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人类进化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网游之人类进化史-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说银行承兑汇票。如果是100%保证金的,存款100万元,客户一贴现就变成200万元的存款了。存款多了就能完成指标、多放贷款等等,这暂且不论,至少表面上没有风险。银行制造信用,教科书有说的。

但银票也可以不用100%保证金的。多开出来的金额,行业内叫风险敞口,对银行来讲风险确实也是和贷款一样大。可对出票银行来讲,这是表外业务,不需要计提拨备、算资本充足率、存贷比、贷款指标等一堆麻烦。对贴现银行来说,银票贴现是低风险业务,虽然占用贷款指标,通常是做调节器用的,也没麻烦。

一开一贴之间,至少对监管当局来说,风险没了。很多票还是同一家银行贴现,看上去就更有意思了。至于大量留在企业手里,和在流通途中的票,是起着存款的作用的,却更在监管当局的报表里无影无踪。

其它的银行票据大致也有类似效果。中国金融还不是太发达,银行票据总余额不多,大概十几万亿吧。

还是银行厉害吧,没有钱也能放款,还不用受乱七八糟的限制。

更牛气的是资产证券化。和同业、和公众,把资产倒一下手,风险消失的更干净了。

凭良心说,监管当局和银行业高层对这块消失的风险并不是完全的视而不见,常规检查的时候,也都带着点的。不过对帐外的东西嘛,总归要忽视一点点的。

而且,这东西是不能汇总统计的,否则银行业的数据不好看,不要引起金融风波么?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呀!

(看客:逻辑你这句反讽用错了,这句话别人说得,你说不得。因为按你的说法,黄金都不能要了,那信心岂不是也不能要了?

妈妈的,都叫了逻辑也疯狂了,逻辑的脑子里推理出来的就是都不能要,我有啥办法?)

当局都对十几万亿视而不见了,公众对金融界的舆论监督就成为这个时代最具特色的娱乐之一。

作为受到种种限制的企业,放到别的行业真叫戴着镣铐跳舞——应付监管的报表增加的人手,差不多就能压趴下普通小企业了。而街上的银行比公厕都多,竞争别提多充分了,但公众们还是像对待垄断企业那样苛责银行。

对偶尔排排队、收了一点点小钱,监督的乐此不疲。却对金融家们无声无息的拿走公众大笔的财富充分无视。

金融是个你不打交道也能从你口袋里掏走大笔财富的行业。这方面的能力仅次于国家。

即然当局只监管老实人(按政策放烂贷款的人);而公众深得管理学之精髓——注重细节。全球的金融业很顺利的进入了按胆量拿薪水的时代。

2008年的故事,似乎对金融家们没有任何的教训可供吸取。赌输了的几家金融机构老总,包括高中层,带着一大笔钱换岗。不说前些年拿到的高薪,就这笔遣散费,不是超级公司(现在跨国公司太多,只好重新启用老词,含义请自行摸索)的总裁,一辈子都挣不到。赌赢了的几家,09年的奖金创了新高。

舆论终于对金融业者们的奖金受不了了。可政治家们的虚言恫吓改变不了这个局面,金融业仍然是狂胆时代。

金融业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不过降落、迫降、坠落,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全大水的方案就是想把这架没油的超音速协和变成滑翔机。

168章 自由金融法案

全大水准备拯救在痴狂中毁灭的金融业,可是,正在享受高潮的金融界刚刚作出对美国总统的嘲笑,肯定会把善意的拯救看成疯狂。

超前,哪怕一点点,有时也会是灾难,才经历过越南风波的拯救世界自然深有体会,在设计新金融体制上面不得不推敲再三。

历史中的金融变革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金融危机中艰难前进的。耗掉的是社会财富,磨掉的是金融家们的野心和名声,以致金融界很长时间没有缓过起来,对后来的微能时代没能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高屋建瓴、休克疗法。

满怀着宗教热情,这是昆虫的性格,也是昆虫的朋友们喜欢他的原因。

全大水拟出了自由金融法案。

自由!

给金融企业以自由!

只有自由的企业,才能对自己的经营负责!

透明!

金融企业必须向自己的客户和股东表明全部的风险!

负责!

不再有不能破产的金融企业,不再有不能有损失的存款客户。高收益高风险的原则必须得到体现!

自由金融法案首先要求政府取消金融业的设立限制,这一点正中西方国家下怀,一直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业市场,应者了了。如果这一点被写入国际金融体系公约,施压的强度要比双边多边会谈大很多倍。

不过这个糖饵也不好吃。西方国家密如牛毛的金融法规也要废除一大半。

透明原则要求金融企业必须向全社会,至少是客户、股东、监管当局公布完整的风险状况。这里的风险状况包括金融机构经手的,还没有履行完毕的全部业务。任何倒手和转移债权的行为,只允许叠加风险而不允许消失风险。

这一法案,限制金融企业间的相互往来,要求所有金融产品必须明示最终承担债务的机构。与之相配套的是,放松应之显得苛刻的相应指标。

责任自负原则禁止国家和保险机构在任何商业化经营的金融机构破产后,对任何银行存款人的存款进行百分百的赔偿。

法案不禁止政府对金融机构进行注资式救助,但这些政府将发现,这种救助将如何遭到民众的反对和如何的难以承受。至于保险公司,这种金融机构的存在本身都已面临困境,新法案的实施将加剧这一进程。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复古的方案。特别是三大原则,和原始的金融十分相似。但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这是一个有质的改变的轮回。

对现有金融机构冲击最大的是透明原则,这使得几十年来金融机构粉饰报表的金融创新成果毁于一旦。同时,极大的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信用制造功能。

能施行这一原则的理由是世界已经进入了资金过剩的年代。至少,金钱在世界范围内都不能买到什么大改进的技术了,世界已经进入了同步发展状态。纸币或电子货币状态下市场,也不虞流动性匮乏。

其次,自由原则能够引入大量新生力量进入这一貌似垄断领域。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转账交换网络和客户资源。

自助编程软件出世以后,网络安全程度提高了很多,传说中的网络银行在转账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加上原有的银行交换系统也不是全封闭的,很多国家还是由央行主导的,新设立的金融机构在网络方面的劣势不大。

客户资源方面,硬件差距的缩小,人才的流动,对传统银行的压力也不可谓不大。

新式银行的零售业务,具备更显著的工业化特征,工作人员流水线作业的模式,降低了对薪水的要求。

看看江浙一带欣欣向荣的民间金融吧。即使去掉了银行创造信用的功能,金融领域的吸引力仍然无与伦比。何况仅仅是缩小了一点。

新兴金融的空间非常大,它们将有效的填补传统金融消失的哪一块信用货币。同时,它们将带来巨量的新金融资本。有效的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在整个20世纪下半叶,全球新增的金融机构有限,而金融资产随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增加了无数倍。

因为,金融业是一个生产率最容易提高的行业。当一个客户的存款从一万增长到十万的时候,他该去几次银行大抵还是只去几次。而金融业的资本却没有同比增加。因为金融业要支付营业费用、要分红、发奖金。

这么说吧,各国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财政赤字,银行自己创造的派生存款、票据、倒手的资产、发的工资,除了你口袋里的那几张票子,都永远在银行体系里。增加就是增加了,除非央行回收。而股本除了利润中可以沉淀下一小块以外,却是要股东掏出真金白银来增加的。

按金融业国际公约,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即你每去存92块钱,银行老板就应该掏8块钱来增加股本,使你存款的风险合乎规定。然后,银行可以拿这100块钱放75块钱贷款,总资产增加到175元,银行老板需要再掏6元增加股本,然后可以再放约60元贷款,然后……你的明白?银行需要大约30元的不分配利润或增加股本来平衡你的92元。

这只是理论数据,银行老板要非常的守规矩才行。如果再玩玩票据花活,一不小心超贷之类,你的票子会被放的更大。

不要跟我说,这是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才有的效果,你的92块钱本身是从银行取出来的。能起到基础货币效果的还有外汇换款、黄金收购、财政赤字…等。

所以,银行一挣钱,就要再融资。

所以,监管当局对金融创新睁一眼闭一眼。

所以,一个低级交易员就能搞垮一家百年银行。

所以,美国国际集团敢给全世界的资产(包括虚拟交易)保险。雷曼能把财务杠杆弄到几十倍。

所以,当暂时手头紧张的美国人能住满中国一个小县城时,全世界金融危机。

所以,当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原来掌控世界经济命脉的几大银行,原来只值几十个沃尔玛卖场。

所以存在即是合理的,虽然发现存在的谬误远比发现它的合理容易。

透明原则最重要的意义之一还有,它阻止资源过度向大机构集中,制造寡头。当另外一个责任自负制度开始执行以后,如果没有透明的信息公布渠道,大量的存款将涌向规模大的金融机构,制造寡头的同时,将自由和责任吃光。

如果没有透明,公众厌恶风险的偏好,将制造最大的风险。

所以,在发明一个无懈可击,可以无视监管当局、从业人员能力、人品;无视经济变化、地球转动的金融制度之前,必须让公众也承担一些义务和责任。

因此,法律应该禁止任何机构对破产金融企业进行百分百的赔偿——对值得同情的小客户可以照顾,但不能是百分百的本金保险。

接管和注资也是草案允许的方式,但如果是政府采取这种措施,必须在股东的自我救赎之后,必须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必须让银行股东和管理层付出相应的的代价,否则,将受到同业相应的制裁。因为这是一种服务倾销和非市场化行为。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相互制衡的保守结构。全大水最担心的是政治博弈到最后,执行了其中一个或两个原则,或者把某个原则篡改的面目全非,能起反作用。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

随意在草案里面填上几个数字,这几个数字太关键,一时半会算不清,留给谈判专家们吵去吧。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央行审议会议时间了。

全大水拿着两个公约草案,意气风发的走进了会议室。

169章 决策程序

央行核心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不多,正好七个。

据说,七个人是民主最高效的人数。(据谁说的?XX的,哪个知道。反正这种句式都是老外的。外国人说话,都是科学理论,包括心灵鸡汤。中国人说话,都是名人名言,可信度和屁股下面的椅子大小成正比。)

委员们包括行长、副行长、即将提拔为副行长的七个。大家都是金融方面的专家,至少不会在公众场合说外行话。

作为现代化会议室的标志,会议室里投影仪巨大、每人面前一部电脑。仍然人手一份打印材料——翻起来多少比翻屏快一点。

大家的神态都很萎靡。昨天晚上才收到全大水发出的草案材料,没有时间交给手下去消化,行长们各有专长,也未见得都是货币精通。能搞清楚草案中所有字眼的含义已经不简单了,还要准备意见…。

会议开始。

全大水简要的介绍了下草案内容,先理清歧义。

委员们的脑子有点木,改变太巨大了,后果如何至少现在没法计算。

地位低的委员率先发言,年轻人恢复疲劳的效果稍好一点。例行先恭维两句,再自谦一句,咳嗽一声,三句半后进入正题。

后果难料,执行难度大,不知道高层支持不支持…。。

其它委员陆续发言,大意相同。

面对重大的全新改变,即使委员们原先对此有些准备,也完全不配套,用不上了。所以只能泛泛而谈。听下来倒是反对的成分居多。

全大水满不在意的听着,对大问题摆出一副你们应该知道的神气,一边在小问题上解释几句,一边计算着会议结束的时间,到时候是需要有个结果出来的。

看到时间差不多了,行长挠着头似乎想做总结发言的样子,全大水忽然爆发,作大义凛然状。劈里啪啦以一倍之语速,讲变革之大道理。

全场的人再次发木,突然听到在公众场合对群众说的官方语言,而说话的人不是自己,很有点时空错乱感。不过,委员们还是听懂了全大水的意思,我对这个方案负全部责任,你们谁还拿得出一个像样的方案?

宣称负责从来就是不负责。这个还吓不倒委员们。不过重新拿出一个方案来,没那个时间了。而且不是自己份内的事。于是,全体沉默。

行长是时候出来总结发言了。没有悬念,全大水的方案成了央行的集体意见。不出意外的话,也将成为中国政府的意见。原因也一样,虽然央行在中国政府序列中的话语权并不如西方国家,但时间因素令其他利益集团没有插手的空间。

作为方案的制定者和央行大员,全大水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先期赴会,展开国际谈判。

争议很大的金融监管新原则只是一个药引,要在会议上引爆的是全球货币制度。

全大水的货币制度方案是欧元和世界元构思的混合体。

欧元,作为第一个跨国度的信用货币,虽然也维持了好几十年,但现在濒临崩溃。而全世界的政治、文化、经济差距远超欧洲大陆,所以世界元一直停留在构思当中。

这两样东西的实践和构想,虽然失败,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

全大水世界元的先进之处是实现了理念上的突破。

货币的历史,经历了有使用价值、无使用价值、纯信用方式三次形态上的突破。都是在使用过程中自然突破的,是理念跟着实践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