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英法和俄国是有矛盾,但别人凭什么要帮你呢?

    杨小山离开理藩院,向恭亲王回报下午谈判的结果。

    按恭亲王的意思这结果已经非常好了,早点签约最好,但杨小山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一不能割九龙,二还要让英法阻止瑷珲条约,保住清廷在黑龙江以北的主权。

    “我只能再给你半个月的时间,皇上不能老一直北狩,这国家多少大事还得等他回来处理呢,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咸丰给恭亲王的压力也很大,恭亲王只能争取到这么点时间。

第296章 杨小山的游击战() 
杨小山知道弱国无外交,要向签订自己要的条约,还得给这些洋人点压力,不然他们不会轻易松口,自己只能使用非常规手段了。

    胡雪岩在京城一处秘密场所被杨小山临时征用,这里汇集了京城所有相当有排面的道上大佬,他们都是接到九门提督哈图的通知赶来的。

    杨小山蒙着面,看着这么多绿林好汉,暗暗心惊,这提督的路子还真是广,叫来这么多人。

    这些人中有的垄断屠宰,有的垄断酿酒,有的垄断垄断茶盐,有的占据山路,有的占据水道,有的占据桥梁,有的掌管小偷,有的掌管妓女,有的掌管赌场,有的负责收债,有的负责放债,还有的负责绑票。。。。。。

    总之,这个时代最坏最见不得光的三教九流全到了,当然他们共同的白道大哥就是这九门提督哈图。

    “各位好汉,我赵某人今天请大家帮个忙。洋鬼子侵占天津,毁我全家。我父母妻子孩子都被他们一把火烧死了,赵某人做了点生意,赚了点钱,现在要这些都没用了。现在全拿出来孝敬各位好汉,请好汉们替我报仇,杀一个黑鬼子士兵(印度人)二十两,杀一个白鬼子军官四十两,按人头结算。为了表示诚意,我赵某人先送在场的每位好汉二百两银子。赵某人既然能请得动提督大人替我请大家,大家应该能信得过我的信誉。”杨小山编了个故事,这事不能扯上官府,只能暗地里做。

    杨小山的话引起了这些江湖人的骚动,这些人干的虽然都是坏事,但人还是讲忠孝的,替父母全家报仇那在江湖人心里是理所应当。

    “妈的,早看那些洋人不顺眼了,这仇我们替你报。。。。。。”

    “就算没银子,咱就准备动手了。。。。。。。”

    “这种绑票杀人的事我最拿手了,你算请对人了。。。。。。。”

    。。。。。。。

    好汉们说什么的都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价钱杨小山给的非常高。要知道三两银子都可以买个丫鬟了,这买卖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杨小山深谙中国人的天性,只要有银子赚,有市场,中国人就会发挥十足的智慧办好这事。

    果不然,当英法联军的人头成为了与银子划等号的商品,黑道大佬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大佬们当然不会自己亲自动手,小弟能干这活小弟干,不能干这活的可以转包给别人。

    于是洋人的脑袋成了订单,价格不一,有心人还从中赚取差价,总之就是发动更多的人来干这活。

    很快,那些在京城的洋兵觉得周围很多人看他们的目光都不一样了,那种眼神就像看金子银子一样,一股股杀气扑面而来。

    一些个落单干坏事,抢钱强奸的洋兵最先倒了霉,这种人最好杀,随便设个埋伏就轻易干掉了。

    然后就是那种三三两两外出的,这就需要好几个人联合起来,配合好了就能杀。

    当然英法联军很快注意到了这一点,约束士兵不准出军营,要出也得是一队人一起出。

    于是“生意”的难度提高了,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杀人的手段也水涨船高。

    有穿着洋军服冒充洋人进入军营的,有在洋人伙食里放毒的,有往军营里丢炸弹的,是花样百出,让英法联军防不胜防。

    当然也有失手被洋人抓住的,但这些人都是一无所有的烂仔,根本问不出什么,有的人甚至交代只是为了吃一个馒头干这事。

    额尔金急忙找到恭亲王交涉,恭亲王也两手一摊,这京城都没有朝廷的正规军了,此事跟官府无关,都是民间的匪帮在干,官府也没办法。

    实在被洋人逼急了,恭亲王只能派几个人过去帮忙站一下岗,应付一下但根本没用。洋鬼子的人头太值钱,杀戮还在一直继续着。

    十天后,英法主动退出了北京城,在城外挖壕沟建营垒,层层叠叠把士兵们保护起来,然后主动请求与恭亲王谈判,想早些日子了结条约的事,他们在北京也被杀怕了,他们损失了好几十个人,现在这些人抢了不少宝贝只想保命发财回家。

    杨小山这一计策都和僧王三万人在三里桥大战的战果差不多了,而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几千两银子,这还是胡雪岩的钱。

    于是谈判又开始了,这次额尔金显然没了上次那么神气。

    “香港的九龙可以改为租借,但黑龙江以北的土地是你们和俄国人的事情,我们表示中立,不插手。”经历了这么多天提心吊胆的日子,额尔金的态度果然松动了,但他还是没能满足杨小山的要求。

    “公使大人,我们的请求并不是只帮助大清,还是帮助你们英国人。这是俄国人的瑷珲条约原本,上面第三条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允许大清国和俄国的船只通行,这是把你们英法都排除在外啊。”杨小山让人把瑷珲条约取出来,交给了额尔金。

    杨小山看了一眼龚半伦,龚半伦懂他的意思,在额尔金面前叽里咕噜说了好半天。那额尔金的脸色果然变了,显然是被龚半伦说怒了。

    “这些可恶的俄国人,他们有什么实力能把我们大英帝国的军舰排除在外?他们没想起在克里米亚的惨败的日子嘛!你们不能和他们签署这个瑷珲条约,我们支持你们在黑龙江以北的领土主权!”额尔金终于同意了杨小山的方案,把反对瑷珲条约,承认大清在黑龙江以北的领土主权写进北京条约中。

    谈判圆满达成共识,恭亲王和英法代表额尔金签署了杨小山版的北京条约。

    恭亲王还有些担心俄国人,“万一俄国人打过来怎么办?”他有点担忧地问杨小山道。

    “王爷不用担心,俄国人前些年在克里米亚惨败还没缓过劲来,不可能千里迢迢派兵来我们东方。就算他们再来逼迫我们,咱们大可以把责任推给英法,就说他们不同意我们签瑷珲条约,让他们找英法谈去。”杨小山安慰恭亲王道。

    恭亲王点点头,中国人是最会推诿之道的,这是个好办法。

    就在他彻底轻松,以为圆满完成任务的时候。一个亲信慌不迭的跑了过来,在恭亲王的面前差点摔了跟头。

    “什么事?这么失态!”恭亲王不满道。

    “不好了,王爷。皇上。。。。。。皇上他驾崩了!”亲信慌慌张张道。

    “什么!”恭亲王和身旁的杨小山同时张大了嘴巴。

第297章 临死前的安排() 
咸丰死了,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

    他是一个苦命的皇帝,从一即位太平天国如同梦魇一般,如影随形。随着太平天国不断取胜壮大,他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他任命去镇压太平天国的钦差,都是他欣赏并信任的心腹,可他们的结局似乎都比较悲惨。不但不能给咸丰分忧,反而差事是越办越糟。

    好不容易剿灭了北伐军,太平天国一下子又拿下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好不容易见到天国内讧,这江北江南大营又被端了,还丢了极为富裕的苏南地区。咸丰的人生是大起大落,反复折腾,没一天安稳日子。

    执政的后期,咸丰大概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于是沉迷于酒色,过着紫醉金迷的日子,自我麻醉自己。

    但这一次英法联军的进京,是对咸丰的又一重大打击。大清国的皇帝何曾狼狈至此,差一点做了英法的俘虏,真是把祖宗八辈的脸都丢光了。

    这十一年的内外交困,把咸丰彻底弄崩溃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如此不堪,连祖宗的基业都守不住。咸丰是个要面子的人,但如今都这样了,大臣会怎么看他?百姓会怎么看他?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会怎么看他?

    咸丰在无比羞愧的心情里,毫无脸面地撒手人寰了。

    客观的来说,咸丰还算是一位勤勉的皇帝,至少他刚登基的时候,是真的想有一番作为的。

    可这个时代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候,不是他一人能挑得起这个重担。大清国内部的矛盾已经严重到不可调和,正是总爆发的时候。国外的列强在这个时期也是积极扩张,大力在海外寻找市场,咸丰被压垮了,是这个时代的必然。

    咸丰不是一个笨蛋,死之前他做了他自认为万无一失的安排。

    他的继承人也就是以后的同治还小,只有六岁。这个年龄是不能理国事的,在这之前他必须给儿子找到合适的监护人。

    肃顺是他最信赖的人,对自己忠心又有能力。咸丰首先把肃顺列在了顾命大臣的名单内。但历史上不乏权臣仗势欺主的例子,远的不说,康熙朝的鳌拜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咸丰也怕肃顺生出野心,让同治不能顺利接班。于是他决定多立几个顾命大臣,又安排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驸马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七人和肃顺一起并列顾命八大臣。这些人在他看来也都是自己的亲信,一定会看好自己的儿子。

    按说这样的安排已经很稳当了,但咸丰还不放心,他又把自己的老婆安排进来。

    他刻了两枚御章交给皇后和懿贵妃(就是以后的慈安和慈禧),并颁诏说以后朝廷的一切诏书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生效。

    咸丰为了儿子能顺利继位是煞费苦心,一方面顾命八大臣掌管玉玺,另一方面自己两老婆掌管他的私章。以后办事得公章私章一起盖全了才能进行,这一套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系统,咸丰认为能遏制单一强人的出现,最后儿子几年后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接班亲理朝政。

    咸丰想得很周到,按道理说这样的布置应该是非常稳当了,但他漏算了两点:一是顾命大臣中肃顺和懿贵妃是有矛盾的,肃顺一直对咸丰后期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很有意见,认为违反了后宫不可干政的祖制,在咸丰临死前,他还建议咸丰仿效汉武帝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的做法,及早除掉懿贵妃,以免后患。而懿贵妃在批阅奏折时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她本就是一个野心勃勃,不安心做个普通女人的人,对肃顺早就恨之入骨,双方是不可能合作一起辅佐小皇帝的。

    二是咸丰抛弃了恭亲王,说到底他还是对这个聪明能干的弟弟怀有戒心,他自己的皇位就受到过恭亲王的威胁,他生怕自己的儿子以后斗不过恭亲王,其他几个亲王毕竟还是旁支,这个恭亲王实在是血缘太近了,对皇位的威胁最大。而咸丰又不是心狠手辣的人,恭亲王和他毕竟从小一起长大,恭亲王的母亲静妃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所以咸丰始终没有对恭亲王下毒手,只是压着不用他。可你不把他列为顾命大臣,这恭亲王还会按着你的意思去维护你留下的这个体系吗?

    所以当恭亲王得知自己不在八位顾命大臣之列的时候,他着急了。

    “坏了坏了,常国公,大事不妙。”恭亲王冷汗都出来了,一把抓着杨小山的胳膊,大呼不妙。

    “王爷是怕那肃顺?”杨小山非常聪明,一下子就猜出了恭亲王担心的地方。

    “肃顺和我一直不对付,我俩的政见少有统一的时候,这一下他得势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等他们回京,怕是没有我的活路了。”恭亲王身在帝王家,对政治的残酷性非常有体会。

    在皇权专制时代,就算你没有谋反篡位的野心,可是只要有谋反篡位的实力,掌权者一般都不会容下这样的人,都按谋反论处,以绝后患。

    咸丰是念着发小兄弟的情义没对自己动手,肃顺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他早看自己不顺眼了,保不齐一回来就让自己自尽,这就是恭亲王最担忧的地方。

    杨小山也非常担心,自己和恭亲王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僧王已经倒了,恭亲王再倒,自己就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党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对方动起手来必定斩草除根,自己的性命也堪忧啊。

    “王爷,按下官之见,这个时候咱们得和太后通通气,探探她们的口风。”杨小山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最后是慈禧掌权,和慈禧联合才是恭亲王唯一的出路。

    “你的意思是?”恭亲王有些迟疑。

    “肃顺跋扈,太后未必肯看他脸色做人,恭亲王你在朝中很有声望,又是先帝的亲弟弟,太后们不想看肃顺的脸色,必定会找王爷你。”

第298章 叔嫂联盟() 
杨小山猜测的没有错,此刻的慈禧对肃顺已经产生了杀心。肃顺早先对他就相当不恭顺,当时离开京城逃难到承德,因为走得比较急。只有皇帝的车是宫中的,其他后宫嫔妃的车都是临时雇佣的民间的,舒适度当然就非常差。

    慈禧被分配的是一辆老骡旧车,在路上相当颠簸,相当辛苦。她找肃顺要求换一辆,肃顺当时敷衍她:“中途到哪里去找车?到了前面再想办法。”等到了某镇市少憩,慈禧又提此事。肃顺正在咸丰帝面前奏事,太监等到其退下时告诉他。肃顺不耐烦地说:“都已经是什么时候了,我还哪有空闲来办理这种事!”过了一会儿,车驾启行,肃顺骑马又经过慈禧的骡车。慈禧涕泣又请,肃顺正言答道:“危难不能与平时相比,此地又从哪儿去弄新车,有辆旧车就已经不错了。你也不看看皇后坐的也是街上雇来的旧车。你是什么人?想凌驾皇后之上吗”?慈禧正欲分辩,肃顺已策马扬长而去。

    等到咸丰驾崩,慈禧不愿受顾命大臣摆布,既然手里有先帝的御章,就有了理政的权利,所以慈禧拉着慈安要求“垂帘听政”。慈安是个老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