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风暴之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风暴之迷-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重工业企业中,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麝香计划,其余各项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
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计划也由企业自行制定。当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从利润中
提取奖励。利润与奖金挂钩,利润越多,奖金越多。后来,试验扩大到莫斯科、列
宁格勒等大城市。经过这次试验,苏共中央于1966年起开始实行“新经济体制”,
其主要内容有:减少计划,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用价格、信贷和利润等经济方法,
少用行政手段,收人与生产挂钩。经济管理的基本结构为:部一总管理局一企业,
以部门管理为主,兼顾地区利益。

    新经济体制实行的是一种集约化的发展方针,抓住了企业这个中心环节,增强
了经济手段的作用。企业自主权有所扩大,并注意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
结合。在改革初期,收效比较明显,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苏联“九五计划”
期间,经济增长率达6 。4 %。与美国相比,苏联国民收人占美国的百分比由1950
年的31%上升到1970年的65%,工业总产值占美国的百分比由1950年的30%上升到
1970年的80%。

    勃列日涅夫时期,人民无论是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都上涨了,不仅肉、奶、
蛋、鱼、面包、瓜果、蔬菜等消费量,甚至电视、手表。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
吸尘器、自行车、摩托车、小型汽车等高档、长效消费品也“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一时期,苏联社会物价长期稳定,房租、交通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而
易见的。可谓安定富足,国泰民安。

    但在成就面前,苏联领导人惯有的过于自信和骄傲自满的毛病再度爆发。1967
年,勃列日涅夫在庆祝十月革命的报告中正式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社
会”;1970年纪念列宁诞辰100 周年的大会上,他又重申了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
社会主义”这一论点。后来在许多场合勃列日涅夫多次讲到这一点。应勃列日涅夫
的要求,1977年苏联宪法载入了这一点,称“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通往共产主义道路上一个合乎规律的阶段。”事实上,这
样的思想也是一种超越阶段的想法,苏联的发展状况离“发达的社会主义”还很远。

    一位西方观察家说:“勃列日涅夫时代压倒一切的特点,是这个国家社会政治
上的稳定。”在这种稳定背后,悄然出现的却是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停滞。

    对于苏联来说,70年代是改革旧体制的最好时机。前期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成效,
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从国际上来看,东西方之间的“缓和”渐入佳境。法国,德
国与苏联暗传秋波已久,美国也迫于局势,显示了愿意“修好”的姿态。有利的国
际条件,使苏联可以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关起门来搞建设,与世界经济的脱节。可以
更方便地获得西方的技术与资金,为国内的建设服务。而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
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到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发挥完了它的历史作用,开
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检桔。新经济体制则己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经济管理体
制存在的弊病,部分地调整了苏联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的某些环节润而符合苏联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这正如197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柯西金宣布的:苏联在最近十年
获得的成就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但勃列日涅夫集团没有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抓住
时机进一步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相反,把稳定看成了目的,提出压倒一切
的是稳定,并把维持现状看作实现稳定的手段,从而使固有的因循守旧观念和教条
思想不断发展。所有要求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国家的颠
覆行动和对党的挑战而遭到无情的镇压。直到经济增长的势头渐趋减弱,甚至出现
某种倒退,苏联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

    政治体制僵化,权力不断集中。联盟的部级单位后来达到了160 个,被看作是
法律的各行政部门的大小命令法规达到以20多万种,一千多万条,可以说差不多小
便的动作也有规定了。行政命令体制的加强,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必然令国家机
构臃肿和官僚作风大增。到1985年,苏联部长会议的正副部长领导干部达到800 多
人,一件普通文件的审批,经常要几个星期,甚至一二个月。

    同时,苏共党内风气的败坏和各级官员的种种腐败事件广为流行,贪污受贿、
任人唯亲、盗窃国库等毒素迅速蔓延,不仅党内高官涉嫌腐败,就连勃列日涅夫的
家人和他本人也都身陷其中。例如,谢洛科夫在当内务部长的17年间,实际上将内
务部第一大型国家别墅和曾作为内务部迎宾馆的第八国家别墅据为己有。他还在赫
尔岑大街24号占有一套很大的公寓。这两座国家别墅和公寓里,存放着谢洛科夫及
其家人的大量私人财物。在其中的一个别墅里,光地毯就一张叠一张地堆放了7 层;
而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油画都放在了床底下。身为内务部第一副部长的丘尔巴诺夫一
勃列日涅夫的驸马爷,在几年的时间里,贪污受贿达654200卢布,约合美元105万。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前期,苏联借着新经济体制改革之强劲春风,似乎“一飞冲
天”。然而坐失改革良机却使它瞬间又落下。1980年“勃列日涅夫”号火车正式熄
火。这一年起,苏联经济最终陷入了停滞。当戈尔巴乔夫接手这个世界“超级大国”
之时,他所接的却是一个实际上已经崩溃的国家,只不过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
言”。


 第九章  成功与断裂:俄罗斯现代化困境之谜

    在16、17世纪西欧崛起之后,其他古老帝国相继受到强烈冲击,因而必须改弦
更张,大事革新,以应付前所未有的变局。在这些所谓“后进现代化国家”之中;
最幸运、最值得土耳其、中国、日本等艳羡的,无过于俄罗斯帝国了,因为前者所
必须面对的许多难题,对它而言都不存在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方正。

    自18世纪肇始,由西欧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进化运动。该运动一经产生,
就显示出势不可挡的气势。在近3 个世纪里,这场运动自西东渐,自北南移,最终
形成一股席卷整个世界的潮流,它就是人类已经深受其福扯,并且至今仍在为之努
力的现代化运动。现代化运动自产生之初即被赋予了历史使命:否定传统社会一切
封建的和不民主东西,解放社会生产力,带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民主的和现代
化的新阶段,重新构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生活。

    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度,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拥有罗蒙诺索夫、
门捷列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柴科夫斯基、列宾等为世界文化和科学事
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俄罗斯文化是欧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似乎是从10世纪的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立国开始,俄罗斯就走着一
条明显的既不同于欧洲,也不同于亚洲的独特发展道路。从10世纪的基辅罗斯大公
弗拉基米尔时代到18世纪的沙皇彼得一世、叶卡特琳娜二世时代,到19世纪的亚历
山大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时代,到20世纪初的革命与改革所引发的社会激变时代,
俄国的统治者和革命者始终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道路。

    19世纪的俄国诗人丘特切夫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
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这个“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数个
世纪以来,在俄国思想文化界,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们把它解
释成“俄罗斯精神”、“俄罗斯性格”和“俄罗斯道路”,事实上,这个“特殊的
东西”也成为一代代俄国思想家和学者们所探寻的永恒不变的思想主题。

    俄罗斯是一个谜,它的发展,它的强大,它的衰落,它的昨天,它的今天,它
的明天,都是一个未解之迹。特别是,俄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既波
澜壮阔又谜团纷坛的图式。这里有彼得一世急行军式追赶西欧的大规模改革,也有
历史发展的停滞与困惑;有叶卡特琳娜二世“温文尔雅”面纱遮掩的“开明君主专
制”,也有农奴制度下的惨无人道和专横暴虐;有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的卓著成就,
也有落后的边远城镇、低矮农舍与其并存;有先进知识分子前仆后继式的革命,也
有专制制度与地方贵族统治阶级殊死般的反扑;有俄国现代化历史性的跃进,也有
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断裂。

    这一个个未解之谜,被称为“俄罗斯道路”,也为俄国现代化道路罩上独特的
色彩。

           一、解析俄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从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运动的历时态看,俄国的现代化属于“晚发现代化”或称
“被延误的现代化”,而且它是作为“晚发现代化”的典型国家而著称于世的。经
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俄国现代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现代化的丰硕成就未能拯救俄国专制制度的败局。因此,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
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在回顾了俄国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之后,有必要
对俄国现代化的发展做出最后的总结,对俄国现代化道路做出更深人的分析和思考。

    就世界范围来看,俄国的现代化道路显现了明显的独特性。

    俄国现代化历程展现的是一条跳跃式的发展轨迹,与欧美早期现代化国家相比,
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俄国曾经在较长的时期内抗拒世界现代化的潮流,退避于现代
化的大门之外,而被称为欧洲封建制度的“最后堡垒”,直至19世纪下半期才真正
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俄国现代化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罕见的跳跃性步伐,
令人瞠目结舌地跨越过了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近二个世纪的巨大差距。在经济方面,
工业化以急行军式的速度进展,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英法及美国同时期的发展水
平。在政治方面,现代化进行的更加激进和彻底,阻碍政治民主化的沙皇制度被彻
底推翻,而不是冠之以“君主立宪”的名义得以保存。

    沙皇政府和国家机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充当了现代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相当长时期内受到了国家政权的保护和鼓励。

    俄国现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经常出现断裂甚至停滞的险象。经济现代
化与政治现代化长期处于一种严重脱节的状态,并且由于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使得
俄国现代化自始至终走着一条畸形的发展道路。

    在俄国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性因素相对强大,现代性因素相对弱小,历史文化
传统发挥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它一方面表现为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文化特质持续
性地发挥其滞后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文化特点使其易于接受外
来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影响。俄国现代化是改革与革命协同运作的模式,不同于英国
模式、法国模式和美国模式。改革与革命是推动俄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二
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作为一个合力体系,贯穿俄国现代化始终。因
此,俄国现代化是改革与革命协同运作的模式,它既不同于以改革为主体动力的
“大不列颠模式”,也不同于以革命为主体动力的“法兰西模式”。

            二、俄国现代化道路成败辩

    帝俄时代的俄国现代化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至1917年2 月,随着沙
皇君主制度被推翻,这一长时段历史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也随之结束了。俄国现代化
道路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这个复杂的问题做简单的回答显然是困难的,尽管
俄国现代化最终还是失败的结局,但现代化本身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却是巨大的,
正是由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才导致了君主制度的垮台。因此,对于这个问题还是
应该辩证地分析。

    俄国现代化是一场全面的和历史性的社会进化运动,它为俄罗斯民族、国家、
社会,为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贡献是空前的。

    现代化极大地解放了俄国压抑已久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俄国经济,特别是工
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世纪60年代起,直至1913年,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
增长率保持了2 .5 %的速度,这在俄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由于俄国农业
走的是普鲁士式的缓慢发展的道路,因此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应该在这一时期整个
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俄国的工业化基础已
经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现代化使俄国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在欧洲的尴尬处
境,摆脱了沦为欧洲列强殖民地的威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俄国的综合国
力(包括军事实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使这个老大帝国在20世纪初重返欧洲
强国之列。而与它同时代的欧亚古老帝国——土耳其、中国、印度等国家却未能摆
脱沦为殖民地甚至亡国的命运。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方正教授论述道:“在16、17世
纪西欧崛起之后,其他古老帝国相继受到强烈冲击,因而必须改弦更张,大事革新,
以应付前所未有的变局。在这些所谓‘后进现代化国家’之中,最幸运、最值得土
耳其、中国。日本等艳羡的,无过于俄罗斯帝国了,因为前者所必须面对的许多难
题,对它而言都不存在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