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回归线-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儿没有不好的气味,只有铅燃烧的味儿。

地球可以爆炸掉,我仍要呆在这儿添上一个逗点或分号。我甚至可以多十一会儿,因为遇到这样一个大事变非得在最后多干一点儿。当世界爆炸了,最后一份报纸也送去付印了,校对们将轻轻收拾起所有逗点、分号、连字符、垦号、方括虎圆括虎句点、感叹号等,把它们装进编辑椅子上方的一个小匣子里。一切安排就序。

我的伙伴们似乎没有一个理解我为什么会如此踌躇满志,他们一天到晚发牢骚,他们有野心,恩显示自己了不起,要发泄怒气。一个好校对却没有野心、不骄做、不发脾气。好的校对有点像上帝,他也在世界上,可又不属于它/他只在星期日露面,星期日便是他的休息日,到了星期日他从宝座上走下来叫忠于他的人看看他的屁股。他每星期聆听一次世上每个人的悲哀和不幸,这就足够让自己在其余几天内咀嚼了。这几天里他仍呆在冬天被冰封住的沼泽里,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完全纯洁的人,只有一个种过牛痘的疤痕将他与广紊的无限空间区分开。

对于一个校对,最大的灾难莫过于丢掉工作的威胁。休息时我们聚在一起,叫我们从头凉到脚的问题便是:如果失掉工作你怎么办?围场里的人的职责是清扫马粪,他最大的恐惧莫过于世界上可能会没有了马。告诉他把一生花在铲热马粪上是令人恶心的则是在干蠢事,如果一个人的生计要指望马粪,如果马粪涉及到他的幸福,他是会爱上马粪的。

如果我仍是一个有自尊心、有荣誉感。有抱负的汉子,那么这种生活无疑是跌到了堕落的底层。可是我欢迎这种生活,犹如一个重病人迎接死亡的到来。这是一种消极的现实,同死亡一样,这是一个没有死亡的痛苦、没有死亡的恐怖的天堂。在这个地下世界里唯一一件要紧的事是正确拼词和添标点符号,报上有何种灾祸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只是词儿拼写的是否正确。

每一件新闻都同等重要,不论是晚礼服的最新款式还是一只新战舰、一场瘟疫、一次大爆炸、一项天文学新发现、河堤决口、列车颠覆、炒卖股票、毫无希望的赛马赌注、处决、拦路抢劫、暗杀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什么也逃脱不过校对者的眼睛,可是什么也穿不透他的防弹背心。希尔夫人(从前的埃斯特乌小姐)给印度人阿格哈·米尔写信,说她对他的工作甚为满意。

“我于六月六日结婚,谢谢你。我们很幸福,我希望在你的神力庇护下我们会永远很幸福的。我电汇给你……钱……这是奖赏你的……”这个印度人是算命的,他能准确而又神秘地察觉你在想什么。他会劝导你,帮你摆脱所有烦恼和各种不遂意的事情,“请往巴黎麦克马洪大道二十号打电话或写信。”

他猜你在想什么真是猜得棒极了!按我的理解这是说他没有一回猜错,从最琐碎的到最无耻的念头。这个印度人的时间一定很宽裕。或者是,他只集中精力去猜那些给他汇钱的人的思想。在同一版上我还看到一条标题宣布“宇宙扩展太快,甚有可能爆炸”,标题底下的照片上是一个头痛欲裂的脑袋瓜,再下来是一篇关于珍珠的谈话,署名是特克拉。他告诉大家,牡蛎可生产两种珍珠,“野生的”或东方珠和“养”珠。同一天在特里尔城大教堂里,德国人在展览基督的外衣,这是四十二年里首次把它从樟脑丸中取出,不过没有提到裤子和背心。还是同一天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两只老鼠出生在一个人的胃里,信不信由你。一个有名的女电影演员两条腿搭在一起的照片登了出来:她正在英国海德公园里休息。下面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说,“我承认柯立芝太太有魅力,有个性,即使她丈夫不是总统她也能成为十二位最有名望的美国人之一。”从采访维也纳的亨姆霍尔先生的一篇访问记中我读到……亨姆霍尔先生说,“在结束之前我想说,无可挑剔的剪裁和试穿仍是不够的,好裁缝的手艺只有穿着合适才算。一套衣服必须贴身,可是穿衣人行走或坐下时还要保持线条。”无论何时煤矿……一个英国煤矿里发生爆炸,请注意,国王和王后准会立即拍来电报表示哀悼。他们还经常去看重要的赛马,据这篇报道说,尽管那天的比赛是在德比举行的他们也去了。我相信这番记述,“下起了大雨,使国王和王后吃了一惊。”更令人心碎的还是这样的消息:“据称,在意大利那些迫害活动不是针对教会的,然而它们被用来反对教会的某些最敏感的机构。据称,它们并不反对教皇,只反对教皇的心脏和眼睛。”

我得走遍全世界才找得到这样一个舒服、适意的职位,这几乎难以置信。在美国,人们往你屁股底下塞爆竹来给你打气,当时我怎么能预料到自己这种气质的人的最理想职位竟是去寻找拼写错误?在那边你一心只想着有朝一日要当美国总统,可能每个人都是做总统的材料。这儿却不同了,这儿每个人都只能是一个零蛋,如果你成了名人也是出于侥幸,是一个奇迹。在这儿你能离开你出生的村庄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你的腿被枪打断或眼珠被打出来的机会却是一千比一。除非发生奇迹你才会成为将军或海军少将。

可正是因为机缘对你不利,正因为没有多大希望,这儿的生活才可爱。过一天算一天。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晴雨表永远不变,旗子始终半升半降。你在胳膊上系一块黑纱,在纽扣孔里别一段丝带。如果你有幸买得起,还可以替自己买一副特轻人造假肢,最好是铝的,它不妨碍你喝开胃酒、上动物园去看动物或是同时刻准备扑向一块新鲜的臭肉、沿着林荫道飞来飞去的兀鹰嘻戏。时光在流逝。如果你不是本地人而且一应证件都全,你尽可以接触传染源而不必担心感染。如果有可能,弄一份校对员的工作更好。这样,一切都妥了。就是说,假如你凌晨三点往家走时碰巧被骑自行车的警察拦住,你可以朝他们嘛僻啪啪地捻手指。早上市场上最忙乱时你可以买比利时鸡蛋,五十生丁一只。校对员通常不睡到中午不起床,甚至更晚。

挑一家紧挨着电影院的旅馆就好了,因为你若容易睡过头,日场电影的开映铃声会唤醒你。如果找不到一家紧挨电影院的旅馆,挑一家靠近墓地的也行,结果也是一样的。要紧的是,永远别泄气。永远别泄气。

这也是我每天晚上试图向卡尔和范诺登耳朵里灌输的,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不过用不着泄气。我仿佛皈依了一种新的宗教,仿佛每天夜里都向圣母玛丽亚做一次一年一度、连续九夭的祈祷。我想象不出如果自己当了报纸的编辑或美国总统又能得到什么好处,我处在一条死胡同里,这儿既自在又舒服。手里拿着一份报,我听着身边的乐声、嗡嗡的人说话声、排字机的叮当声,像是有一千只银手锅在通过衣物绞干机。不时有一只老鼠从我们脚下跑过,一只蟑螂从我们面前的墙上爬下来,细嫩的腿灵巧地小心移动着。白天的事件从你鼻子底下滑过,轻轻地、不引人注目,你不时地会遇到一个署名使你想到一只人手、一种自我主义以及这人的虚荣心。它们安详地滑过去,像送葬队列走进公墓大门时那样。用作抄写的桌子底下铺了厚厚的一层纸,一踩上去有点像踏在有一层软毛的地毯上。范诺登桌下到处洒着褐色的汤汁。十一点左右卖花生的小贩来了,他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美国人,他对自己的命运也挺满意。

我不时收到莫娜的电报说她将坐下一条船来,上面总是说,“信随后就要。”这种情况延续了九个月,可我从来没有从乘船来的旅客名单上看到她的名字,仆人也从未用银盘子托着一封信拿给我,我也就再不指望发生这种事情了。如果她真的来了,她可以在楼下找我,就在厕所后面。也许她会立即告诉我这里不卫生,一个美国女人对欧洲的第一观感便是不卫生。如果没有现代化抽水马桶她们就无法想象这儿是一个天堂;如果发现一只臭虫她们就要马上给商会写信。我怎么启齿向她解释我在这儿很满意?她一定会说我已经堕落了,她这一套我很清楚,她想找一间带花园的工作室,当然还得有浴盆。她要穷得浪漫,我了解她。不过这一回我都替她预备好了。

@奇@有些天太阳出来了,我走下那条被人来回踏了许多遍的小径,一边如饥似渴地思念着她。尽管这种严酷的生活也令人满意,我仍不时会渴望过另一种方式的生活,会臆想如果身边有个年轻活泼的女人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麻烦的是我几乎已不记得她的模样了,也记不得搂着她时是什么感觉。过去的一切似乎都己沉入大海,我还有记忆力,不过眼前的形象已失去生气,它们好像死去了、散乱了,像插在泥沼上久经岁月侵蚀的木乃伊。若试图回忆我在纽约的生活,我想起的只是几个支离破碎的片断,这些片断极可怕,上面还蒙着铜锈。我的整个生命似乎已在某个地方终止了,可是我说不上确切在哪儿。我己不再是美国人、纽约人,更不是欧洲人、巴黎人。我不忠于什么人,没有责任、没有仇恨、没有忧虑、没有偏见、没有激情。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什么,我是中立的。

@书@在我们三个人夜里回家的路上,一阵恶心过后我们常常开始谈论一些事情的状况,那种热心劲儿只有不积极参与生活的人才表现得出。有时我爬上床时感到奇怪的是这种热情的产生只是为了消磨时光,为了打发从办公室徒步走到蒙帕纳斯所需的这四十五分钟。也许我们有改进这个或那个的最机智、最实际的主意,可是却没有把这些主意拉到需要它们的地点去。更奇怪的是主意与生存之间毫无关系并不使我们痛苦或不快,我们已经十分适应了。假如明天有人吩咐我们用手走路,我们也会毫无怨言地照办。当然,条件是报纸照样印,我们定期领薪水。其他的都没有关系,什么都没有关系。我们已经东方化了,已经成了苦力,白领苦力,每天一捧米就封住了我们的嘴。那天我读到,美国人脑袋的一个特点是在枕骨部有一块缝间骨,或者叫顶间骨。横向枕骨骨缝常在这块骨头上出现,据这位著名学者后来说,这是由于胎儿期的挤压造成的。这是抑止发育的迹象,表明这是一个低劣的人种。他继续写道,“美国人的头颅的平均脑容量比白种人低,但高于黑种人。不分性别,如今的巴黎人的脑容量是1448立方厘米,黑人是1344立方厘米,美国印第安人是1376立方厘米。”从这一大堆话中我推理不出什么来,因为我是美国人,却又不是印第安人。可是这样解释这些事情,比方说,根据一块骨头、一块顶间骨未免有些狡辩。他也承认个别印第安人的脑子达到了罕见的1920立方厘米,这样大的脑容量是其他人种都不曾超过的,但是这个事实也丝毫没有动摇他的理论。我满意地读到无论男女,巴黎人的脑容量都正常,显然他们的横向枕骨骨缝不那么执拗。他们懂得如何消受一杯开胃酒,也不为房子尚未油漆而焦虑不安。就脑颅的数据来看他们的脑袋并没有特殊之处。他们把生活的艺术发展到了十全十美的境地,这一定是基于其他一些原因。

@网@在路那边保罗先生开的小咖啡店里,我们可以在为记者保留的一间里屋里赊帐吃饭。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小房间,地板上洒着锯末,苍蝇随着季节的改换飞来飞去。我是说这是专为记者保留的房间,可我并不是指我们单独吃饭。恰恰相反,这是说我门有幸结交妓女和拉皮条的,他们在保罗先生的常客中占了一大部分。这样的局面正中楼上那些家伙的下怀,因为他门总在注意寻找性感女人,就连那些有一个牢靠的法国小姑娘的人也不反对不时改换一下胃口。要紧的是别染上花柳病,有时好像一场时疫横扫了整个办公室,也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他们全都跟同一个女人睡了觉,不管怎么说,看到他们不得不坐在一个皮条客旁边时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真叫人痛快。尽管一个拉皮条的也有一些职业上的小小困难,相比之下他们却过着奢侈的生活。

这会儿我特别想起了一个高大的金发男人,他骑着脚踏车送《哈瓦斯信使报》。他吃饭时总是迟到一会儿,总是汗流浃背,脸上涂满了污垢。进门时他是迈着优雅、可笑的步子,他举起两根手指向每个人致敬,然后匆匆忙忙走到厕所和厨房之间的污水槽边去。擦脸时他迅速查看一下吃的东西,若看见案板上有一块烧好的牛排便捡起来闻一闻,要不就把勺子伸进大锅里尝一口汤。他像一头警犬,鼻子始终贴在地上。撒完了尿,捍完了鼻涕,准备工作算是做完了,这时他便大大咧咧地朝他的姑娘走来,“吱”地狠狠亲她一下,同时还爱抚似的拍拍她的屁股。我从未见过这个姑娘有过不干净整洁的时候……甚至在早晨三点钟工作了一夜后她也很整洁,真像刚刚从土耳其浴室的浴盆里爬出来的。看到这两个体魄健壮的野人,看到他们那么安详,那么相爱,胃口又是那么好,这倒也令人愉快。我现在谈到的是晚饭,是她去干活前吃的一点点零食。过一会儿她就得告别她的大块头金发野人,到林荫道上某个地方去啜餐后酒。

即使这个差事使人厌烦、累人,她当然也不会流露出来。大块头的家伙来了,饿得像一只狼,她便搂抱住他,急不可耐地亲他,亲他的眼睛、鼻子、脸、头发、颈后……她也会吻他的屁股,若是这事儿能当着众人的面干。显然她对他感恩戴德,并不是为了得一份工钱才跟他厮混的。吃饭时她笑得前仰后合,一直笑到吃完饭,你会以为她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有时作为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她扇他的耳光,又清脆又响亮,这一掌若掴在一个校对员脸上准会把他打得晕头转向。

他俩似乎根本没有察觉到周围的一切,除了他们自己和大口大口吞进肚里的食物。他们这么踌躇满志,这么和谐,这么彼此互相理解,范诺登疯了一样死死盯着他们看,她把手伸进大块头的裤裆里,大块头做出反应抓住她的乳头玩笑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