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清秘史-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身后的话又说道:“纳喇氏是我最心爱的妃子,我死以后,你须如母亲一般看待她,讲到立太子的事体,我心里很欢喜多尔衮,可惜他年轻太轻,懂不得什么。你是他哥哥,又是我的孝顺儿子,我死之后,你做个摄政王,守候你弟弟年纪大些,便保护他登了皇位。这是我肚子里第一件心事,如今趁没人在跟前的时候,俺爷儿两个说定了,免得日后争执。”

  说着拉过多尔衮的手来,放在代善手心,代善一时感动了骨肉情分,也把他弟弟拉过自己身前,又对着纳喇氏磕了几个头,嘴里唤着母亲。皇帝在枕上看了,点头说道:“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说罢,双脚一顿,两眼一翻,一代雄主,从此长逝。这是天命十一年八月的事。纳喇氏倒在他丈夫床上,号啕大哭。那代善和多尔衮兄弟两人,也拉着手对哭。正凄惶的时候,忽见四贝勒慌慌张张走进来,见父皇死了,也不哭泣,劈头便问:“父皇可曾吩咐立谁为太子。”

  代善见他气色凶狠,知道一时不能直说,便含糊说道:“父皇才死,我们诸事,两从长计较。”

  四贝勒听了,冷冷地说道:“有什么从长计较,父皇身后,立太子是第一件紧要的事体,大哥哥请在里面料理父皇的丧事,俺如今手中有的是兵权,可以做得主,各兄弟也都约略商量过了,他们也很肯听俺的说话,外面的事,大哥哥不用管,由俺安排去。”

  说罢,便洋洋得意地出去。这里纳喇氏和大贝勒看了这情形,知道他外面已有预备,这件事倘然争闹起来,定然斗不过他,便是纳喇氏也不愿把自己宠爱的儿子,陷入这个漩涡。当下悄悄地求着大贝勒千万不要把父皇要立多尔衮做太子的话说出来,情愿牺牲这个皇位,保全母子的性命。大贝勒看看她求得可怜,便也忍了这口气。到了第二天,诸位贝勒大臣,把英明皇帝的尸骨迎进沈阳城去,在正殿上供着,自有达海法师,带领喇嘛僧,在殿前唪经超度。到了大殓这日,许多文武百贝勒亲王,都齐集殿上,忽听四贝勒和二贝勒三贝勒,各各带着佩刀,闯进殿来,还带着三五百名武士,一字儿站在附下。四贝勒大声嚷道:“还有大事未定,父皇的遗体,且慢收殓。”

  说着,一手把大贝勒拿过来,吓得满殿的大臣,都面无人色。只听得四贝勒大声对大贝勒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如今父皇殡天,已有三日还不曾立定嗣君,弄得外面军心摇动。我虽掌着兵权,却不能压得住他们。你若不信,你看!”

  四贝勒说着,举手向殿门外一指,只听得唿喇喇一声响亮,那殿门一重一重的一齐打开,站着无数的兵士,个个全身披挂,擎着雪亮的刀枪。他们见了四贝勒,便齐嚷着四贝勒万岁。四贝勒又接着说道:“父皇临死的时候,只有俺和哥哥两人送终,父皇对哥哥说些什么来。”

  大贝勒听了四贝勒的话,早已明白,心想自己原不想做什么太子,摄什么政,乐得顺水推船,解了这个仇恨。当下便说道:“父皇临死的时候,曾对俺说过‘四贝勒皇太极年少有识,应立为太子。’”

  这句话才一出口,接着殿下又齐声喊着万岁,便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抢上殿来,扶着四贝勒在宝位上坐定,率着诸贝勒大臣,一齐磕头朝贺朝贺已毕,喇嘛僧请嗣皇帝送殓。皇太极动也不动,忽然说道:“大行皇帝还有心愿未了且慢收殓。”

  接着吩咐承宣官请继大妃出殿。大贝勒知道他不怀好意,忙上去奏道:“不可一来继大妃如今已是太后的地位,皇上倘有谕旨,只宜屈尊,到太后宫中去。二来,如今大行皇帝新丧,继大妃正万分伤感的时候,皇上不宜有所宣召。”

  皇太极说道:“这话虽是不错。但是如今的事,不是朕敢宣召她,仍是大行皇帝的遗旨。”

  大贝勒无法拦阻。一会儿,那纳喇氏满面泪痕,走出殿来。文武百官上前请过安,皇态极也请过安,便喝一声:“听遗旨。”


()好看的txt电子书
  皇太极自己先跪在地上,说道:“大行皇帝有口诏付朕道‘我死后必以纳喇氏殉葬。’”

  说罢,站起身来。纳喇氏听了这句话,嗡的一声,一缕柔魂飞出泥丸宫。他亲生子多尔衮、多铎两人,上去扶着她,拉住她的衣袖,大哭起来。纳喇氏亦渐渐清醒。也哭着说道:“我自十二岁得侍奉先帝,至今二十六年,海样深情,原不忍相离,只是我两儿多尔衮多铎,年纪都小,我死以后,求皇上看先帝面上,好好看待他们。”

  说着,拜下地去皇太极也慌忙回拜。纳喇氏站起身回宫去了停了一会,宫女出来报道:“大妃己殉节了。”

  跟着又报道庶妃阿济根氏,德因泽氏,也自缢死了。这里大殿上,才大吹大擂地,把英明皇帝的尸首收殓起来。从此改年号为天聪。这就是清史上的太宗文皇帝。一日,太宗和大贝勒商量册立皇后的事体,大贝勒便问欲册立何人?太宗说道:“父皇在日,虽已给联娶了元妃,此外后宫得宠的妃嫔,也却很多,但是联心目中,只有那博尔济吉特氏,意欲立她为后,又怕人知道她是再醮之妇,给人耻笑,因此迟疑不决。”

  大贝勒说道:“陛下也忒煞过虑了,从来夫妇以爱情为重。吉特氏既合陛下的心意,便为妨册立为后。若然怕人耻笑,可与吉特氏重新行过婚礼,告过宗庙,还有谁敢来耻笑。”

  太宗听了连说不错,惟是这个礼节,却须十分隆重。如今却叫谁去筹备这个大典呢?大贝勒便道“这里不是有一个范先生么。他肚子里有的礼数,可以叫他去办”

  太宗点头称是。便传范文程进宫,一夜工夫,拟定了一张大婚的礼节单儿,太宗下旨,发交礼部筹备。一霎时满城传遍,都知道皇帝要娶皇后了。到了大婚的那一天,宫中灯彩辉煌,果然热闹非常。皇后坐着凤辇,一队一队细乐,迎进宫去。见了太宗,先行君臣之礼,后行夫妇之礼。皇帝和皇后,并肩坐在宝座上,受过百官的朝贺,然后起驾,往太庙行庙见礼。回到宫中,受妃嫔的朝贺,又行家教礼。那弟兄叔伯妯娌姊妹,都一一见过礼。又受文武百官命妇的朝贺。行礼即毕,夫妻双双回寝宫去。行合卺礼。太宗放眼看时,见吉特氏穿着皇后的服式,更觉的仪态万方,容颜绝代。后面随着一群妃嫔,虽也华服锦衣,却都被吉特氏的颜色压下去,好似鸦鹊随着凤凰,野花傍着牡丹。真所谓六宫粉黛无颜色。太宗当下命众妃嫔退出,自己拉着吉特后的纤手,并肩坐下,浅斟低酌起来。原来这位吉特后和太宗的一段姻缘,说来也有凑巧。太宗做贝勒时代,少年英俊,最欢喜打猎。宫中无事,便带着几个待卫,爬山越岭,追飞逐走。一日,在林子里追着一头母鹿,那母鹿向前面狂奔,追过几个山头,那母鹿也不见了。抬头看时,四周一带山冈,草长莺飞,另是一种风景。正看得出神,忽听得一片马蹄声,风驰雷掣而来。有三四十个女郎,各各骑马,短袖蛮靴,背弓挟矢,仿佛也是出来打猎的。内中有一位女郎,苗条身段袅娜腰肢,长得十分俊俏。忽见一个陌生男子,便回头囗囗对她的侍女说道:“你问他是什么人,那里来的,怎么这样没规矩,闯进俺们的围场。”

  皇太极便说出自己的姓名家世,和出来打猎,一阵子乱跑,不觉跑到这个地方来。这女郎,平日已经闻人说过建州那四贝勒如何英雄,如今看他果然是一表人才,说话流利,从来佳人爱才子,当下便不觉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意,便开口说道:“既是建州四贝勒,俺们都是邻部,这地方离贵部已有二百里路,想来贝勒一时也不得回去,俺棚帐便在前面,请贝勒过去坐着,喝一口水,再谈罢。”

  说着自己在前面领路。这时皇太极已被她这呖呖莺声迷住了,也不由得上马跟去。后面跟着一群女孩子,说说笑笑。转过树林,便露出一座大棚帐来。皇太极跟着走进帐去,分宾主坐下,待女送上酥酪饽饽来。他肚子里正饥饿了,便也不客气,一边吃着,一边问女郎的家世。那女郎笑着说道:“这地方是科尔沁部边界,俺父亲便是部主博尔济吉特塞桑贝勒。”

  皇太极听说他是塞桑贝勒的女儿,忙上前去请了一个安。说道:“原来是一位格格,冒犯冒犯。”

  他说话时,偷眼看她肌肤,白净细腻。心想这玉人儿,果然名不虚传。原来满洲一带地方,人人都知道塞桑贝勒两位格格,是两个人物,因她皮肤洁白如玉那大格格便名大玉儿,二格格便名小玉儿。这时皇太极故意弄些狡狯,便问格格的芳名是什么?那大玉儿便把脖子一低,拿手帕掩着朱唇,微微一笑,不肯答他。谁知旁边站着的侍女,却接着答道:“俺格格名叫大玉儿。”

  这大玉儿顿时把脸儿放下来,慌得那班待女,倒退不迭。大玉儿把手一挥,说道:“快出去,莫在此地多嘴,不奉呼唤,便不许进帐。”

  那班侍女,一齐退出,这帐里只留下大玉和皇太极二人。正是:侍女不许多饶舌宾主相看各有情欲知大玉儿和皇太极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 母仪天下册立娘娘 闲步园中爱怜叔叔
却说大玉儿和皇太极二人,在棚帐里唧唧哝哝,直到天晚,也不唤掌灯,也不传晚饭侍女们又不敢进帐去问,只在帐外伺候着。只听得里面笑一阵,说一阵,直到天明,才唤侍女预备酒饭。大玉儿和皇太极,并肩儿坐着吃,吃毕,皇太极告辞回家。大玉儿没奈何只得打发人到自己部落里去,调一队兵士来,护送他回去。侍女们留心看时,只见她格格两个眼皮哭得红肿,骑在马上,一直送到边界,还依依不舍。皇太极再三劝慰,两人并着马头,说了许多话,才肯分手。从此皇太极念念不忘这位心上人儿,再三央着母亲,打发人去说亲。他母亲被他纠缠不过,把这件事与丈夫说好了,便打发大臣,带了许多聘礼,到科尔沁说亲去。谁知天不做美,这大玉儿已由她父亲塞桑贝勒,配给叶赫国贝勒金台石的世子德尔格勒了。这说媒的大臣,也没精打采,把拿去的礼物,原封带了回来。皇太极闷闷不乐,眼看这样一个美人,被叶赫的表亲抢了去,恨不得和他厮闹一场。后来因为叶赫暗助明朝,激怒了英明皇帝,出兵###叶赫,皇太极第一个告奋勇,领着先锋队,去打东城,那东城正是金台石父子两人住着,皇太极心中记挂着大玉儿,便督率兵士,不分昼夜的攻打,这座东城,居然被他打开,捉住金台石父子,解回大营。打听得大玉儿还在宫里,他便把人马交给他的哥哥代善贝勒,自己带了一二百名亲兵,飞也似地赶进宫里去,见了大玉儿,抢上前请了一个安,问一声表嫂好,偷看她的粉面儿,又比前丰满许多了。一时想起棚帐里一夜的情爱,忍不住挨近身去,要拉她的手。回心一想,给兵士们看见不好意思。便回过头来,批发马鞭子一挥,说一声退去,这才挨身上去,向大玉儿兜头一揖,说道:“俺来迟一步,惊动了嫂嫂,请嫂嫂恕罪,俺在这里陪礼了。”

  大玉儿娇羞满面,低头敛袖,说道:“贵部兵士到来,不由俺不害怕,幸得贝勒到来,免受惊恐但是俺如今变了亡国的宫嫔,便受些惊吓,也是分内,又怎么敢怨恨贝勒呢。”

  她说着,眼圈儿一红,向皇太极脸上看了一眼,露出无限怨恨来。皇太极恨不得痛痛快快抚慰她一番,又碍着宫女的眼,不敢放肆,便挨近她身,低低地说道:“我站了半天,腿也酸了,可否求嫂嫂带我进内略坐一坐,我还有紧要的话奉告。”

  大玉儿却坦然说道:“彼此原是至亲,坐坐何妨。”

  说着自己扶着宫女,在前面领路,皇太极在后面跟着她,曲曲折折走过许多院子,到了一所锦绣的所在,皇太极知是大玉儿的卧房,却站住脚,不好意思进去。大玉儿回过头来,嫣然一笑,说道:“这地方可还坐得吗。”

  皇太极接着说道:“坐得坐得。”

  忙走进房坐下。大玉儿打发宫女出去。皇太极看盾左右没人,便站来拉住她的手,说道:“嫂嫂想得我好苦呀!”

  大玉儿一摔手,转过背去,拿一方大红手帕,抹着眼泪,抽抽咽咽的,说道:“好一个薄幸郎。”

  只说得一句,便悲悲切切地痛哭起来。皇太极这时打叠起千百温存,把从前一番经过,和自己的苦心,委委婉婉地说了,又添上无数的劝慰话,自己又再三赔过罪;好不容易,把这位美人的眼泪止住了,两人唧唧浓浓,谈了一会,忽然里面传出话来,给福晋备马。只见皇太极和大玉儿两人,手拉手儿,走出宫来。大玉儿又招呼她贴身服侍的四个宫女,一齐上马。皇太极带领着,到自己营里去藏起来。从此大玉儿做了皇太极的妃子。宫中都称她吉特妃子。皇太极又看在吉特氏面上,求着父亲,饶了德尔勒格的性命。这都是过去的事实,如今趁自己即位的时候,便把他心爱的吉特氏,册立了皇后,称为孝庄文皇后。他的元配,只封为关睢宫宸妃文后住的宫,称为永福宫。太宗天天在永福宫住宿。别的妃嫔,休想得到一夜的临幸。这时亲王多尔衮,年纪只有十五岁,多铎年纪只有十三岁,因为文皇后欢喜,他弟兄两人,常常留在宫中作伴。太宗也因他母亲死得惨,良心发现,也格外好意看待他。文皇后的妹妹小玉儿,人品随和容易亲热。一日,正是长夏无事,文皇后午睡醒来,不见了小玉儿和多尔衮两人。知道他们又往园子里玩耍去了。便也带着几个宫女,向园里走来。走到一带高槐下面,树荫罩地,远远的只见小玉儿坐在树根下一方湖石上,不知什么恼动了又见多尔衮左一个揖右一个揖,向她拜着。小玉儿只是转过脸去不理他。文皇后看了,不觉好笑起来。吩咐宫女过去把两人唤来。多尔衮走到皇后跟前。皇后伸手过去,把他揽在怀里,多尔衮跪在地,仰着脸。皇后两手按在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