怎样了?”

    “油滑透顶。”按竺迩对李易来个评价,显然是心有戒备,又说道:“亲情也不像你说的那么重,看来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不太好对付的人。”

    “哦,他日夜兼程而来,就是为了保住蜀川?”塔海眉头紧锁,按照李易的策划,里面的事情可就有味道了,至少不太可能用强,毕竟到了万户长的级别,有些事在没有定论前还需要谨慎对待,更何况成州万户正在外面作战。

    “不可说,还需要试探。”按竺迩淡淡地道。

    “难不成,他真的为了自家前程,前来营救家人不过是借口。”塔海也有些矛盾了,从李易的表现来看,有大志是很正常的,保住蜀川人口是基础,有所作为就要有人和粮食,看来其真有建功立业的心思。

    至于有无向背心思,他倒是无可置否,历来手握重兵的大将,哪个是老老实实的,就算是他有机会也会谋取最大利益,就不要说李易了。在他看来,只要阔端能控制得力,李易的野心可以控制一定范围,成为给蒙古人来东征西讨的动力。

    “有这点意思,我试探让他东调,却隐约给掩饰过去。”

    “他要留在蜀川也是人之常情,并不代表有别的心思。”塔海还算是公允,至少不会轻易否定李易。

    “明日再看。”按竺迩郑重其事地道。

    “也罢,反正他就在军中,去留都在大王转瞬之间。”塔海也不去多想,现在大战基本上结束了,也该休息几天。

    当按竺迩去了,李易想去看许妙娘,他在外面犹豫良久,终究没有进去打扰,并非不想而是暂时不能,忍忍!

    果然,阔端办事雷厉风行,蒙古军封刀,被押往城外待戮的百姓总算保住一命,让那些绝望的人庆幸不已,这件事给予李易的好处,现在还看不太出来,随着真相的不断揭开,当真是有着万钧助力。

    虽然,有组织的杀戮过去,但零星抢掠残杀却无法根除,不要说李易无能为力,连阔端也睁只眼闭只眼,只要闹的别太过份,他也不十分的计较。

    最可恨的是,蒙古军士卒对妇人的掠夺,几乎是公开化的,导致年轻妇人纷纷闭门不出,不敢公然露面,以免被蒙古军士卒抢掠。

    长期在外作战的军人,虽然浑身煞气,看是凶猛剽悍,战斗的时候不畏生死,但人是有血有肉的,是人都会有感情、有欲望,没有真正不怕死的人。杀戮令他们内心脆弱无比,每每几乎要发狂,夜啸营寨比比皆是。

    为了压抑那份恐慌,他们需要在弱者身上发泄,不能随意杀戮,他们只能在女人身上,找到精神的满足。

    好在军中严令不得破门劫掠,违抗者要处以极刑,整个十户队也要跟着倒霉,这就给了那些居民些许安全感。

    李易依旧看不过去,几次劝诫阔端和塔海,认为大军驻扎城里实在扰民,再加上容易引发疫病,要求城里留下卫队就行了,其它万户长的军队出城驻扎。他们也勉强答应了。

    几日来,蒙古军频繁调动,纷纷撤往城外,准备对附近州郡进攻,城内留下少量兵马,抢掠之风好了许多,才陆续有人敢出门买卖。

    就在第二日,进攻眉州的蒙古军部队,以整装待发。

    李易的兵马正在外攻伐,他无事可做,带着许妙娘和两个孩子入城,收拾原来租赁的宅院,住在营寨里也不是个事。

    宅院里到处是狼藉,幸亏有扎剌海带着几名箭筒士帮忙,又押来十几名邻里打扫,也算聊胜有无。

    李易对驱使百姓很不满意,却也用沉默表示默认,至少干活的人相当于受到他的保护。

    扎剌海也是个能人,派人搜罗不少名贵家私填充宅院,比许妙娘原先用度贵重许多,简直天上地下的感觉,阔端对李易也很重视,赏赐不少的金银绢帛,当然还有大量的酒肉。

    李易不能表现太过亲热,却不代表没有任何亲情,他还是每天来看看孩子。今个刚刚到了宅院,就碰到了策马而来的汪世显,不得不反身迎过来,拱手道:“总帅路过何不进来坐坐。”

    汪世显看了眼李易,不禁闪出一抹苦笑道:“大王召集商议大事,我正好在城里顺道寻你,还是快快前去。”

    李易心中咯噔一下,一阵不安的感觉传来。

    “总帅,出什么事了?”李易忐忑不安,他孤身在大军环绕下,面对阔端几乎没有反抗能力。

    就在前两天参加了会商,他向阔端提出尽快回归本军,率部参加对夔州路的进攻,却被直接拒绝了。今个,竟然又要被知会过去,还是汪世显亲自前来,显然有些状况发生。

    要说夔州路,他真是向借助蒙古人的力量拿下,这可是相对封闭可攻可守之处,进可以向东、西、北三个方向进攻或支援,退可以封闭关口自保,能够得到夔州路,就能取得蜀川富庶之地东部的安全保障。

    汪世显目光有几分无奈,稍加犹豫才道:“万户长,你的那些兄弟真是桀骜不驯啊!”

    “兄弟?”李易脸色有些不好看,原本的怀疑变成肯定,果真是他的部队出现状况。

    汪世显见李易脸色阴晴不定,不由地莞尔道:“不要想多了,他们不过是敛兵不进,派人过来问询你在何处,万户长还是快快动身,我们路上再说。”

    李易听的头皮发糁,别看汪世显说的轻巧,言辞中透出的信息让人震撼,敛兵不进代表什么?问询所在又是什么意思?分明是拥兵自重或是更加严重的事情。

    一路上,经过汪世显的分说,他算明白怎么回事。

    原来,两名卫士越城而过,第一时间夺取蒙古军战马,飞奔射阳禀报。

    其中发生何事倒是不清楚,成州万户对遂宁府的进攻戛然而止,全军收缩在射阳一线,各部经过了大幅度的调整,竟然做出对成@都方向的攻击姿态。

    (本章完)

第364章 分辨() 
    同时,他们紧急签发当地壮丁万人,编入各千户长部队,让各部急剧扩大不少,又有很多精良的甲仗,更兼归降后得到的战马资源,令潼川府境内蒙古军部队大为紧张,不知成州万户将帅犯了哪门子疯病,竟然战场上做出哗变姿态。

    一时间,大家不知该如何是好,说人家叛乱吧!也就是摆出个姿态,并没有公开宣称决裂,说没有叛乱吧!那标准的进攻姿态又让人发憷。

    显然,有也只有在军中坐镇,呼延信、王孝仁、王柏等人并未做出太出格的举动,在保持全军临战之际,叶知秋、叶开数百名将士西进,都是原背嵬军和选锋军的精锐,编成一个千户的部队。

    简直是一场闹剧,李易一点也不觉好笑,正值关键时刻的任何举动,很可能造成阔端猜疑,让他本已微妙的环境,变的更加复杂化。就算阔端不见外,难不保末哥他们发难,这些人可是盯着他犯错,在大战即将结束之际,谁都不好说别人的心思。

    难道叶知秋想不到,还是他们过于担忧他的安危,不惜以强硬姿态面对蒙古人,让他难以预料的是竟然来到军前。

    李易怀揣着这份不安来到阔端的营地,远远看到一身白衣的叶知秋,四目相交一睹,他才随汪世显入帐。

    “李易,成州万户兵马作乱,你作何解释?”阔端尚未说话,末哥先行厉声质问,把姿态做的极高。

    李易心下凌然,末哥开口就要把罪名坐实,实在用心险恶,他毫不犹豫第辩解道:“大王,事出偶然,我部深受排挤被发落绝地,是因我前来成@都,路途中遇到扣押。”他把在金水县发生的事大概说了,算是比较合理的解释,毕竟汉军部队都是汉人世候们带出来的,有着相对的私人性质。

    阔端点了点头,能够理解下面各部那些事,战场混乱不堪,发生误会的事情比比皆是,似笑非笑地道:“原来如此。”

    末哥脸色很不好看,厉声道:“成州万户有叛乱之心,万户长虽不知情,他们却难辞其咎,必然要给予严厉惩罚,才能防微杜渐。”

    还没完了,李易很鄙视地笑了,相对于阔端来说,末哥简直是一介屠夫,他深深咽了口气,冷冷地道:“孰是孰非,让我部下进来,你们问问便知。”

    汪世显不经意间对阔端点了点头,得到阔端的示意后,转首对云都赤沉声道:“传成州万户长属下进帐。”。

    不多时,叶知秋落落大方地走了进来,还是手拿泥金扇,极有风度地欠身作揖,颇有几分玩世不恭地道:“在下,成州万户机宜文字叶知秋,拜见大王,见过各位太尉。”

    叶知秋风度翩翩极有气质,还有那文人大半,立即引起阔端好感,温声道:“看来又是个长胡子,军中无需多礼。”

    叶知秋脸色平淡,似乎并不介意阔端的戏言,又对李易颔首轻声道:“万户长。”

    阔端看了眼李易并未说话,末哥却道:“成州万户在射阳,为何要招募兵马上万,还要构建防御堡寨?”

    即便是叶知秋睿智过人,李易还是担忧不已,却见叶知秋淡然一笑,从容不迫地道:“成州兵马不过数千,要进攻遂宁、普州各处,不招募兵马岂能成功?再说这些都是民兵,战事结束都要解散归田。”

    李易终究放下心来,看来叶知秋有备而来,即点出了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