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怎么就忘了这回事,还望师妹不吝赐教。”柳青冥回过味来,看向宫素素的目光有几分痴迷。
宫素素的眸光,有意无意扫过李易,淡淡地笑道:“在诸位道兄面前,贫道安敢献丑。”
柳青冥脸上掠过些许得色,嘴上却谦虚道:“不敢,哪里有师妹出神入化。”
李易有几分无语,柳青冥实在是老实人,宫素素明显说道兄,并不代表你一个人,傻了吧唧地接话,就这德行还想泡妞?实在是太嫩了些。
宫素素美眸深处有些许不自然,却还是温柔地笑道:“柳道兄客气,既然妙虚师兄出来,贫道就献丑了。”道兄和师兄是有差别的,代表着远近厚薄,明不明白在于各人。
马俊嘴角微抽,眼底深处掠过一道厉色,他是听出了些许端倪。
宫素素并不多话,唤来道观几个女童,不忙不忙地布置起来,与那娇滴滴地美人相比,韦鸿胪、木待制、石转运、金法曹、胡员外、罗枢密等十二件古朴贵重的茶具,更加吸引李易的目光,放在后世得是国宝级的文物啊!要能再次穿越时空回去,他真的能成为富翁。
这个时代的茶并非后世的散茶,而是采摘茶叶不直接焙干,经过复杂的工序制成得茶饼,用专门的茶焙笼存放起来。
却见宫素素姿态轻盈优美,芊芊素指分拨茶叶,尤其那修剪合体的淡青色羽衣道袍,更加衬托出那婀娜多姿的体态,让柳青冥、马俊看的有些痴了。
李易仔细地看着分茶,还是第一次看到,茶起源于神农氏时代,被当成药使用,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某种艺术,前唐掀起个高峰,以煎煮为主,并加入胡椒、盐等调料,与茶末一起吃下,经过茶圣陆羽的改良,删去加入调料的过程,只用茶和盐煮茶。
到了经济发展顶峰的大宋时代,盐被放弃了,人们纯粹品尝茶叶的天然清香,无论是高层还是民间,茶道发展为点茶,有“唐煮宋点”的说法。
却见宫素素犹如行云流水分茶,从焙笼中取出青色的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用罗合筛去些许,再用茶碾研成粉末。
茶釜中的泉水也烧开了,每只茶盏舀一勺子茶末放入,在注入些许烧开的泉水,把茶末调好茶膏、
最后一步就是点茶,一边加入泉水,一边用茶笕击拂,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白白的茶沫。不多久,一盏清香四溢的热茶出现了,散发出沁人心扉的清香。
“纯白的茶,师妹果真是茶道高手,佩服、佩服啊!”柳青冥慢慢地颔首,不失时机拍了个马屁。
“可惜汤花水痕太早,是因不太均匀,咬盏聚散时候太短,露出水痕,终究是落了下乘!”宫素素似乎不太满意。
李易不懂茶道,压根就插不上话,却听柳青冥淡淡地道:“汤社和千人社能取上乘者,又能有几人?”
“师妹,此茶乳白,汤花咬盏。”马俊说着话,端起黑鲉青瓷杯品了口,这茶盏可是建安县所造,通体青黑、纹如兔毫,当真是名贵的很,却见他闭上眼睛回味悠长,良久又道:“候汤最难,未熟则末浮,过熟则茶沉,师妹真是高手!”
“还有,师妹用的是葛岭葵泉水,真是上品。。。。。。”
李易也端起茶盏品了口,却没有太多的感觉,不过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点茶可真是门手艺活,寻常人真的玩不来,对茶末质量、水质、火候、茶具都非常讲究。
烹茶的水以山泉为上佳,井水属于那种寻常的点茶水,
茶叶以白茶为顶级,茶末研磨得越细越好,发泡才能充分。
当然,火候的掌握也非常重要,水过二沸最好,点出来的茶汤色泽纯白,可见宫素素的茶道底蕴深厚。
想想也是,那些士大夫和道士、和尚,都处于社会的中上层,有着充足的时间和金钱,完全可以追求高雅繁琐。可惜,他们这些最下层的民众,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平素别说玩茶道了,就是茶水也难得吃上,人比人气死人。
心有所想,难免生出些许意气之争,人的想法也逐渐地潜移默化,对待繁华的江右有了些许不满,又对这些优雅的士人阶层有了某种抵触,家国艰难正是奋发时,你们还真有这份闲情逸致。
“师兄觉得如何?”
正当李易心生所想时,犹如天籁般地声音环绕耳边,把他从沉思中拉回来,神色显得有些意外,仓促地道:“很好,回味悠长。。。。。。”下面,真不知说什么是好,神色颇为尴尬。
(本章完)
第133章 美到极致的美()
“多谢师兄赞誉。”宫素素见李易神色尴尬,不由地莞尔一笑,当真是宛若三月春风,令人心中无比舒坦,尤其那动人的双眸,当真是静若秋水,让人观如流光飞舞。
柳青冥、马俊看着眼热,宫素素素来清高,寻常根本不会和男子言语,今个,竟然会对李易展颜,实在让人嫉妒。
李易摇了摇头,自己哪里有赞誉,就是称赞也不知如何说,自个懂的哪门子好茶,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听说师兄师承真虚观,不想竟得到诸多高真赞誉,我黄龙法主回来,对师兄可是赞誉有加。”宫素素眉目流苏,声音犹如黄莺夜啼,引的柳青冥、马俊不住偷看。
李易心下感叹,自己的来历背景还真让人关心,人的好奇心永远没有时代分别,只得道:“贫道不过是乱世挣扎求生的微末之人,不过是学了些典籍,耍耍嘴皮子的功夫,当不得黄龙法主的赞誉。”
大宣和尚可是出了名的武僧,棍棒拳脚暂且不说,光是一身的蛮劲,就让人不吝而寒,还说耍嘴皮子,柳青冥、马俊几乎同时翻白眼,惹的宫素素莞尔一笑。
“你就别谦虚了。”柳青冥无奈地道。
“有茶无词太过寡味,斗词句如何?”马俊眼珠子一转,有几分献好地提议。
柳青冥自然是双手赞同,临安女道谁人不知,宫素素是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曾经感叹不能和易安居士论道遗憾。连史弥远也知道其芳名,当年不顾其年幼想要纳为侍妾被拒,碍于名声不敢用强,更让她芳名远播。
李易苦笑连连,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还真没有学得几首好词,斗词岂不是自找没趣,不由地道:“贫道不过是粗浅武夫,当不得雅道。”
马俊呵呵地笑了,玩味地道:“点茶岂能不没有斗词,妙虚师弟就不用谦虚了。”
“嗯,师弟文才武略,真是我道门俊秀,区区斗词而已。”柳青冥摇头笑道。
“那贫道就开始了。”宫素素笑看眼李易,再为三人斟上茶水。
天色将晚,柳青冥、马俊依依不舍地告别离去,李易早就如坐针毡,今个实在是说不出的滋味,惹了大佛寺的大明和尚,这厮似乎很有名气,缠住自己恐怕不好脱身,又在美人面前丢了脸面,哪怕他没有任何贪婪奢望,也是很在意的。
“今个,真没想到遇到大明,此人定要谨慎,断不可有任何大意。”柳青冥从无限遐想中出来,人变的稳重无比。
李易轻轻地笑了,不想在谈论大明和尚,随意地道:“只是觉得师姐的茶道,的确是优雅无比。”
“哦,果真是我辈中人。”提到了宫素素,柳青冥神色明显兴奋,抬高嗓门道:“改日再来品尝师妹茶道。”
马俊撇撇嘴,不经意转过去的脸色,带有几分深深地不屑,甚至还有浓郁的嫉恨。
李易淡淡地笑了,他并不关心品茶,对宫美人也没有特别印象,只是静静地走着,感受拂过西湖的风,没来由地道:“夕阳残辉以下的西子,才是美到极致的美!”
“没想到师弟有此雅兴?”柳青冥听了夕阳论,倒是有几分新奇的兴致。
李易没趣地笑了笑,转首看波光粼粼的湖面,几艘五彩画舫缓缓划过,几位彩衣打扮的歌妓,正汇集在船头说笑,格格地清脆笑声随风传来,显然是准备招揽生意。
西子湖并不大,从湖边能清晰看到孤山,那是树木苍翠,景色宜人,依着不高的山势,修建气势宏大殿阁,来时柳青冥就说了,那可是皇家的离宫。苏公堤从北到南横渡,山水映着似火残阳,湖上逐渐升起薄雾,慢慢汇集长堤,宛如蛟龙戏水,再极目南眺,玉皇山群山苍翠,忽然有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
“听,柳三变的寒蝉凄切。”
却不知为何,画舫内传来琵琶声,正是柳永的雨霖铃,正传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绝句。正听到佳处,画舫内又传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曲子,明显不是一人所唱,是两位歌姬在斗曲。???“好曲子,真是百听不厌,据说当年虏主听闻此曲,欣然有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才有了投鞭渡江之事。”柳青冥笑眯眯地道。
“要是蒙古虏人听了去,岂不是又要大动干戈?”李易亲身经历洛阳战事,深知蒙古人的强悍贪婪。
“似乎是名伶谢娘子和薛娘子。”马俊仔细听了,忽然说出两个人,神色也极为向往。
“嗯,似乎是她们。”柳青冥仔细听来点头,又见李易似乎很疑惑,解释道:“临安名伶众多,却有两位最知名,分别是谢婉清、薛若璧,等闲士人也难得见上一面。”
“哦。”李易眉头一挑,名伶不过是优伶而已,难道还真有那么大的架子?
见李易满脸不在意的模样,马俊目光有几分鄙夷,道:“你是初来乍到,不知道她们芳名罢了,她们可是和素素齐名的名伶,哪怕你再有钱,不见就是不见。当年史公垂青谢娘子,竟然被断然拒绝,在士林中传成佳话。”
史弥远?李易对这个人可不陌生,这些年都有传闻,那是和太后有一腿的人物,是个专权的狠辣老儒,竟然能放过一个柔弱的名伶,当真有些奇怪。
“史公还是要名声的,有些是不能太过。”柳青冥悠悠地道。
李易点了点头默认,人生在世间沉浮,哪有率意行事的?哪怕是权势滔天,也要顾忌旁人的感受,以免成为孤家寡人,就算你不在乎,也得忌惮百年后的丹青史书,小人物小人物的艰辛,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禁锢,都是世间的蜉蝣。
想着心思,在马俊的建议下,他们走北路去余杭门入城,美其名曰不走回头路,那是要经过昭庆寺北部,相对南部较为偏僻的路段。
就在他们一路观赏夕阳美景时,几个劲装打扮的人迎面而来,李易目光凝缩,感到几人的目光不善地对准了他。
(本章完)
第134章 揍找茬的()
果然不出所料,过程极为简单,柳青冥被故意冲撞,六个劲装汉子围了上来,凶神恶煞地要他们给个说法。
“你们冲撞我家师兄,竟然还敢闹事,当我太乙宫好欺负不成?”马俊吓的眼皮子直跳,急忙把太乙宫抬出来,希望能震慑这些狂徒,毕竟太乙宫是皇家道观,地位颇为显赫,不是寻常人能惹得起的。
“太乙宫,这泼道竟然拿太乙宫压人?”
“哥哥,平素这些泼道眼高于顶,冲撞了我们兄弟还以势压人,不给点教训决不罢休。”
“啰嗦什么,赶紧办事。”
“给我打。”
“看那小道士就不顺眼,断了他的四肢,打落牙齿。”
李易听得不对劲,这也太巧合了,分明是故意找茬来的,就在几个汉子逼近柳青冥、马俊的瞬间,他不经意地扫去,目光所及处却见远处有个胖子,正在一棵大树后鬼鬼祟祟地张望,那不正是胖道人吗?
原来如此,他瞬间明白怎么回事,既然对方有心而来,针对的肯定是自己,那就不可能躲避,更不是他的本意。
当几个汉子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慢慢逼近,那笑容就像是猫捉老鼠时,他早就闪身而上,拳头带着澎湃的劲风向为首老大砸去,既然不可避免,先下手才是王道。
岂料,为首的老大早有准备,抡起手中的棍子当头扫过,向李易的肩膀砸去,显然要打碎琵琶骨。
“来的好。”李易没有半点犹豫,直接退开几步,错过一人身子,直接来个擒拿手,轻易夺过另一人手中的朴刀。
刀枪只要不是御前诸军制式器械,民间是可以收藏使用的,哪怕是弓箭也在许可范围内,甚至能够公然佩戴。
“好身手,兄弟们小心了,看我拿下这厮。”老大见李易行云流水夺刀,作为内行的他意识到对方不简单。
李易根本就不停顿,简单地一刀砍过去,看是笔直出刀挡住棍子,半侧身子暴露,实则角度刁钻,恰好躲开对方棍子来路,稍缓些许就会砸在身上。
“作死。”老大也是绿林中混吃喝的,手上拳脚功夫自然了得,那棍子并非普通的棍棒,而是两面铜头,全力一棍子下来,料定李易必然是骨断筋折,倒地吐血不止。
哦,这个时代还没有所为的武林称呼,那都是后世清末民初几十年才开创的说法,此时就是绿林豪杰或草莽盗匪。
没想到的是,看是朴刀封住棍子路子,明显要吃亏,却不料李易轻轻避开棍子,刀子到了他的面门。
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十分玄妙,他急忙撤棍后退,却不防李易刀锋劲力未过,欺身而上一拳击打在他手腕。
这拳劲力端地不小,老大觉得这一拳,让魁梧男子后退,脸色惊疑不定,他的一条手臂发麻,竟然感觉抬不起来了,像是失去了知觉手腕麻木,连带着整天手臂酸麻,棍子几乎把持不住,连退十步才停下,好在李易没有追杀。
“哥哥。”
“哥哥小心。”
几个汉子非常惊讶,纷纷围上来护着,也不顾柳青冥和马俊了,老大可是实打实的高手,他们兄弟尊崇所在,本以为对付李易手到擒来,却被一招就打退,还如此的狼狈。
远处躲着观看的胖道人嘴角一抽,暗道妙虚这厮竟然这么强,从前却未见过,本能地生出不好的预感,浑身肥肉直哆嗦,简直堪比刘胖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