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诡异气氛()
西点军校出将材,被美**中称之为将军的摇篮,这不是一句空话,国家、荣誉、责任的校训深深的植入了每一个学员的脑海里,也侵入了他们的灵魂中。
在上帝的安排下李奇微赶上了两次世界大战,从一个步兵少尉干起,至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师长了,还是美国最为著名的步兵第八十二师,后来这个师因为战斗力强悍被改编为空降师,成为美国陆军最为精锐的作战部队。
从西西里岛作战开始,李奇微率领他的士兵转战欧洲各大战场,直到参加了最为著名也是最为残酷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到了四五年二战结束,他已经指挥一个军了。
军人世家出身,毕业于最为著名的西点军校,从一个最底层的陆军少尉干起,直到陆军负责作战的副总参谋长,李奇微几乎熟悉军中的每一个军种,并以敢想敢干,战术机敏享誉美军全军。
马休——李奇微是美**中一个很了不得的人物。
一阵不和适宜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打破了房间中难得的寂静,悠闲中的李奇微皱了皱眉头,这是一部直通参谋本部的专用电话,没有较大的事情,这部电话是不会响的。
电话的另一头是他的老同学,也是他的顶头上司,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
柯林斯的电话很简单,但里面透漏出来的信息量却很大:“马休。远东出大事情了,沃克死了,五角大楼让你马上去开会。”
沃克是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的司令长官。
作为负责的作战的副总参谋长。李奇微很清楚沃克的位置,知道沃克正指挥几十万美**队在远东一个叫朝鲜的地方与共产军作战,司令长官阵亡?说明战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沃克死了,五角大楼让他这个负责作战的副参谋长马上去开会,会议的内容很容易被精明的李奇微猜出来。
毫无疑问,李奇微的猜测很准确,接替沃克的位置。去朝鲜指挥美国第八集团军与共产军作战,五角大楼的命令简单又直接。
身经多次残酷大战役的李奇微只与夫人和孩子照了一张相片就坐上了专门为他准备的飞机。在螺旋桨的轰鸣声伴随下飞机钻入了茫茫的夜色中。
军情紧急,他要赶去跟他的老上级报到,李奇微的老上级也是他上学时西点的校长,美国远东的三军统帅麦克阿瑟。
李勇的小分队只有二百多人。但是他可以的调动的力量却越来越多,他是志愿军的总后勤部副部长,级别太高了,高到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还闹出来不少的笑话,只是后来接触的时间长了,大家才渐渐了解到了志愿军里还有这么一个非常年轻的高级首长,而且还非常能干。
从鸭绿江口岸到一线的作战部队里,很少有不给李大副部长面子的。其中包括朝鲜人民军的各级组织。
一直跟着小分队的人民军女战士金英子起了很大的作用,她早已不单单是小分队的向导了,还是小分队的翻译和联络员。连李勇都多次夸奖这个姑娘很能干,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手。
不过,金英子对李勇的夸奖好象不怎么感冒,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哼哼,被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夸奖有什么好高兴的。
为了这事。经常和她在一起的三排长宁二子还多次和她争吵,当然了。肯定是吵不出什么结果的。
李勇要做的工作太多了,他要为整个志愿军的吃喝拉撒负责,还有大量的武器和装备也要经过他负责向前线调运,一切一切的迹象都在显示,一场大战役就要开始了。
李勇很清楚,即将要开始的三次战役是非常的艰苦的,我军的后勤与美军相比的差距还是太大了,一个单兵不但要靠步行与敌人的机械化比速度还要随身携带四天的弹药和粮食,用最为通俗的说法就是,枪吃的和人吃的都要靠自己来携带,在自身负重几十公斤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
这时候李勇才明白后世记载的星期和礼拜攻势是怎么一回事,单兵携带四天的粮食和弹药,在弹药和粮食光了以后要靠战士们的忍饥挨饿和意志再坚持几天,七天已经是战士们的体力极限了。
七天是一个极限,是志愿军攻击作战的极限,李勇清楚这些,而即将上任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长官李奇微也很快就能弄明白这个道理,正是因为李奇微搞清楚了志愿军的软肋所在,才有了三次战役之后的四次战役。
李勇担心的不是三次战役,而是随之而来的第四次战役,第四次战役是在志愿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动打的,也就是说,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占据的是战役的主动权,而四次战役则相反,战役的主动权掌握在敌人手里,这在解放军的军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朝鲜战争中的第四次战役我军打的极为艰苦,苦的有人说好比是红军时期,李勇的内心充满了一种急迫和无力感,他知道接下来的战役走向,可是却没有办法阻止。
为今之计,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多的为一线部队多准备一些物资,也好让战士们在后期的防御作战中多一份保障,要知道,有时候一包饼干一枚手榴弹和一颗子弹都有可能拯救一个战士的生命。
所有能想到的办法李勇都想到了,在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以外,李勇还让后方专门准备了一些稻草和木板,有人不人知道副部长为什么让后方准备那么多的稻草,难道稻草也能打仗吗?
稻草不能打仗,但是稻草确实有大作用,即将开始的三次战役中我军要突破敌人的临津江防线,而临津江河面宽二百多米,战士们在零下几十度的酷寒条件下作战很容易摔倒,一但摔倒就很容易被冰雪冻在江面上动弹不得,把稻草铺在身子底下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当时战斗打的急促,部队找不到那么多的稻草。
类似于这样的工作李勇还做了很多,总之目的只有一个,让部队在接下来的两次大战役中减少那怕是一点点的损失都是好的。
志愿军总部,一个宽大的大矿洞里灯火通明,让人奇怪的是,矿洞里照明的可不是什么煤油灯,也不是部队里经常用到的气死风灯,而是很稀罕很稀罕的电灯。
电是特意从国内运送过来的发电机发出来的,用的燃料是汽油,在当时每一滴汽油都很金贵的朝鲜战场,用汽油发电机来发电显得极不寻常,总部的警卫人员都知道,肯定是有大事情发声。
确实是有大事情,这个被电灯照的瓦亮瓦亮的大矿洞此刻坐满了人,粗略估计了一下,足足能有好几十号,令人奇怪的,在座的不但有志愿军总部的各位首长,还有人民军的一部分同志,对了,还有几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苏联人。
这是一个中、苏、朝三方的会议,商量的内容毫无疑问就是将要开始的三次战役。
中方的代表当然是以彭老总为首的志愿军总部的各位首长,苏联方面出席的是苏联红军驻朝鲜人民军代表团的高级成员,总代表是团长维辛斯基,朝鲜则几乎是所有统帅部的高级人员都参加了,包括最高指挥官金xx首相。
至从朝鲜战争以来,中、苏、朝三方坐在一起开会还是头一次,特别是这么高级的军事会议,也是三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第一次正式军事会议,其政治和军事意义极为重大。
按道理来说,三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能坐在一起开会商量事情是好事,是应该高兴的事情,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会议开了一阵子之后,会场里却充满了一种很古怪的诡异气氛。
三方面的代表表情都很阴沉,特别是志愿军的总司令彭老总,面孔一阵阵的扭曲,如果不是一旁的洪学智副司令员在桌子底下拽了几下老总的衣服,还不知道彭老总会说出什么来。
会议开到中途,几方面的代表却突然都不说话了,十几分钟过去了,寂静无声,会场里的气氛静的可怕。
一个参谋人员突然走了进来,趴在洪学智副司令的耳朵边悄悄的说了几句话,然后又悄无声息的走了出去。
洪学智副司令低低的声音向声旁的彭老总汇报道:“老总,小李勇回来了,马上快到总部了。”
听闻爱将李勇回来了,彭老总铁青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点笑模样,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对洪学智副司令说道:“让他抓紧过来开会,也听一听人家的意见。”
李勇是志愿军总部的后勤副部长,级别够参加这样的会议。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刚刚赶回来的李勇耳朵里,志愿军总部正在召开三方面的高级军事会议,彭老总让他准备一下,马上过去开会。
风尘仆仆的李勇打破了会场里的宁静,几方面的人员都一起扭过头来看这个走进来的年轻军人。
谢谢大家
第834章 指挥权()
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能力要求极大,李勇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为了给将要发起的战役多准备那怕一包饼干和一发子弹,志愿军的后勤机关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困难是非常巨大的,刚刚成立的后勤机关还在筹建当中,人员更是捉襟见肘,好在李大副部长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先见之明,在他费尽心力的张罗下,志愿军的后方运输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运输途中的损失更是明显下降。
这也多亏了沿途开辟出来的大大小小的隐蔽点,加上不断入朝的高射炮兵和逐渐增加的防空观察哨,使敌人飞机在我方运输线上的威胁大大减少。
空中危险的减少直接体现在运输量上的增加,前线作战部队很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因为他们的伙食得到了改善,弹药也得到了快速补充,特别是在总部取消了对粮食的定量供应以后战士们士气大振。
带过兵的人都知道,士气对部队太重要了,特别是将要发起的大战役,别看李勇没有直接上前线,他的作用一点也不比前线一个指挥打仗的高级指挥员小,这是大家都公认的。
连续忙了多少天?谁也记不清了,反正这一段时间连爱干净的小分队指导员李佳都很少洗澡,更何况是其他人,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合衣而睡,有的战士们说身上都有味了。再这样干下去还不得臭喽。
李大副部长对战士们的解释是,臭就臭点,也比死人强。我们在这里多干一点,战役打起来的时候前线的战友们就能少一分伤亡,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后勤工作千头万绪,没完没了,累死也干不完,等隐蔽点接近完工的时候小分队众人都说比打仗来累,跟扒了几层皮差不多。
李勇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那些前线指挥员都不愿意干后勤的原因了。操心费力不说还不出成绩,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要挨板子。
好在紧急开挖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隐蔽点大体上要完工了,李勇带着他的小分队成员完成了运输线上隐蔽点的工程建设后回到志愿军总部向首长汇报,可是还没等屁股坐稳当就有警卫人员过来找他,说是首长让他去开会。
什么会议有这么重要?一口水还没等喝完就要过去?
说实在话。最近几天李大副部长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在他的努力下,运输线上隐蔽点完成的时间要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个月,可别小看这几个月的时间,这可是极为关键的时候,是卡在要命的节点上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工程。
首长的命令当然要坚决执行,另外他这个总后勤部的副部长参加会议也在情理之中,风尘仆仆的李勇来到总部连稍做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直接跟随总部的警卫人员来到了大会议室。
由大矿洞改成的会议室里黑压压坐满人,让人惊讶的还不是那些亮晃晃要晃瞎人眼睛的电灯泡,而是会议的规模。粗略的看了一下,李勇觉得自己来到总部时间不长认识的重要人员基本上都到齐了,包括几个团以上级别的情报和侦察处长。
志愿军总部的侦察和情报处长都列席会议,他这个级别不低的总部后勤副部长来开会当然是应该的,不过,随着李勇的眼睛扫过。他很清楚的看到了会议室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民军的指挥人员和不知道身份的苏联人。
看来让他急急忙忙赶过来的这个会议还真是不简单。
刚刚回到总部的李勇征尘未洗,一身戎装大踏步走了进来。精神头很好。
李勇和小分队战士们的穿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服装,一样制式他的腰间别的是一的冲锋枪。
这一身打扮明显和与会的人员不同,不但不同还显得非常突出,因为来开会的都是中、朝、苏的高级指挥人员,身上带枪的都很少,更何况李勇不但戴着枪和钢盔,脖子两侧还挂着两枚美式手雷。
三方面的人都知道,只要能够资格来开会的肯定不是一般人,但是在脖子两侧挂着手榴弹来开会还是头一回见到。
彭老总等人对李勇这个打扮早就看惯了,打了半辈子仗的他们也没觉得这样的打扮有什么不好,就象韩先楚副司令员说的那样,把手榴弹挂在脖子两边很好吗,打仗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扔出去,老子如果不是什么副司令也想这么挂上一个。
彭老总和韩副司令这些在血海里滚出来的将军们没觉得李勇这样干有什么危险,可是来开会的人民军和苏联老大哥代表们的脸上就非常精彩了。
中国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让一个年轻人来开会,更加不能理解的是,这个年轻人的身上还挂着手榴弹,中国人这样做也太没礼貌了,或者说也太危险了,一但这两个手榴弹响了,会场里三方面的高级人员可就全完蛋了。
其实李勇也没想把手雷带到会场里,只是今天来的急了,他自己一时间也忘了,就这样直接闯了进来。
会场里的人员确实不少,但令人奇怪的是气氛却很微妙,不但没有人发言,连一个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很诡异。
这是个什么情况。
李勇很敏感的察觉到了气氛有点不对,不管是几方面的代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既然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