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清秘史-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三次大庆,祝嘏受贺的地方,名曰‘大报恩延寿寺’,乃园中最重要的地点。”

  太后闻奏,便命停舆下轿。李莲英忙将宝座设好,太后却不坐下,背着手步出长廊,向北慢走。见排云门前,有一座大牌楼,上写着“众香界”

  三字。牌楼之前,设着一对古铜大狮,雕镂精细,并有一丈多高的太湖石数对,透体玲珑,奇形异色。李莲英与总管太监香王扶着太后,慢慢走上石阶,到排云门下。太后见门上悬着一匾,上写“万象光昭”四字。柱上一副对联,联云“后日引晨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太后赞:“好!是谁做的?”

  奕匡奏道:“是翰林院恽毓鼎所做。”


()免费TXT小说下载
  太后道:“呵,笔墨不错!”说着话走过了石桥,来到二道宫门。门上也有四字,是“高寿无疆”。太后又向前行,下了台阶,已到排云殿。太后一看这排云殿正中间,是五底三楼,两旁的楼是三底,配房旁都是穿廊。东西各有配殿三间,真是画栋雕梁,玉阶金砌。正楼上挂着一方竖额,大书排云殿。门上悬着“大圆宝镜”四字两旁对联是“叠石起橘峦,如山之寿。”“引泉通玉液,有泽皆春”

  殿座全是白玉栏杆。阶下有古铜鼎两座,金缸一对,左右偏殿,皆甚轩敞高大。太后走进正殿之中,皇帝、皇后大公主等也跟着进去。奕匡等皆在阶下恭候。太后见殿内陈设着许多古玩,及汉鼎周彝。所有橘扇槛栏,一律是用花梨雕刻的。梧扇之中,雕成牡丹花心,中间裱着戴熙所画大小米派的山水。太后在宝座暂息一回,三格格忙递上香茶,二格格递上潮烟袋。太后吸着烟,四面瞧看。见殿中悬着玉华、云饰、紫霄、芽辉,四方横匾,乃陆润痒翁同等写的。皇帝奏道“请太后额娘回‘乐寿堂’用晚饭,天色不早了。”

  太后道:“就在这里吃吧,此地比乐寿堂更幽雅呢!”

  太后就命李莲英快去传膳,所有随从福晋等,均赏在殿吃饭。奕匡及诸王公大臣等,赏在二道宫门外两殿赐宴。大公主忙领着各府福晋格格,以及各命妇,一齐跪下谢恩,都退下去。奕匡等亦在殿下谢恩已毕,都到二道宫门外去了。皇帝在殿上陪着太后用膳。膳罢,太后扶着李莲英站在殿门外,向各处观望。皇帝随侍在侧,太后向皇帝说道:“这里地势很高,气候也好,景致又非常幽雅,我打算过几天搬到这里来住,不过这是先年延恩寺的佛殿,似乎不便。”

  皇帝奏道:“老佛爷住在佛殿,有何不便呢?”

  太后乐了,又用手向东指着问李莲英道:“那座宫院,是什么地方?”

  李莲英奏道:“是介寿堂,奴才听说那宫殿是给皇上预备的。”

  太后道:“介寿堂的名儿极好,皇帝住着,最为合适,离这里也很近,”

  李莲英奏道:“两处宫院,有角门相通,”

  太后道:“那更好了!”。正说话间,皇后偕瑾妃、珍妃,并大公主等都用完了饭,也来到殿上。皇帝便请安先退回去了。太后又命李莲英传谕奕匡等不必谢恩,各自退下。李莲英回奏之后,又奏道:“天色已晚,请太后回乐寿堂休息。”

  太后点头。三格格因湖风渐凉,忙唤宫女秋云取出一件宝蓝缎斗篷,替太后披上。太后率领皇后一干人等,走出二道宫门。回头向山上细看,见有一座六面三层的大佛殿,约有###丈高太后命李莲英取过千里镜,向山上瞧去。只见那六面三层的大佛殿上,有一块竖额。写着“佛香阁”三字。上层一块匾,写的是“式扬风教”;中层是气象昭回;下层被云树遮住,看不见了。太后又向佛香阁左右看了一看,上边是有座亭子,左边额上,写着“宝云阁”;右边是“五方阁”。太后看完了,将千里镜交与李莲英,问道:“这宝云阁据说是古铜做成,由热河行宫运来的,是不是?”

  李莲英奏称:“是的。”

  太后又向外走。出了排云门,顺着长廊向东回乐寿堂。太后因走路太多,有些劳倦。喝了一杯桂花露,便命皇后大公主等退出去先安歇了。太后寝宫的铺陈,却甚简单。寝门上挂着黄缎夹门帘,上绣五龙戏水的花。帘上有一圆洞,用亮纱蒙着,玉环金钩,嵌银丝乌木夹板。靠前窗设一紫檀木长案,案上供着一个雪白的大肚佛。旁边摆着红豆红五寸高的小花瓶,左边是一个红碧尔雕成的大盘子,盘上放着四个黄玛瑙琢成的大佛手,真是宫中稀见之奇珍。案旁又着两座九龙纯金古鼎,中间安置一架大圆镜。镜旁两个雕漆盒子,盒内满装着胭脂,宫粉,香皂,香水之类。那旁又是一座花梨木细雕的多宝厨,厨中放着宋石窑、明磁、康熙磁、白蓝色及五彩的各种磁器以及实石翡翠汉玉。各样杯盏佛像及一切珍玩中,有沉香森刻的麻姑扶鹿一尊,东方朔献桃一尊,雕刻的维妙维肖,都有一尺多高。又有一个汉白玉大盘,盘中放着四个老山翠琢成的青甜瓜,也是稀世之实。厨旁设着一个大红木洗脸架,是仿西洋式做的,满雕龙凤文纹。架上放着一个大康熙五彩磁盆。又有金盆一个,刻着二龙戏珠。架上搭着黄|色手巾十余条。西墙下摆着一张檀木螺垫桨棹。后有宝块一张靠隔扇放着衣架子。架上搭着万朵流云的黄缎夹单一块。靠后墙是太后凤榻,象牙百子图的床围。床顶帽是花梨木做的,用粉红公碧尔和翡翠堆成大牡丹花,花红叶绿,雕刻最工。两旁床隔上,裱着明人工笔彩画,床里面挂着外洋进贡的淡黄缕花绸帐子。床上铺着法国细绒黄耗子,耗上加放素黄缎厚褥三层。最上一层满绣着云龙。褥上折叠着单袄棉黄绸缎被十余袭。床架上挂着绣花黄缎袋两个,内盛各种奇异香料,那寝宫内的地上,满铺着法国织花红毛黄|色地毯。太后睡时,向不脱衣。次晨起床,一齐尽换。那宫外值宿的规矩,同在宫内一样,由李莲英领着十五名精明强干的太监,在殿外溃檐下,轮班坐更。一宿无话。正是:点缀湖山增颜色富贵楼台悦女皇欲知太后游园情形,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四回 呈园图奏答买卖街 折荷花竟成名利场
话说慈禧太后黎明起床,光绪皇后便领着大公主等上殿请安。太后命三格格向外传唤梳头,太监刘喜进来,伺候太后梳头。是日刘喜未至,太后大怒。李莲英上前,奏道:“刘喜未来,奴才伺候太后梳头罢。”

  太后想起从前在热河,李莲英替他梳发的事,不觉触动旧情,就说道:“也好,你就替我梳发吧。”

  李莲英便领首替太后梳发。太后年纪虽高,但是头发仍是乌黑,长有四尺以外,柔如鹅绒。李莲英将太后的头发分为两股,其一股先垂耳后,一股盘在顶上,用两支红象牙长簪簪妥之后,然后请太后洗脸。洗脸已毕,李莲英又替太后敷上香油,洒些芝兰香水,才梳成一个凤尾双飞的头来。太后照了宝镜,见梳得真好,便加恩赏李莲英参汤一碗,荷包四对。李莲英谢恩。太后梳洗已毕,三格格替太后穿好外衣,扶着太后走出寝宫,坐在殿上宫女秋云献上参汤,太后呷了几口。皇帝上殿请安毕,奏道:“太后额娘,昨天没累着吧。”

  太后笑道:“却有一点儿累。”

  皇帝奏道:“子臣今天拣出一张颐和园全景图,并附片一扣请太后额娘收存。”

  皇帝奏完,便由内奏事太监梁福禄走进殿来,头顶黄摺匣子一个,图画一卷,跪在太后跟前。太后命三格格大公主将图展开一看,见那图上的画工,十分精致。全图的景子,粗细不遗。太后又将加片取出,见片上写道:“奴才奕匡,崇礼跪奏颐和园工竣,恭绘详图,仰乞圣鉴事,悉查万寿山初名雍山。前明时曾于山顶,建有静圆寺,山前为昆明湖,湖之初名为西湖,亦名金海,其水出于玉泉汇于是湖。水深而清,一碧万顷,天然胜地,历代为园。前明时为好山园,乾隆十六年更名清漪园,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殿宇,倾圮殆尽。今我皇太后福丽寿齐山河,皇太率臣民以至孝,鸠工虑材,三载经营,殿宇一新,山水增秀。臣等学识浅陋,布景无方,谨将重修及增筑各处所,绘图附说,恭呈御览。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上圣鉴。谨奏。”

  计开园内八大处。一谐趣园,所属函远堂、瞩新楼、知鱼桥、清琴峡、赤城霞起、湛清轩、澄爽齐、霁清轩。一东宫门,所属仁寿殿两处。一玉澜堂,所属夕佳楼、知春亭、藕香榭、霞芬室、宜芸馆。一乐寿堂所属,扬仁几殿、邀月前,正殿为水木自亲,东殿为舒华布宝,后殿为云和庆诏,西殿为仁以山悦。一德和园,所属为颐乐殿、大戏台。一排云殿,所属佛香阁、宝云阁、五方阁、转轮藏、云相巢、邵窝、介寿堂、爱山楼、惜秋楼,其内殿为内玉华、云绵芳辉、德辉。一石丈亭,所属为?##挑场⒊幸裥⒓娜筇谩⑻诺睢⒋┨玫睢⒂衤ァ⒊伪蟆⑿∮刑臁④羟拧R荒虾粑闳罅橛觎簦ㄋ酌跆茫⒗热缤ぃㄋ酌朔酵ぃ⑹呖浊拧⒑樘谩⒃虏ァ⒃葡愀蟆⒓嘣短谩⑽牟螅ㄋ酌锹ィ┬邃羟牛ㄋ酌喙牛⑨按浼洹⑹础⒐磐#ㄋ酌蚝E#T澳谛×Γ痪案8笏粑媸偬谩⑷缫庾⒉酝ぁW栽谧R恢腔酆#ㄋ酌蘖旱睿┧粑恐荨⒊枪亍R换杏嗡粑秸嬉狻R惶饭菟粑∠仿ァ⑸缴夤惨宦ァ⒔鹬Α⑿慊⒃灯柰ぁR煌デ迳退粑淬凇⒙蚵艚帧L罂吹健奥蚵艚帧比郑痪跹纫欤肺驶实鄣溃骸罢饫镌趺从钟幸桓雎蚵艚帜兀俊?
  皇帝奏道:“昨日据翁师傅奏称,园内共有两处买卖街。一处在后湖,当年所建,有商铺云翰堂,玩古齐,吐云轩,晶泉齐,近光楼等商店。在乾隆五十七年重修,实行招商营业,以供诸臣随便饮茶吃饭之地,有时纯皇帝亦亲自游览,并命商人等,待以寻常管人之礼,免除跪拜。”

  太后笑道:“纯皇帝真是千古人,与民同乐。我们母子,这二十余年以来,险阻艰难,备尝之矣。但不知何日天下承平,也同纯皇帝那时一样呢?”

  皇帝忙奏道:“请太后额娘,不必忧愁,子臣誓必励精图治,恢复昔年升平之象,以随太后同享升平。”

  太后大喜又往下看那片子,接续看道:一养云轩所属,为福萨轩(亦名步舒楼)含新亭,长廊,含绿,随香二殿,意迟云在瞰碧台,圆郎齐,寻云亭,写秋轩,重翠亭,无尽意轩,观生意留住殿,寄澜亭,清遥亭秋水亭,鱼藻轩,对鸥舫。山后各处所,为眺远齐,香严宗印之阁。陔春园,沟洫轩,倚望轩,花城阁,盘坐莲台,买卖街。太后看到这里,又自言自语道:“这里又有一个买卖街。”

  皇帝奏答道:“这买卖街也是纯皇帝命造的。”

  太后不言语,又往下看道:青可轩,竹药,给香堂。一西提所属,为湖桥,玉带桥,荷塘,稻田,桑宁桥,练桥镜桥,进辛商。一园外附属处所,为虎城,阅武楼,电灯厂,稻田场,船坞。全园水旱十三门,园墙约长十三里。太后看完,对皇帝说道:“这一个颐和园工程真是浩大,地方真是宽阔,各处有各处的风景,各景有各景的美趣。我想在这里多住几天,将它游完。你明天可先回宫,料理政事免得耽误了,也省得各衙门当差人员,往返的跑着连应“喳,喳”忙跪下请安,便退出去。”

  太后又命先行进膳已毕,就同着各宫眷福晋格格各命妇们,走出殿外。太后见天气甚佳,清风徐来,湖中的荷花,已渐渐开放。太后便要乘船游湖,李莲英上前引路,宫女秋云扶着太后,大公主三格格和恭王的二格格左右随着,皇后及各宫眷福晋格格命妇等在后面随行这时御前太监等,已将大小船只一齐靠岸。太后所乘的船,约有五丈长。船舱是用黄杨木雕成飞龙舞凤的花样,两旁是大玻璃窗四围用黄纱帘遮着黄绒绳拉着旗杆。杆上一面黄龙旗,船头上画着一只翠凤。其余别的船只,大小不等,让宫眷人等去坐。太后上了船,李莲英奏道:“回老祖宗,船可要开了,请老祖宗坐稳些。”

  太后点头。李莲英又转到船头上,向前喊道:“主位们坐稳些,开船啦。”

  这一声嚷出,只见各船一齐摇动。太后船上,有桂祥和孙毓汶的媳妇陪着,皇后与大公主乘坐一只船。其余都是两人一只船。那些船正走之际,忽听各船上的仆妇使女们一阵笑声。太后在船中,掀开窗帘,向外看时,只见端王的福晋,仰面躺在船上,有两个仆妇们去扶她,太后忙问道:“是怎么了?”



  宫女秋云奏道:“端王福晋,不惯乘船,在船上站着,船一摇动,她就跌下来了。”

  太后笑道:“古人说南人乘船,北人骑马。端王福晋本是蒙古罗王之女,好武善骑马,跑得极快如今乘了船,她就要摔躺下来,真合古人的话啦。”

  说罢,桂祥的夫人,也笑起来。太后又见恭王的二格格,手持竹竿,坐在船头上钓鱼。太后向福昆的夫人说道:“你瞧二格格这孩子做出事来,都与别人不同,不知她几时预备的钓鱼杆呢?”

  福太太奏道:“二格格不但事事细心,手儿还真巧妙。就说她的做菜罢,老祖宗吃着都合口味,可见她的性情聪慧了。”

  太后道:“这孩子真是可爱,只是性情孤傲些,我常说她像林黛玉,将来怕要短寿。”

  福太太听太后之言,不便回答。这时船已摇到湖心,太后见湖中之水,碧绿如油,太后命将船开到龙王堂。李莲英传谕下去,太后的船,立刻摇向龙王堂而去,皇后及各人的船,也都跟在后面。太后又传旨着每船采取荷花二十枝,先到龙王堂贡献的,每枝赏银二十两。李莲英传谕下去,那些船上的撑船太监,希望得赏,都纷纷将船向荷花多处撑去,只听得一阵欢声,震动天地,荷花池内,往来的船只,如穿花蝴蝶一般,船上众人,年岁稍大的,都不肯去折荷花,惟有那些年轻的格格们,一个个打起精神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