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目重骑兵的战斗,不能不说英勇,可惜他们遇到的是背嵬军,可以说是南迁后,宋军第一支装备最齐全的重骑兵。色目人组成的所向披靡的重骑兵,竟被分割成几片,渐渐失去主动。
“色目人,大食战马,很不错。可惜你们遇到的是我。”李易目光冷峻,遥望战场,慢慢地做出了一个手势。
随着尖锐号角声的再度响起,宋军弯月阵右翼上的锋芒,开始向蒙古军移动,前面是一队重步兵,手持大牌缓缓而进,后面跟进的是携带弓箭的枪手,刀牌手和弩手,神机军逐渐汇集成两部分,慢慢跟在后面,不断接近蒙古军本阵。
塔海有点晃眼了,有没有搞错,第一波是宋军进攻,第二波还是宋军进攻,简直在羞辱他。历次对宋作战,除了上次在大安,因雷雨天躲于,被曹友闻主动出击外,宋军几乎都是处于防御姿态,哪有几日在平地上,猖狂至极地进攻蒙古军。
这是在打他的脸,羞辱他这个蒙古都元帅。
蒙古军也开始调遣兵马,一队队步跋子向前移动,对宋军发动反冲锋。
一队队兵马相互接近,他们并没有像影视剧一样,冲上去一阵乱砍乱杀。反观宋军却是扎下阵脚,大牌在外,枪兵在侧,弓弩在内,开始对蒙古军进行射击。
尤其是神机营,一支支火箭,一枚枚拖着火光的铁炮弹,不值钱地向蒙古军砸去。
运用火器,蒙古人也算是行家里手,南征北战俘虏不少工匠,军中的火器也相当发达。可惜的是,蒙古人主力西征,带走了大量工匠,火器对这些蕃汉军的配备,也不是很充足,他们只能与宋军展开箭矢对射。
双方打的是不亦乐乎,小动作不断,塔海分出一万骑兵,对宋军进行迂回,这也是蒙古军出战五万余人,为何仅有万余骑的缘由,一支庞大的马队,正在抄李易后路。
云骑军自薄寨而过,一支充当大军右翼,只是小规模调动,并未展开任何攻势。反倒是塔海下令,三千蒙古军骑兵,对宋军右翼挺进军阵,展开流动骑射打击。
三千蒙古军骑兵,重复当年阔端战曹友闻的战术,以百人为单位,轮流奔驰于宋军阵前,用复合弓射杀宋军将士。
宋军以重步兵为核心,神机军为掩护的防御军阵,形成远、中、近三层防御,蒙古军骑兵但需进入火力圈,便入飞蛾投火,成片地被射杀,步跋子更是艰难务必,躲在大牌后,用弓箭支援骑兵,但他们的投射兵器,明显不如宋军,不断有人被射杀。
铁炮弹也不是落在人群中,炸的人仰马翻,伤者无计,狼狈不堪。铁炮弹虽是粉末状黑火药,杀伤力并不大,但弹丸内装的可都是些铁钉,铁销之类,对人体的摧残还是很过分的。
一颗铁炮弹下来,三丈内的士卒人甲皆碎,残肢断臂,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伤者累累,惨嚎声令人心揪。随着一颗颗铁炮落下,用人间地狱来形容,并不为过,索性简易的小型抛石机,射程不够远,杀伤力不大,不然这群步跋子可就倒血霉了。
另一样的进攻兵器,可移动式床子弩和手持强弩,也是蒙古军步跋子的噩梦,尤其是神机军所持的强弩,射出一排排火箭,划过长空射入人群,不消说箭镞的锐利杀伤,火箭爆炸产生的碎硝,便让蒙古军士卒悲惨万状。
(本章完)
第572章 厮杀()
他们也有制式火器,尤其是当年的金军投降部队,对火器的运用也非常熟练,可惜他们拥有的火器数量不多,多是攻城或防御所用,几乎没有野战专用,某种程度吃了大亏。
也难怪,蒙古人发展火器主要为攻城,野战上主要马队的机动性,这些杂牌军哪里拥有先进火器,甚至连甲仗也相当的简陋,有些人甚至没有甲胄防护。
一支装备骡马的宋军部队,约有千人左右的样子,他们冲出了军阵,直接来到重骑兵交战的战场。很快就分成三队纷纷下马,各自留下百人看护骡马,其余人众迅速加入战团,对蒙古军重骑兵形成步骑协同作战,本已不支的蒙古军重骑兵,当真是更加难以为继。
那是步骑兵,某种程度上补充马军和步军缺憾,能够快速抵达站位,达成最佳的战术成果。前唐鼎盛时期,远征的唐军几乎人人有马或坐车,机动性相当的强悍,哪怕是步军也能快速行动,大宋开国局势复杂,马军相当的珍贵,就算是最鼎盛的真宗时期,拥有庞大的五万马军,步军有战马者不过千人,可想而知南方少有战马的尴尬。
李易竟然以蒙古人的战马武装马军,以骡马发展了步骑兵,也算是另辟蹊径。
“怎么样?”李易在中军罗盖下,骑在一匹高大的河曲马上,冷静地遥望前方战局。
李慕白捏了捏鼻子,认真地道:“塔海过于傲慢,竟以短击长,他坚持不了多久。”
李易摇了摇头,笑道:“子圭熊,塔海是统军都元帅,也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又岂能犯如此低级错误。不过,你刚来军中不熟军务,也难免判断错误,塔海可是我的老熟人,他可不是容易对付的老实人!”
李慕白面皮威赫,明显是李易对他的考究,又维护了他的颜面,不能否认对方说的很对,他的确缺乏实战经验,当下道:“难道说塔海还有后手?”
李易莞尔一笑,淡淡地道:“入武休关虏人马军五万,留万骑在兴元府。以虏人的作战风格,他怎能会出动半数骑兵,太不合常理。”
“他们在抄我等后路?”李慕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忽然发觉他不应问,不免脸面拉不下,又不得不说道:“想必你是早有准备。”
没奈何的事,他虽然依附李易,却尚未真正进入核心,再加上来的时间不长,对整个军务还不了解,不知对方的通盘布局,甚至对整个局势不太清晰。
“今日一战,乃我真正开局之战。败,蜀川千万生民付之一炬,天下之大无我容身之地;胜,则开阔天空,天下任我遨游,必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容办点退路。”李易显得豪气万丈,却也说出了利弊得失,甚至隐隐有狂傲的味道。
李慕白不知不觉为之影响,胸中豪情升起,有沔州和剑阁天险,李易完全没必要破釜沉舟一战。或许这就是人的差距,有人选择了退避投降,有人选择自保死守,李易则选择万死一生机,是为了更好地出击,不能不令人敬佩,不由地感慨道:“看来,李子明完全具备一代枭雄的潜质!”
“学士,紧急军报,阳平遭到虏人袭击。”
“学士,我军左翼后方出现数千骑。。。。。。”
战场上,两军正忘我地厮杀,宋军渐渐取得主动权,蒙古军重骑兵被打的狼狈不堪,不断地节节败退。
右翼步军队列的战斗,宋军也占据上风,不断缓缓挺近,蒙古军轻骑兵也摄于神机军犀利,无法短时间对步跋子形成强大压力。蒙古军最拿手的绝招,曾经驱赶数十万金军,或是抄掠十余万欧罗巴联军,像屠杀牛羊一样的战术,失去了往昔神威,因为他们碰到了东方强者!
宋军弯月的右翼,并非紧密大阵,而是由一个个小阵组成,各小阵兵种齐全,形成可攻可守的松散军阵,由神机军为核心,辎重车随军提供器械,并能够对小阵进行掩护。蒙古军骑兵无法有效进行射杀,谈不上攻破军阵。
此时,李易专门用松散的散兵队形,组成诸兵种联合松散军阵,首开轻装步跋对付轻骑兵先河,无论你再怎么迂回进攻,我就以连环弓弩等着你。
但是,蒙古马队出现在阳平,又进攻他左翼,很典型的蒙古战术,也是骑兵战术的典范,出现在敌人后方,造成敌人的崩溃。
叶开身披重甲,手持大枪,纵横于人群中,左右冲突无人可敌,蒙古军重骑兵屡屡被挑于马下,在后指挥的万户长阿都剌见势不妙,持狼牙棒纵马杀上。
叶开见蒙古军大将杀上,二话不说迎头而上,一闪手中的大枪,就在空中划过一道圆弧、猛击下来,那凌厉的劲风,出如兽鸣一般。
阿都剌亦是怒吼一声,手中狼牙棒猛力一迎,他也是蒙古的勇士,其能忍受对方的凶悍。
“当。”地一声金戈交错的巨响,阿都剌身形一晃,胸口顿感一闷,而叶开稳坐马上。
没等阿都剌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大枪再次挂着劲风,向他的头顶狠狠地砸下。
阿都剌也是一个猛人,直接来个硬碰硬,狼牙棒上扬以猛力挡开大枪,两马相错间,趁着叶开来不及抽回大枪,忽然弃去狼牙棒,拔出马刀拦腰斩去。
毒辣的刀锋,几乎一击必杀,叶开大惊怒吼,来不及回枪,便用枪梢向侧头砸去,完全是两败俱伤的拼命打法。
阿都剌官居万户长,自然珍惜自家性命,急忙收刀俯身躲过呼啸的枪杆,却被扫中头盔,知觉脖颈剧痛,灰缨被枪杆一击斩落,两骑错开后,他大为惊怒,吼道:“我誓杀你。”
叶开也松了口气,因他的拼命打法,阿都剌的刀锋减弱,从护甲肋部划过,精良的瘊子甲救了他一命,仅留下一道浅浅的刀痕,皮肉一阵刮痛。
他调转马头,二话不说又是一记,阿都剌亦是回马抡刀斩杀,却不想叶开躲过一刀,并不用枪攻击人。
(本章完)
第573章 碧血苍天()
就在阿都剌感到有些诧异时,却听战马嘶声,马臀的皮甲被大枪划开尺许血口,战马疼得咆哮又蹦又跳,让他一阵手忙脚乱,控制不了战马。
叶开一阵阴笑,大枪横扫,击中阿都剌左臂披膊,但听喀嚓”一声,皮甲上的铁叶碎裂,阿都剌惨叫落马。
就当阿都剌挣扎起要起来时,叶开已再次调转马头,以一个雷霆压顶之势,大枪当头砸下。
阿都剌尚未反应过来,便眼睁睁看着大枪砸在头盔上,眼前一黑,顿时失去了所有的知觉,脑浆都出来了!
“万户长。。。。。。”
叶开又击杀两名跟随骑兵,才知道杀了对方万户长,不禁大喜,吼道:“虏人万户长被本将杀了,兄弟们,冲上去,狠狠的杀。”
宋军重骑兵和轻装步跋子士气大振,呼啸着奔涌挺进,蒙古军重骑兵闻万户长战死,顿时丧失战斗的勇气。
此时,蒙古军迂回马队,展开对宋军左翼的进攻,从战术上说,蒙古军完成完成迂回,正面战场宋军虽形成优势,却未将蒙古军击溃,形势万分危急,一个不慎将遗恨千古。
“后面,就是千万蜀川父老,我们退无可退,唯有死战,杀出一线生机。”李易脸色沉凝,传出这道彰显千古的军令。
处于左翼的是八千步跋子和云骑军,由吴天佑节制,六千蒙古军骑兵突然在背后出现,虽宋军有心理准备,甚至部署了警戒部队,却还是无法遏制蒙古军的冲杀,毕竟是六千骑兵。
一旦左翼被攻破,将会造成全局被动,蒙古军在人数上占据主动,又随时可从兴元府调动万骑参战,宋军必败无疑。
“却不知此时,东方先生到何处了!”李易做好了最后出击准备,一切都在预料中。
但是预料是预料,实战是另一码事,战场是充满偶然的领域,预料再准确,计划再严谨,或许是一个失误,也或许对方一个恰巧,将会断送整个战局。
李易与叶知秋预料到塔海的战术迂回,却认为对方要袭取阳平,少部牵制他,所以才留重兵于阳平,当然也未曾放松给两翼的警戒,却还是遭遇重兵袭击,形势不容乐观。
该用的战术,都用出来了,已经到了他必需亲自出战的时候了,成败维系谁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可惜他已无兵可调。
为此,他决定一旦左翼有变,中军剩余数千人,组成防线挡住蒙古军骑兵,右翼全部压上,奋力一搏,他将亲自披挂上阵。
大军主帅,率队冲锋,只能是到了最危急时刻!
左翼,一场艰难的血战不可避免,云骑军已分出三营前伸,担任全军游击,驻守左翼仅两千骑。
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蒙古军马队,吴天佑并未有畏惧,虽然他性格豪爽,举止粗狂,却不是傻子,左翼的崩溃将导致大军和营寨失去联系,全军将被向南压缩,被蒙古人分割歼灭。
判断形势后一面组织马队,一面向李易示警,他要组织一场强有力的反击,稳住步军阵线,完成军阵的变向。
“跟我来。”吴天佑索性抛弃头盔,率骑兵迎头冲上。
云骑军乃李易原从九大主力之一,有着自己的骄傲,面对数倍的蒙古军骑兵,必死的冲锋,他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天地间巨雷滚滚、声若雷霆,大有风云突变、天地惊恐的意味。
由于宋军反击委实犀利,一点前奏也没有,出乎蒙古军万户长阿儿浑的意料,根本来不及让出空间,保持本军的机动性,被宋军一拥而上,乱战一团。
两支轻骑兵又违背作战原则,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厮杀。瞬息间,两股疯狂涌动地洪流狂暴地撞击在一起。弯刀互斫,金戈交错,有若千万道光轮急旋;长缨奔腾,有若无数怒龙咆哮,到处是鲜血怒溅、残肢纷飞,惨叫声不绝于耳。
吴天佑飞马冲入蒙古军人群,一把精钢长刀,闪过一道有力的弧线,将一名蒙古军百户长连人带甲劈成两段,引的四周蒙古军骑兵个个惊秫,惊恐万状。
他大声高呼,不断突进,长刀挥动,一时间银光乱闪,刀气纵横,所遇蒙古军骑兵无一合之敌,纷纷被锋利绝伦的刀刃,无情地斩落马下,个个都是衣甲尽裂,残肢断臂,死状异常惨烈。
不消片刻,他的黑漆山纹甲,被便鲜血染成了紫褐色,护臂上、刀面上,丁丁点点地沾满了内脏碎屑,犹若地狱阿修罗。
蒙古军骑兵肆意冲杀,宋军骑兵顽强突击。蒙古军要击溃宋军马队,尽快对宋军左翼发动攻势,以配合主力歼灭宋军中军,宋军骑兵绝无退路,他们身后是八千正在变阵的步跋子,一旦坚持不住,蒙古军骑兵蜂拥而上,势必造成大溃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