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竣工总量的72。6%。到2008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28平方米以上,是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的4。2倍。农村居民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宅。各类新建住房的设计,注重完善使用功能,注重配套设施完备和物业服务,注重建筑节能和环境的美化。据统计,城镇居民住房成套率达到81%,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

今天的中国,一年的住宅竣工面积超过了全欧洲的总和、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总和。《参考消息》援引外电说,中国每天新建房屋面积占到全球总量的50%左右,一年的房屋建设面积总量相当于俄罗斯全国现有的房屋面积。重庆10天的建筑成果,相当于15个纽约曼哈顿的克莱斯勒大厦。

1991年,一位美国财团的董事长第一次来中国。当时到了上海,上海市的领导在浦西请他吃饭,指着浦东对他说:“未来我们将在那里打造一个中国的‘曼哈顿’,你要有意来投资,我给你500亩地!”当时他一听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觉得是在吹牛皮。曼哈顿是上百年慢慢沉淀下来的,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纽约作为一个世界级的中心城市,近百年时间才打造出来一个曼哈顿。上海凭什么?要想在这一片稻田上打造曼哈顿绝对不可能。这就是当时的他按照一个典型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推理。

但是没有想到,等他10年以后再陪小布什来上海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时候,一个类似曼哈顿的建筑群就这么在浦东崛起了。这位美国董事长感叹地说了一句让人深刻的经典之语:“美国300年,中国30年。”

今天的中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83%,超过了美国也超过了欧洲。联合国人居署代理副执行主任丹尼尔·比奥谨慎评价:“中国住宅建设速度近几年来全球最快。”

今天的中国,本土建筑师感叹今天大众住宅甚至把20世纪90年代都抛在脑后;外国建筑师介绍欧陆也开始流行“中国风”: 户小广场大,花径园林区。作为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联合国人居奖”是联合国为了使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人类住区的发展和解决人居领域的各种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鼓励和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1989年创立奖项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至今,人居奖已经刻上我国这些城市的名字: 唐山市(1990)、杭州市(2001)、包头市(2002)、威海市(2003)、厦门市(2004)、烟台市(2005)、南宁市(2007)、绍兴市、张家港市(2008)、日照市(2009)……这是中国城市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标识符,是更新的、更高的起点。

今天的中国,加快了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步伐,截止到2008年底,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了29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作用得到实现,已经有50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住房问题。通过各类棚户区改造使130多万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约有4700万职工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

很奇妙,在五笔输入法里,“房屋”和“永恒”是同样的按键。安居才能乐业,有了恒产,人的心才会安定下来,谁都渴求这样的永恒。

数十年间,我们历经了贫寒、温饱直到小康,逐渐才有了今日居住的尊严与享受。

30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土房到盖板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十平方米的斗室,到现在一家人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今天,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已成为政府所抓的一件大事,而我们通过住房这个指标,可以透视出整个社会经济繁荣、百姓生活质量的一个整体状况。30年老百姓住房的变化,恰好是我们国家这30年变化的一个浓缩。

30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今日住进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是怎样的情景,假如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我们今天还在为熬到单位分的一间筒子楼小房间而挣扎;假如没有改革开放,也许你我今日还会一家九口挤住在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今天,那间摁下手印的草房,已成为了全国人到“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参观怀旧的“文物”、全村人新砖瓦房中仅存的唯一草房。

今天,杨八郎一家也早已搬进比“泥草房”更高一级,比“火砖房”也更高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新房了。

今天,又一首歌回荡在华夏大地:“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今天,房地产已经一跃成为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近5%,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千年之变。

这不是一场漫漫千年的渐变,这是千年一遇的突变。如此悄然,而又如此辉煌。

但任何一项改革,都难以达到绝对的完美。同其他产业一样,我国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巨大利益驱使下的盲目囤地、扩张,商品房供给中高档豪华住宅过多,中低价位普通住宅偏少,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调整步伐较慢,保障类住房供应严重不足,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滞后”。还有,比如几乎困扰过每个购房者的建筑质量问题,比如即使使出孙悟空的本事也难以逃开的销售陷阱,比如总是很难到位的物业服务,再比如开发商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的利欲熏心。这些行业痼疾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无时无刻地不在破坏着购房者的心情。它使得我们的房子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合理的性价比,使我们的社会难以做到居者有其屋。

十年的房改历程经历了一条漫长而坎坷的弯路,利润的吸引曾使得市场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偏离了国计民生的正常轨道,高房价下的房地产市场始终处在一种高烧状态,表面繁华的背后潜藏了太多的不和谐音符。

同时,我们更应正视困扰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如官商勾结、投机炒作……这些因素不铲除,中国房地产市场终难走出“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市场怪圈。

楼市招摇着畸形的繁荣之花,也暗结着诸多隐忧与苦涩之果。我们看到,要求“二次房改”的呼声越来越高。

迪拜危机更是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在“保八”已无悬念时,中央政府顺应民意果断出手调控楼市。

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专家认为,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明确提出的是“遏制”,力度明显重于“抑制”,更狠于“稳定”。

囤地、炒地一直被指称为高房价的推手之一。“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政策第一拳,便打向开发商囤地、炒地。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对自身所承载的住房责任日渐明晰,正在努力发展一个供求基本平衡的住房市场体系与建立一个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居者有其屋”的保障体系。可以这样总结说,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已经给,而且将会继续给中国人的居住条件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

今天,小康的中国标准也已从“总体”走向“全面”。居住的小康标准最新版本是: 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性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屋、功能配套、设施齐全”。

但是,期待明天会更好的愿望并没有驱散人们心头的疑虑。年终岁末,随着有关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密集出台,社会各界对房价走势、房地产泡沫的忧虑也一路走高。有人说,现在房地产行业就像在高速路上快速急驰的车辆,如果再继续加油就可能脱轨。今天的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房地产业正处于希望与失落并存的状态下,如果不推升价格,房地产行业该何去何从?中国住房困局的破解之道在哪里?

衣食住行,人之生存需求。“住”如同一个风筝,如今房市的狂风把风筝刮跑了,国人从“放风筝的人”变成了“追风筝的人”。安居乐业,人之渴望。在国人向“安居”奋斗的征途中,许多人却感到目标渐行渐远。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联合早报》上的一篇评论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观点引述如下:“纵观世界各国,凡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全和公共住房解决得好的国家,都是把房地产作为国家社会政策的一部分。这些国家并不把房地产看成是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就是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不是这些国家政府的首要考量,首要的考量是社会发展,是社会成员的居住权。经济因素当然很重要。房地产的发展也必须考虑到供求关系,否则是不可持续的。但是这种经济考量是在宏观的社会政策构架内进行的。”

在亚洲,新加坡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最健康的国家,这也是邓小平、朱镕基、温家宝都曾前往取经的原因。新加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推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该国借鉴了欧洲公共住房的经验,又结合自己的国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公共住房制度。如果说西方各国的公共住房主要是为社会弱势群体而建,那么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则是为全体社会成员而建。公共住房投资是新加坡社会性投资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该国80%以上的家庭住在公共住房里。新加坡的成功首先要归结于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领导人真正地将民众的“安居乐业”看做是政权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石,并从基本国策的高度对民众的住房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细心擘画。

“走绿色低碳型房地产发展之路”的声音也在年末此起彼伏。有专家统计,减碳可节约费用近万亿元,这会给老百姓提供较大的让利空间。在房地产业采用大量的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及绿色建材产品,将拉动上游绿色生产,拉动下游的绿色消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未来国家政策或许会向实施绿色低碳标准的项目倾斜。比如,以减碳指标来进行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单纯“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房地产行业实施低碳战略,购房者也可以获得好处——住得更健康,用得更省钱,也更有利于形成供需双方的良性循环。

就房地产而言,中国政府面临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房地产泡沫。房价泡沫一旦破灭,总体经济就要遭殃。另一方面是社会成员的居住权。而这两方面的后果都会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住房是个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社会政治问题。房地产国家战略中需要增加更加注重保障民生的内涵,增加和谐社会“稳定器”的定位内涵。对于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来说,房地产业是否需要再来一场革命?

如何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道时代难题。

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业将要继续的道路,艰难而且漫长。

2009年

● 1月9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

今年要着力做好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等九项工作。

● 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 3月30日,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 5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通知》,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将给予减免费用的政策支持,要求各地在6月30日前完成未来三年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制订。

● 5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 6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发生一幢13层楼房向南整体倾倒事故,震惊全国。

● 7月14日,根据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

● 9月,北京房价悄然进入三万元时代。

● 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

● 11月5日,再次冲击IPO的恒大地产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便逆势大涨,总市值达705亿港元,成为在港上市的最大内地民营房地产企业。

● 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 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遏制开发商炒地、囤地行为。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结尾

人物索引

A

奥克维娅·希尔2000

B

保罗·马金迪1978

鲍光前1980

卜凡中199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