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卖故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结果呢?戈尔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此前丧失真诚的后果,在布什的不断提醒之下,听众联想此前戈尔的劣迹,要投出票的人开始犹豫。

事实上,如果要论谁的数据更为精确,恐怕这将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由于布什的回应将戈尔此前的劣迹做出提示,特别是当众人得知戈尔辩论中所讲的三个故事均有夸大成分的时候,布什的回答开始引起了众人的共鸣。戈尔不得不继续为自己此前讲述的故事里丧失的真诚买单。

可见,如果在听众面前丧失了真诚,后果将是严重而深远的。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真诚和平等的心态,这样才能得到听众真正的接受和拥护。

适当引发联想

如果上述讲故事的要素你都能很好地掌握,那么接下来,听众想知道的是,从你的故事里,他们能收获什么,即“我们能从故事里得到什么”。

每个人都有故事情结。从孩提时代起,几乎所有人都是伴随着故事长大的,即使在我们具有了理性思维及思辨意识之后,评价一部文艺作品成功与否时,故事性依旧会被我们当做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没有人不喜欢看故事、读故事,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和无尽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它使这些知识和智慧看起来不再那么高深和枯燥,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正如罗斯·斯图特所说:“一个故事能改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怡人性情,使人恍然大悟;一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沉思生存之意义;一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接受新的真理,或给我们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体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但是,这种体察的方式还需要能适当地引发听众的联想,使故事的延展性得到进一步强化。试想,大多数情况下美食杂志上的哪些言论更能吸引你的注意?是“美味的,味道不错”之类的语言还是“一口咬下去汤汁鲜美”等。的确,叙述的语言也需要绘声绘色,才能在干巴巴的描述之余,为听者找到鲜活的感受。

要注意的是,在叙述的语言上,给听众以展望的机会应该要用有形的语言表述,而非线性的数据。

在一个组织里,领导者在为员工讲述前景时,许多人都喜欢用数字。例如:五年内产值达到三亿……试想,即使在这个愿景下领导者每天精神百倍地工作,但除他之外的其他员工是否能因此而加足马力?领导者满脑子的“五年内产值达到三亿”的目标能不能让员工感同身受?

领导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除他之外,没有任何员工能通过他的语言看到所描述的前景。而此时处在领导位置的故事叙述者,则有可能会因此而面临成倍的危险:有多少人会为看不到摸不着的目标而真心付出呢?

带着负面情绪的员工大多数会以沉默的方式反驳每一个论据。受到偏见的影响,听众会在心理上回避演讲者所说的一切。CEO可能会说:“我在财务上业绩骄人。”但是员工会想:“我们的付出能有相应的回报吗?”消费者会想:“售后的客户服务又如何呢?”当CEO给出一个新论据:“我们的产品线下游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听众会想:“没错,但如果我们要涉足,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能给利润带来多少贡献?”这样的争论会持续下去,永远不会有赢家。讲述者越是费尽心思地争辩他的观点,听众就会越深入地为自己确信的反面观点辩护,并且准备好来日再战。因此,直接给出论据和原因的方法并不能引发人们对一个不同未来的渴望,这种讲述一般会以持续对抗的关系而告终,因为听众在演讲者说任何话之前就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我们需要花时间发掘与自己的愿景相关的故事,一个能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故事,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员工不了解公司的愿景。

使故事生动活泼的秘密在于:要听起来足够真实。设想一下,我们在书本上看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句话,和亲身体验海伦讲述这样的词句,那将是多么不同的经历。这种心理上的反差,就是由故事的鲜活程度所决定,而这种鲜活又从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听众的联想。

和书面文字一样,线性的形容文字流于平淡,缺乏立体感。同样,在故事的讲述中,引发联想可能较难做到,且容易被现实打断而沦为断章取义。因此,讲述愿景故事时,所需要的不仅是语言的技巧,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2000年12月,鲍勃·纳德利就任家得宝公司首席执行官。他此前的资历可谓完美:他在通用电气这个美国最受尊敬的公司创下了最佳的经营业绩,也即将成为杰克·韦尔奇的接班人。家得宝公司当时的经营状况一团糟,纳德利开始着手进行整理。他引入了军事风格的规则,解雇了大多数原有的管理者,自己招聘新人取而代之,许多新人都来自通用电气和美国军队。

这的确是个好的开端,而且家得宝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了根本改变,但是七年之后,纳德利被解雇了。这是为何?表面上看,事情的导火索是他不愿意降低自己高额的薪酬标准——自纳德利上任以来家得宝的股价下跌了7%,而他的薪酬标准仍然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这就成了问题。

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得知,在家得宝公司的所有人员中,除了纳德利之外,其他人根本没有从他身上感受到持续愿景,即纳德利未能持续激发其他人的热情,于是这个开端不错的故事戛然而止了。纳德利随后也承认,当初太过专注于一种观念,认为其他事情自然会处理好的,而结果并不是这样。

其实,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纳德利式的案例并不少见。如果公司的领导者不能引发人们对其经营观念的持续热情,首席执行官能否生存下来就成了问题。

引发他人对不同的事情产生愿景是领导者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领导者一般仅有数秒钟时间去解释一种新的观念,让听众开始探索一个有点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未来。听众会在一个快速的、直观的、依靠感觉的程序的基础上做出最初的决策。早在领导者给出一套理性的论点,争取让他人认同自己的提议之前,他们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讲述者在有机会展示其论点前,如何让听众接受自己的思考方式?如何使听众愿意为一个全新的未来付出努力?人们在已有感情的基础上做决定的时候,领导者如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论点?如果仅从表面上讲,问题看似无法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这种讲述并非是将领导者的意愿强加于听众身上,而是通过讲述引发听者的联想;不是将听众引至一个领导者预先设定的立场,不是领导者预先确定一个结局让听者去依葫芦画瓢,而是迅速地刺激他们的愿望,从而自己发现故事的价值。

有时倾听也是讲故事

每个听众的诉求和爱好都不一样,如何才能抓住他们的心理呢?倾听是关键。

倾听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的第一要点,就是给予对方全部的注意。我曾经看过不少关于周总理的回忆录,而这些人的回忆中都提到了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周总理总是全神贯注地看着和他说话的人,让诉说者立刻感觉到,此刻他就是最重要的。

著名企业家亚科卡曾经说过:“我只盼望能够找到一所能教导人们怎样听别人讲话的学院。毕竟,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需要听到的至少与他需要说的一样多。许多人不能理解,沟通其实是双方面的。”有研究证明,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倾听会占据45%的比重,而交谈则仅为30%。

有许多人从一开始说话便滔滔不绝,希望借此证明自己讲述功力了得,事实上,这并不利于增加别人对你的印象分。倘若你是一个卖场的售货员,对于询问的顾客一个劲儿地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不给对方消化的时间,结果会让顾客认为你是在宣传生意经,而绝不会相信你所说的内容,更不会做出购买的决定。

相反,如果你给自己留出倾听的时间,使顾客对货物拥有评价和提问的机会,那么你们的角色也随之转变成了为某件商品而互相探讨的人,消除了心里的芥蒂,生意自然更容易成功。

我们所追求的讲故事的最佳境界,不仅是指讲述者的口要跟上,还有耳的问题。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这样沟通的双方才能思想达成一致,感情交流通畅。狭义的倾听是指借助听觉器官接受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则还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倾听主体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是诉说者。两者一唱一和,使得故事能更流畅地进入听者的心灵深处。

要想做好一个倾听者,除了要避免粗心大意造成的损失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克服误解障碍:不要自作主张地忽略听众反馈的不重要信息,而应该注意及时核查确认;消除成见,客观地理解信息;考虑倾诉者的背景及经历;关注言辞背后真实的动机。

乘飞机的时候,一位老太太非常紧张,乘务人员就问她:“老人家,有什么不妥吗?”

老太太说:“我只是担心这个飞机会掉下去。”

乘务人员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呢?”

她紧张地指着前面的椅背说:“你看,这飞机多脏!这么脏的飞机能安全吗?”

这就是消费者的经验。消费者判断一架飞机质量的好坏和它的安全性能,可能只是根据它表面的卫生程度。

其实一架飞机的座椅是否干净与飞机的安全性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消费者《;文;》就会根据《;人;》这些表面的《;书;》东西来判断《;屋;》产品的实质。而讲故事时也是这样,自己的脑子里有一点意思,自己把它变成语言,经过自己口唇的动作,发出声音来,再经过对方的耳膜、耳神经传达到对方的脑子里。这时候,映在对方脑子里的那一点意思,是不是跟最初在自己脑子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呢?这是每一个懂得故事艺术的人最关心的。

有良好口才的人,必须同时也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会说话的人在说的时候,绝不只凭自己的意思一味地说。他未说之前、说的时候、说之后,都有一件事情使他非常关心,那就是他的话在对方听起来是怎样的。

而为了使听众能有良好的收听效果,讲述者需要不断地倾听对方的心声,从而调整自己的叙事重点及节奏等。

同样的道理,在职场中,最成功的管理人员既是优秀的故事讲述者,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有位在大公司担任财务经理的女士,事实上她对财务业务并不熟练,但却广受好评。不论手上的执行者问她什么,她总是回答:“你认为你该怎么做?”于是执行者会提出方法,她点头同意,最后执行者总是满意地离去,心里还想着这位经理真是了不起。

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倾听听众的声音,甚至要适当地不提供解答方案——借着倾听,让那些受到委屈的人有机会申诉,就解决了一大半问题。只要听得够久,对方总会自己找出适当的答案。

事实上,如果你有足够的倾听习惯,总能在这种习惯里找到意外的收获。

当然,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对所接收的信息有所挑选。专家指出:在沟通中,言辞只能传递真实信息的8%,语音语调能传递35%,而身体语言能传递57%。通过倾听才能了解说者真实的意图。所以,不仅要从所听到的话本身,还要从说话的环境,诉说者的语气、语调、语速及身体姿态等方面去体会他的思想感情及话外之音。

除了重视倾听,在讲述故事时保持必要的停顿也非常关键。通常,我们会对谈话中的停顿感到不安,我们会逼着自己再开口说话。但或许我们继续保持沉默,对方就会加以解释或提供一些额外的信息。有时,双方静默片刻是很好的——可以有时间思考。事实上,没有片刻停顿的交谈可能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

自相矛盾就是自我毁灭

和许多演讲者对追随者的谆谆教导一样,一个故事中,所有的论据只能用来支撑一个论点,而绝不能出现一个论据用来论证好几个论点的现象。

《韩非子》里记载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它都能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不能回答,围观的人都大笑了起来。

在掌握了种种技巧之后,你试图成为一个故事讲述者,那么请牢记下面的忠告:讲述故事时,请千万不要出现上述故事里自相矛盾的状况。

麦克被公司授命去带队谈判一项重要的合作。谈到中局时,对方问他:“你们的报价如此低廉,怎么能保证项目的质量呢?”

麦克马上回复:“我们之所以会接受这样的条件,只是为了能争取到贵公司这样的合作伙伴,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对方对他的回复较为满意。当谈判结束,下午茶时间来临时,对方再次漫不经心地抛出了上述问题。然而,麦克此次却说:“同期进展的还有其他项目,所以总的来看是赢利的。”

显而易见,麦克丢了这个项目,当他在解释同一个事项却用了两个理由时,对方怎么能相信他能在低廉的价格下保证项目的质量呢?

是的,不要自相矛盾不仅包括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内容不能矛盾,更重要的是叙事时所表达的意念与要达成的目的不能出现冲突。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问。

这就是我们讲故事时的大忌。一样的事例不能用来证明两个完全相悖的论点,而同一个论点也不能出现在两个观念迥异的故事里。但在现实中,有不少擅长讲故事的人也经常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故事宏大如《红楼梦》,前后也曾多处出现过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不少的名人在不同场合的公开言论,也出现了此类状况。

在听了许多这样的似是而非的观点之后,听众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